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F-36量表用于国人脊髓型颈椎病的信度分析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1
1
作者 周非非 张一龙 +4 位作者 李舒扬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目的:评估SF-36量表用于国人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信度,并验证术后疗效评价中,生活质量评价与神经功能评估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了接受手术治疗... 目的:评估SF-36量表用于国人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信度,并验证术后疗效评价中,生活质量评价与神经功能评估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了接受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42例,男84例,女58例,年龄60.0±10.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以上末次随访时分别使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量表)进行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估,并与正常人群的常模进行对比。使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α)分析SF-36量表八个维度的信度,并进一步分析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节点SF-36各维度与神经功能评价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各项评分的变化趋势,分析患者的康复峰值时间。结果:术前CSM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中,除“精神健康”维度外,其余7各维度较健康成年人常模均存在显著功能缺陷。SF-36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α介于0.73~0.85之间(Cronbachα:生理功能=0.85、生理职能=0.83、躯体疼痛=0.80、整体健康=0.81、活力=0.81、社会功能=0.79、情感职能=0.73、精神健康=0.75)。术后3个月时,mJOA评分的改善仅与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两个维度得分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生理功能=0.32,躯体疼痛=0.20;P<0.05);术后1年时,mJOA评分的改善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整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四个维度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生理功能=0.39,整体健康=0.24,社会功能=0.22,情感职能=0.19;P<0.05);在术后2年以上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的改善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活力和情感职能三个维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生理功能=0.38,活力=0.20,情感职能=0.20;P<0.05)。SF-36量表的生理总评分和心理总评分分别在17.7个月和18.9个月达到峰值。结论:SF-36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信度分析 SF-36量表 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后的近中期JOA评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76
2
作者 张一龙 周非非 +2 位作者 孙宇 刘忠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在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后的近中期JOA评分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于2008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3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术前使用改良... 目的:在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后的近中期JOA评分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于2008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3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术前使用改良JOA评分(mJOA)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再次对患者进行mJOA评价。分析患者术后mJOA评分的变化规律,统计每例患者mJOA评分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随访时间点m JOA评分中不同部分的贡献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随访32.7±10.8个月(24~60个月)。mJOA从术前的11.8±2.9分,改善至术后3个月的14.5±2.2分、术后1年的15.1±2.1分和末次随访时的15.2±2.3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mJOA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术后16.7±4.1个月(3~36个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JOA评分中各部分对术后总体改善率的贡献不同:术后三次随访时,患者在感觉功能上的恢复均较运动功能和膀胱功能明显。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术后近中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以感觉功能恢复更为显著,mJOA分数在术后16.7个月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评价 改良JOA评分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自然史规律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陈雄生 贾连顺 +5 位作者 袁文 陈德玉 倪斌 叶晓健 肖建如 谭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 :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规律 ,评价自然史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综合分析 1 2 63例脊髓型颈椎病 (CSM)患者的自然史 ,将其演变方式归纳为 5型 ,Ⅰ~Ⅳ型为起病轻者 ,其中Ⅱ~Ⅳ型无论是否经过稳定期 ,最后均出现恶化 ... 目的 :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规律 ,评价自然史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综合分析 1 2 63例脊髓型颈椎病 (CSM)患者的自然史 ,将其演变方式归纳为 5型 ,Ⅰ~Ⅳ型为起病轻者 ,其中Ⅱ~Ⅳ型无论是否经过稳定期 ,最后均出现恶化 ,Ⅰ型长期保持稳定 ,随访期内无恶化倾向或结果 ,Ⅴ型为突然严重起病 ,无法缓解者。结果 :Ⅰ型 1 37例 (1 0 .88% ) ,Ⅱ型 534例 (42 .31 % ) ,Ⅲ型 96例 (7.57% ) ,Ⅳ型 40 7例 (32 .2 4 % ) ,Ⅴ型 89例 (7.0 5 %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仅少数长期处于良性稳定状态 ,该病多数呈相对恶性的发展趋势 ,其发展结果将造成更加严重的脊髓损害。下肢麻木、行走缓慢、步态异常、手臂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压迫症 早期诊断 自然史
下载PDF
