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三种手术方式对改善多节段颈椎病生理曲度及疗效的远期观察 被引量:31
1
作者 苗洁 申勇 +4 位作者 王林峰 李冠军 葛志强 仝超 步振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8-981,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行颈椎后路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的颈椎曲率变化、JOA评分改善率以及颈肩轴性痛VAS评分改善率,比较颈椎后路三种手术方式对...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行颈椎后路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的颈椎曲率变化、JOA评分改善率以及颈肩轴性痛VAS评分改善率,比较颈椎后路三种手术方式对改善颈椎曲度、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远期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分三组: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9例,B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23例,C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26例,记录术前、术后的颈椎曲度、JOA评分及轴性症状等。[结果]JOA评分改善率:3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组最高。颈椎曲度改善率:C组最好,A组次之,B组最差。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轴性症状上,3组的VAS评分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结论]采用颈椎后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OPLL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和保持颈椎曲度,降低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后路手术 生理曲度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单双节段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后1~8个月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岩 肖嵩华 +7 位作者 陆宁 张雪松 刘郑生 刘保卫 张永刚 张西峰 王征 毛克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分析Bryan颈椎间盘假体手术操作要点,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从医师和患者两方面进行评价.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6月,于本院骨科颈椎病中心连续进行27例(35个节段)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为观察置换...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分析Bryan颈椎间盘假体手术操作要点,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从医师和患者两方面进行评价.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6月,于本院骨科颈椎病中心连续进行27例(35个节段)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为观察置换间隙的活动范围(ROM,range of motion),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颈椎过伸、过屈位,左、右侧屈位的X线平片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经过系统的物理检查,并由医师进行JOA评分,术后结合患者的主观感觉进行治疗效果的Odom评级.结果:本组患者全部经过1~8个月(平均5.2个月)的随访.术后27例患者均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随访超过3个月的15例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2(7~12)上升至术后平均15.5(13~17).Odom评级:优10例,良5例,可0例,差0例.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5.12°(4.2~6.5°);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18°(1.5~4.1°)和3.28°(2.2~4.3°).没有发现明显的颈椎生理弧度的丢失.结论:单、双节段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维持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颈椎间盘 术后 假体置换术 节段 临床资料分析 医师 活动范围 结论 对手
下载PDF
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征 王岩 +2 位作者 张雪松 肖嵩华 陆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的近期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7例,其中28例合并有神经根型表现。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的近期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7例,其中28例合并有神经根型表现。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颈椎置换节段和C3~C7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围手术期出现食道漏1例,一过性声音嘶哑3例,经处理均痊愈。随访3 ̄18个月,超过6个月的共计56例,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7分(7 ̄13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4分(14 ̄17分);置换节段前后活动范围平均5.7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52°和3.48°;颈椎(C3 ̄C7)活动度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近期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可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维持颈椎近正常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活动度
下载PDF
限制性椎板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固定对脊髓性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涛 尚平福 +2 位作者 徐钦华 王贵芳 刘法敬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8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限制性椎板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73例接受颈后路手术治疗的M-CSM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 目的:观察限制性椎板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73例接受颈后路手术治疗的M-CSM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椎板减压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脊髓漂移距离、轴性症状及C5节段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观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6,t=4.713;P<0.05);观察组椎板切除宽度和脊髓漂移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7,t=8.211;P<0.05)。两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18,F=46.521;P<0.05)。观察组在CCI的恢复及维持更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6,P<0.05);两组术后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4,P<0.05);术后3 d和3个月,观察组轴性症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1,t=7.754;P<0.05);观察组C5节段神经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3,P<0.05)。结论:侧块螺钉固定可恢复并维持颈椎曲度,但存在颈椎活动度丢失,限制性椎板切除可促进神经功能显著恢复,限制脊髓向后漂移,有助于降低C5节段神经麻痹及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全椎板减压 侧块螺钉固定 C5神经麻痹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颈前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选择 被引量:13
5
作者 谭俊铭 叶晓健 +4 位作者 袁文 史建刚 何海龙 李家顺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74-1776,共3页
