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病变部位及其自然恢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韩剑虹 朱榆红 +4 位作者 熊静 刘豫霞 李燕 严勇 殷梅 《中国康复》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前瞻性研究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及对其自然恢复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患者 30例分别在脑卒中后第 10 5d、1、2、4及 6个月时 ,用同一套语言测评材料进行语言评定。结果 :同一病变部位所致失语症... 目的 :前瞻性研究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及对其自然恢复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患者 30例分别在脑卒中后第 10 5d、1、2、4及 6个月时 ,用同一套语言测评材料进行语言评定。结果 :同一病变部位所致失语症的类型可不同 ,最复杂的是基底节 ,并且同一类型失语症可由不同病变部位产生。30例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在 6个月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自然恢复。除完全性失语外 ,各类失语在第1~ 2个月内恢复最明显。听理解、口语表达和阅读恢复最好 ,其次为复述 ,书写的恢复最差。丘脑性失语和基底节性失语恢复最好 ,运动性失语恢复较好 ,感觉性失语恢复较差 ,完全性失语恢复最差 ,经皮质失语和传导性失语因病例数太少而不能充分反映其自然恢复情况。结论 :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的病变部位与类型关系复杂。其自然恢复与失语症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汉语失语症 自然恢复
下载PDF
汉语失语症诊治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田野 林伟 +1 位作者 叶祥明 周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对于汉语失语症的诊断与治疗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除了包括传统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对于汉语失语症的诊断研究外,目前多应用先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正朝着多样化、系统...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对于汉语失语症的诊断与治疗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除了包括传统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对于汉语失语症的诊断研究外,目前多应用先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正朝着多样化、系统化以及标准化发展。已有的大量研究工作显示,汉语失语症的康复治疗仍倾向以综合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失语症 言语障碍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丘脑卒中为主的汉语失语症临床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任艳丁 王淑荣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11期801-804,共4页
目的观察以丘脑卒中为主的汉语失语症患者的言语障碍特点。方法在患者发病入院时及发病后3个月,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19例患者进行评价和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19例丘脑损伤的汉语失语症患者与传统的丘脑性失语... 目的观察以丘脑卒中为主的汉语失语症患者的言语障碍特点。方法在患者发病入院时及发病后3个月,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19例患者进行评价和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19例丘脑损伤的汉语失语症患者与传统的丘脑性失语的语言障碍表现有部分共性,但由于个体差异,出现了各具特点的语言损伤特征。结论从语言学、心理学、解剖学等方面,分析失语症状学及影像学资料特点,有利于指导语言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丘脑 汉语失语症 症状学 影像学
下载PDF
双侧rTMS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闫芳 臧卫周 +2 位作者 张杰文 姚勇 徐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语言训练,治疗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包括低频rTMS+高频... 目的研究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语言训练,治疗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包括低频rTMS+高频rTMS),疗程4周,以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汉语失语成套测验对患者的失语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2组疗效作对比。结果 AQ评分等2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1.25%,对照组55.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包括低频rTMS+高频rTMS)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失语症 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 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 汉语失语成套测验
下载PDF
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损伤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苑梓楠 李思奇 +1 位作者 陈心雅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238-1247,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中国失语症语言评估量表(Chinese aphasia language battery,CALB)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post-stroke Broca’s aphasia,PSBA)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详细评估,分析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损伤特点。方法连续入组2... 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中国失语症语言评估量表(Chinese aphasia language battery,CALB)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post-stroke Broca’s aphasia,PSBA)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详细评估,分析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损伤特点。方法连续入组2021年3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和康复医学科的PSBA患者,根据失语商分数分为轻、中、重度组,同时招募同时间段内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CALB评估两组受试者语言功能。比较PSBA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轻、中、重度组PSBA患者CALB评分的差异。结果PSBA组共纳入患者35例(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8例),健康对照组纳入36例。①PSBA组在CALB命名分量表的分项任务表现方面,除音调理解外,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患者在对证命名(高频、低频词汇)、复述(假词、真词)任务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高频词汇的命名和理解方面,评分明显优于低频词汇,在整体分析和轻度组患者中尤为明显。在不同范畴名词词汇(动物、服装、身体部位、果蔬、工具、颜色)的表现方面,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名词和动词分析发现,患者在名词命名和理解的正确率方面优于动词,但各组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动词分类分析方面,患者在不带宾动词的表现方面优于带宾动词,在不同论元结构动词的表现方面,三元动词的命名和理解能力最差。②在动词语义和语句分量表的表现方面,患者所有的任务表现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在动词命名、论元结构产出、语句启动产出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论元结构产出方面,论元结构越多的语句,患者产出的正确率越低,在整体分析及轻度组中尤为明显。结论PSBA患者在整体语言通路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性失语 语言加工模型 中国失语症语言评估量表 失语商
