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探知中国古代颜料史 被引量:21
1
作者 夏寅 《文博》 2009年第6期342-346,共5页
2003年到2008年期间,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来自全国11个省和自治区超过30处的考古工地和文博单位的彩绘文物颜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勾勒出中国古代颜料应用的历史轮廓:本文将中国颜料应用史分成三部分论述,先秦至两汉、魏晋南北朝到清代中期... 2003年到2008年期间,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来自全国11个省和自治区超过30处的考古工地和文博单位的彩绘文物颜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勾勒出中国古代颜料应用的历史轮廓:本文将中国颜料应用史分成三部分论述,先秦至两汉、魏晋南北朝到清代中期、清代晚期。每个时期颜料的应用和彩绘的工艺均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配有大量精美的显微照片配合说明。先秦至两汉以中国蓝中国紫为代表,表现出当时科技活动的活跃,秦代骨白的应用也是一个有趣的例子;魏晋南北朝到清代中期是颜料发展史的平和期,这一时期构建起中国传统颜料的体系,未有太大的变化,惟有元代开始应用的苏麻离青颜料是一个关注点;清代晚期,西方工业合成颜料大量涌入是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颜料 中国蓝 中国紫 苏麻离青颜料 青金石 巴黎绿
下载PDF
汉阳陵东阙门出土蓝紫色颜料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凤 孙满利 赵西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88-1591,共4页
鉴于微区X射线衍射(micro-XRD)技术的微区、微量、原位、无损等优势,尝试将其与超景深显微法,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和显微激光拉曼(MLRM)技术相结合,对汉阳陵东阙门出土的蓝紫色颜料样块进行显微观察和无损分析鉴定,结果证实该蓝紫色... 鉴于微区X射线衍射(micro-XRD)技术的微区、微量、原位、无损等优势,尝试将其与超景深显微法,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和显微激光拉曼(MLRM)技术相结合,对汉阳陵东阙门出土的蓝紫色颜料样块进行显微观察和无损分析鉴定,结果证实该蓝紫色颜料的成分为中国紫(BaCuSi_2O_6),并伴有黄铅矿(Pb_2[SO_4]O)和重晶石(BaSO_4)。中国紫这类人工合成硅酸铜钡系化合物颜料在西汉帝陵遗址中的发现,反映了紫色在当时具有崇高的社会等级地位,而其在东阙门的出土也进一步表示了西汉帝陵在设计、装饰方面深受五行思想的影响。另外黄铅矿和重晶石的发现可推测当时合成中国紫颜料时所使用的钡源是重晶石,黄铅矿以铅盐添加物在合成中国紫时作为助熔剂和催化剂,从化学史的角度反映了当时合成技术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陵 东阙门 蓝紫色 中国紫 微区X射线衍射
下载PDF
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模拟制备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治国 马清林 +1 位作者 梅建军 海因茨.贝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主要包括三种,紫色的中国紫(BaCuSi2O6)、浅蓝色的中国蓝(BaCuSi4O10)和蓝色的中国深蓝(BaCu2Si2O7),这三种颜料在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的中国大量使用。本文在对大量古代硅酸铜钡颜料样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 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主要包括三种,紫色的中国紫(BaCuSi2O6)、浅蓝色的中国蓝(BaCuSi4O10)和蓝色的中国深蓝(BaCu2Si2O7),这三种颜料在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的中国大量使用。本文在对大量古代硅酸铜钡颜料样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类颜料的原料、烧制温度以及坩埚对模拟制备的影响。用石英粉作为硅源,铜绿和氧化铜作为铜源,硫酸钡、碳酸钡和氧化钡作为钡源,氧化铅作为铅源,模拟制备出了三种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即中国紫(BaCuSi2O6)、中国蓝(BaCuSi4O10)和中国深蓝(BaCu2Si2O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铜钡颜料 模拟制备 中国紫 中国蓝 中国深蓝
原文传递
陕西战国秦墓出土玻璃和汉紫六博棋子分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晓娟 严静 +2 位作者 张扬力铮 王丽琴 许卫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87-3192,共6页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OM)、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色度仪等多种手段,对陕西战国秦墓出土的两种质地、颜色不同的六博棋子进行了综合分析检测。鉴定出蓝色样品为铅钡玻璃,紫色样品为...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OM)、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色度仪等多种手段,对陕西战国秦墓出土的两种质地、颜色不同的六博棋子进行了综合分析检测。鉴定出蓝色样品为铅钡玻璃,紫色样品为中国紫制品,发现了中国紫在战国时期的新用途。并对比陕西出土的铅钡玻璃制品与两湖、四川地区出土的同时代的铅钡玻璃制品在成分组成上的差异,推测战国时期铅钡玻璃的制作工艺已成熟,可根据器物形制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成分配比。同时,还发现当时的玻璃制作已有旧料重熔制作新器的现象。