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氏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胡莎莎 张冬群 +3 位作者 张苡芃 韩鹏举 兰利琼 卿人韦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3-180,共8页
为了解肌动蛋白actin在轮藻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布氏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及表达分析.在布氏轮藻中共鉴定出16个肌动蛋白基因,将其重命名为CbACT1~CbACT16,其氨基酸长度为361~1182 AA,相对... 为了解肌动蛋白actin在轮藻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布氏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及表达分析.在布氏轮藻中共鉴定出16个肌动蛋白基因,将其重命名为CbACT1~CbACT16,其氨基酸长度为361~1182 AA,相对分子质量为39 886.71~117 256.72 Da,等电点介于4.68~8.93;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15个肌动蛋白基因位于细胞质中,1个位于叶绿体中;二级结构结果表明肌动蛋白基因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共线性分析中仅发现一对源自片段重复的旁系同源基因;系统发育结果表明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可以分为两个亚家族,结合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分析,同一亚家族倾向于具有相似的外显子分布,较多的共有基序;基于启动子顺势作用元件分析表明,16个肌动蛋白基因参与了许多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激素调节和光反应有关的生命活动.组织表达分析显示,16个基因在四种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性表达,表明它们在不同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家族可能参与了轮藻植物不同组织的发育过程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轮藻 肌动蛋白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分析 组织表达差异
下载PDF
6-氨基青霉烷酸对布氏轮藻的毒性效应
2
作者 王锐 曹宇佳 关旸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1-795,共5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6-氨基青霉烷酸(6-APA)溶液单一处理布氏轮藻(Chara braunii)的毒性效应。将布氏轮藻养于玻璃缸中,用水培法恢复其生长5 d后,进行质量浓度分别为20 mg/L、40 mg/L、60 mg/L、80 mg/L、100 mg/L的6-APA胁迫处理,7 d后,测... 采用水培法,研究6-氨基青霉烷酸(6-APA)溶液单一处理布氏轮藻(Chara braunii)的毒性效应。将布氏轮藻养于玻璃缸中,用水培法恢复其生长5 d后,进行质量浓度分别为20 mg/L、40 mg/L、60 mg/L、80 mg/L、100 mg/L的6-APA胁迫处理,7 d后,测定布氏轮藻的各项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6-APA胁迫浓度的增大,布氏轮藻叶片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布氏轮藻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呈先减少后增加态势;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升高,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大幅升高后大幅下降;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低浓度6-APA对布氏轮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6-APA抑制布氏轮藻生长,具有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APA 布氏轮藻 质膜透性 丙二醛含量 保护酶活性 叶绿素含量
原文传递
光照和基质对布氏轮藻生长、色素组成及有性繁殖的影响
3
作者 王和云 孙彤 +3 位作者 周易 金辉 陈俊格 易春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90-94,共5页
以布氏轮藻(Chara braunii Gmel.)为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的基质土壤中,模拟3种光环境,研究光照和基质对轮藻形态、色素模式和有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的减少,两种基质上生长的植株高度、叶绿素与类胡罗卜素(Chla/Caroten)比... 以布氏轮藻(Chara braunii Gmel.)为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的基质土壤中,模拟3种光环境,研究光照和基质对轮藻形态、色素模式和有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的减少,两种基质上生长的植株高度、叶绿素与类胡罗卜素(Chla/Caroten)比值均显著增加,植株灰分比率降低,最大干重均出现在25%光照条件下,最小干重在5%光照条件下。与底泥基质相比,黏土基质株高更低,植株灰分比率更高,Chla/Caroten比值降低。二元方差分析表明,光照和基质类型对株高、灰分比率、干重和色素模式均有显著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轮藻(chara braunii Gmel.) 光照 基质 色素模式
下载PDF
布氏轮藻(Chara braunii)生殖器官环境扫描电镜的观察
4
作者 李树美 沈显生 张文锐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2-345,共4页
本文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 ,对布氏轮藻 (Chara braunii)的藏卵器和藏精器进行了仔细观察。结果表明 :藏卵器外的管细胞 (包围细胞或螺旋细胞 )在卵细胞受精以后 ,不但没有钙的沉淀、加厚 ,而且还呈现出逐渐萎缩 ,最终消失。因... 本文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 ,对布氏轮藻 (Chara braunii)的藏卵器和藏精器进行了仔细观察。结果表明 :藏卵器外的管细胞 (包围细胞或螺旋细胞 )在卵细胞受精以后 ,不但没有钙的沉淀、加厚 ,而且还呈现出逐渐萎缩 ,最终消失。因此 ,在古轮藻的研究上 ,常提到的包围细胞或螺旋细胞 ,实际上并非是细胞结构 ,而是受精卵的外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轮藻 藏卵器 管细胞 包围细胞 受精卵 环境扫描电镜 生殖器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