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液相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山东地区高危人群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 被引量:36
1
作者 刘敏 王传新 +5 位作者 邓小梅 王立水 张建 李伟 郑桂喜 王金凤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90,共4页
目的 评价Luminex XMAP系统的液相芯片技术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调查山东地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情况及最常见的基因型。方法 取妇科门诊就诊者宫颈脱落细胞2925例,采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型检测... 目的 评价Luminex XMAP系统的液相芯片技术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调查山东地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情况及最常见的基因型。方法 取妇科门诊就诊者宫颈脱落细胞2925例,采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型检测,96孔板操作,26种亚型1次呈现。639例患者同时做病理诊断,按组织病理学分为细胞学正常组、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Ⅰ-Ⅱ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通过HPV DNA亚型分布结合病理诊断,分析山东地区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HPV总感染率36.0% (1054/2925),26种基因型检出23种,按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26.75%),HPV-52 (25.75%),HPV-58(10.47%),HPV-18(8.87%)和HPV-11(6.94%)。其中高危型感染占87.32%,低危型13.68%;单一型感染698例(66.22%),多重感染356例(33.78%),低危亚型11、6多与高危型多重感染。1054例HPV阳性患者中,261例(24.8%)为21~25岁女性,随年龄增大阳性例数减少, 52例(4.9%)为51~67岁女性。各病理组HPV阳性率及多重感染率依次为正常组23.37%、4.89%,炎症组33.08%、7.14%,CINI组54.54%、18.18%,CINⅠ-Ⅱ组57.14%、28.57%,CIN Ⅱ组82.61%、41.30%,CINⅢ组91.30%、43.37%,宫颈癌组100%、38.46%。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液相芯片HPVDNA检测CINⅡ、Ⅲ和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8.57%、76.63%、68.89%和92.16%。结论 所选山东地区高危人群HPV感染的常见基因型是16、52、58、18、11、6、56、31。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及多重感染有增加趋势,HPV阳性以年轻女性多见。液相芯片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临床诊断及大规模筛查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基因型
原文传递
Survivin、Bcl-2、HPV 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2
作者 朱华 施铮铮 +3 位作者 杨孝军 郑飞云 张虎祥 万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16/18DNA的表达。采用免疫...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16/18D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cl-2蛋白、HPV16/18DNA、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②Bcl-2蛋白和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ⅡB~Ⅲ期显著高于Ⅰ~ⅡA期(P<0.05);Survivin mRN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 mRNA及Bcl-2与组织类型及肿块类型无关(P>0.05);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块类型均无关(P>0.05)。③Survivin与Bcl-2及HPV16/1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Bcl-2及HPV16/18在宫颈癌中有异常表达。三者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Bcl—2 人乳头瘤病毒16/18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张家口市门诊女性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晨 王莉 +1 位作者 张凡 祝亚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90-192,196,共4页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妇产科门诊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9~70岁女性筛查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所有调查对象...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妇产科门诊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9~70岁女性筛查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所有调查对象均行子宫颈醋酸肉眼观察、电子阴道镜检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LCT)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高危型HPV。对于HPV阳性、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LSIL及以上病变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共调查了2 397例妇女,分为15~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和50~70岁年龄组,高危HPV检出率分别为19.5%、21.7%、12.6%、10.8%、11.2%、19.3%和21.0%,组间存在差异(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HPV感染率较高,但两组间HPV感染率无差异(P>0.05)。CINⅠ、CINⅡ和CINⅢ现患率分别为4.2%、1.8%和0.4%,CINⅠ现患率高于CINⅡ和CINⅢ(P<0.05)。HPV感染率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趋势性增加,无CIN病变的子宫颈HPV感染率为8.7%。结论:张家口地区门诊妇女生殖道HPV高危型感染率较高,且子宫颈病变多处于CIN的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现患率
下载PDF
Th17、Th22、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浩 吴淋淋 袁青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17-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h17、Th22及Treg细胞频数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U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UCC患者68例(UCC组),CIN患者55例(CIN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HC组),采...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h17、Th22及Treg细胞频数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U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UCC患者68例(UCC组),CIN患者55例(CIN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HC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外周血Th17、Th22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频数,以酶标仪检测患者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1、IL-22及IL-35。结果 UCC患者外周血Th17、Th22、Treg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2、IL-21、IL-35较CIN组、HC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患者Th17、Th22及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较HC组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22、Th17、Treg可能在UC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TH17细胞 调节T细胞 TH22细胞
