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制作的关注热点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盛 刘建航 +4 位作者 刘本涛 张兆剑 李本澈 张帆 李东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890-3896,共7页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发病类型,而目前其组织病理学研究仍不十分明确,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回顾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常用的制作方法,并对模型的不同制作进行分析评价,以促进脊髓型颈椎...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发病类型,而目前其组织病理学研究仍不十分明确,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回顾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常用的制作方法,并对模型的不同制作进行分析评价,以促进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改进和完善。方法:通过下列检索词:脊髓型颈椎病、颈脊髓压迫、动物模型,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ervical spinal compression、animal model,由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收录的从2000至2019年与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制作相关的中、英文献,并筛选出来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结论:①当前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较多,大致可分为动态造模法和静态造模法两类,且各自优缺点并存;②拧入螺钉压迫法最为常见,具有可控性强、造模周期短的优点,但对于造模动物的颈髓损害较重且致死率高;而膨胀材料压迫法科技要求难度大,但成功率高、可靠性强,有待继续完善和推广;③文章结果证实,目前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各种制作方法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还需在先前学者造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再现性好、可重复、可分级的动物模型,以便今后在临床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脊髓压迫 实验动物 动物模型 造模 拧入螺钉 膨胀材料 研究进展 评价
下载PDF
Does diffusion tensor data reflect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pinal cord with chronic injury? 被引量:2
2
作者 Erjian Lin Houqing Long +1 位作者 Guangsheng Li Wanlong Le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6期3382-3390,共9页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has been shown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early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chronic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In this study, a novel spongy poly- urethane material was...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has been shown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early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chronic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In this study, a novel spongy poly- urethane material was implanted in the rat C^-s epidural space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chronic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Diffusion tensor data were used to predict pathological chang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 gradually decreased at 4, 24, and 72 hours and 1 week after injury in rat spinal cord, showing a time-dependent manner. Average diffusion coeffi- cient increased at 72 hours and 1 week after implantation.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and Luxol-fast-blue staining exhibited that the number of neurons in the anterior horn of the spinal cord gray matter and the nerve fiber density of the white matter gradually reduced with prolonged com- pression time. Neuronal loss was most significant at 1 week after injury. Results verified that the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 and 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 reflected the degree of pathological change in the site of compression in rat models at various time points after chron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injury, which potentially has a reference valu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hronic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cervic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patholog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ervical cord cervical myelopathy NEUROFILAMENT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MRI-T2WI髓内高信号分级对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嘉文 贺少杰 +5 位作者 吴昊 林振 杨裕豪 林宏生 查振刚 查丁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目的:研究MRI-T2WI髓内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或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颈椎病患者资料.