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性温的现代研究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69
1
作者 李瑞奇 苗明三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探讨药性温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温"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 目的:探讨药性温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温"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温性药的基本功能为止痛、活血、祛风、行气、补肾、散寒;温性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为抗炎、抗菌、镇痛、影响心血管系统、抗肿瘤、镇静、祛痰、影响免疫功能、平喘;温性药的中医基本主治为风湿痹痛、呕吐、跌扑损伤、食少、痰多、遗尿、阳痿遗精、虫积腹痛、脘腹冷痛、痰饮、水肿、咳嗽、尿频、痛经;温性药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阳痿、跌打损伤、支气管哮喘、带状疱疹、牙痛、疟疾、胃溃疡、呕吐、胃痛、疥疮、咳嗽、心绞痛、疾痢、百日咳、肝炎;与温性药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辛、甘、苦;温性药的基本归经为肝、脾、肾、胃、肺;温性药所含的基本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酯类、有机酸、糖类、无机物、生物碱、黄酮类、氨基酸、苷类、蛋白质。结论:确定药性温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温性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温性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温 功能 药理作用 主治 药味 归经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清热药的特点及现代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瑞奇 白明 苗明三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药与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性味现代数据库系统",查询"清热"与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 目的:探讨清热药与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性味现代数据库系统",查询"清热"与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清热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炎、抗肿瘤、解热、镇静、影响心血管系统、利尿;清热药的中医基本主治为痈肿、黄疸、咽喉肿痛、疔疮、吐血、目赤肿痛、热淋涩痛、衄血、水肿、喉痹、丹毒、头痛、风热感冒;清热药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湿疹、细菌性痢疾、高血压、慢性气管炎、感冒、烧伤、百日咳、胃溃疡、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炎、带状疱疹、水肿、咽喉肿痛、十二指肠溃疡、化脓性中耳炎、皮炎、头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气管炎、扁平疣、急性扁桃体炎、腹泻、高脂血症、咳嗽、黄疸;清热药的基本药性为寒、微寒;与清热药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苦、甘;清热药的基本归经为肝、肺、胃、大肠、心;清热药所含的基本化学成分为有机酸、黄酮类、苷类、生物碱、糖类、鞣质、氨基酸、酯类、挥发油、无机物、萜类。结论:确定清热药与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清热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清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药 药理作用 主治 药性 药味 归经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40
3
作者 韩森 吕爱平 +1 位作者 李健 姜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中最具中医特色的部分,其现代化发展也是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关键核心,然而研究方法的不足造成中药药性理论现代化发展的局限。网络药理学作为新兴的系统研究复杂药物生物学效应的技术,在多成分、多靶点药物研究...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中最具中医特色的部分,其现代化发展也是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关键核心,然而研究方法的不足造成中药药性理论现代化发展的局限。网络药理学作为新兴的系统研究复杂药物生物学效应的技术,在多成分、多靶点药物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观成果,为从生物分子网络的结构与功能来认知中药药性提供了方法学契机和有力工具。本文通过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初步分析并总结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性味 升降浮沉 归经 毒性
下载PDF
中药归经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树楠 支政 +4 位作者 于丽 徐伟超 张弘 王洪博 李渡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88-1489,共2页
中药归经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历代医家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文章主要从归经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源流方面,对其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概括,进而分析其衍变过程,... 中药归经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历代医家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文章主要从归经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源流方面,对其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概括,进而分析其衍变过程,提出归经学说最初萌芽于秦汉,雏形于唐宋,形成于金元,发展于明清。为研究中药归经学说的历史沿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归经 形成与发展 研究
