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周非非 赵衍斌 +3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况,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的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手术前后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e unit,FSU)高度变化等因素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并分析置换节段术后不同活动度(≤6°及>6°)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17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3%。所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比值、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两项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86,出现异位骨化组的平均值为0.80。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8.8°,术后异位骨化形成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程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11例,其中8例出现异位骨化形成;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40例,其中9例发生异位骨化形成,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关,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患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临床因素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中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骁 田伟 +5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阎凯 王含 范明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背景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最大程度减少颈椎术后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目前,CADR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已超过10年,但对于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的长期效果尚无一致的... 背景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最大程度减少颈椎术后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目前,CADR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已超过10年,但对于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的长期效果尚无一致的结论。目的目的:探究不同影像学诊断(退行性颈椎管狭窄及颈椎间盘突出)及症状学诊断(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长期随访的临床效果,试图通过术前因素分析指导CADR的适应证选择。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共置换椎间盘74个。男44例,女21例;手术时年龄25-70岁,平均(44.9±8.0)岁;随访时间为56.8-108.0个月,平均(78.8±12.1)个月。根据术前CT及MRI将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分为两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36例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9例。根据术前症状及查体将患者的症状学诊断分为三组:脊髓型组49例、神经型组14例及交感型组2例。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JOA改善率和NDI指数,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手术节段术前及随访的活动度(ROM)。结果结果: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末次随访置换节段ROM为9.3°±4.0°,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为10.7°±4.0°,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颈椎间盘突出症组的JOA改善率为88.9%,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为73.9%,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与神经根型患者的JOA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论:不同影像学诊断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长期随访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ROM均保持良好。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CADR的最佳适应证,脊髓型患者及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是CADR的相对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 颈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型 神经根型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4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王晋超 李祖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行Bryan假体CADR治疗的29例CSR患者1...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行Bryan假体CADR治疗的29例CSR患者10年以上随访资料。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0~70岁,平均54.1岁。病程2~144个月,平均19.2个月。病变节段:C_(3、4) 2例,C_(4、5) 6例,C_(5、6) 18例,C_(6、7) 3例。依据术前压迫因素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14例(A组)及合并骨赘增生组15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和临床功能指标,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及末次随访时ROM丢失(ROM<3°)发生率、手术节段Cobb角及局部后凸发生率、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临床功能指标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整体疗效评估(采用Odom标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53个月,平均130个月。影像学评估结果示,组内比较:除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外,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B组末次随访时ROM丢失发生率、高等级PO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外,其余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功能评估结果示,A、B组末次随访时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B组手术前后NDI、末次随访时NDI降低率及Odo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疗效优良率均达100%。结论 CADR治疗CSR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且单纯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远期手术节段ROM的保留程度优于合并骨赘增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远期随访
原文传递
颈椎退行性疾病Bryan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骁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马驰 王晋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拍射X线光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重建CT图像上测量假体偏移程度及假体的倾斜角度,并采用Mc Afee分型判断末次随访时PO分级。回顾性分析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的影响因素,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PO分级及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2°±4.7°、8.2°±4.8°、8.7±5.1°,各时间段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节段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时节段活动度呈正相关(r=0.572,P<0.01)。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的中位数为0.61(0~7.08)mm,假体倾斜角度的中位数为0.84°(0.01°~9.79°);末次随访时假体偏移程度与末次随访置换节段活动度呈负相关(r=-0.379,P=0.001)。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共17个节段(15例)、0~3级PO共73个节段(63例),PO 4级患者手术时年龄大于0~3级患者(P<0.05),术后3个月及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均低于0~3级患者(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3 mm患者比较,>3 mm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倾斜角度≤5°患者比较,>5°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术后患者保持早期置换节段活动度,可有效避免4级PO的发生;假体安放偏离中心或在冠状位发生倾斜均会造成远期随访时PO分级更高,并对远期活动度产生影响,尤其避免偏移程度超过3 mm或倾斜程度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节段活动度 假体位置 异位骨化 椎旁骨化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5
