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57
1
作者 陈德玉 贾连顺 +5 位作者 谭军 倪斌 苟三怀 刘岩 叶晓健 王新伟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观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和后路侧块钢板、钢丝或椎板夹联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 ,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 9例 ,随访 4~ 2 1个月 ,定期X线片观察... 目的 观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和后路侧块钢板、钢丝或椎板夹联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 ,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 9例 ,随访 4~ 2 1个月 ,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 ,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后 ,损伤节段稳定 ,无须外固定 ,脊髓功能平均提高 1 2级。结论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 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人体颈部动力学响应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济匡 姚剑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6,共7页
根据汽车碰撞事故中人体颈部损伤防护技术研究的需要,建立了一个人体颈部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参照人体解剖结构模拟了颈椎骨、椎间盘、小关节、韧带、肌肉和软骨等组织,共由15811个单元构成.各组织的材料特性采用了弹性、粘弹性、和... 根据汽车碰撞事故中人体颈部损伤防护技术研究的需要,建立了一个人体颈部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参照人体解剖结构模拟了颈椎骨、椎间盘、小关节、韧带、肌肉和软骨等组织,共由15811个单元构成.各组织的材料特性采用了弹性、粘弹性、和刚性材料模型来描述.模型用前碰撞志愿者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其头部的加速度、位移曲线与实验数据得到了较好的吻合.本文初步研究了软组织特性参数对于颈部运动的影响.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生物逼真度,可对头颈部在汽车碰撞载荷条件下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动力学响应参数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安全 生物力学 颈椎 颈部损伤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颈椎损伤早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26
3
作者 谭军 刘海燕 +4 位作者 周许辉 徐建伟 刘铁龙 袁文 贾连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颈椎损伤的急救处理与早期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94例颈椎损伤患者的急救支持与10类715例并发症发生、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规范与程序化急救支持可明显降低早期死亡;肺部并发症是死亡... 目的研究颈椎损伤的急救处理与早期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94例颈椎损伤患者的急救支持与10类715例并发症发生、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规范与程序化急救支持可明显降低早期死亡;肺部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并发症发生使关键性治疗无法实施或延迟,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颈椎损伤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往往比较集中,也较有规律,如果能够预防和正确处理则可为治疗、神经功能恢复和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损伤 早期并发症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放置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在减轻宫颈癌放疗患者阴道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鞠小梅 张曦霞 +1 位作者 张兰凤 何爱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24-1126,共3页
总结了5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后1年,用特制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达到减轻放疗所至阴道狭窄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阴道模的特殊制作程序及教会患者制作;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实施方法的示教;注重质量控制,提高患者... 总结了5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后1年,用特制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达到减轻放疗所至阴道狭窄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阴道模的特殊制作程序及教会患者制作;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实施方法的示教;注重质量控制,提高患者依从性,包括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等。58例患者在放疗结束后1年,阴道无明显狭窄、阴道粘膜炎症减轻、患者整体舒适度及舒适状况量表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辐射损伤 阴道 扩张
原文传递
复杂性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方案选择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新伟 袁文 +4 位作者 陈德玉 张涛 卢旭华 贾连顺 赵定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9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方案选择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3年6月,一期手术治疗复杂性下颈椎损伤21例.其中行前路手术6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1例,前路-后路-前路手术2例,颈-胸腰段联合手术2例.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复杂性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方案选择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3年6月,一期手术治疗复杂性下颈椎损伤21例.其中行前路手术6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1例,前路-后路-前路手术2例,颈-胸腰段联合手术2例.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损伤节段Cobb角及水平移位评价复位效果,采用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结果Frankel评分术前平均为1.7分,术后2.3分;按Bohlman标准植骨均融合,术前Cobb角平均为8°,术后为1.5°,水平位移术前平均3.5 mm,术后平均0.5 mm.结论下颈椎复杂性损伤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一期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手术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致压因素来源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复杂性 损伤 外科治疗 手术方案选择 下颈椎损伤 复杂性 FRANKEL 一期手术治疗 2003年6月 COBB角 前路手术 前后联合入路
下载PDF
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贾宁阳 王晨光 +2 位作者 陈雄生 周许辉 宋滇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脊髓伤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组78例因不同原因造成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片、CT、MRI不同的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椎前阴影增宽57例(73.1%),其中36例损伤节段前间...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脊髓伤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组78例因不同原因造成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片、CT、MRI不同的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椎前阴影增宽57例(73.1%),其中36例损伤节段前间隙增宽或伴颈椎前缘撕脱骨折,局限性增宽占17.5%,弥漫性占82.5%退变性和发育性椎管狭窄63例。CT平扫显示椎体前后缘明显退变骨赘形成37例,椎间盘变性突出21例。MRI的特征性表现为椎间盘和前纵韧带损伤61例(78.2%)。椎体前血肿及水肿57例,64例表现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或损伤。根据影像学变化,提出影像学诊断根据。