搜集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与脊髓型颈椎病相关症状的始发时间... 目的:研究MRI-T2WI髓内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或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颈椎病患者资料.搜集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与脊髓型颈椎病相关症状的始发时间,依据其术前MRI-T2WI信号改变分3组:A组13例,呈颈髓内高信号,信号清晰,边界清楚;B组15例,颈髓内呈高信号表现,信号模糊、边界不清;C组13例,信号表现正常,无明显改变,同时,测量脊髓受压比例.随访记录术前、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评分(JOA)、脊髓受压比例(a/M值)及MRI-T2WI高信号(信号明亮、边界清晰)的情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术前MRI-T2WI高信号是否为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组术后JOA改善率均显著提升,组间术后JOA评分与JOA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信号改变A组较其余两组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明显降低.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症状持续时间、术前JOA评分、脊髓受压比例(a/M值)及MRI-T2WI高信号均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RI-T2WI高信号对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其中信号正常组和信号模糊、边界不清的高信号组预后均比信号清晰、边界清楚的高信号组的预后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 颈髓压迫 核磁共振成像 T2WI 前路手术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磁共振IDEAL-IQ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志伟 李铁军 +2 位作者 王力国 崔涛 姜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6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技术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选取在医院住院治疗的4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在医院门诊检查的50名无颈脊髓压迫的健... 目的:研究磁共振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技术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选取在医院住院治疗的4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在医院门诊检查的50名无颈脊髓压迫的健康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磁共振成像(MRI)T2WI、IDEAL-IQ成像,分别在脂肪分数图和弛豫率(R2^*)图测算脊髓兴趣区脂肪分数值(FF)和R2^*值。结果:两组测得的FF值和R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2,t=6.178;P<0.05)。观察组患者中脊髓受压部位脂肪含量改变为38例(占92.7%),T2WI脊髓内可见高信号21例(占51.2%),IDEAL-IQ技术比常规MRI对脊髓损伤检测更敏感。结论:IDEAL-IQ技术可以提供脊髓的病理变化信息,在早期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损伤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脊髓型颈椎病 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 脊髓压迫
下载PDF
手术治疗颈脊髓受压型疾病65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国栋 刘波 侯冠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型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医院骨科自2003年8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颈脊髓受压型病人及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35例颈脊髓受压型患者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颈前路减... 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型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医院骨科自2003年8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颈脊髓受压型病人及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35例颈脊髓受压型患者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颈前路减压30例,颈后路减压30例,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5例。按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5例患者均得到9个月至5年门诊或电话随访,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者、退变性椎管狭窄者,选择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1~2个椎间盘突出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较大脊髓前后受压者,可选择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受压 椎管狭窄 颈后路 颈前路 前后路联合
下载PDF
体外遥控压迫装置构建羊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梓赫 张有余 +2 位作者 刘杉杉 刘忠军 韦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9-456,共8页
目的:使用一种体外遥控的压迫装置制作羊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以实现可数字化精确调控的压迫过程。方法:压迫装置由椎间压迫装置和体内皮下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整个装置由体外安卓手机遥控控制。12只成年小尾寒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分... 目的:使用一种体外遥控的压迫装置制作羊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以实现可数字化精确调控的压迫过程。方法:压迫装置由椎间压迫装置和体内皮下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整个装置由体外安卓手机遥控控制。12只成年小尾寒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分别为对照组(A组),压迫10周组(B组)和压迫20周组(C组)。将压迫装置置入到C2/3椎间隙并固定,将控制模块置入皮下。