作者 段硕 朱震奇 +4 位作者 钱亚龙 王凯丰 刘辰君 徐帅 刘海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4-1012,共9页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在我科行ACDF及Hybrid手术...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在我科行ACDF及Hybrid手术治疗的连续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60个月者共68例,其中ACDF 39例(ACDF组),Hybrid手术29例(Hybrid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随访时间、手术节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整体活动度、C2-C7颈椎曲度、相邻节段活动度、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的JOA、NDI及VAS评分均较同组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Odom标准,Hybrid组的优良率为93.1%,ACDF组为92.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2-C7曲度较术前均有所恢复,Hybrid组较ACDF组改善更好(P<0.05);Hybrid组整体颈椎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ACDF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相邻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颈椎X线片评估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Hybrid组17.2%vs ACDF组20.5%,P>0.05);末次随访时Hybrid组人工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4.5%(10/29),其中Mobi-C假体发生率为41.2%(5/12),Pro Disc-C假体发生率为29.4%(5/17)。结论 :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5年以上随访临床疗效及安全有效性与ACDF相当,但Hybrid手术可以更好地重建颈椎曲度,减少邻近节段代偿性活动的同时保持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双节段 椎间融合术 人工间盘置换 Hybrid手术 邻近节段退变 异位骨化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4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王晋超 李祖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58-1363,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例,女性25例,...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例,女性25例,年龄(46±8)岁。依据术前CT及MRI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7例)和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41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的临床功能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Odom评分]和影像学指标(手术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连续变量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组JOA改善率为83%±22%,NDI%下降14%±9%,Odom评分为优者17例、良10例;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JOA改善率为68%±34%,NDI%下降11%±7%,Odom评分为优者19例、良18例、可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组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为10°±4°,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为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4,P=0.026)。颈椎间盘突出症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为50°±9°,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为44°±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P=0.038)。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有满意的长期疗效,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颈椎整体活动度和手术节段活动度的保留均优于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 长期随访
原文传递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早中期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詹世强 昌耘冰 +5 位作者 顾宏林 曾时兴 柯雨洪 刘斌 王义生 尹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早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1月使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变患者共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龄27~68岁,平均49.4岁... [目的]总结分析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早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1月使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变患者共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龄27~68岁,平均49.4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疼痛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17分法)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术后功能改善情况。行颈椎正侧及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定并比较手术前后手术节段椎间盘平均高度(disc height,DH)、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Cobb角及C_(2~7)Cobb角的变化情况。总结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原因。[结果]92例患者中89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47)个月,平均26.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JOA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手术节段DH为(4.41±0.76)cm,术后为(6.29±0.3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SU Cobb角为(11.00±4.36)°,术后为(11.67±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术前C2~7Cobb角为(42.89±14.81)°,术后为(46.56±1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9例(10.1%)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术后出现假体轻度前移,5例出现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2例出现假体轻度前移位合并HO,但均无相应临床症状,未行处理。[结论]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早中期有效性及安全性肯定,但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远期效果仍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4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王晋超 李祖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 :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17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37~76岁(平均57.2±8.9岁),男1... 