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青自然保护区金猫垂直分布和季节性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鹏 师杜鹃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通过在野外架设红外照相机拍照、样方痕迹调查以及查阅保护区野外巡护历史资料等调查研究方法,对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保护站辖区内的金猫垂直分布和季节性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华阳保护站辖区内的金猫分布海拔范围在1 ... 本文通过在野外架设红外照相机拍照、样方痕迹调查以及查阅保护区野外巡护历史资料等调查研究方法,对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保护站辖区内的金猫垂直分布和季节性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华阳保护站辖区内的金猫分布海拔范围在1 520m~2 703m之间,金猫的垂直分布随季节变化的特征比较明显,活动范围区域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金猫 垂直分布 规律
下载PDF
朱鹮栖息地重建监测与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况娟 吴炎 +2 位作者 袁朝晖 王军岗 任丽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2期251-251,254,共2页
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采用红外相机监测、观察记录的方法,对新建朱鹮栖息地进行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冬、春季朱鹮来此次数较多,为10次,夏、秋季节偶有游荡(3次)。最多一次4只,多数情况1~2只。可见,通过人工建立池塘,结合长青自... 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采用红外相机监测、观察记录的方法,对新建朱鹮栖息地进行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冬、春季朱鹮来此次数较多,为10次,夏、秋季节偶有游荡(3次)。最多一次4只,多数情况1~2只。可见,通过人工建立池塘,结合长青自然保护区湿地环境,招引朱鹮到新建栖息地,就地保护朱鹮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栖息地 重建 监测与评估 长青自然保护区 杨家沟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海兰 《未来与发展》 2015年第5期103-108,共6页
本文依据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指导,利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146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户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五种资本进行界定,从微观层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生计状况... 本文依据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指导,利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146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户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五种资本进行界定,从微观层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生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水平较低,各项资本间分布不平衡。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需要保护区与政府共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增长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 农户 生计状况 长青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低山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4
作者 聂海娟 张亚祖 +3 位作者 闫晓东 卜书海 麻友俊 郑雪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31,共10页
海拔梯度下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为了解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采用夹日法并辅以陷阱法,按照200 m垂直梯度在海拔800~2423 m内连续设置8个海拔... 海拔梯度下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为了解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采用夹日法并辅以陷阱法,按照200 m垂直梯度在海拔800~2423 m内连续设置8个海拔带40个样点,累积布夹8858夹次,陷阱240桶次。结果显示:(1)共捕获小型兽类357只,隶属3目7科13属20种,包括啮齿目16种、劳亚食虫目和兔形目各2种,保护区增加5个新纪录物种;(2)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均显示物种多样性在中、低海拔地区最高,小型兽类群落主要由华南针毛鼠(Niviventer huang)、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组成;(3)物种相对多度和插值矫正丰富度的回归拟合为显著的一元三次曲线模型(P<0.01),高峰值(5.55%,13)出现在海拔1200 m左右,显示物种多样性在低海拔地区最高。长青保护区中低山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呈明显的左偏倚中峰模式,提示保护区今后也应重视对低海拔段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物种多样性 垂直分布格局
下载PDF
人为活动对长青保护区森林资源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志明 宁智刚 闫宏志 《陕西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33-134,145,共3页
为了系统分析人为活动对长青保护区的影响,制定管理对策。采用问卷调查、现地调查和统计巡护表的综合方法,得出长青保护区内的非法人为活动,对野生动植物安全、森林火灾、人员安全都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在政府、保护区、当地社区的共同... 为了系统分析人为活动对长青保护区的影响,制定管理对策。采用问卷调查、现地调查和统计巡护表的综合方法,得出长青保护区内的非法人为活动,对野生动植物安全、森林火灾、人员安全都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在政府、保护区、当地社区的共同努力下,达到减弱村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最终能自觉行动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青保护区 人为活动 森林资源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长青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枝 李睿 +1 位作者 袁朝晖 沈芳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41-42,共2页