[结果]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影像有明显特征性变化,包括骨和前纵韧带、椎间盘及相应节段的脊髓存在特征性变化;脊髓损伤与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可能表现典型急性脊髓中央综合征,但多数表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影像学变化特征结合临床表现特点,为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诊断及其早期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过伸性脊髓伤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三种不同颈后路术式治疗颈椎外伤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祁敏 陈华江 +1 位作者 徐辰 袁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联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治疗颈椎外伤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4例颈椎外伤合并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联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治疗颈椎外伤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4例颈椎外伤合并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68.4±4.3)岁(范围:46~82岁)。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存在颈椎外伤病史,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OPLL,且存在颈脊髓压迫相关症状体征。54例患者中,18例患者行一期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术(B组),21例患者行单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C组)。根据患者颈椎OPLL的范围及脊髓受压情况选择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的范围。根据术前MRI判断可能存在前纵韧带损伤等因素可引起颈椎局部不稳的位置进行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一个节段(2个椎弓根)。术前行颈椎MRI平扫评估患者颈脊髓压迫情况及颈椎过伸伤引起的前纵韧带等前方结构损伤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2天、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颈椎活动情况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3组之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法。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6~30个月)。3组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范围分别为4个节段(C3~C6、C4~C7)22例,5个节段(C3~C7)17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情况为C3~4固定11例,C4~5固定7例。3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基本一致,随访期间未发现颈椎曲度明显改变、后凸等情况。术后A组和C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C2~C7)与术前差异无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损伤 后纵韧带骨化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14
8
作者 于泽生 韦峰 +3 位作者 刘忠军 马庆军 陈仲强 党耕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1752-1754,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骨折脱位。方法对1997至2003年9例同时伴有颈椎前后柱损伤的颈椎多节段骨折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4-63岁。7例连续型损伤的病例均行前路减压植骨...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骨折脱位。方法对1997至2003年9例同时伴有颈椎前后柱损伤的颈椎多节段骨折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4-63岁。7例连续型损伤的病例均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加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钢板固定;2例Ⅱ型齿突骨折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加下颈椎后方侧块螺钉固定。术前均行颅骨牵引,手术在全麻下操作。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运动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其中Frankel A 4例,Frankel B 2例,Frankel C 2例,Frankel E 1例。ASIA运动指数评分平均为31.3分。术后平均随访2年7个月。结果随访患者获得满意的复位固定及融合,无手术并发症。无钢板螺钉松动或断裂。3例患者神经损伤有恢复,其中2例神经根功能恢复,1例脊髓功能恢复正常。ASIA运动指数评分平均为63.8分。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的方法,短时间内使多节段颈椎损伤获得减压和稳定,最大限度地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并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是可行的治疗颈椎多节段损伤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不稳 颈椎损伤 多节段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金根洋 陈伟南 +3 位作者 骆宇春 陈德玉 王新伟 陈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中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isco-ligamentous complex,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5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有颈脊髓...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中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isco-ligamentous complex,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5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有颈脊髓损伤,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11例,D级27例。按术前患者X线片、CT及MRI显示的脊髓受压原因,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单个椎间盘突出(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HNP)组14例,合并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组2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组10例,分析各组患者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手术方式的异同。结果:50例患者均有颈椎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的损伤,其中8例伴后纵韧带损伤,5例伴关节突骨折,3例伴棘突间韧带损伤。50例患者均有颈脊髓受压与损伤,均行颈椎减压、融合与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包括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HNP组的DLC损伤均为1个节段,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92.85%,均采用前路手术。合并CS组,1个节段DLC损伤16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4例,多节段损伤时均为相邻节段,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84.61%,行前路手术23例、后路手术3例。合并OPLL组,1个节段DLC损伤4例,2个节段6例,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60%,行前路手术1例、后路手术5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例。术后3个月时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8例提高1级,22例无变化。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DLC损伤特点与术前的颈椎病理状态有关,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不完全一致;制定手术方案时,颈椎稳定性重建应包括DLC损伤节段,同时兼顾脊髓受压节段的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过伸性损伤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 影像表现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颈椎损伤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冉菊红 刘宏建 +3 位作者 王艳萍 马民玉 马艳丽 张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4-537,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颈椎损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或Ⅱ级颈椎损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颈椎损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或Ⅱ级颈椎损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Ⅱ组,n=20)。所有患者均行环甲膜穿刺注射2%利多卡因3ml。