下载PDF
不同部位脑损害与失写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谢秋幼 刘晓加 +1 位作者 李卫平 吕庆文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1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 系统了解不同部位脑损害致汉语失写症的特点。方法 采用ABC法和CAB法测试口语和书写能力 ,统计言语障碍类型 ,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 ,比较大脑各部位之间的差异。结果  5 6例患者中左侧半球损害 41例 ,其中失语 30例 ,失... 目的 系统了解不同部位脑损害致汉语失写症的特点。方法 采用ABC法和CAB法测试口语和书写能力 ,统计言语障碍类型 ,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 ,比较大脑各部位之间的差异。结果  5 6例患者中左侧半球损害 41例 ,其中失语 30例 ,失写 32例 ,后者中纯失写 1例 ,失读并失写 1例 ;右侧半球损害 15例 ,其中失语合并失写 3例 ,两侧半球间失语失写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左侧半球不同部位之间不同书写项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不同部位脑损害引起的失写有各自的特点 ,但相互之间部分性质存在交叉重叠现象 ;左侧半球不同部位之间不同书写项得分没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失语症 失写症 神经心理学
原文传递
急性基底节区梗塞患者的语言功能与不同程度胆碱能通路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袁锡球 黄龙龙 黄志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胆碱能通路损害对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神经内科住院的初次发病并伴有语言障碍的急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S)检查,根...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胆碱能通路损害对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神经内科住院的初次发病并伴有语言障碍的急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S)检查,根据评分高低分为A组(轻度异常,CHIPS评分1~3分,n=42)、B组(中度异常,CHIPS评分4~7分,n=53)和C组(重度异常,CHIPS评分≥8,n=40),对3组患者分别实施标准汉语失语量表(ABC)检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寻找伴胆碱能通路损害的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损害的相关因素;对3组患者的标准汉语失语量表各计算项目行单向方差分析,评估3组患者ABC量表各分项目得分的差异性。结果ABC量表包括谈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结构与视空间、运用、计算等项目,A组得分为25.05±1.72、204.67±5.14、91.36±5.19、78.31±2.34、50.48±4.56、87.07±3.22、14.48±1.31、27.31±1.89、22.24±1.67);B组得分为18.51±1.35、198.85±8.68、86.94±3.77、76.57±2.43、46.64±3.65、85.21±3.25、13.62±1.24、28.08±1.82、22.19±1.42;C组得分为16.35±2.09、195.42±7.03、85.95±2.88、72.93±4.23、44.35±3.41、83.58±2.91、12.73±2.17、27.80±1.78、21.85±1.7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在谈话、理解、命名、阅读、书写、结构与视空间6个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的复述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3组在运用、计算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梗塞体积是梗塞患者出现语言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损害的程度可能与其胆碱能通路的损害程度相关,年龄、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梗塞体积为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出现语言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梗塞 失语 胆碱能通路 标准汉语失语检查量表
下载PDF
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命名障碍与语言恢复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付光斌 毛善平 +4 位作者 高小平 张真 张乾 赵华 翟辉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口语命名障碍与语言功能恢复的关系,探讨非流利型失语症语言功能损伤的环节。为预测失语症的语言功能恢复和失语症的亚分类提供有益的方法。方法选出16例口语图形命名得分相近的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分别... 目的通过对比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口语命名障碍与语言功能恢复的关系,探讨非流利型失语症语言功能损伤的环节。为预测失语症的语言功能恢复和失语症的亚分类提供有益的方法。方法选出16例口语图形命名得分相近的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分别进行图形写名、听觉词/图匹配、视觉词/图匹配、听觉图/词核证、视觉图/词核证各项任务检测。2月后根据语言自然恢复程度的不同分为无明显好转组和好转组,比较无明显好转组及好转组上述各项语言命名任务间正确得分有无差异,分析影响语言恢复的机制。所有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检验两项任务间的得分差异用Wilcoxon分析方法,患者间及多项任务间得分差异比较应用Kruskal-Wallis分析方法。结果语言功能恢复较差的11名患者是源于中心语义系统受损严重,另外4名语言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源于语音输出系统受,两组在听觉词/图匹配、视觉词/图匹配、听觉图/词核证、视觉图/词核证各项任务上得分差异性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损伤环节可能不同:中心语义系统受损者比语音输出系统受损者,语言功能恢复要差,因为语义层高于语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失语症 命名障碍 语言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非流利型失语患者对汉语句子理解的句法和语义加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华 毛善平 +6 位作者 冯学锋 张乾 付光斌 董慧敏 毛小平 叶兴国 付志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年第3期154-157,181,共5页
目的利用汉语非流利型失语患者对汉语句子理解中句法和语义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句子理解的理论,并为患者的语言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组被试为研究对象,即20例汉语非流利型失语患者(病例组)以及2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 目的利用汉语非流利型失语患者对汉语句子理解中句法和语义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句子理解的理论,并为患者的语言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组被试为研究对象,即20例汉语非流利型失语患者(病例组)以及2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分别进行探测词是否为施事任务、"把"字句判断任务、语义可逆的句图匹配任务及短时记忆检测,比较2组受试者各项得分情况,分析两组被试表现上的差异。结果探测词是否为施事任务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可逆osv词序、可逆svo词序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例组和对照组不可逆osv词序、不可逆svo词序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失语患者在完成句子判断任务时句法违反和语义违反两种错误的判断的错误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句图匹配任务中失语患者对svo词序和"把"字句完成得较好,而对"被"字句和osv词序完成得较差,svo词序和"把"字句完成的错误率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osv词序和"被"字句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短时记忆检测中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非流利型失语患者出现了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的分离,实验支持句法自主理论;(2)支持句子的理解是一个可分离的阶段的理论。非流利型失语患者的句子理解障碍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功能词加工障碍,句子理解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句法整合的障碍即句子理解的阶段三出现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流利型失语 句法 语义
