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地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理论与技术构想 被引量:127
1
作者 谢和平 高峰 +6 位作者 鞠杨 葛世荣 王国法 张茹 高明忠 吴刚 刘见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地球浅部煤炭资源逐步开采殆尽,煤炭资源开发不断走向地球深部。然而,面对深部地层环境与极限开采深度的限制,传统采矿学与力学等理论难以解决深部煤炭开采出现的技术难题,深部煤炭绿色安全高效生产面临严峻挑战。结合深地煤炭资源开发... 地球浅部煤炭资源逐步开采殆尽,煤炭资源开发不断走向地球深部。然而,面对深部地层环境与极限开采深度的限制,传统采矿学与力学等理论难以解决深部煤炭开采出现的技术难题,深部煤炭绿色安全高效生产面临严峻挑战。结合深地煤炭资源开发的未来趋势,提出深地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的颠覆性科学构想及流态化开采定义、目标与内涵,建立深地流态化开采的应力-温度-渗流-化学-微生物等多种作用机制的多场耦合模型与可视化理论,揭示煤炭流态转换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机制,建立深地煤炭资源的采、选、充、电、热、气一体化的物理流态化开采、化学转化流态化开采、生物降解流态化开采、物理破碎流态化开采等颠覆性理论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2025基础研究、2035技术攻关、2050集成示范"的战略实施路线,构建深地煤炭资源无人智能化的采选充一体化开采、热电气集成转化的流态化开采理论与技术体系,达到"地上无煤、井下无人"的绿色环保目标,实现深地煤炭资源开采的颠覆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开发 煤炭资源 流态化开采 物理转化 化学转化 生物转化 无人智能化
下载PDF
问“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展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 被引量:67
2
作者 张凤宝 夏淑倩 李寿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7,32,共5页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收入居世界第二位,但与世界发达石油和化工强国相比,我国还面临产业结构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效率低等挑战。根据"产业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工程教育的...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收入居世界第二位,但与世界发达石油和化工强国相比,我国还面临产业结构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效率低等挑战。根据"产业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工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提出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需求 化工类专业 新工科 学科交叉 专业改造升级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消落区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 被引量:43
3
作者 吉芳英 王图锦 +4 位作者 胡学斌 何强 叶姜瑜 黎司 曹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481-3487,共7页
结合三峡水库反季节调度模式,对消落区沉积物中Cu、Pb、Cd、Cr这4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消落区沉积物中形态分布各异,Cu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 结合三峡水库反季节调度模式,对消落区沉积物中Cu、Pb、Cd、Cr这4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消落区沉积物中形态分布各异,Cu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及残渣态存在,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伴随着消落过程的进行,汛期出露沉积物的有机质及AVS含量下降、ORP升高、pH值降低,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重金属具有向水体迁移趋势,Cu、Pb、Cd、Cr平均迁移率分别为30.50%、26.10%、33.50%和11.77%,4种重金属的迁移性大小依次为Cd>Cu>Pb>Cr.可提取态Cu、Pb、Cd、Cr对重金属迁移贡献率分别为77.15%、86.09%、94.86%和32.34%,可提取态是重金属发生迁移的主要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消落区重金属迁移呈"缓释"特征,三峡水库的反季节调度模式有利于缓解消落区重金属迁移诱导的生态风险,库区水体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区 沉积物 重金属 形态 迁移转化
原文传递
城市区域臭氧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雪梅 符春 梁桂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19,共4页
通过中尺度气象模式和高分辨化学模式的耦合 ,研究广州地区O3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近地层上O3的分布与地面源排放的分布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并且呈现出多中心分布 ;O3浓度随时间变化有很好的日变化周期 ,模拟结果与实测... 通过中尺度气象模式和高分辨化学模式的耦合 ,研究广州地区O3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近地层上O3的分布与地面源排放的分布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并且呈现出多中心分布 ;O3浓度随时间变化有很好的日变化周期 ,模拟结果与实测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 ;对单站O3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 ,对流层低层O3的日变化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臭氧 光化学 化学转化 城市区域 浓度变化 大气监测 大气污染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4
5