原文传递
高危型HPV载量及IFNγ基因多态性与LEEP术后CIN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艳 林琳 +1 位作者 贾志强 陈尼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738-743,共6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载量及γ干扰素(IFNγ)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经环状电圈切除(LEEP)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关系,以及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所选来自本院门诊或住院行LEEP术的HPV阳性患者...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载量及γ干扰素(IFNγ)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经环状电圈切除(LEEP)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关系,以及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所选来自本院门诊或住院行LEEP术的HPV阳性患者共439例,并选取同期体检HPV阴性的健康女性120例作为对照,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IFNγ基因多态性,术后3、6、9、12个月时复查高危型HPV DNA及宫颈新柏氏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果:IFNγ基因多态性rs243056l位点TT基因型为HPV感染发病的保护因素(OR为0.471,95%CI:0.283~0.783;x2=8.702;P=0.003),AA基因型为HPV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OR为1.688,95%CI:1.108~2.572;x2=6.005;P=0.014),术前及术后3个月HPV载量与病灶残留/复发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AA与TT基因型HPV感染累积阴性率有显著差异(log-rank=15.414,P〈0.001),AA基因型女性HPV感染的累积阴性率最低,病灶残留/复发率为45.65%。结论:术前及术后3个月高危型HPV载量与CIN的发生、进展及CIN患者LEEP术预后有关。IFNγ基因rs2430561位点多态性影响女性宫颈HPV的易感性,AA基因型女性感染风险更高,并易于HPV感染的持续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γ干扰素基因多态性 乳头状瘤病毒 病毒负荷量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燕 吴强 《现代医学》 2009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43例宫颈癌、3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4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IF-1α、VEGF的表达及微血...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43例宫颈癌、3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4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IF-1α、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VEGF、MVD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依次升高,3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HIF-1α的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MVD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VEGF及MVD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IF-1α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通过VEGF表达促进肿瘤血管形成。HIF-1α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新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武汉某医院就诊的20岁及以下女性HPV感染情况及追踪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晖 徐佳 +2 位作者 邬欢 刘秀珍 蔡秦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在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0岁及以下青少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程度,为HPV早期筛查及宫颈癌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行HPV检测的20岁及以下青少年女性465例,其...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在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0岁及以下青少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程度,为HPV早期筛查及宫颈癌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行HPV检测的20岁及以下青少年女性465例,其中29例接受阴道镜活检联合筛查,分析HPV感染亚型分布以及CIN情况,并追踪随访了26例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受检的465例患者中HPV感染率为39.35%,最小参检者14岁,感染患者最小年龄15岁。单一感染率为21.94%,多重感染率为17.42%,感染前5位的亚型分别为52、51、16、39和58型,HPV16和18型感染率达9.46%。29例进行阴道镜活检的病例中,检出CIN 17例(3.66%);检出CIN的患者最小年龄为18岁,为CINⅡ级;检出CINⅢ级1例;CIN患者中感染前3位的亚型分别为58、51和16型,除1例低危型感染外,其余均为高危型感染。随访结果显示,9例初筛及复查均阴性,新发1例HPV感染,除外5例患者转阴,11例患者持续高危型感染。结论医院就诊的20岁及以下青少年女性中HPV感染率及CIN发生率均较高,青少年女性应重视宫颈癌早期预防与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女性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下载PDF
P53和PCNA蛋白表达对子宫颈癌前病变恶变潜能预测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玉霞 宋建明 王军侠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66-67,共2页
①目的 研究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及其相关癌前病变转归过程中的意义。②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P53 和PCNA表达。③结果 子宫颈炎、CIN和子... ①目的 研究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及其相关癌前病变转归过程中的意义。②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P53 和PCNA表达。③结果 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31.6%、40.0%,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9%、78.9%和95.0%。P53和PCNA在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有高于宫颈炎组织的趋势,且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表达阳性率和强度明显增高。④结论 P53 蛋白表达出现在肿瘤发展为恶性之前,其表达强度与CIN分级和子宫颈癌分化程度有关,可用于癌前病变的恶变潜能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瘤样病变 宫颈炎 蛋白质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HCCR和HPV16/18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崔艳艳 霍山 +1 位作者 石玲玲 李建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8-103,共6页
