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廖启煜 郭炳火 刘赞沛 《黄渤海海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5,共7页
利用 1 95 9,1 975 - 1 982年及 1 998年夏季各月黄、东海盐度分布和相应风场资料 ,分析讨论了长江冲淡水夏季的扩展路径。指出 :除海底坡降外 ,由 S向的苏北沿岸流和 N,NE向的浙东沿岸流及台湾暖流构成的“力偶”,是使冲淡水向左扭转... 利用 1 95 9,1 975 - 1 982年及 1 998年夏季各月黄、东海盐度分布和相应风场资料 ,分析讨论了长江冲淡水夏季的扩展路径。指出 :除海底坡降外 ,由 S向的苏北沿岸流和 N,NE向的浙东沿岸流及台湾暖流构成的“力偶”,是使冲淡水向左扭转的重要外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冲淡水 涡度方程 背景沿岸流 夏季 转向机制 盐度分布 风场
下载PDF
长江口外赤潮频发海区水文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德弟 潘玉球 +1 位作者 许卫忆 陈巧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31-1134,共4页
对长江口外赤潮频发区的水文特征的分析表明 ,在这个海区 ,春、夏季由于长江入海径流量大 ,长江冲淡水在西南 东北向流的作用下发生转向 ;上升流一般发生在从第一个转向点到长江口外深槽顶端的西侧斜坡上 ;春季这个转向点偏北 ,夏季偏... 对长江口外赤潮频发区的水文特征的分析表明 ,在这个海区 ,春、夏季由于长江入海径流量大 ,长江冲淡水在西南 东北向流的作用下发生转向 ;上升流一般发生在从第一个转向点到长江口外深槽顶端的西侧斜坡上 ;春季这个转向点偏北 ,夏季偏南 ,秋季因长江入海径流量小 ,似无转向点存在 .春、夏季余流的分布特点是羽状锋区附近是表、底层流辐合区 ;涌升区的表层余流呈现辐散的特征 ,底层余流具有顺槽进入长江口或向长江口辐合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外 赤潮 羽状锋 长江冲淡水转向 上升流
下载PDF
夏季风场对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建荣 李永平 沈焕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2-79,共8页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陆架模式,研究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动力机制。数值试验再现了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东北的现象。夏季风场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和方向。风速为3m/s的南风,对冲淡水向北扩展的影响比...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陆架模式,研究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动力机制。数值试验再现了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东北的现象。夏季风场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和方向。风速为3m/s的南风,对冲淡水向北扩展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当南北风速达到6m/s时,则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西南风加强了冲淡水向东扩展,但对南北向的扩展影响甚微。东南风抑制了冲淡水向东扩展,并使之偏向西北。明确阐明了夏季风场对冲淡水扩展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冲淡水 扩展 风场 数值试验 外海区
下载PDF
三维陆架模式及其应用——一个三维陆架模式及其在长江口外海区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建荣 沈焕庭 朱首贤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于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研究。模式计算区域为整个东中国海,水平分辨率为7.5′×7.5′,垂向分辨率为11层,考虑实际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于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研究。模式计算区域为整个东中国海,水平分辨率为7.5′×7.5′,垂向分辨率为11层,考虑实际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上,离散化控制方程组,采用ADI计算方法数值求解。动量方程中的非线性项采用二次能量守恒的半动量格式,温盐方程中的平流项采用迎风格式,垂向涡动扩散项采用隐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 陆架 三维模式 长江口外海区 海洋地质
下载PDF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4
5
作者 白学志 王凡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3-603,共11页
利用普林斯顿海洋环流模式 (POM) ,通过一系列的理想试验 ,探讨了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机制。结果表明 :( 1 )倾斜底形是夏季长江冲淡水向东北偏转的一个必要条件 ;夏季冲淡水向东北偏转是南风、斜压效应和底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 利用普林斯顿海洋环流模式 (POM) ,通过一系列的理想试验 ,探讨了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机制。结果表明 :( 1 )倾斜底形是夏季长江冲淡水向东北偏转的一个必要条件 ;夏季冲淡水向东北偏转是南风、斜压效应和底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风应力和底形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 ;单纯的底形东倾不能使冲淡水向北偏转。平底时 ,南风和淡水浮力强迫都不能使冲淡水向北偏转。 ( 2 )无风时 ,入海淡水可以在河口附近强迫出一个反气旋涡旋和贴岸南下的狭窄的沿岸流 ,反气旋涡旋与淡水浮力强迫 (斜压效应 )有关 ,南下沿岸流则与质量输入有关 ;平底时 ,反气旋涡旋位于河口正东 ,倾斜底形时 ,反气旋涡旋向北拉伸 ,冲淡水的一部分沿岸向北扩展 ;入海淡水在河口附近强迫出一个闭合的垂直环流圈 :上层为离岸流 ,淡水向外海扩展 ,约在离岸 30— 45km处有下降流 ;低层有高盐水沿海底流向河口 ,约在离河口 1 0km处与向海的径流相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冲淡水 扩展 数值试验 夏季 普林斯顿海洋环流模式
下载PDF
长江冲淡水扩展方向的周、旬时段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浦泳修 黄韦艮 许建平 《东海海洋》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以 1 997年和 1 998年两个夏季的 6幅“NOAA- 1 4”卫星遥感图像为据 ,反映了长江冲淡水扩展方向的周、旬时段变化。由此推想 ,用海洋大面观测资料来论证长江冲淡水的转向机制是不一定可靠的 ,应当重视对长江冲淡水扩展形态的周。
关键词 长江冲淡水 扩展方向 卫星遥感 悬沙图像 东海 海洋水文学
下载PDF
A numerical study of summertime expansion pattern of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iluted water 被引量:6
7