椎管减压联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杨峰 谭明生 +3 位作者 移平 唐向盛 郝庆英 齐英娜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比较椎管减压联合中药与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29~73岁,平均50.9岁。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手术根据患者病情... 目的:比较椎管减压联合中药与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29~73岁,平均50.9岁。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手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前路间盘摘除或椎体次全切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或后路单开门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其中单纯手术组34例,手术联合中药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法对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同时根据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及根据JOA评分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制定的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术后通过X线片、CT、MRI观察内固定及脊髓减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均无硬膜、脊髓、神经根损伤,术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并伴有脊髓压迫,出现不全瘫表现,及时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患者未留下明显后遗症。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单纯手术组平均(14.6±0.8)个月,手术联合中药组平均(13.5±0.7)个月,随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术前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分别为8.31±3.15、29.91±4.52、6.58±1.31,术后1周分别为10.21±2.58、18.67±4.31、8.24±1.18,术后1个月分别为11.38±2.85、16.11±3.18、8.91±2.11,末次随访分别为12.21±3.12、14.61±3.28、9.12±1.56,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前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分别为8.29±3.47、30.83±4.14、6.38±1.81,术后1周分别为10.48±2.39、17.59±5.14、8.33±1.57,术后1个月分别为12.14±3.12、13.14±3.21、9.55±2.49,末次随访分别为13.85±3.34、12.11±2.51、10.33±1.9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督脉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赵波 秦杰 +2 位作者 王栋 李浩鹏 贺西京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2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56.9±12.8)...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2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56.9±12.8)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10.6±3.2)年。所有患者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有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并具有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其中34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前路组),22例采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路组)。通过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病变节段前柱高度和颈椎前曲度进行比较,并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并获得24—36个月的随访(平均28.6个月)。前路组,术后2周时颈椎病变节段前柱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颈椎前曲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后路组,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前柱高度和颈椎前曲度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前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出现了明显恢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前路组明显高于后路组(P〈0.05),且JOA评分改善率前路组也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这种分段式前路融合手术可以有效地恢复颈椎前柱高度,并且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可以显著地改善脊髓功能,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融合术 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3
6
作者 刘郑生 王俊生 +4 位作者 王征 肖嵩华 刘保卫 张永刚 路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的不同剂量和用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7例,根据MP不同剂量和用法分为4组,A组:小剂量术后组,22例;B组:大剂量术中组,25例;C组:大剂量术后组,24例;D组:未...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的不同剂量和用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7例,根据MP不同剂量和用法分为4组,A组:小剂量术后组,22例;B组:大剂量术中组,25例;C组:大剂量术后组,24例;D组:未用MP组,16例。术后近期(1周)、远期(半年)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计算4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统计并发症。远期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按ODOM分级评分。结果:A、D组分别和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D组、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均未发生创口和肺部感染,B组发生1例胃大部切除吻合口溃疡,C组1例出现黑便。各组远期随访未发现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大剂量MP连续应用能明显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率;MP的上述用法是安全的,但对消化道并发症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4
7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1 位作者 严晓云 王玉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3-978,共6页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椎板固定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丝线悬吊椎板,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58.0±13.6岁,病程11.3 ±6.7个月;术前JOA评分8.23±1.21分,颈椎曲度18.2°±6.4°,VAS评分4.46±1.64分.B组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56.6±14.7岁,病程10.9±8.5个月,术前JOA评分8.12±1.56分,颈椎曲度17.9°±8.3°,VAS评分为4.65±1.12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7例、B组8例出现肩部放射痛,给予脱水剂、物理治疗等治疗1周后消失,两组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随访24~47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JOA评分为14.57±2.95分、改善率为72.29%,B组JOA评分为14.31±2.86分、改善率为69.4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颈椎曲度为15.9°±5.7°,B组为18.1°±7.9°,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A组VAS评分为2.12±1.92分,B组为1.82±0.6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2个月时A组VAS评分为1.32±0.88分,B组为0.79±0.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B组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丝线悬吊与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均能有效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板可减轻术后远期颈部疼痛不适症状,并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微型钛板固定 丝线悬吊 疗效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干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5
