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盘龙洞长兴组-飞仙关组白云岩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琪 胡文瑄 +1 位作者 李庆 朱井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3,共10页
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和薄片鉴定,结合电子探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东北部盘龙洞长兴组-飞仙关组地层普遍发生白云岩化作用。不同类型的白云岩较发育,在纵向分布上具明显的分带性,由下至上依次为:生屑(含砂砾屑)白云岩、礁白云岩、结晶白云... 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和薄片鉴定,结合电子探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东北部盘龙洞长兴组-飞仙关组地层普遍发生白云岩化作用。不同类型的白云岩较发育,在纵向分布上具明显的分带性,由下至上依次为:生屑(含砂砾屑)白云岩、礁白云岩、结晶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泥-微晶白云岩。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白云岩的成因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混合水白云岩化、渗透回流白云岩化和准同生白云岩化。混合水白云岩化为生屑(含砂砾屑)白云岩和礁白云岩的主要形成模式,这两类白云岩保持了岩石原始的沉积结构,白云岩化受原始结构的影响,具有离散的δ13C值和较负的δ18O值,反映其形成于有大气淡水参与的相对开放的成岩环境。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为结晶白云岩和鲕粒白云岩的主要形成机制,这两类白云岩具有一致的δ13C值和相对较高的δ18O值,较高的Fe、Mn含量。准同生白云岩化是泥-微晶白云岩的成岩模式,岩石以岩性致密,碳氧同位素值集中偏高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 成因 长兴组 飞仙关组 盘龙洞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关于启悟的智慧迷宫——残雪小说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童献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以荒诞派和庄子哲学为思想底蕴,残雪的小说通过地狱与天堂两个时空的对比凸显了自我拯救的主题意识,同时,作者又采用变形与消解等方式赋予小说以形式的意义,由此构建了一座关于启悟的智慧迷宫。
关键词 残雪小说 地狱 天堂 荒诞 逍遥 变形 消解
下载PDF
黔南坳陷平塘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特征
3
作者 李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24期176-178,共3页
黔南坳陷长兴组沉积时处于台盆相和台地相两种大环境中,处在台地环境中长兴组地层发育有滩,该套储层以灰岩为主,层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特征,局部溶蚀孔、构造裂缝相对较发育,对改造储层的孔渗性有重要的... 黔南坳陷长兴组沉积时处于台盆相和台地相两种大环境中,处在台地环境中长兴组地层发育有滩,该套储层以灰岩为主,层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特征,局部溶蚀孔、构造裂缝相对较发育,对改造储层的孔渗性有重要的贡献,储层类型为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质量及发育部位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多因素的控制,其中以台地相中的滩微相最有利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坳陷 长兴组 沉积相 孔隙类型 储层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储层低渗特征及含油性主控因素 被引量:55
4
作者 高剑波 庞雄奇 +3 位作者 王志欣 姜振学 丁保来 席胜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2,1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陆相坳陷型湖泊三角洲相低渗储层。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光衍射、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延长组长6—长2段低渗致密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陆相坳陷型湖泊三角洲相低渗储层。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光衍射、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延长组长6—长2段低渗致密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成岩动力学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低渗透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组砂体以长石砂岩为主,次为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矿物成熟度低;②孔隙类型包括残余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其中残余粒间孔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③主要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自生粘土矿物胶结作用等,其中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④成岩作用开始较早、塑性岩屑颗粒大量变形、压实作用强烈是导致早期砂岩孔隙丧失的根本原因,碳酸盐岩胶结作用、次生孔隙不发育是造成后期储层岩石致密的主要因素。含油气性分析结果表明,砂体的不同沉积成因类型是层间含油气性差异的主控因素;同一成因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是层内含油气性差异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碎屑岩 低渗透储层 含油性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坳陷湖盆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分带及成因分析——以定边-安边地区延长组长6油组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凤杰 蒋斌 赵俊兴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7,共7页
运用沉积相分析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边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坳陷湖盆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进行系统研究,共识别出其组合形式有: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以及河口坝与远砂坝、... 运用沉积相分析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边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坳陷湖盆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进行系统研究,共识别出其组合形式有: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以及河口坝与远砂坝、席状砂的叠加组合等4大类9种类型。