[目的]探讨了32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前路手术的选择.[方法]对32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因素选择实施不同的颈前路手术,分别行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固定术、椎体次全切+... [目的]探讨了32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前路手术的选择.[方法]对32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因素选择实施不同的颈前路手术,分别行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固定术、椎体次全切+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2个椎体节段的椎体次全切,其中2例3节段的CSM患者Ⅱ期行颈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结果]32例术后随访2~2.8 a,平均2.2 a.术后按贾连顺的临床功能评估示优良率为93.75%.[结论]须根据CS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因素采用不同的颈前路手术,对多节段病变的患者必要时Ⅱ期辅以颈后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微钛板数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季威 张磊 +2 位作者 刘滔 周峰 杨惠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146-2150,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3块钛板固定(C3、C5、C7)和5块钛板固定(C3~C7)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6年6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例...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3块钛板固定(C3、C5、C7)和5块钛板固定(C3~C7)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6年6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例。其中,29例列入3节段固定组,使用微型钛板固定C3、C5和C7三个节段;60例列为5节段固定组,使用微型钛板固定C3~C7五个节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改变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节段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均少于5节段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9~55个月,平均(30.62±12.34)个月。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但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3节段固定组为(70.92±10.37)%,5节段固定组为(64.08±11.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活动度均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3节段固定和5节段固定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3节段固定组使用微型钛板数量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费用低,优于5节段固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微型钛板 手术疗效
原文传递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春辉 吴益奇 卢海川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8期12-14,18,共4页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L)两种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多节段CSM患者80例,分为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观察组和采用传统的丝线悬吊方法固定的...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L)两种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多节段CSM患者80例,分为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观察组和采用传统的丝线悬吊方法固定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的JOA评分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显著(P均〉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JOA评分[(10.32±2.18)]高于对照组[(9.01±1.09)],观察组患者改善率≥25%有36例,高于对照组的2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 CL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CSM术后疗效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微型钛板固定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1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赵鹏 饶耀剑 +1 位作者 崔泽升 崔家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4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采用JOA评分量表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评分要优...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采用JOA评分量表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脊髓型颈椎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肾主骨生髓”辨治脊髓型颈椎病的经验 被引量:6
9
作者 陆洋 谢林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30-32,共3页
以肾的生理功能为切入点,结合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情况,阐述"肾主骨生髓"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认为"补肾益髓"是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法则,并附验案1则佐证。以期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多元化的... 以肾的生理功能为切入点,结合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情况,阐述"肾主骨生髓"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认为"补肾益髓"是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法则,并附验案1则佐证。以期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多元化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补肾益髓法 中医理论 针灸 推拿 中药
下载PDF
脑弥散张量成像预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恢复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敦星 孙翾 +4 位作者 陈常玉 陈云飞 李鑫 孟朋民 苏心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预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及32例正常者,分别于术前与术后行颅脑和颈髓常规磁共... [目的]探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预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及32例正常者,分别于术前与术后行颅脑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 PrCG)、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PoCG)的激活体积(volume of activation, VOA)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ctional anisotrophy, FA)值。分析各DTI指标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分好转率间的相关性。行DTI指标预测CSM术后恢复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结果]术前CSM组PrCG显著大于健康人组,FA显著小于健康人组(P<0.05);DTI各项指标与术前JOA评分、术后评分好转率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VOA比值及FA值是预测CSM术后恢复不良的主要因素。且VOA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DTI技术中VOA比值及FA值是预测CSM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csm) 磁共振成像(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 激活体积(VOA) 各向异性分数(FA)
