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动态弥散张量成像对基底节急性脑出血中长期运动功能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捷 孔江明 王大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预测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Basal Nuclei cerebralHemorrhage BNCH)后远期运动障碍程度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6例首次发病急性BNCH伴有偏瘫体征的病例,分别在发病后3天及2周基于...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预测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Basal Nuclei cerebralHemorrhage BNCH)后远期运动障碍程度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6例首次发病急性BNCH伴有偏瘫体征的病例,分别在发病后3天及2周基于感兴趣区大脑脚锥体束解剖学区域测定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运动障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偏瘫分级(Paresis Grading,PG),并分别在入院时及发病后1年的随访时间范围内评定,最后一次随访时评测功能预后(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受累侧的3天内FA值和2周FA值均明显低于未受累侧(均P<0.01),而同时平均弥散值两侧均没有变化(P>0.05)。2周受累侧和未受累侧的FA比值(Ratio of the FA,rFA),较3天rFA值,与末次PG值、末次NIHSS、末次mRS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均(P<0.01)。以预测脑卒中后长期运动预后是否良好为目标时,2周rFA值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0.79)大于3天rFA值的ROC下面积(0.77),预测运动预后的2周rFA最佳届值为0.88(敏感度76%,特异度89%)。结论在3天至2周的急性期DTI的改变可以量化评价远期的运动缺损程度、总体预后和功能结局。2周的DTI数据与3天的DTI数据相比更有效的预测基底节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远期总体预后、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弥散张量成像预后 运动障碍 大脑脚
下载PDF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分析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凌燕 施爱群 +4 位作者 赵瀛 王大明 洪红 李捷 宋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35-940,共6页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和恢复的相关皮质下区域。方法纳入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例(吞咽障碍组)和未发生吞咽障碍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后患者10例(非吞咽障碍组)。选取胼胝体等11个感兴趣区...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和恢复的相关皮质下区域。方法纳入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例(吞咽障碍组)和未发生吞咽障碍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后患者10例(非吞咽障碍组)。选取胼胝体等11个感兴趣区(ROIs),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病灶侧与健侧的扩散张量参数扩散各向异性(FA)的比值rFA的差异,以及吞咽障碍组1个月和3个月吞咽障碍恢复时的rFA值的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FA与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度量表(DOSS)评分的关系。结果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各ROI的rFA值后发现,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73±0.16,非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97±0.07,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和发病3个月后ROIs中扩散张量参数rFA值后,吞咽障碍组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的rFA值在发病3个月后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的DOSS评分为(4.4±0.8)分,与发病3个月后(6.3±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DOSS评分与岛叶、大脑脚和小脑上脚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DOSS评分仅与大脑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早期吞咽障碍程度(发病1个月内)与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相关,而晚期(发病3个月后)与大脑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岛叶 大脑脚
原文传递
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弥散张量成像与长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罗芳富 胡浩宇 王大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目的脑卒中后锥体束的继发性变性与卒中预后有关,其中卒中后1个月时的继发性变性与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发病后1个月时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程度,分析其与长期预后的... 目的脑卒中后锥体束的继发性变性与卒中预后有关,其中卒中后1个月时的继发性变性与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发病后1个月时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程度,分析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有偏瘫体征的首次发病亚急性期卒中病例,在其距发病1个月时,基于感兴趣区方法在大脑脚锥体束解剖学区域测定两侧各项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于发病后6个月时随访评定预后。其中,运动障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中的肢体运动功能条目(motor subindex of NIHSS,m-NIHSS)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功能独立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s,FIM)评定,功能预后用改良Ranking量表(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评定。结果病灶侧FA值显著低于非病灶侧FA值(P<0.001),病灶侧与非病灶侧的FA比值(ratio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rFA)与6个月时的m-NIHSS、FIM、mRS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r=-0.741;P<0.001,r=0.670;P<0.001,r=-0.648)。结论发病1个月时的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在预测脑卒中患者的长期预后,特别是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弥散张量成像 预后 运动障碍 大脑脚
