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邱闯 贺明 +2 位作者 王广斌 王佳时 白伦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7期89-92,共4页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0年12月~2003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87例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颈椎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改善率≥75%组和...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0年12月~2003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87例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颈椎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改善率≥75%组和改善率〈75%组,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 评价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吸烟史、术前肢体疼痛强度及频率、病程、DRAM评分、JOA评分、止痛药使用情况等因素与颈椎病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术前肢体疼痛强度、病程、DRAM评分、JOA评分与疾病的预后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颈痛、上肢痛,JOA评分与治疗结局密切相关。结论无吸烟嗜好、术前JOA评分较高以及颈痛和上肢痛强度低均提示较好的预后,但需重视DRAM评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间盘切除 自体髂骨植骨 钛板内固定
下载PDF
ROI椎间融合器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早期临床结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华江 刘福存 王玮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877-880,共4页
[目的]评估ROI融合器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最后1个患者随防末期的时间)我院应用ROI融合器对16名患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临床结果应用神经根数字疼痛分级量表(numeric rat... [目的]评估ROI融合器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最后1个患者随防末期的时间)我院应用ROI融合器对16名患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临床结果应用神经根数字疼痛分级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在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采集数据。颈椎影像学资料在术后当日以及术后3、6、12个月采集。应用动力位X光片和颈椎CT来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另外记录每个节段所需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NDI、NRS评分均按时间顺序逐渐降低,半年后趋于稳定,1年后两者平均评分分别从23.32、8.93降至8.6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角术后即增加,后逐渐降低,半年后趋于稳定,1年后平均角度为3.6°。椎间高度术后最大,然后逐渐降低,1年后平均椎间高度为5.32mm左右。1年后16例患者椎间全部获得了融合。短期融合率达到100%。[结论]应用ROI融合器行颈前路椎间融合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ROI融合器 早期
下载PDF
颈椎病经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云龙 贾叙锋 +2 位作者 谢侃 许益 冯大雄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2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病经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科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186例经颈椎前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式、融合节段、手术时间、失血量... 目的研究颈椎病经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科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186例经颈椎前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式、融合节段、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吸烟史。比较不同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共有82例(44.1%)出现吞咽困难。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吸烟史、术中节段融合情况及高血压病史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女性、高龄、ACCF及多节段融合是术后吞咽困难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女性、吸烟、使用ACCF术式、多节段融合是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颈椎病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行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曹峰 李纯志 柯西江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1期1998-2000,共3页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颈椎前...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前路组)患者24例,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组)患者26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治疗(前后路联合组)患者17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并发症等的差异,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融合节段数均明显多于颈椎前路组和颈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后路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融合节段数明显大于颈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前路组、颈椎后路组以及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NDI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后路组患者ND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颈椎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纽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后路组患者和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Cobb角均小于颈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后路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大于颈椎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一定疗效,颈椎前路手术方式在矫正后凸方面效果优于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术,颈椎后路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 脊椎后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