作者 SHAN Feng QIAO Fangli XIA Changshu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1-16,共6页
Observations show that during summer especially in August, the northward expansion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diluted water (CRDW) is block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o explain this phenom... Observations show that during summer especially in August, the northward expansion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diluted water (CRDW) is block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Princeton ocean model (POM)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summertime expansion pattern of CRDW.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o the north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 tide-induced temperature front of a cold water centered at (34°N, I22.5°E) plays the key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expansion pattern of CRDW. This front splits the CRDW into two parts: the main part expands northeastward, and the other small part expands northwestward off the coast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jiang river diluted water Princeton ocean model expansion dynamics
下载PDF
夏季长江冲淡水年际变化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亚茹 荣增瑞 +2 位作者 迟玉涛 李晓丹 那容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41,共12页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本文对东中国海的水动力环境进行了长期(2004-2015年)模拟,分析了长江冲淡水扩展形态的年际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夏季长江冲淡水主要有三种扩展形态: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和东南-东北双向扩展,三种形态所占比...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本文对东中国海的水动力环境进行了长期(2004-2015年)模拟,分析了长江冲淡水扩展形态的年际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夏季长江冲淡水主要有三种扩展形态: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和东南-东北双向扩展,三种形态所占比例分别为37%,46%和17%。长江冲淡水的扩展面积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近河口冲淡水(海表面盐度<28)的扩展面积主要受径流量控制,在外海(28<海表面盐度<31)则主要受南风和西南风的影响。就淡水通量而言,向东北方向最多,向东南方向次之,二者7、8月份所占比例分别为40%、60%和33%、32%。夏季长江冲淡水向东北方向的扩展主要受东风或较强东南风的影响。年际尺度上,向东北方向的淡水输运与东南方向风分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主要受东南风驱动的Ekman输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冲淡水 扩展 淡水输运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长江冲淡水扩展区域孤立水团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博 卢军炯 +1 位作者 王鹏皓 王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1-1190,共10页
本文利用2017年5月长江口外海域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孤立低盐水团的三维结构以及输运过程,并进一步统计了孤立水团发生的历史事件。低盐水团的水文参数在未脱离前于上层呈现同心圆等值区分布。研究发现,大潮引起的强上升流对低盐水团的脱... 本文利用2017年5月长江口外海域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孤立低盐水团的三维结构以及输运过程,并进一步统计了孤立水团发生的历史事件。低盐水团的水文参数在未脱离前于上层呈现同心圆等值区分布。研究发现,大潮引起的强上升流对低盐水团的脱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孤立低盐水团的生消周期为7-10d,其脱离和输运受长江径流、风场等的影响,偏北风和偏南风对水团输运分别起到抑制和促进作用。低盐水团的脱离及输运过程极大加强了冲淡水跨锋面的营养盐和陆源有机物的输运。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长江冲淡水输运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冲淡水 低盐水团 三维结构 输运
下载PDF
夏季东海东北部营养盐的分布变化特征
10
作者 刘雅丽 高磊 +2 位作者 陈炜清 王腾 李道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3-744,共12页
分别于2010年7月和2011年7月,在沿长江冲淡水扩散方向的东海东北部海域进行了典型站点CTD参数的测定和营养盐样品的采集,旨在了解长江不同径流量条件下该区域对长江冲淡水的响应过程及其中营养盐的分布变化特点。结果显示:在长江径流量... 分别于2010年7月和2011年7月,在沿长江冲淡水扩散方向的东海东北部海域进行了典型站点CTD参数的测定和营养盐样品的采集,旨在了解长江不同径流量条件下该区域对长江冲淡水的响应过程及其中营养盐的分布变化特点。结果显示:在长江径流量较大的2010年7月,长江冲淡水(盐度<31)在研究区域表层自西向东的扩散范围明显大于径流量较小的2011年7月。而含有高浓度NO_3-N(如>15μmol/L)海水扩散范围在两个航次的变化却相反。由于海水层化以及表层浮游植物的吸收,各站表层NO_3-N、SiO_3-Si、PO_4-P等浓度一般较低,温盐跃层和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以下其浓度升高并逐渐趋于稳定。2010年7月NH_4-N在研究区域各站贯穿整个深度的浓度明显大于2011年7月。与长江冲淡水和长江口相比,东海东北部水体表层SiO_3-Si/NO_3-N和PO_4-P/NO_3-N等营养盐摩尔比值明显降低。黑潮次表层水和黑潮中层水等水团含有较高的营养盐浓度(NO_3-N,SiO_3-Si及PO_4-P),与长江冲淡水相比,可能构成了东海东北部另一个重要的营养盐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长江冲淡水 黑潮 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 东海东北部
下载PDF