原文传递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素荣 刘英 +1 位作者 邹艺 胥勋成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63-164,167,共3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与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神经电生理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3例ALS及28例CSM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结果:在神经电图检查中,ALS组除12例运动神经动作电位降低外,其余各项指...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与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神经电生理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3例ALS及28例CSM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结果:在神经电图检查中,ALS组除12例运动神经动作电位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正常;CSM组病例中,既有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也有动作电位降低及末梢潜伏期延长。肌电图(EMG)检查结果显示:ALS组异常率高于CSM组(P〈0.05),且ALS组胸锁乳突肌及胫前肌异常率均显著高于CSM组(P〈0.01),但胫前肌异常的4例CSM均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结论:对于临床拟诊为CSM患者有必要常规加作胸锁乳突肌EMG,这不仅有助于CSM与ALS的鉴别诊断,对于指导两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脊髓型颈椎病(csm) 胸锁乳突肌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正操 蒋强 +2 位作者 付本升 曹蕊 丁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目的观察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Endo-LOVE的26例单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 目的观察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Endo-LOVE的26例单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1年,根据脊髓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行颈椎动力位X线检查,评价手术节段的稳定性。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和N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行颈椎动力位X线检查,未见手术节段失稳病例,术后1年评价疗效,优1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8.46%。结论Endo-LOVE治疗单节段CSM安全、有效、微创,短期随访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csm) 微创手术 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 临床疗效 全脊柱内镜
下载PDF
颈椎单椎体次全切除是否切除后纵韧带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威 张通 +1 位作者 李维刚 王文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目的]比较颈椎单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否切除后纵韧带(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3月本院行颈椎单椎体ACCF治疗脊髓型颈病8... [目的]比较颈椎单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否切除后纵韧带(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3月本院行颈椎单椎体ACCF治疗脊髓型颈病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影像PLL是否钙化以及术中探查情况,38例保留PLL(保留组),43例切除PLL(切除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透视次数、切口总长度、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保留组在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3.2%vs 34.9%,P=0.024)、手术时间[(110.3±11.4)min vs(147.2±13.4)min,P<0.001]及失血量[(61.7±10.2)ml vs(133.7±12.0)ml,P<0.001]均明显优于切除组。随访时间平均(22.6±13.1)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NDI和JOA评分,及锥体束征均显著改善(P<0.05)。保留组术后3个月[(10.5±1.9)vs(11.4±2.5),P<0.001]、6个月[(12.4±2.5)vs(13.7±2.1),P=0.026]及末次随访时[(13.3±2.2)vs(14.8±1.7),P<0.001]的JOA评分均显著不及切除组,但是,相应时间点两组间NDI评分、锥体束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前凸角和最小椎管矢状径均显著增加(P<0.001),而颈椎ROM均显著减少(P<0.001)。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前凸角及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留组责任段最小椎管矢状径显著小于切除组[(9.0±0.8)mm vs(9.8±0.9)mm,P<0.001]。[结论]行颈椎单椎体ACCF时,应依据术前影像资料及术中所见确定是否切除PLL。切除PLL虽可更好减压,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椎体次全切 后纵韧带 切除 保留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腕管综合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洁 崔丽英 +2 位作者 李本红 杜华 吴双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出现根性损害及合并出现腕管综合征(CTS)比率,探讨CSM与CTS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对96例诊断为CSM的患者行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统计出现根性损害及CTS的比率。结果 96例患者中神经源性损害(根性)61例...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出现根性损害及合并出现腕管综合征(CTS)比率,探讨CSM与CTS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对96例诊断为CSM的患者行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统计出现根性损害及CTS的比率。结果 96例患者中神经源性损害(根性)61例;符合CTS诊断10例(10.4%),其中根性损害伴CTS 4例,单纯CTS 6例;双侧损害7例。CTS中单纯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异常8例,除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外尚有运动传导异常2例,拇短展肌出现自发电位2例。结论 CSM出现根性损害和CTS比率均较高,可能存在双卡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腕管综合征 肌电图
下载PDF
肌电图在鉴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阙玉梅 李春慧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7-18,28,共3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硬化症(ALS)和脊髓型颈椎病(CSM)肌电图的表现差异。方法对26例ALS及26例CSM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ALS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常;CSM呈节段性神经源性损害,多伴SCV变慢。结...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硬化症(ALS)和脊髓型颈椎病(CSM)肌电图的表现差异。方法对26例ALS及26例CSM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ALS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常;CSM呈节段性神经源性损害,多伴SCV变慢。结论肌电图检查在鉴别ALS及CSM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脊髓型颈椎病 鉴别
下载PDF
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大鼠线粒体自噬及血脊髓屏障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许博 杨博文 +9 位作者 秦晓宽 张典 严正 赵泽龙 张博宇 金哲峰 魏戌 朱立国 陈忻 银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38-5843,共6页
目的:观察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大鼠血脊髓屏障(BSCB)及其中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养髓方组,每组9只。采用吸水膨胀材料构建大鼠脊髓慢性受压模型。利用BBB评分、伊文思蓝(EB)染色、荧... 目的:观察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大鼠血脊髓屏障(BSCB)及其中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养髓方组,每组9只。采用吸水膨胀材料构建大鼠脊髓慢性受压模型。利用BBB评分、伊文思蓝(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多重标记法和Western blot等技术,评估大鼠的运动功能、BSCB通透性、内皮细胞损伤和线粒体自噬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肾养髓方组大鼠在第3、7、14天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量神经元细胞受损,而益肾养髓方组神经元形态和数量有一定恢复趋势。益肾养髓方组Claudin-5、ZO-1、Occludin蛋白较模型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EB渗出量显著下降(P<0.05)。益肾养髓方组LC3标记的自噬小体与Hsp60标记的线粒体有共定位信号(P<0.05),且LC3和Hsp60的荧光标记数量较模型组更多(P<0.05)。结论:益肾养髓方能显著调控线粒体自噬功能,减轻线粒体受损的程度,并有效缓解大鼠BSCB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血脊髓屏障 内皮细胞 线粒体 益肾养髓方