目的 :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17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37~76岁(平均57.2±8.9岁),男13例,女4例。手术节段:C4/5 3例,C5/6 9例,C6/7 5例。依据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7例,合并骨赘形成组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与高等级(3~4级)椎旁骨化;临床功能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Odom′s评定。比较两组间各评价指标的差异及组内术前术后各指标差异。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等级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6.1±11.7岁,男5例,女2例,C5/6节段3例,C6/7节段4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8.18°±3.70°,末次随访时为9.07°±4.76°,1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2.78°±14.89°,末次随访时为47.34°±6.93°;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77°±1.08°,末次随访时为2.37°±1.48°;各影像学评估指标(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例(14.3%)出现局部后凸,1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合并骨赘形成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7.9±7.0岁,男8例,女2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6例,C6/7节段1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11.46°±5.19°,末次随访时为6.41°±4.87°,3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53°±11.89°,末次随访时为41.60°±13.45°;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4°±1.35°,末次随访时为1.29°±1.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1例出现局部后凸,4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末次随访时,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脊髓型颈椎病 Bryan人工椎间盘 长期随访
下载PDF
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建容 罗春梅 +1 位作者 骆书兰 杨红利 《护理管理杂志》 2009年第1期42-43,47,共3页
目的设计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临床路径组,设计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后,患者的喉头水肿程度、腹胀程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 目的设计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临床路径组,设计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后,患者的喉头水肿程度、腹胀程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血气分析检查次数、ICU停留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ICU期间费用等方面均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实施ICU临床护理路径,使术后早期拔气管插管方案有效实施,从而减轻了患者喉头水肿、腹胀程度,使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提前,降低了ICU停留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是一套兼具品质与成本效益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临床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置换术 临床护理路径表 监护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巷 任莉荣 舒钧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563-1567,共5页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已有半个世纪,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随访时间的不断延长,术后与融合节段相关并发症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在保留颈椎稳定性及...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已有半个世纪,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随访时间的不断延长,术后与融合节段相关并发症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在保留颈椎稳定性及活动度双重要求下,非融合理念孕育而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作为颈椎非融合技术迅速发展起来,随着人工假体材料和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术操作的规范与熟练,CADR取得了优于ACDF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与ACDF相比,CADR主要优势在于术后恢复快,维持植入节段颈椎活动度及稳定性,恢复颈椎间隙高度,降低邻近节段应力及手术翻修率。在临床工作中,CADR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要求脊柱外科医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患者整体情况。该文对CADR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颈椎病 治疗进展
原文传递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柳达 贾长青 +3 位作者 许晓军 梁峰 巴根 付勤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9例,年龄30-62岁,平均46.7岁。其中12例采用CADR治疗(CADR组),15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所有患者有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病程1~13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均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价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应用Odom标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记录疼痛级别,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27例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6-30个月)。术后1周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5例,良10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75,P=0.019);末次随访时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12例,良3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049,P=1.000)。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肢VAS评分均明显缓解(P〈0.05)。术后1周:CADR组颈部VAS评分由术前的3.58±0.79下降至0.58±0.51(P〈0.05),NDI指数由术前的(23.42±6.36)分下降至(5.42±1.68)分(P〈0.05),而ACDF组下降不明显。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颈部VAS评分、NDI指数及SF-36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obi—C CADR保留了减压节段的运动,允许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术后早期即可显示明显疗效,且疗效稳定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钩椎关节退变与单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硕 潘胜发 +7 位作者 孙宇 赵衍斌 周非非 陈欣 刁垠泽 夏天 张凤山 张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5期3578-3583,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钩椎关节的退变程度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ACDR并获得最低5年随访的患者70例,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25~62(42±8)岁。术前颈椎... 目的探讨术前钩椎关节的退变程度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ACDR并获得最低5年随访的患者70例,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25~62(42±8)岁。术前颈椎正位X线片用于评价钩椎关节退变情况,侧位X线片用于评价椎间隙退变情况。术后5年随访时侧位和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评价异位骨化情况。采用我们提出的分级方法评价术前钩椎关节退变情况,采用Kellgren&Lawrence分级和McAfee分级评价椎间隙退变情况和异位骨化情况。统计不同患者术前术后情况并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根据假体的不同类型和术后异位骨化发生部位,明确二者之间有无关系。结果7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2~74(62.7±4.8)个月,手术方式均为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前钩椎关节退变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585(P<0.01)。术前Kellgren&Lawrence椎间隙退变与术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557(P<0.01)。术前Kellgren&Lawrence椎间隙退变分级和术前钩椎关节退变分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727(P<0.01)。结论术前钩椎关节退变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钩椎关节退变 椎间隙退变 异位骨化