下载PDF
大脑脚血管周围间隙的MR表现及解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贞魁 董鹏 +3 位作者 王滨 赵兴圣 杜汉旺 孙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大脑脚血管周围间隙MRI表现及解剖学特点,提高其与其他疾病的影像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随机选择200例颅脑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显示有大脑脚血管周围间隙的病例43例。所有病例均常规行T1WI、T2WI、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其中10... 目的:分析总结大脑脚血管周围间隙MRI表现及解剖学特点,提高其与其他疾病的影像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随机选择200例颅脑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显示有大脑脚血管周围间隙的病例43例。所有病例均常规行T1WI、T2WI、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其中10例行MR增强扫描,7例行CT检查,2例行CT增强扫描。随机选取1例脑干大脑脚标本,5μm连续切片,选取3张切片行常规HE染色,观察大脑脚血管周围间隙及其形态。结果:其中年龄<20岁者3例,20~60岁者23例,>60岁者17例。43例血管周围间隙MRI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点状、条状或线状,多成簇出现,沿着大脑脚背侧分布,边界清晰锐利。MRI不同序列显示间隙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增强扫描无强化。小血管周围间隙见于任何年龄组的所有43例病例,而10例可见大血管周围间隙,其中1例有轻度占位效应。解剖标本中1例清晰可见血管周围间隙,表现为血管外裂隙状无染色区。结论:大脑脚血管周围间隙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呈条形或线形、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锐利,无或轻度占位效应,MR成像各种序列显示与脑脊液信号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脚 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解剖学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小兵 包庆泉 俞学斌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2071-2074,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运动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且采取保守治疗的HICH患者22例,分别在发病后10~14 d、6个月行DTI检查,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胼胝体部分各...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运动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且采取保守治疗的HICH患者22例,分别在发病后10~14 d、6个月行DTI检查,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胼胝体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患侧FA/健侧FA比值(rFA),同时进行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分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运动功能。分析rFA与运动功能的关系,以及rFA对运动功能的预测效能。结果发病后10~14 d、6个月患侧大脑脚、内囊后肢FA较健侧均明显降低(均P<0.05)。CST 1~2级患者大脑脚、内囊后肢rFA均高于3~4级患者(P<0.05),而NHISS低于3~4级患者(P<0.05)。发病后6个月患侧胼胝体体部FA明显高于发病后10~14 d(P<0.05);但不同时点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10~14 d患侧大脑脚、内囊后肢rFA与6个月NHISS均呈负相关(r=-0.486、-0.719,均P<0.05)。发病10~14 d患侧大脑脚rFA预测6个月运动功能的AUC为0.78,最佳截断值为0.85,灵敏度为0.57,特异度为1.00;发病10~14 d患侧内囊后肢rFA预测6个月运动功能的AUC为0.80,最佳截断值为0.73,灵敏度为0.64,特异度为0.87。结论DTI能直观地显示HICH患者CST受损程度并进行量化,且发病后10~14 d大脑脚及内囊后肢rFA可用于运动功能的预测,其中内囊后肢rFA的预测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弥散张量成像 胼胝体 大脑脚 内囊后肢
下载PDF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following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32
6
作者 Xiao-na Wu Tao Zhang +9 位作者 Jun Wang Xiao-yan Liu Zhen-sheng Li Wei Xiang Wei-qing Du Hong-jun Yang Tie-gen Xiong Wen-ting Deng Kai-run Peng Su-yue P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115-1121,共7页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has been shown to promot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ut whether naajor ozonated autohelnotherapy affects remote in)ury remains po...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has been shown to promot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ut whether naajor ozonated autohelnotherapy affects remote in)ury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assumed that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contributes to recovery of clinical function, possibly by reducing remote injury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ixt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ged 30-80 years were equally and randomly allocated to ozon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Patients in the ozon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medical treatment and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47 mg/L, 100 mL ozone) for 10 ± 2 day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edical treatment only.