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转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5
- 1
-
-
作者
李慧明
-
机构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85,共2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8BGJ08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2018年卡托维兹气候会议和2019年马德里气候会议大体上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迎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行动转向",转向全面执行法律制度的行动阶段。这是全球气候治理30多年"法制化"演进的历史性成果。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紧迫性的不断增强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驱动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这种"行动转向"。这种"行动转向"在全球层面上意味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等机构的职责、功能与角色将随之变化,主要是要发挥好贯彻、监督、政治动员、搜集处理和公布各种信息等功能,同时还要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转变成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的发动机和总动员处;在国家层面上意味着各国的核心任务和行动也要随之改变,主要是要切实履行好《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下的各项职责与义务,同心协力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低碳发展)的"转型点"早日到来。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转向",中国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持续推进《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落实,在立足国内的前提下,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以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为宗旨,通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统筹协调好全球层面、地区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气候治理行动,积极构建全球气候命运共同体、地区气候命运共同体和国家气候命运共同体,并努力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巴黎协定》实施细则
“行动转向”
中国战略选择
-
Keywords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Rulebook of the Paris Agreement
Action Turn
china’s strategic options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南亚国际格局的塑造与中国的抉择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赵干城
-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出处
《南亚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26-35,共10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冷战后中印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8JZD0040)的一项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南亚国际体系的形成深受地缘政治争夺的影响,在依赖外部势力和达成内部均衡的两端不断产生不稳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印度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创造一个有利于稳定与和平的南亚国际格局,有必要重新定义印度的地位,并从南亚各国争取战略自主的角度理解新的体系形成的必要与可能,及对中国相关战略的意义。
-
关键词
南亚国际关系
战略自主
“印度中心论”
中国战略抉择
-
Keywords
South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rategic autonomy
china' s strategic options
-
分类号
D7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D822.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