A组在手术后推杆不推进,B组和C组动物在清醒状态下遥控推杆每两天推进0.1mm,观察术后1周、5周、10周、15周、20周各组动物Tarlov评分;术后1周、5周、10周、15周、20周行CT扫描并计算椎管内侵占率(ER);术后即刻、1周、10周、20周时进行电生理检查;实验终止时,取C2/3节段脊髓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尼氏体染色及TUNEL检测,观察组织学改变。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一般线性回归分析B、C组ER与时间(t)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ER与Tarlov评分的关系。结果:实验过程中,B组1只羊的皮下控制模块出现故障,经再次手术更换后故障排除。A组动物术后20周内Tarlov评分未观察到变化,均为5分;实验终止时,B组动物中两只为5分,两只为4分;C组动物中3只为3分,1只为2分;C组在实验终止时的行为学评分与A组终止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终止时,B组动物ER为(33.0±1.8)%,C组动物ER为(64.8±1.9)%,B组及C组动物ER与t的Pearson相关系数r=0.998(P<0.001);ER与t的线性回归方程为ER=3.197t。ER与Tarlov评分呈负相关(r=-0.862,P<0.001)。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即刻,全部动物潜伏期和波幅都未发生明显改变;术后即刻、术后1周时,B组和C组动物的SEP潜伏期及波幅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10周及20周时较A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波幅明显下降(P<0.001)。实验终止时,A组观察到形态正常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和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结构;B组切片中观察到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压迫 慢性 动物模型 数字化调控
下载PDF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凯 马迅 +3 位作者 冯皓宇 陈辉 席镭民 郭永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5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探讨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变化,指导颈椎病的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 收集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骨科2011年11月21日~2014年5月15日525例颈椎手术患者和38例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一般资料、术前术后JOA评分及颈椎MRI资... 目的 探讨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变化,指导颈椎病的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 收集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骨科2011年11月21日~2014年5月15日525例颈椎手术患者和38例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一般资料、术前术后JOA评分及颈椎MRI资料,并根据颈脊髓受压程度及影像学表现选取中重度颈脊髓受压患者221例,其中中度受压组168例,重度受压组53例,观察颈脊髓形态并测量C3~7脊髓及椎管矢状径。结果 (1)中度组术前JOA评分为(7.96±2.54)分,术后JOA评分为(12.42±2.18)分;重度组术前JOA评分为(6.88±2.57)分,术后JOA评分为(12.31±2.24)分。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中、重度颈脊髓受压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5.45%±2.01%)、(44.60%±1.17%)。受压程度越小,JOA评分改善率越好(P〈0.05)。(2)正常人群脊髓矢状径(6.68±0.80)mm,椎管矢状径为(16.27±0.35)mm;中度组术前脊髓矢状径(5.81±0.41)mm,椎管矢状径为(12.30±0.32)mm,术后脊髓矢状径(6.77±0.65)mm,椎管矢状径为(15.05±0.61)mm;重度组术前脊髓矢状径(5.01±0.65)mm,椎管矢状径为(11.40±0.44)mm,术后脊髓矢状径(6.64±0.71)mm,椎管矢状径为(14.95±0.77)mm。与正常人群相比,中重度颈脊髓受压患者的脊髓矢状径、椎管矢状径明显狭窄(P〈0.05)。中、重组术前术后矢状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管狭窄程度明显改善。(3)中重度颈脊髓受压患者颈椎MRI中T2节段高信号术前共181例;术后T2高信号好转101例。结论 (1)术前颈椎MRI可较清晰的显示颈椎、椎间盘及周围组织的病变程度;术后颈椎MRI为评价颈椎手术疗效、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康复锻炼的指导等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资料。(2)中重度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的MRI脊髓矢状径、椎管矢状径改变与JOA改善率密切相关,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压迫 颈椎MRI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鼠胚神经干细胞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颈脊髓压迫大鼠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光 洪明 杨巨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998-2002,共5页
目的:探讨鼠胚神经干细胞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颈脊髓压迫大鼠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建立颈脊髓压迫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颈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常规治疗组(颈静脉注射500U/kg·d^-1... 目的:探讨鼠胚神经干细胞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颈脊髓压迫大鼠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建立颈脊髓压迫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颈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常规治疗组(颈静脉注射500U/kg·d^-1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颈静脉注射60μL鼠胚神经干细胞)。然后分别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DAPI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并计算正常神经元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5、BCL-2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前1 d,3组BBB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与联合组治疗后7 d与14 d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联合组也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与联合组治疗后14 d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联合组也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正常神经元比例高于模型组,联合组则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STAT-5、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联合组也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鼠胚神经干细胞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颈脊髓压迫大鼠能促进提高肢体功能,促进STAT-5与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提高正常神经元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胚神经干细胞 鼠神经生长因子 颈脊髓压迫 大鼠能 神经元细胞