下载PDF
药性平特点及其现代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于舒雁 白明 苗明三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60-862,共3页
目的:探讨药性平的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平"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性味、归经、化... 目的:探讨药性平的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平"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性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平性药的基本功能为解毒、止血、止痛、活血、祛风、清热、安神、消肿、利水、通络、化瘀、化痰;平性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镇静且影响心血管系统等;平性药的中医基本主治为风湿痹痛、经闭、吐血、咯血、痛经、尿血、尿频、遗精、肠燥便秘、便血、心悸、瘰疬、癥瘕、崩漏、遗尿、跌扑损伤、失眠、内热消渴、眩晕、外伤出血、心神不安、脾虚食少、小儿惊风、带下、衄血;平性药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湿疹、糖尿病、出血、神经衰弱、百日咳、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慢性支气管炎、钩虫病、银屑病、高脂血症、癫痫、丹毒、痛经、胃溃疡、水肿、带状疱疹、小便频数、跌打损伤、肺结核、心绞痛、冻伤、遗精、斑秃、十二指肠溃疡、失眠、扁平疣、流行性腮腺炎、皮炎、精神分裂症;与平性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甘、苦、辛;平性药的基本归经为肝、肺、胃、肾、脾、心;平性药的基本化学成分为糖类、有机酸、黄酮类、苷类、酯类、挥发油、氨基酸、无机物、生物碱、蛋白质、鞣质、萜类、皂苷。结论:确定药性平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平性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平性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平 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 性味 归经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尚尔鑫 范欣生 +2 位作者 段金廒 唐于平 丁安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规律 四物汤类方 性味归经 数据挖掘 计算机图形化
下载PDF
从茜草素的超分子印迹作用探讨中药归经体外研究方法 被引量:16
7
作者 廖琼 杨岩涛 +5 位作者 刘志刚 胡超 唐宇 刘文龙 邓凯文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364-3369,共6页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识别理论,以茜草素为印迹模板功能单体进行猪不同组织的体外亲和色谱实验,验证茜草素归肝经机制,为创立中药归经体外研究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将猪的肝、肺、舌、腹部肌肉、腿部肌肉等组织作固定相制成色谱柱,...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识别理论,以茜草素为印迹模板功能单体进行猪不同组织的体外亲和色谱实验,验证茜草素归肝经机制,为创立中药归经体外研究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将猪的肝、肺、舌、腹部肌肉、腿部肌肉等组织作固定相制成色谱柱,以PBS为流动相,进行归肝经的茜草素与归脾经的白砂糖(阴性对照)体外亲和色谱实验,采用HPLC测定各洗脱液中茜草素的量,UV法测定阴性对照组各洗脱液中葡萄糖的量,采用总量统计矩分析法获得各亲和色谱参数,获得色谱方程。结果茜草素在肝、肺、舌、腹部肌肉、腿部肌肉的色谱参数为C0:0.250 9~4.813 mg/m L;AUC:2.509~48.13 mg;VR:20.42~30.77 m L;σ2:282.6~532.7 m L2;H:14.13~26.63 m L;n:1.212~1.777;S:0.759 0~1.000。肝脏对茜草素的吸附性最强,腹部肌肉、腿部肌肉、肺、舌对茜草素的吸附作用依次减弱。阴性对照组中,肝脏对葡萄糖的吸附性并非最强。结论猪的肝器官对茜草素的吸附最大,两者存在超分子印迹模板亲合作用,这与茜草归肝经理论相吻合,由此可建立中药归经的体外初步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印迹模板 肝经 亲合色谱 茜草素 中药归经
原文传递
干姜中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敏娟 张廷 +5 位作者 马开 崔瑛 汪晶 杨晶晶 王君明 冯志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5-972,共8页
目的研究干姜成分6-姜酚、6-姜烯酚、8-姜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探讨干姜的归经。方法采用"病证-药效-药动学"方法,给脾胃虚寒模型大鼠ig干姜水提液,分别在10、20、40、60、90、120、360 min时取血、以及心脏、肝脏、脾脏... 目的研究干姜成分6-姜酚、6-姜烯酚、8-姜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探讨干姜的归经。方法采用"病证-药效-药动学"方法,给脾胃虚寒模型大鼠ig干姜水提液,分别在10、20、40、60、90、120、360 min时取血、以及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脑、胃、大肠、小肠等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干姜成分6-姜酚、6-姜烯酚、8-姜酚在脾胃虚寒给药组大鼠和正常给药组大鼠体内各组织中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的相关参数。结果在脾胃虚寒给药组中,3种成分的量以胃、小肠、肝、肺中浓度最高;在正常给药组中,以胃、肾、小肠、大肠、肺中浓度最高。在胃、小肠等消化器官中,脾胃虚寒给药组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给药组。结论干姜主要成分分布以归脾、胃、肺、肝等脏腑为主经,与传统干姜归经理论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 6-姜酚 8-姜酚 6 姜烯酚 组织分布 归经