在确定中国紫成分的基础上,利用色度计进行色度测试,根据光谱数据,首次为人造硅酸铜钡颜料确定了特征光谱峰,使快速、无损的对人造硅酸铜钡颜料的鉴定识别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六博棋子 铅钡玻璃 中国紫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壁画颜料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愚民 《吐鲁番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08-112,I0005,156,共7页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墓葬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是研究吐鲁番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为了研究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壁画颜料成分及工艺,本文以壁画文物残块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视显微镜、X荧光光谱仪...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墓葬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是研究吐鲁番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为了研究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壁画颜料成分及工艺,本文以壁画文物残块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视显微镜、X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和偏光显微镜等多种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阿斯塔那墓葬壁画所使用的颜料全部为矿物颜料。其中,蓝色颜料为石青,绿色颜料为氯铜矿,白色颜料为石膏,黑色颜料为炭黑,赭色颜料为铁红;特别是发现紫色颜料为罕见的汉紫。该研究为后期修复保护材料、工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塔那 墓葬壁画 颜料成分 中国紫 拉曼光谱 偏光显微分析
下载PDF
古代中国人造蓝紫硅酸铜钡颜料(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Heinz Berke Tristan Corblere +6 位作者 Armin Portmann Eva Frelsinger Ferdinand Wild 潘璐 夏寅 马清林 张治国 《文博》 2009年第6期251-265,共15页
这篇文章是对四件附着有硅酸铜钡颜料的中国古代器物的研究。其中三个样品是彩陶颗粒,来自甘肃省张家川马家源遗址,它属于战国晚期(474-221BC)。另外是对山东章丘威山汉墓壁画上的(206BC-8AD)单个晶体的单独研究。一个彩陶颗粒样品和单... 这篇文章是对四件附着有硅酸铜钡颜料的中国古代器物的研究。其中三个样品是彩陶颗粒,来自甘肃省张家川马家源遗址,它属于战国晚期(474-221BC)。另外是对山东章丘威山汉墓壁画上的(206BC-8AD)单个晶体的单独研究。一个彩陶颗粒样品和单个晶体表明有中国深蓝(BaCu_2Si_2O_7)存在,这是一关于硅酸铜钡的新发现。相对于已知道中国蓝(BaCuSi_4O_(10))和中国紫(BaCuSi_2O_6),这种BaCu_2Si_2O_7成分被称为中国深蓝,该彩陶颗粒的颜料层也含有中国蓝中国紫。还运用了SEM和EDX对其表面形态的分析和通过拉曼光谱对中国蓝、中国紫元素成分的分析。X射线对单个晶体的分析知道了BaCu_2Si_2O_7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现代仪器的综合分析研究,推断前期硅酸铜石英相谱图,白色Ba_2CuSi_2O_7成分,仅有很小的可能性在历史遗迹中找到该颜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 中国蓝 中国紫
下载PDF
古陶瓷颜料中国紫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超武 张楠 +2 位作者 王夏云 张利娜 王芬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2-37,59,共7页
中国紫和中国蓝作为古陶瓷颜料中的典型代表,因其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共沉淀-水热法制备中国紫颜料前驱体,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最终获得性能较好的颜料产物.利用XRD,SEM和FTIR等对所得... 中国紫和中国蓝作为古陶瓷颜料中的典型代表,因其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共沉淀-水热法制备中国紫颜料前驱体,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最终获得性能较好的颜料产物.利用XRD,SEM和FTIR等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利用共沉淀-水热法制备的前驱体经过煅烧后所获得的颜料与未经煅烧样品相比,不仅色彩鲜艳,结晶度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微观形貌.该法与传统方法相比,降低了能耗,简化了操作,真正做到了低能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紫 共沉淀-水热法 低能高效
下载PDF
水热制备中国紫BaCuSi_(2)O_(6)的条件探索及各条件产物分析研究
8
作者 孙凤 严青青 +1 位作者 王璐 孙振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84-2287,共4页
中国紫BaCuSi_(2)O_(6)是中国古代人工颜料硅酸铜钡的一种,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独树一帜的文明成果,代表了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成就。水热合成法通过高温高压的水蒸气使那些在大气条件下不溶或难溶的物质溶解,并且重结晶来进行无机... 中国紫BaCuSi_(2)O_(6)是中国古代人工颜料硅酸铜钡的一种,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独树一帜的文明成果,代表了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成就。水热合成法通过高温高压的水蒸气使那些在大气条件下不溶或难溶的物质溶解,并且重结晶来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是近年来比较新兴的方法。