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 and reduced degree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s of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ere remarkably decreased, brain function improved, clinical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detected in the ozon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promotes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by reducing re,note injury, and additionally, exhibits high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OZONE cerebral infar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isotropy internal capsule whitematter corticospinal tract cerebral peduncl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Ⅰ区和大脑脚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感受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袁斌 王歌昕 +1 位作者 庞天赐 刘新领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35,共10页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刺激皮层体感Ⅰ区(SI区)和大脑脚(CP)对皮肤强电刺激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长潜伏期反应(C-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SI区对背角WDR神经元C-反应的影响以抑制为主,刺激CP的作...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刺激皮层体感Ⅰ区(SI区)和大脑脚(CP)对皮肤强电刺激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长潜伏期反应(C-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SI区对背角WDR神经元C-反应的影响以抑制为主,刺激CP的作用与刺激SI区的作用相似,但刺激CP更为有效。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在不同神经元差别很大,短者在刺激停止后仅持续400ms,长者可达10min以上。静注纳洛酮对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静注二甲麦角新碱在部分神经元可使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提示5-HT部分参与皮层下行抑制作用的实现,而内鸦片肽则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 大脑脚 脊髓 伤害反应
下载PDF
Motor recovery via aberrant pyramidal tract in a patient with a cerebral peduncle infarct 被引量:1
8
作者 Sang Seok Yeo Sung Ho J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3期1023-1026,共4页
The presence of the aberrant pyramidal tract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several studi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role in motor recovery in stroke patie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ed a 69-year-old righ... The presence of the aberrant pyramidal tract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several studi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role in motor recovery in stroke patie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ed a 69-year-old right-handed female patient with an infarct in the mid to lateral portion of the left cerebra peduncle, who showed an aberrant pyramidal tract by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severe weakness of the right extremities at stroke onset. The patient showed progressive motor recovery as much as being able to extend the affected extremities against some resistance at 6 months after onset. At 20 months after stroke onset, motor function of the left extremities had recovered to a nearly normal state.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T was disrupted at the lower midbrain of the affected (left) hemisphere at 3 weeks after stroke onset and this disruption was not changed at 20 months. An aberrant pyramidal tract in the left hemisphere was also observed,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and descended through the corona radiata, pos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thalamus, the medial lemniscus pathway from the midbrain to the pons, and then entered into the pyramidal tract area at the pontomedullary junction.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did not elicit motor evoked potential from the affected hand muscle at 3 weeks, but it elicited motor evoked potential with mildly delayed latency and low amplitude in the affected hand muscle at 20 months. The main motor functions of the affected extremities in this patient appeared to be recovered via this aberrant pyramidal 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berrant pyramidal tract HEMIPARESIS motor recovery cerebral infarct cerebral peduncle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致神经运动功能损害的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徐青青 殷信道 周俊山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皮质脊髓束(CST)是控制人类运动功能最重要的神经纤维束,扩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可以直观评估CST形态结构的成像方法。因此,DTI可评估脑出血所致的CST损害以及远期神经运动功能变化。近年来,这类研究主要分为两类:①运用DTI参数评估脑... 皮质脊髓束(CST)是控制人类运动功能最重要的神经纤维束,扩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可以直观评估CST形态结构的成像方法。因此,DTI可评估脑出血所致的CST损害以及远期神经运动功能变化。近年来,这类研究主要分为两类:①运用DTI参数评估脑出血致神经运动功能损害;②根据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上血肿与CST空间关系及CST的完整性评估神经运动功能预后。就DTI评估脑出血神经运动功能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景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扩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各向异性 大脑脚