原文传递
基于“病证-效应-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功效物质及归经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华伟 汪晶 +3 位作者 崔瑛 王桁杰 王君明 马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4期626-631,共6页
目的:建立与桑寄生功效相对应的骨质疏松模型,观察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功效物质及其在大鼠体内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方法:采用维甲酸制造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模型,观察桑寄生水煎液药效。同时以萹蓄苷、槲皮苷、芦丁为指标成分,对含药组织进... 目的:建立与桑寄生功效相对应的骨质疏松模型,观察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功效物质及其在大鼠体内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方法:采用维甲酸制造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模型,观察桑寄生水煎液药效。同时以萹蓄苷、槲皮苷、芦丁为指标成分,对含药组织进行分析检测,观察其体内分布及代谢时间,研究功效相关物质的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结果:桑寄生水煎液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左股骨骨重、骨重/骨长、骨重/骨直径等指标,且能降低大鼠血清中骨钙素(O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大鼠体内桑寄生指标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芦丁仅在胃中有少量分布,萹蓄苷在组织中AUC0?t大小顺序为胃>肾>脑>小肠>大肠>肝>肺,体内维持时间长短顺序为肾=胃>脑>大肠>小肠=脾>肝>心>肺>血清。槲皮苷在组织中AUC0?t大小顺序为肾>胃>肝>心>肺>脾>小肠>大肠>脑,体内维持时间长短顺序为肾=胃=脑=肺=肝=脾=心>大肠>血清>小肠。结论:桑寄生水煎液可对抗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萹蓄苷、槲皮苷为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代表成分;萹蓄苷、槲皮苷在大鼠体内分布与桑寄生归肾经的传统认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 大鼠骨质疏松 药效 功效物质 归经
下载PDF
中药归经学说的本质——关于中药传统理论的当代化学物理及群子(量子)统计理论的诠释(Ⅵ) 被引量:14
10
作者 金日光 牟雪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研究应用群子统计力学计算方法,得到了人体各器官和组织及中药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群子参数,并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群子参数分别对阳性阳离子中药,较阳性阳离子中药,较阴性阳离子中药和阴性阳离子中药的归经作了... 本研究应用群子统计力学计算方法,得到了人体各器官和组织及中药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群子参数,并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群子参数分别对阳性阳离子中药,较阳性阳离子中药,较阴性阳离子中药和阴性阳离子中药的归经作了总结。提出当群子参数R1<6时,中药以入肺经为主;当R1为6~9时,中药以入肾经为主;当R1为10~12时,中药以入肝脾经为主;当R113时,中药以入心经为主。同时根据各组织器官的相生相克关系(从群子参数变化趋势得出),考虑每一种药又兼入其它经。这些为中药归经的内在本质提供了理论解释,为建立传统医学归经学说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子参数 中药 归经学说 选择性治疗
下载PDF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郭慧 崔扬 +1 位作者 王秋红 匡海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368,共6页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思想与中医药研究思想的整体观相似。近几年,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代谢组学起源、发展、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在中药药性...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思想与中医药研究思想的整体观相似。近几年,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代谢组学起源、发展、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在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初步分析并总结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四气五味 升降沉浮 归经 毒性 配伍 用药禁忌
原文传递
33种辛味中药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与药性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文国 姚俊宏 +3 位作者 陈军 蒋秋冬 姚映芷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7-602,共6页
