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3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瑞珍 乌兰娜 +12 位作者 刘植华 王倩 李俊华 李晴 李霓 刘志红 石菊芳 张长淮 周艳秋 刘彬 翁雷明 吴瑞芳 乔友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hrid capture 2,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quid—hased cytologytest,... 目的:了解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hrid capture 2,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quid—hased cytologytest,LCT)检测宫颈脱落细胞、醋酸肉眼检查(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VIA)和阴道镜检查4种方法对2004年11月~2004年12月深圳南山区华侨城区域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共1137例进行盲法同步宫颈癌筛查。对阴道镜检查异常或可疑异常者行阴道镜下直接活检;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temined sign,Ascus),或HPV阴性但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妇女再次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4种检查方法的金标准。结果:共取病理122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无宫颈癌病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lial neoplasia。CIN)Ⅲ级3例,CINⅡ级11例,CINⅠ级36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9例;正常宫颈3例。人群的高危HPV总检出率为14.0%;LCT阳性率为12.6%;VIA阳性率为12.5%;阴道镜阳性率为13,6%。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均呈趋势性增加(P〈0.005);VIA和阴道镜阳性率在各级宫颈病变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宫颈病变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高危HPV对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7.1%、87.3%、8.8%、100%、7.6%和0;LCT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2.9%、88.4%、88.5%、9.1%、99.9%、8.0%和8.0%;VIA以上各指标分别为35.7%、96.0%、95.3%、10.0%、99.2%、8.9%和67.0%;阴道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杂交捕获 薄层液基细胞学 醋酸肉眼检查 阴道镜
下载PDF
中国城市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情况及其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霓 代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城市女性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多重感染状况及其与子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中国南方和北方代表城市(广东省深圳市和辽宁省沈阳市)中,采用相同研究方案,经整群抽样,在每个... 目的调查中国城市女性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多重感染状况及其与子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中国南方和北方代表城市(广东省深圳市和辽宁省沈阳市)中,采用相同研究方案,经整群抽样,在每个城市中各选取1个社区,对2个社区中1712名(深圳市1027名;沈阳市685名)15~59岁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收集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对HPV进行检测和分型。结果1712名受检者HPV多重感染率为4.73%(81/1712),HPV多重感染率在城市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深圳为4.38%(45/1027),沈阳为5.26%(36/685),χ2=0.70,P=0.404]。HPV多重感染者中,HPV16型感染占的比重最高为23.46%(19/81),其次为HPV58和52型,各占19.75%(各16例)。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人群中,HPV多重感染率为3.42%(55/1606),而子宫颈低度病变和高度病变者中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7.39%(12/69)和37.84%(14/37),HPV多重感染率随病变程度加深而增加(Z=9.38,P〈0.01)。HPV多重感染导致高度病变风险比单一感染更大(多重感染:OR=96.61,95%C/值为32.07—291.06;单一感染:OR=34.60,95%C/值为12.59~95.02);对于导致低度病变风险而言,两者差别不大[OR值(95%C/值)分别为15.00(6.89—32.65)、12.04(6.88~21.08)]。多因素分析显示,多个性伴侣是HPV多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2.04,95%C/值:1.19~3.49)。结论中国城市女性中,HPV多重感染导致宫颈高度病变的危险性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HPV多重感染有可能作为子宫颈病变早诊早治和随访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感染 子宫颈病变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四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预测值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慧 王彤 +6 位作者 胡尚英 赵方辉 张询 潘秦镜 章文华 李凌 乔友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宫颈癌筛查中5%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VIA)、薄层液基细胞学(LBC)、人乳头瘤病毒(HPV)自体采样法和HPV医生采样法的预测值。首先采用联合假设检验方法比较四种筛检方法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 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宫颈癌筛查中5%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VIA)、薄层液基细胞学(LBC)、人乳头瘤病毒(HPV)自体采样法和HPV医生采样法的预测值。首先采用联合假设检验方法比较四种筛检方法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对两预测值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再采用边际回归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分别比较该两预测值,多重性调整采用Hochberg法。结果表明HPV医生采样法的NPV最高,LBC的PPV最高,均为有效的宫颈癌初筛方法,但后者需要有经验的细胞病理学家读片。HPV自体采样法的PPV和NPV均高于VIA,其PPV与HPV医生采样法相当,NPV与LBC相当,因该方法易得到受检者配合而有可能提高筛查依从性,成为一种简便、客观、易于重复和适宜在资源贫乏地区使用的宫颈癌初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筛检 人乳头瘤病毒 诊断试验 预测值
原文传递