8
作者 贾连顺 袁文 +4 位作者 陈雄生 陈德玉 叶晓健 倪斌 肖建如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3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钛板固定融合术,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6个月~6年,平均3年4个月,分析其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3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钛板固定融合术,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6个月~6年,平均3年4个月,分析其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临床功能评价:优175例(47.94%)、良129例(35.34%)、可44例(12.05%)、差17例(4.66%)。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效果较好,手术时机、病变程度及手术技术等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40
9
作者 孔凡磊 聂志红 +2 位作者 刘中坡 武玉江 付秀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总结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C4-C7"锚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对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 目的:总结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C4-C7"锚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对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获得随访,男31例,女26例,年龄50-71岁,平均63岁。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8.5±2.0分,颈椎活动度23°-49°,平均37.4°±10.3°,颈椎曲度指数6.0%-22.0%,平均(13.9±7.4)%。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观察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150-600ml,平均230ml。术中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41例患者有颈痛,给予消炎镇痛治疗,术后3周内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并再次清创后切口延时愈合。9例有明显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5.8%;6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3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指数为4.2%-21.1%,平均(11.3±8.1)%,较术前丢失(2.9±2.4)%;颈椎活动度为18°-46°,平均28.2°±10.8°,平均丢失8.2°±5.1°。患者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0-17分,平均13.8±2.3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9.0%-77.3%,平均(57.0±19.7)%。末次随访均未发现"再关门"现象。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锚定法 轴性症状 颈半棘肌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2
10
作者 戎利民 李佛保 蔡道章 《解剖学研究》 CAS 2001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 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方法  36只短毛豚鼠按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 3组 ,A组 :在C4~C5或C5~C6 椎间盘后缘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与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复合制剂 ;B组 :在椎间盘后缘植入PVP ,C组系假手术组。分别于手... 目的 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方法  36只短毛豚鼠按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 3组 ,A组 :在C4~C5或C5~C6 椎间盘后缘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与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复合制剂 ;B组 :在椎间盘后缘植入PVP ,C组系假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后 4、8、1 2周以斜板试验观察实验动物的运动功能 ,并按计划处死动物 ,对实验节段颈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术后 8周起出现运动功能减退 ;B组和C组动物术后各期运动功能无改变。组织学观察 ,A组术后 4周起出现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占据椎管 ,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变形和脱髓鞘、神经元脱失等改变 ;B、C组术后各期椎管形态、脊髓等无改变。结论 植入颈椎间盘后缘的BMP可诱导椎间盘及韧带组织骨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并对颈脊髓造成恒定的慢性压迫 ,为开展脊髓型颈椎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动物模型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3 位作者 王玉记 谢广田 王齐超 周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总结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96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67例前后方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单开门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A组,36... 目的:总结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96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67例前后方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单开门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A组,36例)或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B组,31例)治疗。随访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情况,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1~1.5h,平均72min;术中出血量110~500ml,平均370ml;无明显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出现肩部放射痛。