目的考察辛味中药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与来源中药药性特征的关联性。方法测定33种中药挥发油的理化参数,采用人角质形成HaCaT细胞考察制得的33种中药挥发油的毒性,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药性特征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之间的关联性。结... 目的考察辛味中药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与来源中药药性特征的关联性。方法测定33种中药挥发油的理化参数,采用人角质形成HaCaT细胞考察制得的33种中药挥发油的毒性,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药性特征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采用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证明辛味中药归经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是高度相关的(P=0.0411<0.05),并且发现归肝、肺、胃、肾、大肠等经的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小,归心、心包、脾、膀胱、三焦、胆等经的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大。通过非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建立一种综合中药药性特征(四气、五味、归经)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相关的数学模型(P=0.0414<0.05),发现皮肤细胞毒性小的药性特征组合为凉+苦+归经(肝或肺或肾或大肠或胃),皮肤细胞毒性大的药性特征组合为热+甘+归经(心或心包或脾或膀胱或三焦或胆)。结论药性特征尤其是归经影响辛味中药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归经 皮肤细胞毒性 挥发油 非线性典型相关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敏 劳慧敏 +1 位作者 陈鲁 宋卫娜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文献中小儿功能性便秘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然后对筛选出的用于治疗小儿...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文献中小儿功能性便秘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然后对筛选出的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方剂进行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处方171首,得到了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7个,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15个,新处方5个。结论: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药物四气以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归于脾、胃经,核心药对有玄参-生地黄、玄参-麦冬、麦冬-生地黄,新方治以运脾消食、疏肝理气、生津润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小儿功能性便秘 四气五味 归经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长沙药解》探析黄芩、黄连和黄柏的临床效用之别 被引量:13
14
作者 滕磊 柴宇琪 +2 位作者 忻耀杰 杨易 魏慈芸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7-10,共4页
《长沙药解》为清代黄元御所著的药学专著,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所用之药编次整理,详究仲景用药法度。该书中对黄芩、黄连和黄柏的临床效用特点阐述甚明,其共同点是性味苦寒,而差异主要表现在归经效用方面。黄芩入足少阳胆经、足... 《长沙药解》为清代黄元御所著的药学专著,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所用之药编次整理,详究仲景用药法度。该书中对黄芩、黄连和黄柏的临床效用特点阐述甚明,其共同点是性味苦寒,而差异主要表现在归经效用方面。黄芩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善清相火;黄连入手少阴心经,善清君火;黄柏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善于疏肝脾泻湿热。《长沙药解》阐释药物的药性和功效,以"土枢四象"为纲,特色鲜明,不但有益于临床应用中药,对于学习和理解《伤寒论》也是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药解 黄芩 黄连 黄柏 性味 归经 功能
原文传递
血会膈俞之刍议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晶 李岩 +3 位作者 李瑞超 付源鑫 赵祥斐 焦召华 《四川中医》 2014年第5期20-21,共2页
膈俞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是八会穴中的血会,对于与血相关的疾病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从其归经、藏象、位置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回顾了膈俞穴在古代及现代的应用,希望能对膈俞穴善治血证的特点有更好地了解。
关键词 膈俞 血会 归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14种归肺经中药无机元素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付先军 刘红兵 +1 位作者 李国强 管华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88-1490,共3页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无机元素含量,探讨与其归肺经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14种归肺经中药27种无机元素含量,运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无机元素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14种归肺经中药中常量元素K,Ca,M...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无机元素含量,探讨与其归肺经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14种归肺经中药27种无机元素含量,运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无机元素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14种归肺经中药中常量元素K,Ca,Mg平均含量最高,Fe,Mn,Zn,Cr,V,Se,N i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这些元素与肺经功能系统病理生理有一定的联系。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归经数的归肺经中药无明显聚类现象,提示同归肺经而归经数不同的中药在微量元素含量上的亲疏程度并没有明显区别。结论无机元素与肺经中药的归经作用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与不同归经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无机元素 归经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脾主运化”探讨脾调控药物代谢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丽 纪立金 贺龙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5-1227,共3页