作者 向云波 王圣云 邓楚雄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提升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是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泰尔指数,分析2001—2016年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长江经... 提升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是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泰尔指数,分析2001—2016年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6年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显著提高,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不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因素会高估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2)研究时间段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时间演进区域间差异缩小,区域内差异扩大。(3)经济水平、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解释力较强,外商投资强度和环境规制解释力相对较弱。不同因子两两交互作用时均高于单独作用时的影响力。文章的政策启示是,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要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转型升级策略,要加快上中下游交流合作,着力破解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实施严格环境规制的同时,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优化作为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产业 绿色发展效率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转型升级
原文传递
n-HA/PA系列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左奕 李玉宝 +2 位作者 魏杰 韩劲 许凤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3-516,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工艺方法制备n HA/PA系列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利用各种检测手段分析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和性能,提出了复合材料两相间的化学键合方式和聚酰胺基体所发生的晶型转化。
关键词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化学键合 晶型转化
下载PDF
三峡库区淹没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对水质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图锦 胡学斌 +4 位作者 吉芳英 何强 叶姜瑜 黎司 曹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结合三峡水库调度模式,在汛期及汛后对库区淹没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Cd,Cr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库区土壤中存在形态不同,Cu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w(残渣态Cu)和w(残渣态Cr)平均... 结合三峡水库调度模式,在汛期及汛后对库区淹没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Cd,Cr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库区土壤中存在形态不同,Cu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w(残渣态Cu)和w(残渣态Cr)平均值为87.41%和96.04%,而w(可提取态Pb)和w(可提取态Cd)较高,平均值为41.95%和88.14%,生态风险相对高于Cu和Cr.在汛期三峡水库低水位运行,水体重金属含量较高,汛期水体ρ(Pb)和ρ(Cd)分布特征与土壤w(Pb)和w(Cd)分布呈显著相关性,而汛后水库首次172 m高水位蓄水,由于水环境因素的改变,水体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汛后淹没土壤重金属形态含量变化细微,土壤淹没对库区水体水质影响小,不构成汛期、汛后水体重金属含量波动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土壤 重金属 形态 迁移转化
下载PDF
渝东北黑色页岩元素迁移特征及化学风化程度 被引量:24
8
作者 巫锡勇 凌斯祥 +3 位作者 任勇 廖昕 赵思远 李晓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33,共16页
黑色页岩是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矿物的特殊沉积岩,但人们对其风化过程的元素活动性及矿物风化机制关注较少.为探讨不同地形位置的黑色页岩化学风化过程,采集了渝东北城口某山脊(A)、近山顶(B)和沟谷(C)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风化剖面... 黑色页岩是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矿物的特殊沉积岩,但人们对其风化过程的元素活动性及矿物风化机制关注较少.为探讨不同地形位置的黑色页岩化学风化过程,采集了渝东北城口某山脊(A)、近山顶(B)和沟谷(C)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风化剖面岩样,利用XRD、XRF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采集样品的矿物成分、主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元素和矿物的质量迁移系数(τ)和质量迁移通量(M_(j,flux))的计算结果表明,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Ca、Mg和Na元素具有明显的贫化现象,近地表处存在Al元素的富集现象;矿物成分方面,黄铁矿和有机质氧化后形成的酸性水环境,造成方解石、白云石、斜长石等不稳定矿物溶解,并生成含水石膏、铁质氧化物、黏土矿物等次生矿物.不同赋存位置的黑色页岩风化程度有所差异,Na/K-CIA、K/Ca*-Al/Na、A-CN-K和A-CNK-FM图解显示:A剖面处于脱Ca过程的初级风化阶段,B剖面处于脱Ca、Na初期的初等-中等风化阶段,C剖面已发生脱Ca、Na过程,并伴随脱Si作用的中等-强烈风化阶段,结合不同风化指数(如:CIA、CIW、PIA、MWPI等),得出各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弱程度依次为C>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化学风化 元素迁移 矿物转变 风化指数 地球化学 岩石学
原文传递