下载PDF
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9
作者 胡勇 尹宗生 +2 位作者 杨庆国 李鸿 汪正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17例颈脊髓压迫症的术前处理、手术方法及术中干预措施、术后康复进行综合分析和随访.结果本组117例术后随访3~28月(11.43±6.25)月,术前按JOA评分法平均(10.34±1.26)分,... 目的探讨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17例颈脊髓压迫症的术前处理、手术方法及术中干预措施、术后康复进行综合分析和随访.结果本组117例术后随访3~28月(11.43±6.25)月,术前按JOA评分法平均(10.34±1.26)分,术后平均(15.43±1.66)分.神经功能恢复率76.43%、加重3例、并发症24例.结论提高对整个围手术期处理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更好地降低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症 颈椎病/外科学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髓受压病人的护理
10
作者 翁妙航 郑仪君 杨绿频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12期35-36,共2页
通过对17例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手术病人护理总结,认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做好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术后颈部制动及做好康复指导,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效果和促进病人康复的保证。
关键词 颈髓受压 前后路联合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治疗颈脊髓压迫症
11
作者 许鹏雍 凌尚准 +1 位作者 陈俊 陆晓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02-2008—06采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51~67岁,平均58岁。26例中有22例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 目的探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02-2008—06采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51~67岁,平均58岁。26例中有22例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或3个节段以上),其中10例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症(6例合并动力性椎管狭窄症,3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为外伤性);4例为颈椎管内肿瘤。随访9个月-2年2个月,平均1年8个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优8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无一例出现血管损伤或内固定物断裂并发症,1例脊膜瘤因肿物过大术后出现脊髓再灌注损伤表现,经积极治疗好转,生活可自理。结论该法适用于需要从后方人路进行减压的颈脊髓压迫症,疗效肯定。其优点是手术相对安全,在彻底减压的同时进行坚强的内固定,尤其适用于伴有节段性不稳的脊髓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颈脊髓压迫症 外侧块螺钉 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安忠诚 盛伟斌 +1 位作者 梁卫东 盛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5,共8页
目的 :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 目的 :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C2、C7双侧半棘肌止点的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36例和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颈椎总活动度(ranges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及术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为140.49±36.57min,改良组为122.35±46.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为233.66±165.39ml,改良组为281.18±208.1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2例、改良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无脊髓损伤、门轴断裂、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无内置物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传统组随访时间为17.10±3.57个月,改良组为16.40±2.5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1.36±8.14)%,改良组为(72.95±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传统组与改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活动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山羊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宝良 李云飞 +3 位作者 韩擎天 高生 沈洪兴 殷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7期609-612,共4页