下载PDF
表现为米老鼠耳征的双侧大脑脚梗死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树刚 徐文安 +2 位作者 王建 杨云沛 夏明武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6-1047,共2页
患者,女性,82岁,因“言语不清伴四肢无力2d”于2016年9月23日人院。患者于9月21日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言语不清伴四肢无力,双上肢尚能持物,双下肢行走无力致多次歪倒,偶有饮水呛咳。既往史:糖尿病史10年,口服阿卡波糖控制血糖... 患者,女性,82岁,因“言语不清伴四肢无力2d”于2016年9月23日人院。患者于9月21日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言语不清伴四肢无力,双上肢尚能持物,双下肢行走无力致多次歪倒,偶有饮水呛咳。既往史:糖尿病史10年,口服阿卡波糖控制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1年,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2/76mmHg(1mmHg=0.133kPa)。心肺腹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意识清楚,反应略迟钝,言语含糊不清,听理解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脑 大脑脚
原文传递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study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s and the area of both cerebral peduncles in healthy adults 被引量:1
11
作者 Zhibin Song Suyue Pan +3 位作者 Yanling Zhou Yanjiang Dong Haimao Liang Zhengfeng Z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797-800,共4页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as performed in 105 volunteers fre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sions.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fractional anisotropy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cerebral peduncles among subjects(P 0.05)...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as performed in 105 volunteers fre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sions.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fractional anisotropy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cerebral peduncles among subjects(P 0.05).The lower limit value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 was 0.36,and the asymmetry ratio was 0.77.The area and lower limit value of the cerebral peduncles were 0.90 cm2 and 0.83,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will be useful in evaluating the diagnosis of Wallerian degeneration following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y Chinese people cerebral peduncle fractional anisotropy area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下载PDF
刺激大鼠大脑脚对福尔马林诱发的脊髓背角神经元持续性痛反应的影响
12
作者 尤浩军 袁斌 唐敬师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单个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放电 ,观察了刺激大脑脚 ( CP)对外周感受野内皮下注射福尔马林 ( 5%,50 μl)诱发的背角广动力范围型 ( WDR)神经元的晚时相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刺激 CP对福尔马林诱发的晚时相反应...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单个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放电 ,观察了刺激大脑脚 ( CP)对外周感受野内皮下注射福尔马林 ( 5%,50 μl)诱发的背角广动力范围型 ( WDR)神经元的晚时相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刺激 CP对福尔马林诱发的晚时相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并有明显的强度 -效应关系 ,提示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对持续性痛具有下行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脚 背角神经元 持续性痛反应 福尔马
下载PDF
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与非优势半球出血性镜像卒中后语言、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秀玉 翟晓东 +6 位作者 刘志 杨静 任惠敏 陈静 胡鸿鹏 戈蕾 杨金水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2期1222-1228,共7页
目的探讨非优势半球出血性镜像卒中(hemorrhagic mirror stroke of non-dominant hemisphere,HMSNH)前后患者语言功能、非优势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以及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asymmetry rate of cerebral peduncle,ARCP)... 目的探讨非优势半球出血性镜像卒中(hemorrhagic mirror stroke of non-dominant hemisphere,HMSNH)前后患者语言功能、非优势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以及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asymmetry rate of cerebral peduncle,ARCP)与这些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6月16例HMSN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MSNH后1周内最早的MRI数据测量ARCP,根据首次卒中后1周内的功能MRI数据测量双侧大脑脚层面传导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较HMSNH发生前后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非优势侧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变化,分析ARCP与HMSNH后AQ、FMA评分、BI及FA值的相关性,以及ARCP与HMSNH前后AQ、FMA评分、BI差值的相关性。结果首次卒中后同侧大脑脚FA值低于对侧(0.35±0.19 vs.0.87±0.10,P<0.001),且与ARCP呈负相关(r=-0.871,P<0.001)。HMSNH前后AQ分别为77.59±7.00分、39.31±14.46分,FMA评分分别为90.38±5.16分、58.13±16.08分,BI分别为94.69±4.99分、53.75±14.