并深入研究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为界,将三角洲前缘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三部分,各部分有独特的沉积微相组合形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和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表明:短期基准面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叠加组合形式和空间分布规律,据此建立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不同沉积微相组合的成因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 沉积微相组合 成因分布模式 “台型前缘” “坡型前缘” 和“盆型前缘”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陕北地区长8_1浅水缓坡砂体类型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显阳 李树同 +3 位作者 王琪 邱军利 郭正权 楚美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3,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在长81期处于浅水湖泊沉积环境,盆地东北部的陕北地区在该期湖盆底部形态相对更加平缓、水体更浅。利用测井、岩心、薄片等资料,从储层类型、时空展布、岩石学特征、物性等方面研究了长81储层特征,认为研究区长81期主要发... 鄂尔多斯盆地在长81期处于浅水湖泊沉积环境,盆地东北部的陕北地区在该期湖盆底部形态相对更加平缓、水体更浅。利用测井、岩心、薄片等资料,从储层类型、时空展布、岩石学特征、物性等方面研究了长81储层特征,认为研究区长81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砂体单层厚度薄、泥质含量高,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性、砂体垂向和纵向上连续性差,但分布范围广;砂体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属于细砂岩和极细砂岩;物性整体上差,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分析表明造成该类型砂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研究区距离物源区远,且供给量不充足;②水体浅、湖盆底部形态平缓,湖岸线波及范围广;③湖水动力和河水动力弱。因此,在上述沉积环境下,在小期次湖平面升降过程中,长81砂体形成了"拉锯"式的砂体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缓坡 砂体类型 低孔低渗 成因模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华池油田三角洲前缘砂体展布的三维建模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红 柳益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7-961,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方法预测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利储层的分布。方法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法(SIS)对华池油田长3层段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的砂岩岩相及砂体展布进行随机模拟。结果砂岩岩相模拟的三维实现表明,长31、长32、长33小...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方法预测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利储层的分布。方法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法(SIS)对华池油田长3层段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的砂岩岩相及砂体展布进行随机模拟。结果砂岩岩相模拟的三维实现表明,长31、长32、长33小层中以长33小层砂岩最为发育;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长33小层砂体厚度最大,主砂体主要为东北—西南向展布的条带,主砂体向前伸展并演化为三条次级砂带。砂岩岩相与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结论在主砂体上砂岩厚度大、物性好,常常发育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池油田 上三叠统延长组 三角洲前缘 随机模拟 序贯指示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砂岩中方解石胶结物表面绿泥石膜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晓峰 李书恒 +2 位作者 宋鹏 丁黎 于均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3,共10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砂岩的方解石胶结物表面发现了绿泥石膜,通过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这种新发现的绿泥石膜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形成机制和过程及对砂岩致密化的影响。研究认为,这种新发现的绿泥石膜是方解石胶...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砂岩的方解石胶结物表面发现了绿泥石膜,通过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这种新发现的绿泥石膜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形成机制和过程及对砂岩致密化的影响。研究认为,这种新发现的绿泥石膜是方解石胶结物发生溶解-沉淀反应的产物。中成岩A期,油气携带酸性流体进入砂岩,方解石胶结物开始溶解。由于此时砂岩的渗透率低,流体流动缓慢,导致酸性流体供给不足,同时溶出的钙质流体也不能及时运移出去,二者共同作用促使方解石胶结物周缘迅速转化为碱性微域,随之方解石沉淀,有钙质参与的绿泥石膜生长。溶解-沉淀反应过程中,方解石胶结物的粒缘溶孔不断扩大,形成的绿泥石晶体逐渐增大,晶形变好,晶间微孔增多。这种新发现的绿泥石膜为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于成岩早期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砂岩的致密化过程发生在早成岩阶段,而成岩晚期则是一个扩容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膜 方解石胶结物 油气充注 溶解-沉淀反应 扩容过程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辽西阜新地区义县组的喷发旋回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宇林 贾翠 +2 位作者 仲米山 闫楠 高玉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31,共16页
通过581.64km的路线地质调查和对20.16km的实测剖面的研究,将辽西阜新地区义县组自下而上划分为喷发旋回Ⅰ、Ⅱ、Ⅲ、Ⅳ、Ⅴ;每个喷发旋回的下部为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爆发相、中上部为熔岩组成的溢流相;熔岩类型主要是玄武岩、玄武安山岩... 通过581.64km的路线地质调查和对20.16km的实测剖面的研究,将辽西阜新地区义县组自下而上划分为喷发旋回Ⅰ、Ⅱ、Ⅲ、Ⅳ、Ⅴ;每个喷发旋回的下部为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爆发相、中上部为熔岩组成的溢流相;熔岩类型主要是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及部分英安岩、流纹岩、珍珠岩、黑曜岩、粗安岩;各喷发旋回内部及不同喷发旋回中,具有熔岩的酸性或碱性程度向上逐渐增强的总体变化规律。义县组在紫都台—七家子地区较老河土—十家子、后新秋—苇子沟地区的火山碎屑岩的总厚度偏大,而玄武岩的发育厚度偏小,且老河土—十家子地区缺乏喷发旋回Ⅴ等,空间分布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喷发旋回 岩石地层 义县组 白垩系 阜新 辽宁
原文传递
径向渐变地层阵列侧向电阻率测井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文娟 许月晨 +3 位作者 贺飞 姜黎明 刘凯 唐章宏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72-276,299,共6页