目的验证一种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取12只崇明山羊(雌性),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和对照组(3只)。通过颈椎前路手术将一种新型脊髓压迫装置固定在C3椎体内,实验组术后每周经外置注射器向球囊内注射... 目的验证一种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取12只崇明山羊(雌性),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和对照组(3只)。通过颈椎前路手术将一种新型脊髓压迫装置固定在C3椎体内,实验组术后每周经外置注射器向球囊内注射0.1mL造影剂,使球囊逐渐膨胀,从而对实验动物脊髓造成持续性压迫;对照组安装压迫装置后,每周仅经皮穿刺但不注射造影剂。造模后4周、8周、12周采用Tarlov评分法对实验动物进行脊髓运动功能评分,颈椎行X线、CT检查,并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处死2只实验动物,取压迫节段脊髓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Tarlov评分均为5分。实验组术后4周(n=9)Tarlov评分不变;术后8周时(n=7)Tarlov评分3只4分,4只5分;术后12周时(n=5)Tarlov评分3只3分,2只2分。影像学显示对照组脊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球囊压迫系统表现稳定,随着每周不断注入造影剂后球囊增大,脊髓逐渐受压。病理学检查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术后4周未见明显异常;术后8周受压节段脊髓前角内神经元细胞变性,胞体萎缩变小,但数量未见明显减少,部分白质出现轻度脱髓鞘改变,部分轴突出现空泡样变性;术后12周,神经元细胞变性明显,部分出现坏死,细胞核固缩,白质弥漫性脱髓鞘,轴突空泡样变性明显。结论建模术后实验动物脊髓运动功能、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符合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特点,说明该新型脊髓压迫系统可以建立稳定的、可重复的慢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慢性压迫 山羊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慢性压迫性颈髓损伤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神经丝磷酸化异常的病理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广盛 龙厚清 +4 位作者 胡勇 温春毅 谢文翰 刘少喻 李佛保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神经元和轴突中神经丝高度磷酸化和异常积聚的特征,探讨其介导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5),实验组采用聚氨酯胶片建立脊髓背侧慢性... 【目的】观察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神经元和轴突中神经丝高度磷酸化和异常积聚的特征,探讨其介导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5),实验组采用聚氨酯胶片建立脊髓背侧慢性压迫模型;BBB评分法和SEP评估造模前、后6个月脊髓功能变化;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脱髓鞘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磷酸化(SMI-31)和非磷酸化(SMI-32)神经丝在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轴突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SEP变化的关系。【结果】造模6个月后大鼠BBB评分均下降(P<0.001)、SEP潜伏期延长(P<0.05)、波幅下降(P<0.001);LFB染色强度显著降低(P<0.001);脊髓灰质前角SMI-32阳性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多、染色强度增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白质SMI-31染色强度升高(P<0.05)。【结论】神经丝在脊髓前角神经元的过度表达与高度磷酸化以及在轴突中异常聚积是导致轴突变性、神经元损伤和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的神经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丝 高度磷酸化 体感诱发电位 慢性脊髓压迫
下载PDF
基于诱发电位时频分析的山羊颈脊髓损伤模型评价
15
作者 吴怡欣 谢小波 +1 位作者 胡勇 崔红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527-532,共6页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时频特征及其对山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只3~6个月龄山羊,体质量15~20 kg。采用球囊注射压迫法制备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模型;使用诱发电位记录系统(YRKJA2004),记录颈脊髓损伤前后的SEP信...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时频特征及其对山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只3~6个月龄山羊,体质量15~20 kg。采用球囊注射压迫法制备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模型;使用诱发电位记录系统(YRKJA2004),记录颈脊髓损伤前后的SEP信号。应用匹配追踪算法提取SEP信号的时频成分,分析SEP信号时域及时频域特征参数,并比较颈脊髓损伤前后SEP时频成分特征及分布模式。结果所有动物造模后均出现功能障碍,颈脊髓受到轻度损伤,造模成功。颈脊髓损伤后,SEP信号的时域波形潜伏期延长(正常组11.39 ms±0.87 ms;损伤组13.56 ms±2.04 ms),波幅降低(正常组1.38μV±0.59μV;损伤组0.57μV±0.35μV)。同时,SEP信号的时频成分存在稳定的分布模式。颈脊髓损伤前,SEP信号在时频域存在1个稳定的主成分(16~22 ms、65~90 Hz)和2个次成分(次成分1:20~28 ms,150~210 Hz;次成分2:35~44 ms,100~210 Hz);与损伤前相比,损伤后SEP时频成分的分布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19~29 ms,60~120 Hz;次成分1:27~36 ms,160~230 Hz;次成分2:37~48 ms,40~150 Hz),并且时频成分的数量增加,出现了新的次成分,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且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分辨率SEP时频分析能提供反映颈脊髓损伤的相关信息,将有望为颈脊柱脊髓疾病的病理严重程度准确评估和精准的病灶定位诊断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模型 体感诱发电位 时频分析 匹配追踪
下载PDF
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临床研究
16
作者 姚帅辉 张陆 +1 位作者 高胜军 姜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0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保留C_7、C_2双侧半棘肌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实施保留双侧... 目的研究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保留C_7、C_2双侧半棘肌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实施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开门手术相比,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自然史及其早期诊断研究 被引量:53
17