原文传递
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 被引量:81
10
作者 邓文英 敖凡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8-61,共4页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英语国家文化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一些学者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使用英语转述中国特色文化话题的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可以接受的表述中还有较...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英语国家文化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一些学者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使用英语转述中国特色文化话题的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可以接受的表述中还有较大部分为解释性意译。本文作者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了英语专业各科英语教师50人,试图从英语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造成英语专业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并从教材、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课外阅读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中国文化失语症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从文化变迁看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 被引量:59
11
作者 赵海燕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02,共4页
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已严重阻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原因在于近代以来形成该问题的文化变迁根源无法从教学措施本身入手消除。在中国高校英语教育百余年的发展中,强势英美文化的教化效... 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已严重阻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原因在于近代以来形成该问题的文化变迁根源无法从教学措施本身入手消除。在中国高校英语教育百余年的发展中,强势英美文化的教化效应形成了"殖民色彩"和目的语文化霸权。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当代高校英语教育只有回归"自文化本位",明确"中国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价值,才能根除"中国文化失语",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育 中国文化失语 中国英语
原文传递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成因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朱敏 解华 高晓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28-32,81,共5页
通过随机抽取本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关于中国本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问卷发现,本土文化缺失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本校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130名本科生和11名大学英语教师为测试和访谈对象,有效结合2013年12月大... 通过随机抽取本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关于中国本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问卷发现,本土文化缺失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本校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130名本科生和11名大学英语教师为测试和访谈对象,有效结合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探讨了相关教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失语 英语教学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双向文化教学——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被引量:39
13
作者 吕丽盼 俞理明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67,共6页
跨文化交际研究从起步之初便与外语教学息息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外语教学受跨文化交际研究影响,强调语言使用性和导入目的语文化的教学逐渐替代了传统语言系统结构教学。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下,本文回顾外语教学跨文化交... 跨文化交际研究从起步之初便与外语教学息息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外语教学受跨文化交际研究影响,强调语言使用性和导入目的语文化的教学逐渐替代了传统语言系统结构教学。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下,本文回顾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从强调目的语文化到凸显双向文化这一理论发展过程,指出兼顾与平衡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双向文化教学是改善目前外语学习者"本土文化失语"症状的良好方案,也是应对当前培养全面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所面临困境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文化教学 本土文化失语 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原文传递
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意识培养——一份基于使用《阅读中国》进行文化教学改革的报告 被引量:35
14
作者 郭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8-150,共3页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现在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以我校实施的文化教学改革为基础,报告教改过程。我们将《阅读中国》引入英语专业2年级的阅读教学,目的是通过加入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读物学习,让学...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现在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以我校实施的文化教学改革为基础,报告教改过程。我们将《阅读中国》引入英语专业2年级的阅读教学,目的是通过加入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读物学习,让学生既能学习英语知识,又能掌握和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对本次教改收集了数据,研究方法有问卷、测试、访谈等形式,分别在教改前后进行。两次问卷的相关数据差异表明,通过教改,学生对文化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有了迫切的要求。测试结果表明,教改对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访谈发现,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有了提高。通过教改认识到,英语教学还要注重学生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失语症 中国文化意识 《阅读中国》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研及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以湖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段传铬 汪艳辉 傅婵妮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6期60-64,共5页