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克敏 尹如铁 +2 位作者 康德英 伍伟伟 文进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0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液基细胞学与传统细胞学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NKI和CBM,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6月,收集比较液基细胞学与传统细胞学诊断宫颈... 目的系统评价液基细胞学与传统细胞学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NKI和CBM,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6月,收集比较液基细胞学与传统细胞学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员独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和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49 287例研究对象。其中液基细胞学组69 785例,传统细胞学组79 5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宫颈细胞学提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为异常临界值时,与传统细胞学相比,液基细胞学在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及其更高级别病变(CIN3+)时的特异度更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97,95%CI(0.97,0.97),P<0.00001];在高危人群中,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其更高级别病变(CIN2+)时的特异度高于传统细胞学,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1,95%CI(1.01,1.01),P<0.00001]。但液基细胞学与传统细胞学在其他各组分析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与传统细胞学筛查相比,在常规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健康人群中,液基细胞学既不提高其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也不提高其特异性;但在高危人群中,似乎可以提高其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液基细胞学 传统细胞学 宫颈癌筛查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作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关明飞 黄鹤 刘继红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年第3期170-173,202,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40例I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40例I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分为两组:NACT组69例,在根治性手术前行1~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直接手术组71例,术前未接受辅助治疗,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术前评价NACT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特征及并发症。结果NACT总有效率达87.0%;化疗2~3个疗程较1个疗程的有效率高(89.2%和68.1%,P〈0.05);NACT组与直接手术组术后标本病理检查脉管浸润率分别为4.35%和14.08%(P〈0.05),但两组宫颈肿瘤的深肌层浸润(53.62%和67.61%)、淋巴结转移(26.09%和29.58%)、宫旁浸润(2.90%和1.41%)及术后放疗率(63.77%和74.65%)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亦无差异(P〉0.05),但NACT组较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多,术中输血比例高(46.38%和15.49%,P〈0.05);治疗前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3.0ng/ml者对NACT的反应率(100%)高于SCC-Ag〈3.0ng/ml者(82.5%,P〈0.05)。术前Hb水平、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大体类型、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与NACT的反应率无关。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NACT可能减少肿瘤的脉管浸润。治疗前SCC-Ag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NACT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和澳大利亚妇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继红 关明飞 +3 位作者 钱德英 黄欣 黄鹤 李玉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8-96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来自中国(中组)、澳大利亚(澳组)的212例CIN和427名正常妇女,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并采集相应的子宫颈标本,PCR方法检测HPV DNA... 目的研究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来自中国(中组)、澳大利亚(澳组)的212例CIN和427名正常妇女,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并采集相应的子宫颈标本,PCR方法检测HPV DNA,用直接测序法及条型反向杂交法鉴定HPV型别。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PV感染及其他辅助因素对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结果中、澳对照组妇女的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1%和15%(P>0.05)。常见型别为HPV16、58、66、18、31、33、53和MM8等,10%为混合感染。澳组CIN患者的HPV感染检出率高于中组,分别为99%和85%(P<0.001);HPV16型最为常见。中、澳组HPV感染致CIN的OR值分别为43.3和541.6。HPV16的致瘤危险性最强;中组HPV58和59型次之;澳组HPV 31型次之,且该组中HPV混合感染的相对危险度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考虑了HPV感染之后,受教育程度(OR 3.88)、子宫颈癌家族史(OR 4.98)分别是中、澳两组妇女发生CIN的辅助危险因素。两组合并后,受教育程度(OR 4.02~5.15)和经常服用维生素(OR 0.40)是相关因素。结论HPV感染是中、澳两组妇女CIN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不同HPV型别的危险性在两组妇女的子宫颈病变发生中存在一定差异,辅助危险因素也略有不同,提示在子宫颈病变防治中应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以及病毒载量检测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游珂 耿力 +6 位作者 郭艳利 乔杰 沈晓野 姚燕君 范晓红 司胜丹 白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1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液基细胞学异常患者中对宫颈上皮瘤变Ⅱ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Ⅲ、宫颈癌)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17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液基细胞学异常患者中对宫颈上皮瘤变Ⅱ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Ⅲ、宫颈癌)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17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异常并行Hr-HPV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加宫颈活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采用χ2检验,并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占46.5%(1013/2179),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which cannot exclude high grade 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4.1%(89/217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34.7%(757/2179),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以上占11.6%(253/2179),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 cells,AGC)3.1%(67/2179)。