夏季东海陆架区悬浮体有效密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尹孟山 王珍岩 +2 位作者 高微 张凯南 王保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60,共8页
依据2012年6—7月在东海陆架区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盐度和叶绿素资料,探讨了该区悬浮体有效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悬浮体有效密度总体上表现为近岸低、外海高的分布特征。随深度的增加,近岸海域悬浮体有效... 依据2012年6—7月在东海陆架区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盐度和叶绿素资料,探讨了该区悬浮体有效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悬浮体有效密度总体上表现为近岸低、外海高的分布特征。随深度的增加,近岸海域悬浮体有效密度逐渐增大,底层水体较上层水体呈现为高值;外海区悬浮体有效密度则相对稳定,底层水体较上层水体呈现为低值。研究区悬浮体有效密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浙江沿岸上升流和海底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长江冲淡水和浙江沿岸上升流对该区的"叠加"影响是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有效密度 长江冲淡水 浙江沿岸上升流 东海陆架区
下载PDF
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及其营养盐的输运 被引量:62
12
作者 王保栋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8年第2期41-47,共7页
本文根据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硝酸盐和硅酸盐的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得出,除冬季外,长江冲淡水中的营养盐同时向两个方向输送,一、向北或东北输入南黄海西南部;二、向南或东南输入东海。据此提出“长江冲淡水双向扩展”的观点,即长江... 本文根据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硝酸盐和硅酸盐的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得出,除冬季外,长江冲淡水中的营养盐同时向两个方向输送,一、向北或东北输入南黄海西南部;二、向南或东南输入东海。据此提出“长江冲淡水双向扩展”的观点,即长江冲淡水先顺河口走向朝东南方向流动,到达口门处分成两部分(冬季除外),一部分穿过杭州湾口及舟山群岛一带沿岸南下,或自长江口向东南方向扩展;另一部分则左转向北或东北,进入南黄海西南部。南、北两股冲淡水的水量大小及其比例,因不同季节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路径 长江 冲淡水 营养盐输运
下载PDF
M_2分潮对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朱首贤 朱建荣 沙文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11-718,共8页
利用σ坐标系下的斜压浅海环流模式,研究M2分潮对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在“准定常流”作用下,模拟出能反映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盐度场,并模拟出与黄、东海实测资料相符的M2分潮。在此基础上,用两种方案讨论M2分潮对冲淡水的... 利用σ坐标系下的斜压浅海环流模式,研究M2分潮对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在“准定常流”作用下,模拟出能反映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盐度场,并模拟出与黄、东海实测资料相符的M2分潮。在此基础上,用两种方案讨论M2分潮对冲淡水的影响。第一种方案,仅考虑M2分潮,计算它对冲淡水扩展的影响。第二种方案,将M2分潮和“准定常流”耦合,计算冲淡水扩展的变化。结果表明,从分潮对冲淡水扩展有一定影响,其中包括潮混合和定向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分潮 长江冲淡水 潮混合 定向输运 扩展影响
下载PDF
基于FVCOM数值模拟和观察资料的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建丰 王玉 王刚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4-201,共8页
应用FVCOM海洋模式,建立长江口附近海域海洋模型。通过径流、风场、潮汐、斜压和背景流场等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数值模拟并结合"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长江口区域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对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情况进行研究... 应用FVCOM海洋模式,建立长江口附近海域海洋模型。通过径流、风场、潮汐、斜压和背景流场等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数值模拟并结合"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长江口区域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对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情况进行研究。数值实验再现了长江冲淡水在夏季的转向现象,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发现长江冲淡水的转向主要是受风场控制,其中斜压效应、潮汐潮流、背景流场对冲淡水的转向影响不明显。长江径流和潮汐潮流只影响长江口附近的较小区域,背景流场本身比较稳定,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季节变化影响不大,斜压效应在长江冲淡水转向过程中所起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COM 长江冲淡水 风场 斜压 背景流场
原文传递
夏季苏北沿岸流对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建荣 沈焕庭 周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2-67,共6页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于长江冲淡水扩展机制的研究。考虑实际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上,离散化控制方程组,采用ADI计算方法数值求解。数值试验结果首次表明,在夏季长...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于长江冲淡水扩展机制的研究。考虑实际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上,离散化控制方程组,采用ADI计算方法数值求解。数值试验结果首次表明,在夏季长江口水位向外倾斜,冲淡水穿越等水位线运动,远离长江口水位倾向东北,冲淡水沿水位坡面运动,同时再现了伸向东北的冲淡水舌和东海陆架上的环流结构。夏季苏北沿岸流作为长江口北部海区的一股势力,阻挡了长江冲淡水沿岸北上,并使之东转。苏北沿岸流强,冲淡水不易北上,反之,北上加深。它是决定夏季长江冲淡水总的分布形态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外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模式 沿岸流 冲淡水 长江 东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