作者于2002年5月至2010年12月,记录长青自然保护区鸟类,发现新分布鸟类23种(包括亚种)。建议今后加强鸟类季节型的观察记录。
关键词 长青自然保护区 鸟类 记录
下载PDF
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永文 陈鹏 +4 位作者 王健龙 董伟 赵纳勋 麻友立 任文博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22-25,共4页
2016年4-6月,采用鸣音样点法和固定带宽样线法对秦岭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并以样线法得出的种群密度作为统计下限,样点法得出的种群密度作为统计上限,计算得出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密度为36-48只·km^-2... 2016年4-6月,采用鸣音样点法和固定带宽样线法对秦岭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并以样线法得出的种群密度作为统计下限,样点法得出的种群密度作为统计上限,计算得出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密度为36-48只·km^-2;采用鸣音刺激调查分布范围,GPS标注定位,现场勾绘分布图,求积仪求得分布面积5.25km^2;利用所得数据推算秦岭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数量在189-252只。目前,黑喉歌鸲属于狭域分布,繁衍状况良好,应继续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喉歌鸲 种群数量 样点法 样线法 长青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熊猫牌蜂蜜采集技术规程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小如 杜建中 +1 位作者 李珺 袁朝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1期312-313,共2页
总结了熊猫牌蜂蜜技术规程,包括熊猫牌蜂蜜运作模式、蜂蜜送检样本的采集规程、蜂蜜采收、储存及运输规程,探索以生态公平产品为载体,引入社会参与,最终实现生态价值链,多方受益的保护新模式。
关键词 中华蜜蜂 熊猫牌蜂蜜 技术规程 长青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泽陆蛙蝌蚪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师杜娟 麻友立 袁朝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270-270,276,共2页
泽陆蛙产卵、蝌蚪水中生活时期多与稻田相关,稻田是蛙类的最佳栖息地。泽陆蛙产卵期较长,蛙类从卵到幼蛙成活率低(约3%),影响繁殖成活率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水源>挖沙>农药>捞鱼>水质>天敌。人工饲养蛙卵放归田间,试验... 泽陆蛙产卵、蝌蚪水中生活时期多与稻田相关,稻田是蛙类的最佳栖息地。泽陆蛙产卵期较长,蛙类从卵到幼蛙成活率低(约3%),影响繁殖成活率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水源>挖沙>农药>捞鱼>水质>天敌。人工饲养蛙卵放归田间,试验数据支持这一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陆蛙 蝌蚪 栖息地 长青自然保护区 陕西洋县
下载PDF
洋县中华鲎虫与丰年虫分布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广民 况娟 袁朝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276-276,283,共2页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样线调查方法对洋县境内中华鲎虫和丰年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华鲎虫在洋县有小种群分布,随海拔升高,数量越来越少。丰年虫数量极少,只在2处发现5只成体,亟须加强保护研究。
关键词 长青自然保护区 中华鲎虫 丰年虫 分布 调查 陕西洋县
下载PDF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黄额鸦雀分布及生态习性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文博 董伟 +2 位作者 赵纳勋 张永文 王军 《陕西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69-72,共4页
为全面掌握黄额鸦雀(Paradoxornis fulvifrons)在长青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及其生态习性,于2019-2020年在该保护区内设定7条线路,采用固定样线调查、数码相机拍摄记录、鸣音样点法等方法对黄额鸦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观测到个体144只次,... 为全面掌握黄额鸦雀(Paradoxornis fulvifrons)在长青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及其生态习性,于2019-2020年在该保护区内设定7条线路,采用固定样线调查、数码相机拍摄记录、鸣音样点法等方法对黄额鸦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观测到个体144只次,种群个体数量一般在3~21只之间;主要分布区域在大乾沟、窝窝店、桦树坪、万方沟、光头山、大坪等处。黄额鸦雀在长青保护区属留鸟,栖息于海拔1700 m以上的针阔混交林、箭竹林与灌丛,常与雀鹛类、山雀类、树莺等鸟种伴生混群。每年2月底至3月初开始求偶,4-5月开始交配营巢,巢穴常位于离地3 m左右植被密集的灌丛及箭竹混交林。6-7月开始育雏,幼鸟多以植物嫩芽、果实、种子和昆虫等为食,7月中旬偶见雏鸟离巢。本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长青保护区黄额鸦雀及其伴生鸟类的分布、习性与活动基本情况,可为其它自然保护区及鸟类爱好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额鸦雀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习性 分布 调查
下载PDF
数字化平台在示范保护区建设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明 袁朝晖 袁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 CAS 2009年第3期28-31,共4页