在现有模式匹配(NMM)快速算法的基础上,引入Logistic函数建立径向渐变地层模型,形成渐变地层NMM快速算法。构造具有相同冲洗带电阻率、原状地层电阻率和侵入带半径的阶跃地层与径向渐变地层,分别对比低侵和高侵时高分辨率阵列侧向(HRLA... 在现有模式匹配(NMM)快速算法的基础上,引入Logistic函数建立径向渐变地层模型,形成渐变地层NMM快速算法。构造具有相同冲洗带电阻率、原状地层电阻率和侵入带半径的阶跃地层与径向渐变地层,分别对比低侵和高侵时高分辨率阵列侧向(HRLA)测井仪器在阶跃和径向渐变2种纵向均匀地层模型的视电阻率及其相对误差。数值模拟表明,低侵时2种模型的视电阻率差异明显,为精确研究泥浆侵入的影响,建立径向渐变地层分析仪器的测井响应;高侵时两者的差异很小,可以采用阶跃地层近似代替径向渐变地层计算测井响应。带围岩的地层低侵和高侵时,阶跃地层与径向渐变地层测井响应曲线有类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电阻率测井 径向渐变地层 模式匹配法 Logistic函数 过渡带 测井响应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荣翼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7,55,共8页
从中国传统文论与当代的文艺状况的相关性入手,考察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考察基本上在两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指出由于当代社会比之于中国古代社会有着知识转型、价值转轨和创作转向的客观因素,我们不能简单沿... 从中国传统文论与当代的文艺状况的相关性入手,考察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考察基本上在两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指出由于当代社会比之于中国古代社会有着知识转型、价值转轨和创作转向的客观因素,我们不能简单沿用中国传统文论;第二个层面,在承认前述分析的前提下,论述重建中国传统文论的言说论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之,中国文论的学科建设,不能固守陈规,同时也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论的学科资源。未来的中国文论学科工作,将会围绕这样一种两难情形作出适当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学 文学评论 知识转型 价值转轨 文学创作 当代文学
下载PDF
坳陷湖盆斜坡带辫状河砂体分布与有利目标预测——以陕北绥靖油田延长组长213为例
12
作者 王羲 旷理雄 高攀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14期117-119,共3页
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砂体展布与油藏分布是达到加快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目的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陕北斜坡绥靖油田延长组长213为例,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斜坡带辫状河沉积微相展布与砂... 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砂体展布与油藏分布是达到加快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目的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陕北斜坡绥靖油田延长组长213为例,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斜坡带辫状河沉积微相展布与砂体分布规律,应用地质综合评价法,预测与评价了有利目标。研究区延长组长213主要为河道砂坝(心滩)和河漫滩两种沉积微相,河道交织分叉现象明显,砂体大致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与沉积微相展布基本一致,砂厚主要分布在4~16m之间,平均厚度15.5m;一类目标4个,预测含油面积为311km2,地质储量为2824×104t;二类目标5个,预测含油面积为373km2,地质储量为2984×104t;三类目标4个,预测含油面积为100km2,地质储量为80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测井相 砂体分布 目标评价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华北地台南缘(河南部分)震旦纪—早古生代盆地建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贯永 李志晖 +2 位作者 李向 郭继霜 陈鹏 《河南科学》 2014年第8期1547-1553,共7页
试图以板块构造观点和包括以海平面变化沉积层序分析方法在内的现代沉积学理论,对华北地台南缘(河南部分)震旦纪—早古生代盆地建造作概略的分析,此外,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1华北地台寒武—奥陶纪二级海平面变化由两个二级旋迴组... 试图以板块构造观点和包括以海平面变化沉积层序分析方法在内的现代沉积学理论,对华北地台南缘(河南部分)震旦纪—早古生代盆地建造作概略的分析,此外,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1华北地台寒武—奥陶纪二级海平面变化由两个二级旋迴组成:早寒武世沧浪铺中期—早奥陶世冶里期构成旋迴A,早奥陶世亮甲山晚期—中奥陶世峰峰期构成旋迴B.2中寒武世末期至早奥陶世冶里期由南向北的缓慢抬升,导致了华北地台古地势由南低北高转变为南高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早古生代 海平面变化 盆地建造 河南 华北地台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 被引量:48
14
作者 付金华 罗安湘 +5 位作者 张妮妮 邓秀芹 吕剑文 吴康军 王克 刘洛夫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6期82-88,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在湖盆中心大面积连续分布,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 12%,渗透率一般小于0.3mD,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而划分致密油含油边界关键技术之一是确定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在测井解释、试油数据、储层物性分析等地质资...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在湖盆中心大面积连续分布,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 12%,渗透率一般小于0.3mD,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而划分致密油含油边界关键技术之一是确定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在测井解释、试油数据、储层物性分析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学原理和超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机理,分别采用经验统计法、物性试油法、孔隙度一渗透率交会法、油气驱替模拟实验法以及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5种方法,对该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展开研究.经过研究和综合对比,确定了长7油层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为孔隙度5.7%、渗透率0.0276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值 致密砂岩储层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古输导格架恢复 被引量:31
15
作者 陈占坤 吴亚生 +1 位作者 罗晓容 陈瑞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8-723,i0005,共7页
