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凝血纤溶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陆士奇 程晓娟 +2 位作者 易晓净 冀勇 张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0-722,共3页
目的了解SAH后CVS患者血液凝血、纤溶及核转录因子的动态演变情况.方法收集2004-03~2005-02神经内、外科住院SAH患者32例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出血后3 d内、5~7 d血液的PC、AT-Ⅲ、PAI-1、PAI/t~PA、NF-κB含量测定.结果出血后血浆PC明... 目的了解SAH后CVS患者血液凝血、纤溶及核转录因子的动态演变情况.方法收集2004-03~2005-02神经内、外科住院SAH患者32例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出血后3 d内、5~7 d血液的PC、AT-Ⅲ、PAI-1、PAI/t~PA、NF-κB含量测定.结果出血后血浆PC明显降低,而在7 d左右降低更为明显;AT-Ⅲ水平在出血后3 d内明显升高,在7 d左右却显著降低;PAI活性在3 d内降低,7 d左右升高;PAI/t-PA的比值在7 d左右比3 d内显著升高;而NF-κB在早期即明显升高,在5~7 d达最高水平.结论凝血过程与炎性反应共同参与了SAH后CV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凝血 纤溶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4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05—2013-07我院收治的SAH后CVS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96例行尼莫地平治疗,其余82例为对照组。采用GCS评分和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mRS)评价...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05—2013-07我院收治的SAH后CVS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96例行尼莫地平治疗,其余82例为对照组。采用GCS评分和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mRS)评价2组治疗情况;复查CTA评价脑血管痉挛的缓解率。结果 GCS评分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P<0.05),mRS评分观察组良好率为8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缓解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症状,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彭华 邱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4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9例Hunt-Hess分级相同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照...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9例Hunt-Hess分级相同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照组34例行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CSF),2组均经深静脉尼莫地平持续泵入,观察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临床神经功能评分(C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低,且治疗后脑脊液(CSF)RBC数目以及压力明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能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术后CVS的发生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预后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CVS) 腰大池置管引流 腰椎穿刺 血管内栓塞 尼莫地平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洋 《当代医学》 2019年第9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患者均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 目的分析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患者均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CSF),观察组实施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两组患者均给予深静脉尼莫地平持续注入,对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临床神经功能评分(CSS)、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VS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治疗后观察组的脑脊液(CSF)RBC数目与压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腰大池引流,可以使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显著恢复,且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CVS) 腰大池置管引流 尼莫地平 作用
下载PDF
颅脑外伤急性期血清镁离子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文川 李世亭 +1 位作者 徐顺清 张天锡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脑细胞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85例ACI患者,GCS>8分35例,GCS≤8分50例,测定血清镁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氧饱和度。观察低镁血症患者一个月后GOS预...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脑细胞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85例ACI患者,GCS>8分35例,GCS≤8分50例,测定血清镁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氧饱和度。观察低镁血症患者一个月后GOS预后评分及外源性硫酸镁的临床疗效。结果85例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且降低程度与脑伤程度呈正相关;GCS≤8分者低镁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GCS>8分者;低镁血症患者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GOS评分≤3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4h内给予硫酸镁能明显提高GOS评分。结论镁离子浓度的降低直接参与了ACI时继发性脑损害,与伤情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给予硫酸镁对脑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且它价廉、安全,来源丰富,故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外伤 镁离子 脑血管痉挛 脑血氧饱和度 血清镁离子浓度 急性颅脑外伤 急性期 GCS>8 正常对照组 GOS评分 脑血氧饱和度 脑血管痉挛 低镁血症
原文传递
TRAIL参与氧合血红蛋白诱导的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6
作者 秦怀州 李立宏 +4 位作者 王梁 宗建海 刘华峰 王举磊 高国栋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目前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认为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caspase3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在离体培养的脑... 目的目前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认为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caspase3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在离体培养的脑血管内皮细胞中,观察给予氧合血红蛋白(OxyHb)处理以及给予caspase3拮抗剂或TRAIL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者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结果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相比,单纯OxyHb处理以及OxyHb+TRAIL处理后,血管内皮caspase3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TRAIL能够上调OxyHb刺激诱导的caspase3表达(P<0.05)。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OxyHb处理后,血管内皮TRAIL表达显著上调(P<0.05)。但是,和OxyHb处理相比,caspase3拮抗剂Ac-DEVD-CHO(ADC)不能明显改变OxyHb刺激诱导的TRAIL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TRAIL能够促进SAH后OxyHb刺激导致的内皮细胞凋亡。在凋亡的级联反应过程中,TRAIL能够活化下游caspase3,从而启动凋亡过程。因此,TRAIL及其受体在SAH后CV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CASPASE 3 氧合血红蛋白 脑血管痉挛 凋亡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万婷玉 王丹 +3 位作者 沈友进 杨前进 任志军 李孟修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VS缓解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CVS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治疗SAH后CVS,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尼莫地平注射液疗效相当,但前列地尔注射液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涛 宁波 马宇洁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脑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临床预后。方法:入选103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局部亚低温... 目的:观察脑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临床预后。方法:入选103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局部亚低温(34-35℃)实施脑保护3~5d,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24h静脉泵注尼莫地平注射液,起始速率0.5mg/h,最大速率2mg/h,连续14d,其间每日监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判定CVS严重程度,术后6个月判定颅脑损伤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的VMCA3d时为(95.8±17.2)mL/s、5d时为(89.5±16.3)mL/s、7d时为(83.7±15.8)mI,/s、14d时为(76.6±10.2)mL/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相应为(108.5±21.7)mL/s、(101.2±18.5)mL/s、(92.8±19.7)mL/s、(84.2±13.9)mL/s(P〈0.05)。观察组术后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1%VS32.0%)(x^2=4.114,P=0.043),两组术后CVS的发生程度构成差异显著(Z=-2.150,P=0.032)。观察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7.5%VS18.0%)(x^2=2.549,P=0.110);术后6个月,观察组颅脑功能达到良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8.5%VS44.0%),伤残率低于对照组(32.1%VS3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63,P=0.145;x^2=0.397,P=0.529)。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在实施脑部亚低温支持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泵注尼莫地平注射液,能进一步平抑颅脑损伤后急性高灌注,降低CV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表现出改善远期预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尼莫地平 脑血管痉挛(CVS) 平均血流速度(VMCA) 预后