通过收集、整理、整合、完善、补充调查的方法,分门别类地把保护区的各种信息集合到一个网站内,整理、整合长青保护区数字化平台,为建设示范保护区服务。数字化平台可以运用到长青保护区人事劳资;档案;行政办公室;科研与保护;公... 通过收集、整理、整合、完善、补充调查的方法,分门别类地把保护区的各种信息集合到一个网站内,整理、整合长青保护区数字化平台,为建设示范保护区服务。数字化平台可以运用到长青保护区人事劳资;档案;行政办公室;科研与保护;公众教育;产业发展;后勤保障;保护站。随着保护区人员技能的不断提高,建设数字化平台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数字化平台 示范建设
下载PDF
长青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种类及分布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继芳 袁朝晖 +3 位作者 李晓枝 贾辉 时小东 赵建民 《陕西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了掌握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本底资料,提高保护管理水平,采用样线、样方、文献查阅和标本鉴定的综合方法,系统分析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种类与分布。调查显示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常绿阔叶木本植物54属100种,包括乔木种类26种,灌木种... 为了掌握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本底资料,提高保护管理水平,采用样线、样方、文献查阅和标本鉴定的综合方法,系统分析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种类与分布。调查显示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常绿阔叶木本植物54属100种,包括乔木种类26种,灌木种类59种,攀缘灌木6种,缠绕灌木4种,藤本5种,其中属于世界分布的有1属2种,热带分布的有25属44种,温带分布的有25属52种,中国特有属3属4种,在秦岭生物多样性中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强烈地表现了气候带南北过渡的重要特征。保护区内的植被部分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依据生境条件、群丛组成成分、外貌和结构特征,可划分为10种群丛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木本植物 分布 调查
下载PDF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小麂与毛冠鹿日活动节律研究初报
14
作者 路晋 张晓峰 王健龙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给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制定更科学、合理、经济的动物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利用网格化监测方法布设的100多台红外相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的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小麂和毛冠鹿日活动节律及两者之间的共存关系。结果显示:小麂和毛冠... 为给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制定更科学、合理、经济的动物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利用网格化监测方法布设的100多台红外相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的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小麂和毛冠鹿日活动节律及两者之间的共存关系。结果显示:小麂和毛冠鹿在日活动中呈现出一定的晨昏活动特征,正午时段小麂有一个活动高峰期,而毛冠鹿选择了躲避较高的温度;小麂和毛冠鹿核密度曲线重叠系数为0.891,活动节律曲线差异显著(P<0.01),二者出现了显著分化,即同一区域内因需求相似而选择了一定程度的避让,以实现彼此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麂 毛冠鹿 日活动节律 共存 红外相机 长青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钱柳种群分布初步调查
15
作者 李睿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44-47,共4页
为掌握长青自然保护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的资源状况,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采用样线法对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青钱柳种群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辖区内的青钱柳多分布于1300~1700 m范围内的山沟中,且具有耐阴性;(2)... 为掌握长青自然保护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的资源状况,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采用样线法对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青钱柳种群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辖区内的青钱柳多分布于1300~1700 m范围内的山沟中,且具有耐阴性;(2)分布广泛,样线发现率高达90%;(3)共发现青钱柳31株,其中实生苗2株,生长状况均良好,多单生,结果率75.86%,但发育不良的翅果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种群分布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洋县隆肛蛙种群分布与密度研究
16
作者 麻友立 麻友琴 +1 位作者 师杜娟 任丽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1期226-227,共2页
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综合方法,对隆肛蛙繁殖期及其种群分布和密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隆肛蛙一般在11月底进入冬眠,次年惊蛰前后苏醒,海拔越高进入冬眠时间越早、苏醒时间越迟。隆肛蛙蝌蚪期较长,... 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综合方法,对隆肛蛙繁殖期及其种群分布和密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隆肛蛙一般在11月底进入冬眠,次年惊蛰前后苏醒,海拔越高进入冬眠时间越早、苏醒时间越迟。隆肛蛙蝌蚪期较长,能以蝌蚪度过越冬期。隆肛蛙栖息地主要为小溪、河流、森林、灌丛和稻田,种群分布海拔区间为500~1 800 m。分布密度为1只/hm2,种群密度很小、数量很少,究其原因为隆肛蛙自身生物学特征限制和人为因素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青自然保护区 隆肛蛙 种群分布 密度 栖息地 陕西洋县
下载PDF
传统植物水烛在洋县的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17
作者 孙福萍 路晋 袁朝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2期152-152,154,共2页