B组手术时间3~5h,平均3.6h;术中出血量400~1300ml,平均710ml;术中出现脑脊液漏4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28个月,前路植骨及后路门轴全部骨性愈合。A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4%,优良率为80.1%;MRI检查显示34例脊髓明显后移、前后方软性压迫解除、脑脊液通畅,2例显示脊髓明显后移、前方仍存在骨化块轻度压迫,予以二期前路骨化块切除减压、内固定术,随访时21例显示前方椎间盘突出明显消失或缩小;CT显示椎管扩大充分,开门度数平均为63.2°。B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1%,优良率为80.6%;MRI显示31例脊髓前后方压迫均解除、脑脊液通畅;CT显示椎管扩大充分,开门度数平均为53.3°。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和优良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路单开门减压治疗前方软性压迫的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可使脊髓充分后移躲避前方的压迫,术后脊髓前方的软性压迫缩小或消失,疗效肯定;但对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前方超过椎管50%的骨性压迫者疗效欠佳,应采用一期或二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 单开门手术 前后路手术
下载PDF
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5
12
作者 李程 王冰 +2 位作者 王一宇 高超华 刘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比较双节段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0... 目的:比较双节段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0年09月~2013年7月应用双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聚醚醚酮融合器(Polyetherether-ketone cage,PEEK cage)植骨融合术及单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的54例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ACCF组23例,ACDF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不同.通过测量术前、术后3d、术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图片,分析两组患者颈椎曲度、融合节段高度及融合率的变化.结果:年龄、性别、病变节段、矢状位序列、植骨材料、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DF组的出血量显著少于ACCF组(175.4±12.1ml VS 201.3±80.4ml).ACDF组JOA及VAS评分在术前(13.06±0.81、6.48±1.43)与末次随访时(15.45±1.06、2.97±1.28)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ACCF组JOA及VAS评分同ACDF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别(P>0.05).两组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高度术后3d时较术前均有增加(P<0.05),而末次随访时轻度下降(P<0.05),ACDF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ACCF组(P<0.05).两组均获得了100%的融合率.结论:在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中,ACDF出血量相对较少,能更好地改善颈椎曲度和维持融合节段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钛笼下沉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马永刚 刘世清 +1 位作者 李亚明 周小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影响钛笼下沉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行颈椎融合钛笼植骨患者的颈椎平片和手术资料,分析撑开程度、钛笼直径和安放部位与钛笼下沉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影响钛笼下沉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行颈椎融合钛笼植骨患者的颈椎平片和手术资料,分析撑开程度、钛笼直径和安放部位与钛笼下沉的相关性。结果:104例手术患者中,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16例(15.4%)钛笼发生下沉。46例钛笼直径10mm者中9例发生下沉(19.6%),而58例直径12mm者中7例发生下沉(12.1%),差异有显著性(P<0.05)。钛笼前缘与椎体前缘距离在1mm以内者89例,距离大于1mm者15例,发生下沉例数分别为13例和3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开槽节段相邻椎体终板延长线成角,其中角度在20°~30°者82例,成角大于30°者22例,两组发生下沉例数分别为11例和5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撑开程度、钛笼直径和安放部位可能是影响钛笼下沉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病 钛笼 并发症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4
作者 陈亮 王冲 +2 位作者 高峰 王玉明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5-881,共7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为严重的亚型,也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目前认为除了椎管狭窄造成的机械压迫和缺血性改变构成其病理生理基础外,颈椎的动态不稳也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临床表现及查体复杂多样,常常需要与一些老年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为严重的亚型,也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目前认为除了椎管狭窄造成的机械压迫和缺血性改变构成其病理生理基础外,颈椎的动态不稳也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临床表现及查体复杂多样,常常需要与一些老年病相鉴别,除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异常长束征,约51.9%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同时伴有根性病变。可疑脊髓型颈椎病者,磁共振成像为首选检查方法,弥散张量成像检测早期患者的敏感性更高。建议中、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轻度患者自诊断开始3年之内可考虑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6 位作者 杨惠林 魏琳 干峰 王根林 沈敏杰 袁泉 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杨宝林 张绍东 +2 位作者 王小虎 刘磊 吴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6,共8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其中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66.2±10.0岁)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9例(男36例,女3例,年龄57.3±10.5岁)采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改良组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改良组为(60.46±9.65)%,传统组为(46.41±24.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12个月时颈椎曲度丢失4.7°±1.9°,颈椎曲度指数丢失(3.09±.14)%,颈椎活动度丢失7.3°±2.3°;传统组颈椎曲度丢失8.9°±5.6°,颈椎曲度指数丢失(6.27±3.42)%,颈椎活动度丢失13.0°±3.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组术后出现轴性疼痛症状患者3例,传统组为1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两组均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与颈椎后路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手术费用,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有利于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板切除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9