结果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Ⅱ10.3%(224/2179),CINⅢ6.4%(140/2179),鳞癌1.2%(27/2179),腺癌0.4%(9/2179),其余81.6%(1779/2179)为宫颈低度病变(包括CINⅠ与湿疣)或慢性宫颈炎。在各种细胞学中,高危型HPV阳性时检出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机会增加,在ASC-US、ASC-H、LSIL、≥HSIL中,差异有显著性。当Hr-HPV病毒负荷量在0~0.9、1.0~9.9、10.0~99.9、100.0~999.9、≥1000.0时,CINⅡ及以上病变占2.2%(13/588)、9.7%(21/216)、24.9%(97/389)、29.8%(182/611)、23.2%(87/375)。将HPV载量做10的对数转化行Logistic回归检验,HPV载量每增加一个对数单位,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机会增加1.325倍。结论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中检测Hr-HPV能辅助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学 宫颈病变 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糜烂癌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富强 符玉良 王自能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糜烂癌变的相互关系。方法 :阴道镜下对 116例宫颈糜烂 ,12例宫颈癌及 36例正常宫颈分别钳取活组织 ,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活组织进行HPV公共引物及HPV16、HPV18型特异引物检测。结果 :2 9.31%的宫颈糜烂患者...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糜烂癌变的相互关系。方法 :阴道镜下对 116例宫颈糜烂 ,12例宫颈癌及 36例正常宫颈分别钳取活组织 ,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活组织进行HPV公共引物及HPV16、HPV18型特异引物检测。结果 :2 9.31%的宫颈糜烂患者HPV阳性 ,正常宫颈阳性率仅 11.11% (P <0 .0 5) ,宫颈糜烂Ⅰ度、Ⅱ度、Ⅲ度及宫颈癌中HPV16是最常见亚型 ,其阳性率分别为 9 38%、18 90 %、2 5 53%、75 0 % ,宫颈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与宫颈癌强相关 (OR =5 56,95%CI =1 2 1~ 2 5 4 9)。“高危”HPV DNA检出率随宫颈鳞柱上皮异位程度增加而升高。结论 :宫颈糜烂的病因可能与持续感染“高危”HPV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宫颈肿瘤 人类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I 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余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新儿 冯燕 +4 位作者 傅云峰 程晓东 陈晓端 谢幸 吕卫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余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并经宫颈锥形切除、组织学诊断为Ia1期子宫颈癌而接受子宫切除术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 目的探讨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余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并经宫颈锥形切除、组织学诊断为Ia1期子宫颈癌而接受子宫切除术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与病灶残余发牛相关性。结果83例患者宫颈锥切后接受了子宫切除术,术后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有病灶残余31例,病灶残余率37.3%。31例残余病灶分别是CINI5例、CIN2~310例、微小浸润癌11例和浸润癌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是否绝经、宫颈锥切的方式和锥切标本切缘状态是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标本病灶残余的影响因素。但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锥切标本切缘状态是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标本病灶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标本切缘状态是其病灶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近切缘和切缘阳性患者应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宫颈锥形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
原文传递
重视宫颈癌手术治疗个体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晓东 谢幸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0-492,共3页
1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宫颈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妇女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其发病呈现出显著的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手术是早期宫颈癌最主要的... 1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宫颈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妇女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其发病呈现出显著的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手术是早期宫颈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手术是目前首选的初始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切除宫颈原发病灶及周围已经或可能受累的组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手术 功能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文静 李秀芬 +3 位作者 姚嘉斐 任舒月 卢丹 杜俊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3,116,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 40例宫颈癌、5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CIN)、2 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宫...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 40例宫颈癌、5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CIN)、2 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5 .0 %、44 .0 %、10 .0 % ,各组间比较P <0 .0 1;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在CINⅠ、Ⅱ、Ⅲ各级病变中分别为 2 2 .2 %、37.5 %、75 .0 % ,CINⅠ、Ⅱ与CINⅢ间比较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化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宫颈肿瘤 宫颈上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下载PDF
回汉族妇女宫颈分泌物HPV感染的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商莉 樊杨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35-436,共2页