2014—2015年,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传统植物水烛的种群数量与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水烛在洋县有少量半野生状态分布,亟需扩大种植,在利用过程中进行保护。试验证明,人工栽植扩大种群与分布区是可行的。
关键词 长青保护区 水烛 种群数量 分布 陕西洋县
下载PDF
长青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品位提升的思考
18
作者 李睿 闫宏志 袁朝晖 《陕西林业科技》 2010年第6期90-93,共4页
本文通过对长青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保护对象的深刻了解,根据国际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为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提出对特色旅游产品及产业开发的定位思考,选择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最佳方式,以提升整个长青保护区的发展品位。
关键词 长青 生态旅游 品位提升
下载PDF
秦岭南坡森林有蹄类群落组成与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晟 张晓峰 +8 位作者 陈鹏 王军 向定乾 董伟 张希明 何百锁 孙瑞谦 赵纳勋 王大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3-643,共11页
野生动植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模式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目前对于大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模式却了解较少。本研究以秦岭南坡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有蹄类动物为对象,使用相机陷阱调查技术(camera-trapping),系统调查了研究区域... 野生动植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模式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目前对于大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模式却了解较少。本研究以秦岭南坡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有蹄类动物为对象,使用相机陷阱调查技术(camera-trapping),系统调查了研究区域内大中型兽类的分布情况。我们将研究区域按300m垂直间隔划分为5个海拔段,分别计算各海拔段内目标物种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和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研究有蹄类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特征。2008年3~12月,共调查123个有效位点,在4 307个有效相机工作日中共记录到7种森林有蹄类动物。其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为秦岭南坡有蹄类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平均RAI=110.66),种群数量最多;其次是野猪(Sus scrofa)(RAI=28.25)和斑羚(Naemorhedus goral)(RAI=25.10);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则是群落中种群数量最少的物种(RAI=1.33)。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海拔梯度内,各物种种群数量的垂直分布模式为:羚牛和林麝为单峰型,种群数量在中间海拔段存在一个峰值,两侧递减;斑羚为单调递增型(R2=0.84),种群数量大体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小麂(Muntiacus reevesi)(R2=0.94)和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R2=0.79)为单调递减型,种群数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减少;野猪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为复合型,分布模式较为复杂。整个有蹄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表现为中峰模式,在1700~2300 m的中等海拔段最高,符合中域效应假说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陷阱 群落结构 物种丰富度 海拔梯度 中域效应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红外相机监测方法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玉玢 王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7-776,共10页
2008年3—12月,作者以网格法(500 m×500 m)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布设红外相机,对区内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类和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记录到野生动物25种,其中兽类11科18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 2008年3—12月,作者以网格法(500 m×500 m)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布设红外相机,对区内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类和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记录到野生动物25种,其中兽类11科18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和秦岭羚牛(Budorcas bedfordi);鸟类4科7种,主要包括地面活动的种类如: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此外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为保护区鸟类新记录。红外触发相机陷阱调查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伤性调查方法在国内外野生动物调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陕西长青国家级保护区核心区大熊猫及其伴生物种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探讨其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管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生物多样性 监测 野生动物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