土壤中钒的化学结合形态与转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汪金舫 刘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利用和控制土壤条件,改善土壤供钒特征,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服务,综合参考国内外对土壤中其他微量元素形态划分的方法,初步区分出土壤中的钒以5种主要的化学结合形态存在。其含量多少依次为残留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有机... 为了利用和控制土壤条件,改善土壤供钒特征,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服务,综合参考国内外对土壤中其他微量元素形态划分的方法,初步区分出土壤中的钒以5种主要的化学结合形态存在。其含量多少依次为残留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易还原锰结合态>可溶态。通常,残留态钒占土壤全钒含量的90%以上,而可溶态钒的含量常低于1μg/g。一般而言,在较高的温度,较强的还原条件以及酸性土壤条件下,土壤中其它化学结合态钒更多地向可溶态钒转化;除有机质结合态钒外,其它形态钒的含量都与土壤全铁含量间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外源钒在酸性红壤中的形态转化速率较慢,在石灰性的栗钙土中的形态转化速率较快。酸性土壤对钒的缓冲能力强,缓冲容量大,不容易产生钒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态钒 化学结合形态 转化 土壤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中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伟 李淑明 +9 位作者 李挺洋 周鸿杰 罗学军 褚扬 王相阳 周水平 孙鹤 陈敏 黄璐琦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00-2006,共7页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复方丹参滴丸中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PLC法对丹参药材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并模拟复方丹参滴丸提取工艺,对紫草酸和丹酚酸B、E、T...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复方丹参滴丸中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PLC法对丹参药材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并模拟复方丹参滴丸提取工艺,对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这5个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进行研究。结果在丹参药材中,主要有2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酚酸B(占总酚酸比例>90%)和迷迭香酸(>5%);而在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有8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B、D、T、U,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相对较高。在提取加工中,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能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丹酚酸类成分,而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主要的终产物。结论丹参药材选择丹酚酸B作为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而丹参药材在制备复方丹参滴丸的过程中,丹酚酸类成分发生了化学转化,产生了8个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并以其中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最高,又因丹参素具有种属来源特异性,故从化学成分层面上,复方丹参滴丸选择丹参素作为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质量标志物 丹酚酸类成分 化学转化 丹酚酸B 丹参素 紫草酸 迷迭香酸
原文传递
矿山-河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钱建平 江文莹 牛云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82,共9页
立足于矿山及纳污河流生态系统,从重金属污染源研究入手,分析了尾矿重金属淋滤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阐述了重金属在矿山及相关河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和评述了现有的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 立足于矿山及纳污河流生态系统,从重金属污染源研究入手,分析了尾矿重金属淋滤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阐述了重金属在矿山及相关河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和评述了现有的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努力减少尾矿中重金属向环境释放,逐步实现矿床的无废开采;设计不同条件和影响因素下的尾矿淋滤实验,加强酸性废水和尾矿重金属淋滤释放规律的研究,建立酸性矿山废水和重金属释放的预测模型;运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高精度的Pb、S同位素测试手段,示踪重金属的来源及其运移途径;运用3S技术和高新技术手段提取和识别环境地球化学信息,加强矿山-河流系统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运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治理矿山环境及其影响流域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 尾矿 重金属污染 化学形态 迁移转化
下载PDF
酸沉降对土壤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许第发 钟天祥 +1 位作者 徐冬梅 刘广深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4期68-74,共7页
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组分的化学行为进而影响土壤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就该领域的目前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考察了酸化条件下土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硅的释放淋失及硅对铝毒的缓解作用 ;论述了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中微量金属及稀土离子... 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组分的化学行为进而影响土壤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就该领域的目前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考察了酸化条件下土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硅的释放淋失及硅对铝毒的缓解作用 ;论述了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中微量金属及稀土离子沉淀 -溶解、吸附 -解吸、络合 -解离、氧化 -还原平衡进而影响其存在形态和化学行为 ;同时关注了酸沉降对C、N、S、P循环转化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 酸沉降 土壤组分 化学行为