Ⅰ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Ⅱ组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6μg/kg(10rain),再以每小时0.3μg/kg维持,负荷量注射结束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3min后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术。记录环甲膜穿刺开始至气管插管后3min内心血管反应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插管时间,评价气管插管条件和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环甲膜穿刺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3min(T2,T3)时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心血管反应发生率降低,气管插管时间缩短[(59.61±10.30)s比(80.34±11.20)s];声带活动评分、咳嗽评分和体动反应评分增加(3.1±0.5比1.8±0.3、3.1±0.4比2.1±0.3、3.2±0.6比2.1±0.4);气管插管时耐受性评分和气管插管后耐受性评分增高(3.3±0.5比2.3±0.4、2.5±0.3比1.6±0.3,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T1时血浆E和NE水平[(17.36±3.00)ng/L和(289.74±34.20)ng/L、(14.65±3.40)ng/L和(261.74±45.30)ng/L]较哟时降低[(21.74±2.30)ng/L和(311.74±30.10)ng/L、(22.25±2.40)ng/L和(315.83±31.30)ng/L,P〈0.05]。Ⅱ组T1、T2、113时血浆E和NE水平[(14.65±3.40)ng/L和(261.74±45.30)ng/L、(24.35±2.60)ng/L和(338.5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应激反应 颈椎损伤 支气管镜检查
原文传递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诊疗临床循证指南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 程黎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6-592,共7页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损伤结构的隐匿性,容易漏诊或误诊,错失挽救脊髓神经功能的最佳时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争议性,缺少相关规范。为及时反映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新理念、规范其治疗,中国医师协...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损伤结构的隐匿性,容易漏诊或误诊,错失挽救脊髓神经功能的最佳时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争议性,缺少相关规范。为及时反映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新理念、规范其治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与实用性,制汀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诊疗临床循证指南》。本指南针对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及分型、药物治疗、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康复7个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指南 过伸性损伤
原文传递
输尿管插管在宫颈及阔韧带肌瘤手术时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洪高明 葛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7期600-601,共2页
目的:探讨在子宫颈及阔韧带巨大肌瘤切除时放置输尿管导管,预防输尿管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在膀胱镜下放置输尿管导管,再行宫颈及阔韧带肌瘤切除术,术毕即拔除输尿管导管,保留导尿管3d。结果:34例放置输尿管导管43条,使手术时间缩短且出... 目的:探讨在子宫颈及阔韧带巨大肌瘤切除时放置输尿管导管,预防输尿管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在膀胱镜下放置输尿管导管,再行宫颈及阔韧带肌瘤切除术,术毕即拔除输尿管导管,保留导尿管3d。结果:34例放置输尿管导管43条,使手术时间缩短且出血量减少,未发生输尿管损伤,术后出现短时间血尿。结论:在子宫颈及阔韧带巨大肌瘤切除术时放置输尿管导管,可有效防止输尿管损伤,使手术操作容易而快捷,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导管 宫颈肌瘤 阔韧带肌瘤 预防 输尿管损伤
下载PDF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志明 赵杰 +4 位作者 连小峰 马辉 孙建伟 袁建东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72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11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40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21例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二期后路椎板减压术。结果:平均随访26....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72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11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40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21例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二期后路椎板减压术。结果:平均随访26.4个月,8个月内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及最后随访时脊髓运动功能ASIA评分分别为32.54、56.47、85.28分;感觉功能评分分别为71.20、110.73、191.46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可促进颈椎过伸性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 损伤 手术
下载PDF
颈椎骨折脱位并发前脊髓综合征32例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军军 张艳 +5 位作者 刘志旺 卢占斌 王立功 周钱宏 陈先 黄玉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78-98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并发前脊髓综合征(ASCS)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32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ASCS患者的资料,对受伤机制、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损...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并发前脊髓综合征(ASCS)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32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ASCS患者的资料,对受伤机制、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损伤特点采用单纯前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发病机制:过屈型损伤22例(68.75%),垂直打击5例(15.62%),过伸型损伤1例(3.12%),混合因素致伤4例(12.5%)。病理特点:单纯前脱位4例(12.5%),骨折并发前脱位28例(87.5%)。诊断:入院初步诊断时仅8例成功诊断为ASCS,其余24例皆笼统为脊髓损伤。结论 ASCS并非少见,颈椎屈曲型损伤为其主要受伤机制。前脱位和骨折并发前脱位较常见,严格查体辅助CT、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根据损伤机制,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是适当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脊髓综合征 过屈损伤
下载PDF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对产程、宫颈损伤、中转剖宫产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伍冠 姜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6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对产程、宫颈损伤、中转剖宫产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具有催产指征的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对产程、宫颈损伤、中转剖宫产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具有催产指征的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催产药物缩宫素静脉滴注,而试验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产妇第一、二和三产程时间,产妇宫颈损伤情况(宫颈水肿、宫颈裂伤、宫颈感染),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Apgar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结果试验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4.362、2.154、1.093,P<0.05);试验组产妇的宫颈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92,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中大部分顺利进行阴道分娩,仅少数产妇中转剖宫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疗法能够明显缩短产妇产程,降低产妇宫颈损伤发生率,且对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基本情况无明显影响,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缩宫素 产程 宫颈损伤 中转剖宫产 母婴结局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忠民 孟晔 +3 位作者 那丽莎 安宁 解锦鼎 栗昭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4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将60例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实施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为对照组,... 