原文传递
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5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王晋超 李祖昌 冯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假体CADR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26...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假体CADR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岁。根据术后出院前侧位X线片测量的人工颈椎间盘角结果将患者分为后凸组(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和非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下指标:影像学指标[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负值表明手术节段存在局部后凸畸形)、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3、4级为高等级)];临床功能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整体疗效评估(Odom评分)]。结果71例患者分为后凸组24例、非后凸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65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前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手术节段Cobb角显著低于非后凸组(t=2.636,P=0.013)。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168),但后凸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和Cobb角均显著低于非后凸组(P<0.05)。根据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后凸组局部后凸畸形9例(37.5%),非后凸组7例(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31)。两组PO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其中后凸组低等级PO 10例(41.7%)、高等级PO 14例(58.3%),非后凸组低等级PO 36例(76.6%)、高等级PO 11例(23.4%)。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以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及Odem评分、手术前后NDI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可能会导致CADR术后远期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角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局部后凸 椎旁骨化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俊波 王文军 +2 位作者 刘进才 姚女兆 王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8-873,共6页
[目的]评价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颈椎病手术至随访时满5年的病例,全部采用单节段Bryan假体CADR治疗。随访时间60~92个月(平均78个月)... [目的]评价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颈椎病手术至随访时满5年的病例,全部采用单节段Bryan假体CADR治疗。随访时间60~92个月(平均78个月)。[结果](1)术前JOA评分平均(8.8±0.9)分,随访时平均(15.2±1.0)分,平均改善率78%。随访时Odom’s分级临床疗效优良率85%;(2)术前颈椎曲度为(4.7±3.7)mm,随访时为(6.0±3.5)mm;颈椎运动范围及上、下邻近间隙运动范围均无明显变化。随访时可见6个(30%)手术节段出现异位骨化;(3)上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下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术前为(8.36±0.54)mm,随访时为(7.90±0.87)mm,平均减少(0.46±0.51)mm(P=0.001)。随访时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为15%(6/40个),其中1例(5%,1/20例)患者出现ASD相应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无明显缓解。[结论]CADR中远期临床疗效良好,颈椎曲度恢复正常,颈椎运动范围及邻近间隙运动范围维持良好,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率高,ASD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运动范围 影像学 临床疗效 邻近节段退变
原文传递
双节段颈椎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金洋 张宏其 +1 位作者 李康华 李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变节段及其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2007年2月,采用BryanDisc假体行CADR治疗C4、5、C5、6双节段颈椎病7...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变节段及其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2007年2月,采用BryanDisc假体行CADR治疗C4、5、C5、6双节段颈椎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0~45岁,平均38.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痛、肢体疼痛麻木、肌力下降。病程12~54个月,平均27个月。其中神经根型、脊髓型各3例,混合型1例。术前X线片检查示均存在不同程度C4、5、C5、6椎间隙狭窄及颈椎曲度变直,CT或MRI显示C4、5、C5、6椎间盘不同程度突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对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和病变节段及其邻近上、下节段的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声音嘶哑、肌肉痉挛、吞咽困难、颈部疼痛。术后12个月X线片示Bryan Disc人工椎间盘假体位置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正常,无假体松动、移位及感染征象发生。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6.7个月。颈痛、肢体疼痛麻木均消失、肌力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8.35±1.27)分,术后随访时为(14.65±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C4、5)和(C5、6)活动度分别为(8.38±0.48)°和(9.16±0.54)°,术后随访时分别为(11.15±0.65)°和(12.75±0.7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邻近上位(C3、4)和下位(C6、7)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71±0.76)°和(12.39±0.58)°,术后随访时分别为(10.26±0.47)°和(13.67±0.7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yanDiscCADR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可获满意疗效,病变节段活动度明显改善,且对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双节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吴家昌 方国芳 +4 位作者 赖国华 庄伟达 李修往 王洪 桑宏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采用Hybrid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采用Hybrid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颈椎X线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等资料评估置换手术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间盘假体位置、内固定融合率、异位骨化等影像学指标。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5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9.12±1.86)°与术前(9.2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39.67±5.57)°较术前(52.12±6.43)°显著减小(P<0.05)。术后1个月随访,VAS评分[(1.37±0.78)分]较术前[(4.85±1.25)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15.32±1.92)分]较术前[(11.36±2.11)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固定节段全部融合,随访期间未见内置物松动和下沉,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无异位骨化发生。术后发生近端邻椎病1例。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融合节段,保留颈椎活动度。该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一定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Hybrid手术 颈椎病