研究HCCR在宫颈脱落细胞(来自宫颈液基细胞学残液)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探讨其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诊断的意义。选取5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液基细胞学残液标本中具有相应组织学标本者31例,并随机选取10例正常... 研究HCCR在宫颈脱落细胞(来自宫颈液基细胞学残液)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探讨其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诊断的意义。选取5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液基细胞学残液标本中具有相应组织学标本者31例,并随机选取10例正常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HCCR和HPV16/18。结果可见,HCCR在正常宫颈细胞及组织中呈现低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细胞和组织中阳性率随着病变的升级而升高;HPV16/18 DNA的检出率随着宫颈病变的升级而升高;HCCR和HPV16/18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1,P<0.005);无论是HCCR还是HPV16/18,在宫颈液基细胞学残液和相应宫颈组织中的检出率都是一致的。结论利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残液检测HCCR和HPV16/18对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宫颈癌基因 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残液
下载PDF
P16^(INK4A)、Ki-67和HPV DNA16/18在绝经后妇女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俊波 孙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P16INK4A、Ki-67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绝经后妇女宫颈萎缩及不同程度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HPV DNA16/18,P16INK4A、Ki-67蛋白在104例萎缩和不同程度... 目的探讨P16INK4A、Ki-67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绝经后妇女宫颈萎缩及不同程度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HPV DNA16/18,P16INK4A、Ki-67蛋白在104例萎缩和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Vl6/18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总检出率为28.57%(24/84);在CINⅡ/Ⅲ级、宫颈鳞癌组中阳性表达率较高。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P16INK4A、Ki-67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增趋势。P16INK4A、Ki-67与HPVl6/18型感染关系密切。萎缩病变HPVl6/18、P16INK4A、Ki-67为阴性表达。结论P16INK4A、Ki-67可以作为绝经后宫颈HPV感染有关的肿瘤性病病变的标记物,对区分绝经后宫颈萎缩及上皮内瘤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P16%INK4A KI-67 萎缩 绝经
下载PDF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组织中CHD7、BPTF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汝倩 赵君 +2 位作者 马灵云 张然 闫冰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组织中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D7)、溴区结构域转录因子(BPTF)表达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5月—2020年5月进行宫颈活检或手术时取得的104例宫颈癌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组织中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D7)、溴区结构域转录因子(BPTF)表达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5月—2020年5月进行宫颈活检或手术时取得的104例宫颈癌组织标本作为宫颈癌组,82例CIN组织标本作为CIN组,54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CHD7、BPTF、高危型HPV表达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患者CHD7、BPTF表达,探讨CHD7和BPTF表达与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和预后关系。结果宫颈癌组、CIN组和对照组CHD7、BPTF和高危型HPV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或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浸润深度≥肌层1/2、有淋巴结转移、高危型HPV阳性的宫颈癌患者CHD7和BPTF阳性表达率高于FIGO分期为Ⅰ或Ⅱ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浸润深度<肌层1/2、无淋巴结转移、高危型HPV阴性的宫颈癌患者(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D7、BPTF表达与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均呈正相关(r=0.407、0.469,P<0.001)。随访3年,104例宫颈癌总生存率为43.27%(45/104)。CHD7阴性表达(76.19%,16/21)宫颈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CHD7阳性表达(34.94%,29/83)宫颈癌患者(P<0.01);BPTF阴性表达(77.78%,14/18)宫颈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BPTF阳性表达(36.05%,31/86)宫颈癌患者(P<0.01)。结论CHD7和BPTF在宫颈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高危型HPV感染和预后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 溴区结构域转录因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 预后 生存率
下载PDF
Twist和p53在子宫颈鳞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的病理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鸿瑞 何春年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目的:探讨Twist基因与p53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宫颈SCC组40例,CIN组85例(CIN Ⅰ级30例,Ⅱ... 目的:探讨Twist基因与p53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宫颈SCC组40例,CIN组85例(CIN Ⅰ级30例,Ⅱ级26例,Ⅲ级29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正常对照组)26例。用自制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wist与p53在SCC组、CIN Ⅲ组、CIN Ⅱ组、CIN Ⅰ组中的表达状况,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CIN Ⅰ组、CIN Ⅱ组、CIN Ⅲ组及SCC组的Twist表达率分别为0,10.0%,42.3%,48.3%和52.5%;p53表达率分别为0,10.0%,46.2%,51.7%和52.5%;正常对照组Twist和p53的表达与CIN Ⅰ组、CIN Ⅱ组、CIN Ⅲ组及S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C组Twist与p53呈正相关(r=0.683,P<0.05)。结论:Twist和p53随着CIN从轻到重至SCC,表达逐渐增强,表明两者共同参与了SCC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Twist和p53对CIN分级、宫颈SCC的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 P53 组织芯片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舒晓燕 袁明 +1 位作者 王冬花 陈华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12-2313,共2页