目的 研究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将60例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实施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JOA评分和脊髓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JOA评分、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脊髓功能改善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应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有利于其颈椎功能和脊髓功能的改善,效果较为理想,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颈椎损伤 前后路联合手术 JOA评分
下载PDF
降阶梯思维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院后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春娟 顾洁 陈婷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5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究降阶梯思维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院后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降阶梯思维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院后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降阶梯思维干预护理,比较两组院后预警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预警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交流、视觉、言语、听觉和运动以及唤醒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和颈椎损伤患者给予院后降阶梯思维实施急救护理,可提升患者各项急救应用时间,改善并发症,降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梯思维 颅脑损伤 颈椎损伤 院后急救护理 效果分析
下载PDF
颈腰椎曲改变与脊柱伤病关系11932例调查报告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晓斌 林远方 +9 位作者 陈世忠 吴树旭 应有荣 王云江 李明亮 李伟森 王秀光 苏健 肖镇泓 韦以宗(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3-2026,共4页
目的:调查颈椎椎曲改变与颈椎伤病和腰椎椎曲改变与腰椎伤病的关系。方法:对诊断明确的伤病,照站立位颈椎侧位和腰椎侧位标准X光片。按照颈腰椎曲分级标准,将椎曲分级,通过数据分析,观察其各级别发生的伤病相关性。结果:颈腰椎曲改变与... 目的:调查颈椎椎曲改变与颈椎伤病和腰椎椎曲改变与腰椎伤病的关系。方法:对诊断明确的伤病,照站立位颈椎侧位和腰椎侧位标准X光片。按照颈腰椎曲分级标准,将椎曲分级,通过数据分析,观察其各级别发生的伤病相关性。结果:颈腰椎曲改变与脊源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尤其是颈腰椎管狭窄症椎曲呈4~5级改变占患者总数的86%~88%。结论:脊柱生理曲度的改变对于治疗脊源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曲 腰曲 脊柱伤病
原文传递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翔 倪斌 +3 位作者 谢宁 卢旭华 杨军 郭群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价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20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利用寰椎椎弓根钉的横向加压作用对侧块分离进行矫正,并利用寰椎椎弓根钉的后向提拉... 目的评价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20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利用寰椎椎弓根钉的横向加压作用对侧块分离进行矫正,并利用寰椎椎弓根钉的后向提拉作用对术前寰椎复位不佳者给予进一步复位。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个月,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术后3个月ASIA评分的运动、轻触及针刺评分分别是(99.85±0.37)、(111.80±0.52)、(111.95±0.22)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影像学资料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愈合,无寰枢关节不稳征象。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下,寰枢椎椎弓根钉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脊柱损伤 韧带损伤
原文传递
Peripheral blood RNA biomarkers can predict lesion severity in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20
作者 Zhenzhong Zheng Jialin Chen +5 位作者 Jinghong Xu Bin Jiang Lei Li Yawei Li Yuliang Dai Bing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6期1764-1775,共12页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is a common cause of spinal cord injury,with longer symptom duration and higher myelopathy severity indicating a worse prognosis.While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serological bi...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is a common cause of spinal cord injury,with longer symptom duration and higher myelopathy severity indicating a worse prognosis.While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serological biomarkers fo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such biomarkers for diagnosing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This study involved 30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51.3±7.3 years old,12 women and 18 men),seven healthy controls(25.7±1.7 years old,one woman and six men),and nin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51.9±8.6 years old,three women and six men).Analysis of blood samples from the three groups showed clear differences in transcriptomic characteristics.Enrichment analysis identified 128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that were enriched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abilities.Using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analysis,we constructed a five-gene model(TBCD,TPM2,PNKD,EIF4G2,and AP5Z1)to diagnose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with an accuracy of 93.5%.One-gene models(TCAP and SDHA)identified mild and severe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with accuracies of 83.3%and 76.7%,respectively.Signatures of two immune cell types(memory B cells and memory-activated CD4^(+)T cells)predicted levels of lesions in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with 80%accuracy.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eripheral blood RNA biomarkers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lesion severity in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rkers candidate genes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immune cell types neurological disabilities peripheral blood RNA profiles spinal cord injury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