下载PDF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红梅 速宝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4,共5页
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是土壤水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规律,分别从表层土、非饱和带及地下含水层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农药、化肥、污水... 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是土壤水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规律,分别从表层土、非饱和带及地下含水层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农药、化肥、污水灌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各种污染物在地下含水层和非饱和土壤中迁移转化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出了我国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在该领域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下水 污染 污染物 迁移转化
下载PDF
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尚怀国 李莉 +5 位作者 王克健 谭宏伟 兰宗宝 杨本鹏 彭李顺 冷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1-216,共6页
化肥农药作为主要的农业投入品,在甘蔗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量施用导致的生产成本攀升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推进甘蔗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是推动甘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甘蔗绿色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分析我国... 化肥农药作为主要的农业投入品,在甘蔗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量施用导致的生产成本攀升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推进甘蔗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是推动甘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甘蔗绿色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分析我国甘蔗生产化肥、农药施用现状入手,系统楠理已有的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并针对当前甘蔗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①加强规划引导,改变传统化肥农药施用观念;②加强科技攻关,开发新型实用绿色高效产品;③加强推广应用,促进减施增效技术落地落实等措施;旨在多措并举,努力实现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目标,有力推动甘蔗产业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化肥 农药 减施增效技术 转型升级
下载PDF
磁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转化制备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雪辉 郭祀远 李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3,共3页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用化学转化法制备磁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最佳条件 ,即将树脂在 50℃浸渍于 Fe3 +与 Fe2 +摩尔比为 1∶ 2的混合铁盐溶液中 90 min,然后加入 2 mol/ L的 Na OH溶液将铁离子转化为 Fe3 O4 晶体 ,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树脂表...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用化学转化法制备磁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最佳条件 ,即将树脂在 50℃浸渍于 Fe3 +与 Fe2 +摩尔比为 1∶ 2的混合铁盐溶液中 90 min,然后加入 2 mol/ L的 Na OH溶液将铁离子转化为 Fe3 O4 晶体 ,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树脂表面及嵌入树脂的大孔结构中 ,Fe3 O4 与树脂之间不存在化学作用。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化学转化法 四氧化三铁晶体 制备 机理
下载PDF
普洱熟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孟宪钰 付亚轩 +2 位作者 李明超 徐天瑞 郝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5-290,共6页
普洱熟茶是一种独特的微生物发酵茶,由中国云南省的大叶种茶的晒干叶制成,为中国特有名茶。近年来,普洱熟茶由于其降血脂、抗氧化、减肥、抗菌等多重保健功效而备受欢迎,目前已从普洱熟茶中分离出多种功能性成分并进行了验证。该文综述... 普洱熟茶是一种独特的微生物发酵茶,由中国云南省的大叶种茶的晒干叶制成,为中国特有名茶。近年来,普洱熟茶由于其降血脂、抗氧化、减肥、抗菌等多重保健功效而备受欢迎,目前已从普洱熟茶中分离出多种功能性成分并进行了验证。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熟茶化学成分及主要化学成分转化的研究,特别是普洱茶中特有的加成儿茶素类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普洱熟茶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化学成分 转化
下载PDF
聊城冬季一重污染过程PM_(2.5)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敬巧 吴亚君 +7 位作者 张萌 王涵 陈振兴 胡君 李慧 范晓龙 柴发合 王淑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26-4033,共8页