目的检测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l)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APKl表达与肿瘤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通过WesternNot法检测DAPKI在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清晰度彩色图文分析系统(HPlAS)分析各组样本相对吸光度(A)值... 目的检测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l)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APKl表达与肿瘤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通过WesternNot法检测DAPKI在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清晰度彩色图文分析系统(HPlAS)分析各组样本相对吸光度(A)值。结果DAPKl在部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相对A值分别为0.64±0.04和0.36±0.0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Kl在正常宫颈组织均有表达(相对A值为0.89±0.03),且明显高于宫颈CNI和宫颈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DAPKl表达(相对A值为0.39±0.03)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0.16±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APKl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DAPKl表达降低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DAPKl基因可能参与宫颈癌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上皮内瘤样病变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转移
原文传递
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在宫颈癌和CIN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亮 于世英 +4 位作者 黄晓园 熊慧华 李伟 曹阳 冷彦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9-441,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Ku80、DNA-PKcs和ATM)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3种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宫颈癌组织和15例CIN组织中Ku80,DNA-PKcs和ATM...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Ku80、DNA-PKcs和ATM)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3种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宫颈癌组织和15例CIN组织中Ku80,DNA-PKcs和ATM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Ku80、DNA-PKcs和ATM蛋白在宫颈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7%、68.3%和19.5%,在CIN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73.3%和33.3%;3种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CIN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蛋白的表达在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在56例患者中,Ku80与DNA-PKcs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3,P=0.000);Ku80与ATM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274,P=0.041)。结论3种蛋白可能未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Ku80与DNA-PKcs及与ATM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80 DNA-PKCS ATM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下载PDF
KGFR、P16^(INK4a)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哈提拉.京斯汗 美力班.吐尔逊 +3 位作者 马红 李巧稚 阿地力江.阿力木 古力娜尔.库尔班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eyte gowth factor reeeptor,KGFR)与P16INK4a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eyte gowth factor reeeptor,KGFR)与P16INK4a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SP)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70例CIN组织(CINⅠ25例、CINⅡ25例、CINⅢ20例)及4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标本中KGFR、P16INK4a的表达。结果 (1)KGFR蛋白阳性表达率:浸润性宫颈鳞癌82.50%,CIN62.86%,慢性宫颈炎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浸润性宫颈鳞癌82.50%,CIN47.14%,慢性宫颈炎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在宫颈各组织中,KGFR蛋白与P16INK4a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158,P=0.073)。结论 KGFR和P16INK4a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KGFR和P16INK4a无协同作用,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INK4a和KGFR检测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宫颈癌进展的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GFR P16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HPV感染及P53和MDM2的表达
16
作者 陈利友 石一复 +2 位作者 季银芬 周彩云 姚济芬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5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CIN)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p53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IN 47例、正常宫颈组织54例,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6/11、HPV16/18感染,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53蛋白和...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CIN)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p53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IN 47例、正常宫颈组织54例,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6/11、HPV16/18感染,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53蛋白和MDM2蛋白。结果HPV6/11感染率在CIN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8%(22/47)、20.4%(11/54),HPV18感染分别为70.2%(33/47)、16.7(9/54)。CIN组的HPV6/11、HPV16/18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CIN组和对照组的p53阳性率分别为2.27%(13/47)、3.7%(2/54)。CIN组和对照组的MDM2阳性率分别为14.9%(7/47)、7.4%(4/54)。CIN组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M2阳性率CIN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本实验中,p53、MDM2之间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相关(P>0.05)。p53、MDM2蛋白阳性表达和HPV6/11、HPV16/18感染之间无统计学相关(均P>0.05)。结论CIN与HPV感染关系密切;p53可能参与小部分CIN的发生发展,而MDM2可能在CIN的发生发展中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P53蛋白 MDM2蛋白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578例宫颈病变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