17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 莫文 袁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8期790-798,共9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最严重的颈椎病亚型,具有临床症状重、致残率高、预后不理想等特点。中医和西医在脊髓型颈椎病不同阶段的诊疗各具有自身优势,为进一步规范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诊疗,提高临床疗效,基于前期研究经验,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 脊髓型颈椎病是最严重的颈椎病亚型,具有临床症状重、致残率高、预后不理想等特点。中医和西医在脊髓型颈椎病不同阶段的诊疗各具有自身优势,为进一步规范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诊疗,提高临床疗效,基于前期研究经验,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该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脊髓型颈椎病的定义、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康复和护理调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与自体髂骨块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28
18
作者 贾龙 郑燕平 +2 位作者 刘新宇 王延国 黎君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6年4月1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61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单纯PEEK cag...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6年4月1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61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单纯PEEK 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病变节段与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22例,双节段39例;B组67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其中单节段27例,双节段40例。观察手术前后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58.1±1.4min,术中出血量为42.4±2.0ml,B组分别为72.0±5.3min、82.7±3.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3例(39.3%)出现一过性咽部不适,1例硬脊膜破裂,2例cage塌陷、移位;B组49例(73.1%)出现一过性咽部不适,1例硬脊膜破裂,5例髂骨供区痛,2例钉板松动。每组患者术后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B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2.30±6.61)%和(83.80±4.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60个月,平均36个月,末次随访时A、B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5.2%和9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每组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均较好,但前者手术方法简单、近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PEEK CAGE 融合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6
19
作者 阮狄克 何勍 +1 位作者 丁宇 侯黎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4、C6两处'桥式'植骨椎板扩大成形治疗6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2~8年,平均4.3年.JOA评分由术前的8.4...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4、C6两处'桥式'植骨椎板扩大成形治疗6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2~8年,平均4.3年.JOA评分由术前的8.4±1.9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2.4±3.0分(P<0.01).其中优15例(24.6%),良16例(26.2%),可24例(39.4%),差6例(9.8%).C3~C7曲度术后平均减少了8.7°(P<0.01).CT测量骨性椎管面积术后平均增加67mm2(P<0.01).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4.1mm(P<0.01).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骨性椎管面积的改善率两者的相关系数r=0.027.结论:改良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椎管骨性面积的增加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基础,术后椎管矢状径扩大以4~5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CT测量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退变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4
20
作者 项耀钧 沈洪兴 +4 位作者 沈茜 周凯 李家顺 侯铁胜 贾连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88-790,共3页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CSM)中退变颈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 CSM中颈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手术治疗的 CSM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 ,取 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 ,匀浆后取上清液 ,EL ISA法检测炎性...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CSM)中退变颈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 CSM中颈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手术治疗的 CSM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 ,取 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 ,匀浆后取上清液 ,EL 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 IL- 1β、IL- 6、IL- 8、TNF- α的含量 ;随机取 8例 CSM患者的外周血作检测。 结果 :CSM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自身血清 (P<0 .0 5 ,P<0 .0 1) ,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P<0 .0 1)。结论 :局部慢性炎症参与颈椎间盘退变过程 ,IL - 1β、IL - 6、IL - 8、TNF-α水平的增高 ,使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引起颈椎骨代谢异常 ;这可能是导致颈椎退变逐渐加重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退变椎间盘 局部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