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承发扬优良传统 精心打造精品课程——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课程发展历程 被引量:4
1
作者 桑隆康 马昌前 +7 位作者 郑建平 肖龙 周汉文 朱云海 张宁 余淳梅 佘振兵 Roger Mason 《中国地质教育》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课程自著名的岩石学家、教育家池际尚院士开创至今的59年光辉历程,包括“岩石学”课程开创和奠基(1950~1966),“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及其后的复苏(1966~1980)、“岩石学”课程全面发展(1981~1...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课程自著名的岩石学家、教育家池际尚院士开创至今的59年光辉历程,包括“岩石学”课程开创和奠基(1950~1966),“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及其后的复苏(1966~1980)、“岩石学”课程全面发展(1981~1996)和面向21世纪“岩石学”课程的新变革、新发展(1997~)等四个阶段。重点叙述了第四阶段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继续继承和发扬重教学、重实践、重改革的优良传统,进一步精心打造“岩石学”精品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双语教学 池际尚
下载PDF
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振民 章军峰 +1 位作者 刘祥文 王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在成分、厚度和力学强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因此,现有板块构造不完全适合于大陆构造。大陆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学的综合研究是认识大陆构造最佳途径之一。流变学研究是大陆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大...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在成分、厚度和力学强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因此,现有板块构造不完全适合于大陆构造。大陆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学的综合研究是认识大陆构造最佳途径之一。流变学研究是大陆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大陆岩石圈对构造作用、重力不稳定性和热结构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石流变强度。岩石圈流变性质是岩石圈分层、构造复杂性和塑性流动的主导控制因素。超高压榴辉岩在地幔对流、壳-幔物质循环和俯冲带动力学起着重要作用。榴辉岩的流变性质和变形机制对于阐明大陆造山带和大陆深俯冲的动力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岩石流变学研究在地球动力学中地位和重要性;(2)回顾池际尚先生对岩石流变学实验的贡献;(3)近几年来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成果;(4)国外岩石流变学实验研究发展态势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流变学 高温高压实验 超高压榴辉岩 变形机制 池际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