17
作者 蔡金凤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09年第4期12-13,共2页
目的调查578例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the technique of hybrid capture,HC2)试验法检测578例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 目的调查578例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the technique of hybrid capture,HC2)试验法检测578例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578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其中慢性宫颈炎17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402例,其中CINI 201例,CINⅡ 125例,CINⅢ 76例,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1%、60.2%、87.2%、93.4%,中高度CIN(指CINⅡ以上)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慢性宫颈炎(P〈0.05)。高危型HPV的病毒载量与CIN的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并随病变程度的加重,感染率增高,高危型HPV的病毒载量与CIN的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故高危型HPV检测可用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治疗后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杂交捕获
原文传递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初步探讨
18
作者 张帝开 狄娜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8年第12期845-846,共2页
选取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宫颈上皮内瘤变住院的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女性300例作为对照组。行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DNA检测,并对其中103例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病例组解脲脲原体阳... 选取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宫颈上皮内瘤变住院的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女性300例作为对照组。行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DNA检测,并对其中103例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病例组解脲脲原体阳性率64.5%(80/124),对照组阳性率38.7%(116/30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说明,女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有一定的相关性,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尤其与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相关。可能解脲脲原体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宫颈上皮内瘤变 患者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TCT联合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在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董颖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17-422,共6页
目的:评价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测(TCT)联合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检测在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TCT检查结果异常,包括意义不明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和鳞... 目的:评价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测(TCT)联合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检测在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TCT检查结果异常,包括意义不明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和鳞状上皮癌(SCC)的163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16、18、31、33、45、52、56、58)分型,并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学诊断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不同年龄段绝经妇女TCT结果异常的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分型检测阳性者80例,感染率49.1%,随着TCT检查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HR-HPV感染率亦逐步增加,与低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63例TCT异常患者中,病理学诊断阳性51例(CINⅠ级24,CINⅡ级9例,CINⅢ级6例,宫颈浸润癌12例),阳性率31.3%(51/163)。随着TCT检查宫颈癌变级别的增高,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阳性率逐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宫颈炎组中HR-HPV阳性40例,感染率35.71%,宫颈CIN阳性组中HR-HPV阳性29例,感染率74.4%(其中CIN I级70.8%,CIN II级77.8%,CIN III级83.3%),宫颈浸润癌组中HR-HPV阳性11例,感染率91.7%,随着宫颈病变病理级别的升高,HR-HP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P<0.01)。⑤TCT联合HPV检测、单独HPV检测对CIN及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均高于TCT检查,分别为96.1%、78.4%、66.7%(P<0.01)。TCT联合HPV分型检测、单独HPV检测对CIN及宫颈癌筛查的假阴性率低于TCT检测,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3种筛查方法的特异度、假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CT联合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检测在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绝经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子宫颈病变2015例与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红卫 刘郁明 成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327-1328,共2页
目的:分析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Digene公司杂交捕获仪(HC2)检测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情况,结合病... 目的:分析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Digene公司杂交捕获仪(HC2)检测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2 015例子宫颈病变患者中,子宫颈炎1 3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44例,其中CIN 352例,CIN 194例,CIN 98例,其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率分别是28.0%、58.8%、89.7%、94.9%,中高度CIN(CIN、CIN)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宫颈炎(P<0.05)。结论: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增高,高危型HPV检测可用于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治疗后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