目的探讨宁夏回汉族妇女HPV感染情况。方法以宁夏回汉族妇女各15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生产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en Papillomavirus-High risk,HPV-H)DNA检测试剂盒,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Ⅱ,HC2)实验方法进... 目的探讨宁夏回汉族妇女HPV感染情况。方法以宁夏回汉族妇女各15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生产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en Papillomavirus-High risk,HPV-H)DNA检测试剂盒,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Ⅱ,HC2)实验方法进行l3种宫颈癌相关HPV-DNA检测。结果150例回族妇女中,45例HPV阳性,感染率为30.0%,HPV-DNA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150例汉族妇女中,47例HPV阳性,感染率为3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可作为细胞学的辅助诊断手段,提高准确性,在宫颈病变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筛查
下载PDF
sFRP-1、Wnt-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姗 阚艳艳 田永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分泌性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和Wnt-1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sFRP-1、Wnt-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低度上皮内瘤变组织(LSIL)、高度上皮内瘤变组织(HSIL)和宫颈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分泌性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和Wnt-1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sFRP-1、Wnt-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低度上皮内瘤变组织(LSIL)、高度上皮内瘤变组织(HSIL)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FRP-1、Wnt-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FRP-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HSIL及LSIL,同时LSIL低于正常宫颈组织。Wnt-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SIL及LSIL,同时HSIL高于LSIL,LSIL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结论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sFRP-1的过低表达及其主要成员Wnt-1的过度表达在由CIN发展到宫颈癌的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卷曲相关蛋白-1 Wnt-1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肿瘤
原文传递
江西省靖安县农村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小玲 李隆玉 +2 位作者 余葆华 罗筱霞 李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调查江西省靖安县农村女性子宫颈上皮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的感染状况。方法: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江西省靖安县地区对35~59岁女性进行人群横断面调查,纳入研究的4673例受检者... 目的:调查江西省靖安县农村女性子宫颈上皮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的感染状况。方法: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江西省靖安县地区对35~59岁女性进行人群横断面调查,纳入研究的4673例受检者中2491例采用了杂交捕获法(HC-2)方法检测hr—HPV,另外2182例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r—HPV检测并分型。结果:hr—HPV感染率为11.9%,混合感染占41.5%。在进行了分型的2182例中HPV52型感染率最高(2.8%),其次分别是58、16和39型。hr—HPV感染率在靖安县山区和平原地区之间无差异,年龄分布则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江西省靖安县农村女性hr—HPV感染率与我国其他地区近似,HPV52和58型是该地区优势感染型,hr—HPV感染防治策略应针对不同地域人群的特点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亚型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加味蜀羊泉散对湿热下注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15
作者 唐艳 周丽 +1 位作者 刘海红 张莉 《河北中医》 2024年第6期901-906,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蜀羊泉散对湿热下注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湿热下注型SIL合并HR-HPV感染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 目的观察加味蜀羊泉散对湿热下注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湿热下注型SIL合并HR-HPV感染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6例术后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治疗组56例术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蜀羊泉散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2组术前、术后6个月中医证候评分、免疫功能、阴道微生态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中途退出2例,对照组中途退出2例、病例资料缺失2例,最终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完成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50/54),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38/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带下量多、色黄或兼绿、质稠或似泡沫、气秽或臭、阴户灼热瘙痒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免疫球蛋白(Ig)A、IgM、IgG、CD3^(+)、CD4^(+)、CD4^(+)/CD8^(+)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CD8^(+)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IgA、IgM、IgG、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菌群密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乳酸菌(Ⅰ~Ⅱa级)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pH值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菌群密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乳酸菌(Ⅰ~Ⅱa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pH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蜀羊泉散治疗湿热下注型SIL合并HR-HPV感染术后患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R-HPV转阴率及疗效,可能与改善免疫功能、调节阴道微生态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中药疗法
下载PDF