原文传递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改善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峰 魏开斌 范新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958-1960,共3页
[目的]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手术后出现信号改善(潜伏期缩短,或/和波幅增高)与临床症状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5... [目的]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手术后出现信号改善(潜伏期缩短,或/和波幅增高)与临床症状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58例CSM患者,行术前、术中及术后CSEP监护并记录CSEP值,根据脊髓监护手术前后CSEP是否改善分为两组:波形改善组(A组),表现为波幅升高(>50%),或(和)潜伏期缩短(<5%);波形无改善组(B组)。于颈椎手术术前、术后1周和6个月分别行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ing system)评价神经功能,观察C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58例患者中36例(62.1%)CSEP出现改善;A组JOA评分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8.42±1.06,14.71±1.31,15.43±1.26;B组分别为8.61±1.13,11.92±1.15,15.21±1.23。术后1周A组恢复高于B组(P<0.05),6个月后JOA评分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CSM患者减压术后CSEP多出现波形改善,术后CSEP波形出现改善者,术后早期临床症状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脊髓型颈椎病 预后
原文传递
颈痛消丸联合手术治疗术后脊髓型颈椎病36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啸 石淇允 李无阴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颈痛消丸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 目的:观察颈痛消丸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颈痛消丸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疼痛指标、影像学指标[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OM低于本组治疗前、CCI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ROM低于对照组,CCI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停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组末次随访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0.60%,治疗组有效率为75.76%,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消丸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术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消丸 颈椎活动度 颈椎曲度指数
下载PDF
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及肌肉附着点重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冠军 李晓东 +2 位作者 田金辉 张存 苗洁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及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CSM(M-CSM)患者,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 目的: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及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CSM(M-CSM)患者,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及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椎板开门角度,术后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指数(CCI)、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AS)的发生情况,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的功能状态。结果: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31.7±26.9)min,术中出血量(313.6±51.2)ml,椎板开门角度(51.90±8.30)°;所有患者均获得超过1年的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2±8.3)个月;在JOA评分中,术前(7.9±2.4)分,术后3个月时(12.7±3.3)分,末次随访时(13.6±3.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9.711,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62.6±11.2)%。CCI术前为(16.4±3.9)%,术后3个月时为(13.7±3.2)%,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4.9±3.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后肌群横截面积由术前的(35.9±7.3)cm^2减小为术后1年时的(32.5±6.7)cm^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2.5%。结论:对于累及C7水平的M-CSM,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及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可以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颈后肌群萎缩,显著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肌肉韧带复合体 钛板 轴性症状(AS)
下载PDF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凯 马迅 +3 位作者 冯皓宇 陈辉 席镭民 郭永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5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探讨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变化,指导颈椎病的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 收集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骨科2011年11月21日~2014年5月15日525例颈椎手术患者和38例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一般资料、术前术后JOA评分及颈椎MRI资... 目的 探讨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变化,指导颈椎病的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 收集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骨科2011年11月21日~2014年5月15日525例颈椎手术患者和38例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一般资料、术前术后JOA评分及颈椎MRI资料,并根据颈脊髓受压程度及影像学表现选取中重度颈脊髓受压患者221例,其中中度受压组168例,重度受压组53例,观察颈脊髓形态并测量C3~7脊髓及椎管矢状径。结果 (1)中度组术前JOA评分为(7.96±2.54)分,术后JOA评分为(12.42±2.18)分;重度组术前JOA评分为(6.88±2.57)分,术后JOA评分为(12.31±2.24)分。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中、重度颈脊髓受压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5.45%±2.01%)、(44.60%±1.17%)。受压程度越小,JOA评分改善率越好(P〈0.05)。(2)正常人群脊髓矢状径(6.68±0.80)mm,椎管矢状径为(16.27±0.35)mm;中度组术前脊髓矢状径(5.81±0.41)mm,椎管矢状径为(12.30±0.32)mm,术后脊髓矢状径(6.77±0.65)mm,椎管矢状径为(15.05±0.61)mm;重度组术前脊髓矢状径(5.01±0.65)mm,椎管矢状径为(11.40±0.44)mm,术后脊髓矢状径(6.64±0.71)mm,椎管矢状径为(14.95±0.77)mm。与正常人群相比,中重度颈脊髓受压患者的脊髓矢状径、椎管矢状径明显狭窄(P〈0.05)。中、重组术前术后矢状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管狭窄程度明显改善。(3)中重度颈脊髓受压患者颈椎MRI中T2节段高信号术前共181例;术后T2高信号好转101例。结论 (1)术前颈椎MRI可较清晰的显示颈椎、椎间盘及周围组织的病变程度;术后颈椎MRI为评价颈椎手术疗效、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康复锻炼的指导等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资料。(2)中重度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的MRI脊髓矢状径、椎管矢状径改变与JOA改善率密切相关,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压迫 颈椎MRI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