作者 贾连顺 陈雄生 +3 位作者 倪斌 袁文 朱海波 石志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规律,评价自然史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综合分析188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自然史,根据其起病状态、患者自我感受和临床的特征性表现,将其演变方式归纳为5种。第1~4种为起病轻者,... 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规律,评价自然史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综合分析188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自然史,根据其起病状态、患者自我感受和临床的特征性表现,将其演变方式归纳为5种。第1~4种为起病轻者,其中第2~4种无论是否经过稳定期,最后均出现恶化,第1种长期保持稳定,随访期内无恶化倾向的结果,第5种为突然严重起病,无法缓解者。结果:第1种演变方式20例(10.64%),第2种演变方式80例(42.55%),第3种演变方式15例(7.98%),第4种演变方式60例(31.96%),第5种演变方式13例(6.91%)。起病状态表现为下肢麻木者107例次,手麻、精细动作障碍者112例次,双下肢轻度乏力,行走时常感觉发软无力者136例次,步态不自然者126例次,颈肩部酸痛不适者54例次。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仅少数长期处于良性稳定状态,该病多数呈相对恶性的发展趋势,其发展结果将造成更加严重的脊髓损害。下肢麻木、行走缓慢、步态异常、手臂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症 诊断 颈椎病
原文传递
犬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的实验研究──病理及微血管造影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7
18
作者 蔡钦林 杨文 +3 位作者 黄云钟 李迈 党耕町 张之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10-214,共5页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澄清。本文采用经下位颈椎椎体套管状螺钉造成7只杂种犬颈脊髓的慢性渐进性压迫,椎管侵占率达35.6%~90.1%,脊髓压迫比率达27.5%~62.2%。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受压节段及其相...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澄清。本文采用经下位颈椎椎体套管状螺钉造成7只杂种犬颈脊髓的慢性渐进性压迫,椎管侵占率达35.6%~90.1%,脊髓压迫比率达27.5%~62.2%。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受压节段及其相邻部颈脊髓灰白质发生了损害。白质出现片状脱髓鞘区,伴小血管数量增多,管壁增厚,与灰质相邻区域最为常见;压迫较重者,侧索内出现“应力性裂隙”,反映了机械性“锚固效应”的作用。灰质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的退变脱失,以前角运动神经元改变最为显著。微血管造影证实脊髓受压部呈“透亮区”,灰白质境界渐模糊甚至消失,提示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同时观察到:(1)脊髓表面动脉受到螺钉与椎管后壁间的机械致压,充盈不良;(2)受压节段以下脊髓表面静脉发生淤滞。此可能与受压节段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性颈脊髓病 脊髓压迫 病理 微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8
19
作者 徐宝山 张佐伦 张兴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前路手术后10年以上的CSM患者107例。其中门诊复查36例,均摄颈椎X线正侧位、过伸过屈...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前路手术后10年以上的CSM患者107例。其中门诊复查36例,均摄颈椎X线正侧位、过伸过屈位片及CT检查;信访71例。另选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1)107例CSM患者前路手术后远期有效率90.7%,优良率81.3%,平均改善率67.9%。(2)门诊复查36例中,颈椎均呈现前凸变浅、变直、后凸等各种畸形。融合节段前方出现不同程度塌陷,融合节段越长,畸形越重。颈椎总运动范围较正常对照组小,但融合区相邻节段运动范围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颈椎减压融合区骨质再增生导致椎管再狭窄者15例(41.7%)。(4)未融合区椎体滑移、出现骨刺、骨桥、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或钙化者分别为7例(19.4%),18例(50.0%),10例(27.8%),12例(33.3%),7例(19.4%),且均发生于融合区相邻节段,有时涉及上方隔一节段。(5)影像学表现越重,疗效越差,但影像学异常的病例中,仍有38.5%疗效为优。结论 前路手术治疗CSM远期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压迫症 外科手术 疗效 X线
原文传递
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20
20
作者 管华清 杨惠林 +2 位作者 姜为民 汪智文 唐天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4-799,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采用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3月采用颈椎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采用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3月采用颈椎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患者共61个颈椎节段的相关资料,男22例,女19例;年龄37~77岁,平均57.6岁。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颈部疼痛,在X线片或CT片上测量术前术后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结果]4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3个月。手术时间平均(65.4±7.3)min/节段。术中出血量平均(18.6±2.4)ml/节段、术中透视次数平均(4.84±1.27)次。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由术前(9.26±0.94)分提高到(14.08±1.33)分(P〈0.01),VAS评分由术前(4.97±1.25)分降低到(1.86±1.06)分(P〈0.01),Cobb角由术前(13.15±4.87)°提高到(23.25±3.79)°(P〈0.05),手术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5.83±1.12)mm提高到(8.33±1.37)mm(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全部融合。没有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现融合器移位、沉降、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颈椎新型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固,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并发症少,融合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症 内固定 脊柱融合术 零切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