下载PDF
vWF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钱进先 李磊 +2 位作者 陆士奇 陈罡 赵益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04-2011-04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 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04-2011-04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缺血组(DCI组)和非迟发性脑缺血组(无DCI组)、脑血管痉挛组(CVS组)和无痉挛组(无CVS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引入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SAH后第1天、第4天、第10天收集静脉血,使用ELISA方法检测vWF和GMP-140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VMCA),出院时行GOS预后评分。结果①血浆vWF水平在DCI组、CVS组及预后不良组第1天、第4天、第10天均高于正常对照组,DCI组与无DCI组在第1天、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第10天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浆GMP一140水平在各组早期均显著升高,在第1天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浆vwF、GMP-140水平与预后相关,并且早期vWF水平与DCI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 P选择素(GMP-140) 迟发性脑缺血(DCI) 脑血管痉挛(CVS) 预后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清FSH LH PRL GH的浓度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冀勇 王中 +1 位作者 周岱 吴翼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2-323,共2页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的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对 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 1~ 3、7~ 9、13~ 15d血清FSH、LH、PRL、GH的浓度进行动态观...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的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对 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 1~ 3、7~ 9、13~ 15d血清FSH、LH、PRL、GH的浓度进行动态观察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结果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清FSH、LH、PRL、GH浓度在发病后 1~3、7~ 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以发病后 7~ 9d变化最明显 ;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 (CVS)组和非CVS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清FSH、LH、GH、PRL含量与SAH的病情演变、CVS程度有关 ,并可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泌乳素 生长激素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宁 张瑞剑 +3 位作者 冯勇 赵卫平 苏新英 钟经馨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分析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SAH)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 (CSF)防治脑血管痉挛(CVS)、脑缺血和脑积水。方法 :对急性颅脑损伤经脑CT诊断及腰穿证实的单纯或合并轻度脑挫裂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GCS>8分)共 96例随机分为两... 目的 :分析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SAH)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 (CSF)防治脑血管痉挛(CVS)、脑缺血和脑积水。方法 :对急性颅脑损伤经脑CT诊断及腰穿证实的单纯或合并轻度脑挫裂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GCS>8分)共 96例随机分为两组 ,经腰穿放出血性CSF的治疗组 48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48例 ,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愈后进行比较。首先根据脑CT对tSAH的出血量及范围分型 ;再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脑动脉血的流速及指数诊断CVS ,分为轻、中、重度CVS。腰穿治疗组均在伤后 2 4h内行腰穿放血性CSF ,每日 1次 ,每次 50~70ml,直至CSF逐渐清澈为止。随访时间 6个月至 1年。结果 :治疗组只有 6例出现早期轻中度CVS ,仅有 4例额颞叶局限性梗塞灶和 1例轻度脑积水 ,无死亡病例。良好率91 7%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 <0 0 1 )。结论 :腰穿放出血性CSF治疗tSAH致CVS和预防脑积水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病程短、疗效显著 ,对减轻症状及改善愈后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脑积水 腰穿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活性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任 柏鲁宁 +3 位作者 吕健 崔刚 巩守平 师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活性在脑血管痉挛(CVS)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与模型组(CVS组,20只),CVS组又分为1、3、5、8 d组,每组5只。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血管造影观察...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活性在脑血管痉挛(CVS)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与模型组(CVS组,20只),CVS组又分为1、3、5、8 d组,每组5只。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血管造影观察基底动脉(BA)痉挛,放射免疫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蛋白激酶测定法动态测定血浆内皮素和兔BA管壁PKC活性。结果枕大池2次注血法可以成功构建脑血管痉挛模型,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模型组血浆中内皮素含量和BA壁内PKC的活性均明显升高,且在5 d组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C活性与CV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蛋白激酶C 内皮素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脊液IL-6的关系
13
作者 陈翔 周宏智 《交通医学》 2012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IL-6水平与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动脉瘤性SAH患者19例,入院后在24小时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第1、2、3、5、7天于同一时间点留取脑脊液,使用ELISA...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IL-6水平与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动脉瘤性SAH患者19例,入院后在24小时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第1、2、3、5、7天于同一时间点留取脑脊液,使用ELISA法测定IL-6的含量。将出现血管痉挛者设为观察组,无血管痉挛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组发生血管痉挛10例(52.6%),发生时间平均为手术后4.38天。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中IL-6的平均值在术后第2、3、5、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Fisher分级3级以上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分级(P<0.05)。结论:血管痉挛者脑脊液中IL-6术后第2天升高,早于临床诊断时间,IL-6是预测SAH脑血管痉挛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白细胞介素-6 数字减影检测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缺血并发症22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梁桂华 郑苾萱 +1 位作者 邹伯常 黄永新 《华夏医学》 CAS 199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本文报道了22例缺血并发症(IC),占同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53.6%。ICs出现的时间:5.5±3.95d.本文结合文献从临床的角度探讨了有关IC的诊断标准,并试用于临床.对SAH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等... 本文报道了22例缺血并发症(IC),占同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53.6%。ICs出现的时间:5.5±3.95d.本文结合文献从临床的角度探讨了有关IC的诊断标准,并试用于临床.对SAH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孪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