为了解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状况和学习中国文化的意愿,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展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调研。结合调研结果与对湖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的现状分析,主要从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师的文化敏感度、教学内容... 为了解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状况和学习中国文化的意愿,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展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调研。结合调研结果与对湖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的现状分析,主要从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师的文化敏感度、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测试形式等方面阐释了调研结果给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失语 高校英语专业 教学改革 启示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中国文化失语症对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17
16
作者 于万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3-96,共4页
中国文化失语症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是多方位的。本文从语言、知识、心理、实践等方面,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四个典型表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形成的深层原因。然后,有针对... 中国文化失语症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是多方位的。本文从语言、知识、心理、实践等方面,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四个典型表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形成的深层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正确处理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关系,重点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语言障碍,多方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失语症 英语专业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载PDF
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 被引量:16
17
作者 宋伊雯 魏晓旭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5-48,51,共5页
近十年来,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已意识到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但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此现象的存在状况等问题涉猎不足。本文意参照教育部高教司推荐的《中国文化概况》中包含的文... 近十年来,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已意识到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但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此现象的存在状况等问题涉猎不足。本文意参照教育部高教司推荐的《中国文化概况》中包含的文化知识,着重对高职院校学生及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及其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态度和对改进这一状况的期望等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较好,却难以用英语表达,而高职英语教师翻译部分中国文化内容等能力也略显不足。中国文化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涉猎不足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及英语教师对克服这一状况怀有足够的信心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失语 现状调查
下载PDF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 被引量:13
18
作者 翁燕文 徐永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西方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忽略了中国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导致学生普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本文界定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概念,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西方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忽略了中国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导致学生普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本文界定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概念,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原因,并以宁波某高校的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强化中国文化渗透的教育对策和推广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失语症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中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熔熔 李晨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42-48,共7页
2020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选用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选择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鉴于以往教材文化内容不足和改编教材的必要性,采用陈... 2020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选用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选择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鉴于以往教材文化内容不足和改编教材的必要性,采用陈向明的典型个案抽样方法,选择三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按拜拉姆的文化内容分类模式,分析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并与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比较,最后探讨了文化呈现方式对“失语现象”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西方文化在教材内容上呈现的相似处在于复现率低、缺乏相对应的练习;不同处则为中国文化内容在课本中的呈现之处较为集中、呈现中国文化内容的栏目数量少、呈现的模态形式较为单一,因而难以得到师生的关注和重视;从文化呈现方式角度对教材改进提出了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指南》要求,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材 中西方文化 文化内容 中国文化失语
下载PDF
探析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葵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6年第2期53-56,共4页
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是普遍现象,不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重视消除文化交流障碍与文化失语现象,积极探索高校英语课堂创新发展之路。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成因,探讨了英... 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是普遍现象,不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重视消除文化交流障碍与文化失语现象,积极探索高校英语课堂创新发展之路。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成因,探讨了英语教育中文化失语现象的应对举措,希望能为英语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育 中国文化失语 应对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