结合岩心、测井资料,认为陇东地区沉积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结合成岩作用分析及成岩序列划分,认为在早白垩世末最大排烃期后,主要有连晶方解石对粒间物质和粒缘的交代、强酸性流体对杂基和粒缘的溶蚀及长石溶蚀三种成... 结合岩心、测井资料,认为陇东地区沉积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结合成岩作用分析及成岩序列划分,认为在早白垩世末最大排烃期后,主要有连晶方解石对粒间物质和粒缘的交代、强酸性流体对杂基和粒缘的溶蚀及长石溶蚀三种成岩作用。综合沉积成岩作用分析,在早白垩末最大排烃期,油气运聚的优势通道在镇原—西峰—庆阳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长8段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传远 段毅 +1 位作者 杜建国 贺世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0,58,共5页
采用显微荧光技术以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长9段储层油气埋藏史及地热史演化过程模拟,确定了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期次。系统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油气主要经历了一期油气充注,只有峰2井存在较弱的二期油... 采用显微荧光技术以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长9段储层油气埋藏史及地热史演化过程模拟,确定了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期次。系统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油气主要经历了一期油气充注,只有峰2井存在较弱的二期油气充注;该油层组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中生代晚期的早、中白垩世(130-1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长9油层组 埋藏史 油气充注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付国民 李鑫 +2 位作者 梁志录 车明 李园园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7-381,共5页
陕北三延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为典型低孔、特低渗储层,该类储层成岩作用类型非常复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各种成岩作用对砂岩的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都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控制了储层物性纵横向变化;强烈的压实作用及胶结作... 陕北三延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为典型低孔、特低渗储层,该类储层成岩作用类型非常复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各种成岩作用对砂岩的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都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控制了储层物性纵横向变化;强烈的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丧失殆尽,是形成特低孔渗储层的主要原因,而较弱的晚期溶蚀作用,特别是方解石、浊沸石溶解对储层的改善发挥较大作用,才使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部分亮点储层,成为有利的储集-成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性质 长6油层 三延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7段泥岩古压力恢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震 陈凯 +3 位作者 朱文奇 胡晓丹 郭彦如 吴迅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依据钻、测井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埋藏史模拟以及地层压力恢复等方法对西峰地区长7段欠压实泥岩古压力进行恢复。结果表明:地层孔隙度同时受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双重影响,埋藏时间对孔隙度的影响具有持续效应,地层抬升会导致深度效应... 依据钻、测井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埋藏史模拟以及地层压力恢复等方法对西峰地区长7段欠压实泥岩古压力进行恢复。结果表明:地层孔隙度同时受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双重影响,埋藏时间对孔隙度的影响具有持续效应,地层抬升会导致深度效应的停止;欠压实泥岩总孔隙度可以认为是正常压实孔隙度和欠压孔隙度实增量之和,正常压实孔隙度演化是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双元函数,而欠压实增量只受控于埋藏深度;长7段欠压实泥岩孔隙度增量与其埋深之间存在良好的指数关系,利用该指数关系再结合埋藏史可以恢复欠压实泥岩在成藏期的古孔隙度;西峰地区长7段烃源岩在成藏期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压力系数为1.3~1.65,说明其在成藏期具有很强的排烃动力,同时可以很好地解释西峰地区现今的油气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压实泥岩 古孔隙度 古压力 长7段 西峰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山城-演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廖建波 刘化清 林卫东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82-687,702,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山城-演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具有粒度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差、分选中等等特征。通过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储层的特... 鄂尔多斯盆地山城-演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具有粒度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差、分选中等等特征。通过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储层的特征、成岩阶段及演化模式,分析了低渗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指出沉积相带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基础,机械压实作用和晚期的铁方解石胶结作用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绿泥石包膜、溶蚀作用及微裂缝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长6-长8段 山城-演武地区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低渗透储集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22
20
作者 淡卫东 程启贵 +3 位作者 牛小兵 王成玉 梁晓伟 辛宏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3,4,共6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面评价出了有利储层发育区,为盆地长4+5-8油层组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勘探、评价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不同区块长4+5-8油层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不具可对比性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储层评价 长4+5-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