在中医藏象学说中,脾是一个大的功能系统。"脾主运化"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传统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主要指脾对饮食物的运化过程。笔者通过"时空观"以及"脾为气机之枢"的理论,认为"脾主运化... 在中医藏象学说中,脾是一个大的功能系统。"脾主运化"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传统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主要指脾对饮食物的运化过程。笔者通过"时空观"以及"脾为气机之枢"的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时空角度以及转运药物方面具有相通性,提出"脾调控药物代谢"的假说,并由此认为临床用药应注重固护脾胃,同时推测健脾类中药或复方通过影响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本理论的提出充实了"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化 归经 药物代谢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莉 祁燕 +1 位作者 刘浩 李晶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甲状腺结节方剂药物性味、归经的用药特征,从而中西医治疗奠定治疗甲状腺结节奠定相应的基础。方法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万方、CNKI以及维普等数据库,对检索到的近现代医家采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甲状腺结... 目的探讨治疗甲状腺结节方剂药物性味、归经的用药特征,从而中西医治疗奠定治疗甲状腺结节奠定相应的基础。方法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万方、CNKI以及维普等数据库,对检索到的近现代医家采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原始文献进行检索与分析,结合中医中药的理论与方证对应法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治方药的组方以及用药规律。借鉴循证医学、中医中药理论以及方证对应法分析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组方规律。结果通过检索共收集共收集甲状腺结节内治方剂137首,用药729味,其中频次最高的前十味中药分别是柴胡、郁金、香附、茯苓、白芍、夏枯草、枳壳、贝母、青皮、法半夏。对所涉及到"药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甲状腺结节用药主要是寒性药物,寒性及微寒药物占到了49.4%,其次是平性和温性药物,平性和温性占全部用药药性的36.3%;此外,甘味用药所占比例最大为35.8%,其次为苦、辛味药,比例经计算后为全部用药的50.7%,其他药味会产生较低的频次,而主要药物为归经药物,占24.7%,而后是胆经和心、肺、脾经的药物,以上三类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77.9%。结论通过对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发现甲状腺结节方剂用药其病位在肝,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该病最关键的致病因素的病因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组方规律 性味 归经
下载PDF
术语“归经”源流考 被引量:11
19
作者 臧文华 蔡永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067-4069,共3页
中医药学中的"归经"一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多种称谓方式,如金代张元素称之为"入某经""某经药""引经";元代王好古称之为"行经";清代张璐称之为"响导"等。在现代中医药... 中医药学中的"归经"一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多种称谓方式,如金代张元素称之为"入某经""某经药""引经";元代王好古称之为"行经";清代张璐称之为"响导"等。在现代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确立以前,各种不同的名称广泛存在于古代医药学文献之中。文章通过查阅考证古代医药学相关文献,考释"归经"术语的源流,分析"归经"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达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术语认识的发展脉络,为其规范定名和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术语 归经 考证
原文传递
象思维视角下的中药药性与功效 被引量:11
20
作者 韩莉 王丽敏 毕鸿雁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7期699-702,共4页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药性理论与功效研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前提条件,传统中医学对于中药药性和功效的认识,不能脱离象思维的思维方式。解读象思维的核心意义,基于象思维视角从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角度分析中药的...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药性理论与功效研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前提条件,传统中医学对于中药药性和功效的认识,不能脱离象思维的思维方式。解读象思维的核心意义,基于象思维视角从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角度分析中药的药性理论内涵,从“象-效”关系认识中药的功效特点,掌握中药学药象、药性与功效三者之间的规律,从而指导临床,发挥中药的最大价值,以期能够为中药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中药药性理论 功效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