参考前人研究,采用水热合成法,选择BaCl_(2)·2H_(2)O,CuO,Na_(2)SiO_(3)·9H_(2)O为原料,按照目标产物化学计量比称取,调控溶液pH、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影响因素,制备出高纯度的中国紫。产物的物相与纯度使用XRD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10≤pH≤12时可生成纯度较高的中国紫,160℃时生成的中国紫纯度较180℃更高,且随着水热时间的延长,中国紫的纯度提高。考虑到绿色安全、能耗低、操作简便等因素,最终得出水热制备中国紫的最佳制备条件是pH 12,温度为160℃,保温时间48 h。中间产物BaSi_(2)O_(5)和Ba_(4)Si_(6)O_(16)的发现,表明在硅酸铜钡晶体的生长过程中Ba与Si先与O以不同形式结合,Cu最后参与构筑硅酸铜钡晶体。该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用于合成纯净中国紫,可用来做文物保护修复材料;同时在中国紫的合成机理研究方面提供依据和线索,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紫 水热制备 条件探索 XRD 中间产物
下载PDF
天然矿物合成“中国紫”过程中的变温XRD分析
9
作者 陈茜 秦颍 李小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1-1113,共3页
以天然矿物为原料,结合中国紫的分子式及多数考古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配料(如或多或少都含有铅),对配制并加工好的试样进行热重-差热及变温XRD分析,以探讨古代烧制中国紫颜料时的原料选用及烧制条件等问题,为揭示诸如中国紫产生在中国的... 以天然矿物为原料,结合中国紫的分子式及多数考古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配料(如或多或少都含有铅),对配制并加工好的试样进行热重-差热及变温XRD分析,以探讨古代烧制中国紫颜料时的原料选用及烧制条件等问题,为揭示诸如中国紫产生在中国的原因等问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利用毒重石(BaCO3)配料,能够较容易地烧制出中国紫,这意味着中国紫的出现可能与这种独特的含钡矿物资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紫 毒重石 变温XRD 热重-差热分析
下载PDF
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颜料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夏寅 吴双成 +4 位作者 崔圣宽 兰玉富 张治国 王伟锋 付倩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2期13-19,共7页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省的发现,扩大了该颜料的使用区域,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另外,还在紫色颜料中分析出了BaCu2Si2O7蓝色晶体,这是继中国蓝中国紫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危山 西汉 彩绘陶器 偏光显微分析 显微拉曼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颜料 中国紫(汉紫 BaCuSi2O6) BaCu2Si2O7
下载PDF
中国战国时期八棱柱状费昂斯制品成分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清林 张治国 +2 位作者 大卫.斯科特 海因兹.贝克 戴特莱夫.昆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132,共21页
中国蓝或汉蓝(BaCuSi_4O_(10))与中国紫或汉紫(BaCuSi_2O_6)是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制作和使用的两种人工合成材料或颜料。它们多用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陶器与壁画之彩绘,同时还制成圆柱形、圆珠形、八棱柱状及璧、环、杯状费昂斯(faien... 中国蓝或汉蓝(BaCuSi_4O_(10))与中国紫或汉紫(BaCuSi_2O_6)是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制作和使用的两种人工合成材料或颜料。它们多用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陶器与壁画之彩绘,同时还制成圆柱形、圆珠形、八棱柱状及璧、环、杯状费昂斯(faience)制品,其中八棱柱状物质地密实、色彩纯一,代表了以中国蓝和中国紫为显色成分费昂斯制品的最精致工艺。本文利用体视显微镜(O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X)、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分析了甘肃出土战国时期有代表性的八棱柱状费昂斯制品,发现八棱柱显色物相以中国紫为主,间有少量中国蓝。同时,根据八棱柱断层中结晶物的颗粒度推断此类材料采用了二步或多步烧制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费昂斯制品 八棱柱 中国紫 Pb—Ba玻璃
原文传递
大白菜(大白菜×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德双 张凤兰 +4 位作者 赵岫云 余阳俊 徐家炳 于拴仓 汪维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38,共3页
以大白菜(叶片绿色)和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研究大白菜叶片紫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F1的叶片均为紫色,但其叶片色泽较亲本紫色小白菜浅。在F2群体中,叶片颜色分离比例接近3紫色:1绿... 以大白菜(叶片绿色)和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研究大白菜叶片紫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F1的叶片均为紫色,但其叶片色泽较亲本紫色小白菜浅。在F2群体中,叶片颜色分离比例接近3紫色:1绿色,BC1群体为1紫色:1绿色,而BC2群体叶片全部为紫色。χ2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后代叶片紫色对绿色受1对遗传基因控制,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大白菜×紫色小白菜) 紫色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