贵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浸润癌患者HPV感染状态及其亚型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英捷 宋鸿碧 +5 位作者 周琦 朱燕 訾聃 姚世慧 李娇 陈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浸润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及其亚型分布。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30例CIN(CIN组)、33例宫颈浸润癌患者(宫颈癌组)、60例自愿接受宫颈HPV感染筛查的妇女(对照组)进行...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浸润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及其亚型分布。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30例CIN(CIN组)、33例宫颈浸润癌患者(宫颈癌组)、60例自愿接受宫颈HPV感染筛查的妇女(对照组)进行HPV分型检测,所有受检者均来自贵州地区。结果 CIN组HPV阳性13例(43.33%),宫颈癌组19例(57.58%),对照组5例(8.33%)。CIN组、宫颈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CIN组共检出7种亚型HPV,均为高危型(HR-HPV),无多型HPV感染(M-HPV)。其中HPV16 7例,HPV31、52各2例,HPV18、33、53、58各1例。宫颈癌组检出5种亚型,亦均为HR-HPV,M-HPV3例。其中HPV16 11例,HPV534例,HPV58 3例,HPV18、59各1例。对照组检出7种亚型,HR-HPV中的HPV16、18、31、39、53、58和低危型HPV的HPV6各1例;M-HPV 1例。CIN组、宫颈癌组HPV16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HR-HPV感染与CIN(OR=8.412,95%CI为2.62~26.99)和宫颈浸润癌(OR=14.929,95%CI为4.74~46.98)紧密相关,且主要与HPV16感染有关(CIN:OR=17.957,95%CI为2.09~154.15;宫颈浸润癌:OR=29.500,95%CI为3.60~242.07),P均〈0.05。结论贵州地区CIN和宫颈浸润癌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为主要感染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肿瘤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和HPV相关的宫颈肿瘤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巧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6期212-213,217,共3页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在女性癌瘤中 ,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肿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学者关注HPV疫苗的预防和治疗。在女性生殖道HPV传播及继发性感染是局部性的 ,因此 。
关键词 女性 下生殖道 HPV感染 宫颈肿瘤 黏膜免疫学
下载PDF
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彬 陈凤娴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195-1196,共2页
目的探讨TCT技术和TBS方案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的可靠性。方法收集我院妇科门诊462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采用TBS方案诊断,对170例细胞学阳性片行阴道镜及活检诊断,并对其发病年龄进行分析。结果TCT检出100%(4/4)的鳞状细胞癌(... 目的探讨TCT技术和TBS方案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的可靠性。方法收集我院妇科门诊462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采用TBS方案诊断,对170例细胞学阳性片行阴道镜及活检诊断,并对其发病年龄进行分析。结果TCT检出100%(4/4)的鳞状细胞癌(SCC),检出94%(47/50)的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78.8%(41/52)的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经X^2检验,液基细胞学对HSII.与阴道镜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LSII,(P<0.05)。细胞学阳性患者年龄分布主要发生于25-50岁年龄段,特别是35-40岁组发生率最高,达30.59%。结论TCT技术和TBS方案对宫颈病变的筛查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特别是对HSIL及以上的病变敏感性高。25~50岁年龄段妇女应定期做TCT筛查,对35~40岁组应做重点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宫颈肿瘤 TBS 筛查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恩锋 鲍嫘 +1 位作者 梁龙 李冬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几种主要热休克蛋白(HSPs)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根据病理诊断,把478例宫颈活检标本分为宫颈癌组(63例)、宫颈上皮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106例)、宫颈炎组(293例)及正常宫颈组(16例... 目的:研究几种主要热休克蛋白(HSPs)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根据病理诊断,把478例宫颈活检标本分为宫颈癌组(63例)、宫颈上皮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106例)、宫颈炎组(293例)及正常宫颈组(16例)。采用以特异性复合cRNA为内参照的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标本的HSP70、HSP90α和HSP90βmRNA的表达。结果:①HSP70、HSP90α和HSP90βmRNA在宫颈浸润癌、CIN、宫颈炎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呈现阶梯式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②HSP90βmRNA在晚期(FIGOⅡb-Ⅳ)宫颈癌中的表达比早期(FIGOⅠ-Ⅱa)表达高(P<0.05)。③HSP70和HSP90βmRNA在低分化宫颈癌中的表达比高分化表达高(P<0.05)。④HSP70、HSP90α和HSP90βmRNA在不同组织类型宫颈癌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休克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HSP70和HSP90α与宫颈癌细胞的转化和增殖密切相关,HSP90β可能参与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病理学 热休克蛋白质
下载PDF
HPV16 E7和Brn-3a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英 吴瑾 唐良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8-571,共4页
目的研究HPV16E7和Brn3a在各级宫颈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以期寻找新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方法对71例患者行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Cel... 目的研究HPV16E7和Brn3a在各级宫颈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以期寻找新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方法对71例患者行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CellTest,TCT),并在阴道镜下组织学活检,其TCT残留标本,用RTPCR法检测各标本中HPV16E7和Brn3a的表达。结果HPV16E7和Brn3a表达按细胞学分级和病理学分级其阳性率呈逐级增高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1)。两者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HPV活化状态的诊断标志物,其结果是一致的(P<0.05)。结论TCT残留标本适合进行RTPCR分析研究。HPV16E7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HPV活化状态的生物标志物。Brn3a可作为可靠的CIN3生物标志物和HPV致癌基因转录活化的标志物。HPV16E7和Brn3a相互作用,可能为宫颈高度癌变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TCT HPV16 E7 BRN-3A 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