北方秋冬季为重污染过程频发季节,为了解聊城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PM_(2.5)及化学组分污染特征,于2016年1月7~11日在聊城市区开展PM_(2.5)样品采集并分析了其中水溶性离子、碳成分及无机金属元素这3种化学组分,并对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 北方秋冬季为重污染过程频发季节,为了解聊城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PM_(2.5)及化学组分污染特征,于2016年1月7~11日在聊城市区开展PM_(2.5)样品采集并分析了其中水溶性离子、碳成分及无机金属元素这3种化学组分,并对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PM_(2.5)浓度呈现明显的倒V字型,平均浓度为238.3μg·m^(-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浓度限值2.2倍;NH_4^+、NO_3^-和SO_4^(2-)为PM_(2.5)的主要水溶性离子成分;随污染加重或减轻,NH_4^+、SO_4^(2-)、NO_3^-、Cl-和Mg^(2+)浓度呈现增加或降低趋势,而Ca^(2+)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污染鼎盛时,NH_4^+、NO_3^-和SO_4^(2-)浓度分别为48.96、68.45和80.55μg·m^(-3),达到起始阶段的6.29、7.31和7.84倍;过程期间OC和EC的浓度为20.8~60.2μg·m^(-3)和3.0~7.5μg·m^(-3),OC浓度高于EC且变化幅度明显偏大;过程期间各日无机金属元素浓度和分别为10.2、22.4、16.0、19.6和8.2μg·m^(-3),富集因子(EF)结果显示,各元素EF均小于10,未被富集,表明污染过程中其主要来源于地壳等自然源;PM_(2.5)质量浓度重构结果表明,有机物(OM)、SO_4^(2-)和NO_3^-为PM_(2.5)的主要组分,其次为NH_4^+、地壳物质和其他离子,EC和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随着PM_(2.5)污染加重,二次无机盐(SO_4^(2-)、NO_3^-及NH_4^+)浓度及所占比例均随之增加,OM浓度随之增加但比例有所下降,而地壳物质浓度及比例均下降,表明二次无机转化是此次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主要受燃煤和机动车排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过程 PM2.5 化学组分 二次污染 聊城
原文传递
甘草次酸的化学修饰和结构改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斌 江涛 +1 位作者 万升标 任素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3-648,691,共7页
甘草次酸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甘草次酸的化学修饰和结构改造进展,为甘草次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引用文献32篇。
关键词 甘草次酸 化学修饰 结构改造
下载PDF
微波对山苍子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付红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65-69,共5页
研究微波对山苍子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法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MASD)法提取山苍子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山苍子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测... 研究微波对山苍子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法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MASD)法提取山苍子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山苍子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山苍子油的抑菌活性,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探讨。两种方法提取的山苍子油中,橙花醛(SD:14.82%,MASD:11.50%,以上数据为相对含量,下同)、香叶醛(SD:17.95%,MASD:13.90%)、柠檬烯(SD:10.80%,MASD:5.57%)、α-松油醇(SD:5.70%,MASD:9.05%)、桉树脑(SD:7.11%,MASD:12.88%)和芳樟醇(SD:8.44%,MASD:12.65%)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微波作用下,单萜类化合物之间发生了化学转化。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山苍子油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黑曲霉和根霉的抑制活性优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山苍子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根霉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12、6.25、1.56、3.12 mg/mL。山苍子油能够破坏菌体细胞膜结构,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抑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油 微波 化学转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人参的化学成分与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伟 刘永博 +1 位作者 王梓 李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4-673,共10页
人参是我国大宗药材之一,可作为医用和营养价值颇高的首选药材,它的滋补效果以及对多种疾病的防治作用备受研究学者的青睐和推崇。有研究表明,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和安神明目之功效,其含有的皂苷类、多糖、挥发油、氨基酸、聚乙... 人参是我国大宗药材之一,可作为医用和营养价值颇高的首选药材,它的滋补效果以及对多种疾病的防治作用备受研究学者的青睐和推崇。有研究表明,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和安神明目之功效,其含有的皂苷类、多糖、挥发油、氨基酸、聚乙炔类以及多种其他微量元素等活性成分是发挥其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现代分离及分析技术的发展,人参各种化学成分得到进一步的发现,文章总结归纳了人参的化学成分,明确不同部位、参龄和产地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并对加工前后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度挖掘人参潜在价值,促进其生理活性物质在医药健康产业等方面的深度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化学成分 人参皂苷 提取分离技术 转化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