下载PDF
杂交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后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羽晨 闵少雄 +4 位作者 张力 张辉 曹延林 段扬 靳安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有限元分析法探讨应用Mobi-C假体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replacement,ACDR)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在已验证的下颈椎有... 目的有限元分析法探讨应用Mobi-C假体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replacement,ACDR)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在已验证的下颈椎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模型施加了头颅预载荷74 N及1.8 Nm纯力矩,模拟2组行C-ADR联合ACDF手术方式及1组行三节段ACDF手术方式,在各工况下分析术后2组杂交术式假体各部件的应力特点和3组重建模型各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应力改变。结果⑴杂交术式重建模型中Mobi-C假体上终板应力均高于下终板应力;⑵终板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终板中央偏后,最高值分别为M1组79.4Mpa,M2组为70.9Mpa;内衬应力分布集中于中央两翼,最高值分别为M1组11.6Mpa,M2组为14.4Mpa;⑶三处理组与正常组相比,行C-ADR节段的关节突关节应力增加;行ACDF节段的关节突关节应力降低;而三节段融合组邻段关节突关节应力较正常组及杂交术式组明显增高。结论应用Mobi-C假体的杂交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假体不易出现下沉,较多节段融合术式能更好的维持邻段关节突关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 杂交术式 Mobi-C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智勇 李开南 +2 位作者 聂海 母建松 兰海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930-1932,共3页
目的评价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8月,20例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1、6、12、24个月时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 目的评价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8月,20例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1、6、12、24个月时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le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疗效评估,手术效果采用Odom法评价。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动力位X线片、颈椎CT及MRI检查。结果 20例患者26个节段均顺利完成椎间盘置换术,术后随访2年。患者NDI、颈痛VAS评分、手臂疼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23.82±2.87)、(5.90±0.35)、(5.91±1.63)分下降到2年后的(5.21±1.12)、(1.62±0.87)、(0.97±0.65)分。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Odom评级优良。手术平均时间(60~210)min,手术出血量(70~350)ml。影像学评价见植入的人工椎间盘运动功能良好。1例假体术后早期前移3mm。1例12月出现异位骨化。结论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一种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远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盘置换 疗效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行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发生椎旁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波 王晋超 +2 位作者 姜宇桢 宋卿鹏 安岩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明确单纯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的发生率,并分析CADR术后远期发生中高等级P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 目的明确单纯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的发生率,并分析CADR术后远期发生中高等级P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行Bryan人工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且随访10年以上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4.21±8.7)岁;其中C_(3~4)节段1例,C_(4~5)节段4例,C_(5~6)节段19例,C_(6~7)节段4例。按照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PO等级,将患者分为低等级组和中高等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曲度、人工间盘角、假体覆盖比、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dom’s评分间差异,并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低等级组11例,中高等级组17例,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60.7%。低等级组患者年龄(53.55±8.54)岁,术前手术节段曲度(2.88±0.98)°,手术节段ROM为(10.10±4.60)°,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为(12.84±3.52)°,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曲度(2.56±1.21)°,手术节段ROM为(12.55±3.51)°;中高等级组患者年龄(54.65±9.08)岁,术前手术节段曲度(2.14±1.27)°,手术节段ROM为(9.15±4.82)°,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为(9.98±3.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曲度为(1.37±1.85)°,手术节段ROM为(9.48±4.47)°。低等级组术后3个月的手术节段ROM显著优于中高等级组(P<0.05)。低等级组JOA改善率(72.34±40.84)%,NDI下降(11.64±7.58)%;中高等级组JOA改善率为(82.75±20.52)%,NDI下降(15.29±9.1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是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5,P=0.047,95%CI:1.006~2.434)。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椎间盘突出 椎旁骨化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临床应用8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程 王文军 +2 位作者 王麓山 晏怡果 朱永顺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03-405,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DR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病例81例,所有植入的人工椎间盘均为Bryan型颈椎间盘假体。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年,采用电话、信件预约、门诊复查相结合的随访方式进行。随...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DR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病例81例,所有植入的人工椎间盘均为Bryan型颈椎间盘假体。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年,采用电话、信件预约、门诊复查相结合的随访方式进行。随访内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详细的JOA评分测定,并收集同期的颈椎正侧片。结果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8.5分,术后15.5分,平均改善88%,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未见假体移位。结论应用Bryan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椎间盘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