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CP与HMSNH后AQ(r=-0.739,P=0.001)、FMA评分(r=-0.807,P<0.001)、BI(r=-0.757,P<0.001)呈负相关,与HMSNH前后AQ(r=0.717,P=0.002)、FMA评分(r=0.885,P<0.001)、BI(r=0.722,P=0.002)差值呈正相关。结论ARCP与HMSNH发生后患者语言功能、非优势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关系密切,ARCP与HMSNH发生后上述功能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大脑脚 失语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优势半球卒中失语症患者二次卒中后失语商与大脑脚形态学变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秀玉 翟晓东 +6 位作者 刘志 杨静 任惠敏 陈静 胡鸿鹏 戈蕾 杨金水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优势半球卒中失语症患者二次卒中(RS)后失语商(AQ)与大脑脚形态学变化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优势半球首次卒中(FS)后合并失语症的RS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RS与FS的侧别关系将患者分为同侧卒中组19例与对侧卒中组21例,分析... 目的:探讨优势半球卒中失语症患者二次卒中(RS)后失语商(AQ)与大脑脚形态学变化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优势半球首次卒中(FS)后合并失语症的RS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RS与FS的侧别关系将患者分为同侧卒中组19例与对侧卒中组21例,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RS前后AQ变化及其与大脑脚非对称比例(CPAR)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不良习惯,卒中类型,语言康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RS患者的AQ高于出血性患者(P<0.05)。对侧卒中组RS后AQ值明显低于RS前(P<0.01)及同侧卒中组(P<0.01);对侧卒中组RS前后AQ变化值显著高于同侧卒中组(P<0.01)。同侧卒中组和对侧卒中组的CP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AR与对侧卒中组RS后AQ显著相关(P<0.01),与2组患者RS前AQ及同侧卒中组RS后的AQ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优势半球FS后失语症患者在对侧RS后的AQ变化与CPAR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大脑脚 非优势半球 失语 失语商
下载PDF
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大脑脚面积及FA值变化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志彬 潘速跃 +2 位作者 周雁玲 董延江 梁海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大脑脚面积和FA值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核磁共振检查检确诊为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54例及正常人群组105例为研究对象,54例病人的大脑脚面积及FA值按梗死灶累及侧别... 目的探讨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大脑脚面积和FA值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核磁共振检查检确诊为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54例及正常人群组105例为研究对象,54例病人的大脑脚面积及FA值按梗死灶累及侧别,分为患侧组及健侧组并与对照组的左侧和右侧大脑脚的面积及FA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了腔梗组和对照组的大脑脚面积及FA值的不对称比。结果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组双侧大脑脚面积小于对照组(左侧F=17.104,P=0.000,右侧F=12.581,P=0.000),双大脑脚的FA值无差异(左侧P=0.894,右侧P=0.968)。腔梗组双侧大脑脚面积及FA值无差异(分别为t=0.254 P=0.8,t=0.268 P=0.790),腔梗组与对照组双大脑脚面积及FA值不对称比值无差异(分别为t=0.114 P=0.67,t=1.463 P=0.175)。结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局限性脑梗死所引起Wallerian变性而导致的大脑脚面积及FA值的改变的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性腔隙性脑梗死 大脑脚 面积 FA值
下载PDF
红核在大脑皮质下行调控脊髓伤害感受性传递中的作用
16
作者 王普清 袁斌 唐敬师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以电刺激外周感受野诱发的大鼠脊髓背角WDR和NS神经元的晚串放电 (C 反应 )为指标 ,以串脉冲刺激对侧大脑脚 (CP)作为条件刺激 ,在C 反应受到明显抑制的神经元 ,分别观察了电解损毁红核 (RN)和RN内注射兴奋性氨基酸的受体拮抗剂对刺激C... 以电刺激外周感受野诱发的大鼠脊髓背角WDR和NS神经元的晚串放电 (C 反应 )为指标 ,以串脉冲刺激对侧大脑脚 (CP)作为条件刺激 ,在C 反应受到明显抑制的神经元 ,分别观察了电解损毁红核 (RN)和RN内注射兴奋性氨基酸的受体拮抗剂对刺激CP的下行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 :损毁同侧RN后 ,刺激CP对C 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而损毁同侧RN背侧结构 ,对侧RN及假损毁RN均无此效应 ;RN内微量注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AP5和DNQX均可减弱刺激CP对C 反应的抑制。提示RN至少部分参与大脑皮质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传递的下行抑制作用 ,且以同侧RN为主 ;在与痛觉调制有关的皮质 -RN通路中既有NMDA受体又有非NMDA受体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核 大脑脚 伤害 感受性神经元 受体 大鼠 大脑皮质
下载PDF
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对卒中后失语患者非优势半球语言代偿能力的评估价值分析
17
作者 杜秀玉 翟晓东 +6 位作者 刘志 杨静 任惠敏 陈静 胡鸿鹏 薛茜 王正田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9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ARCP)对卒中后失语(PSA)患者非优势半球语言代偿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伴有PSA的二次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二次卒中半球与首次卒中半球是否同侧分为对侧卒中组(17例)与同侧卒中组(16例)。收... 目的分析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ARCP)对卒中后失语(PSA)患者非优势半球语言代偿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伴有PSA的二次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二次卒中半球与首次卒中半球是否同侧分为对侧卒中组(17例)与同侧卒中组(16例)。收集患者首次卒中后1周内失语商(AQ_(postFS))、首次卒中1年后至二次卒中前失语商(AQ_(preRS))、二次卒中后1周内失语商(AQ_(postRS)),计算二次卒中前失语商变化∆AQ1(AQ_(preRS)-AQ_(postFS))、二次卒中后失语商变化∆AQ2(AQ_(preRS)-AQ_(postRS));根据二次卒中后1周内最早的磁共振影像测量并计算ARCP。比较两组ARCP、AQ_(postFS)、AQ_(preRS)、AQ_(postRS)、∆AQ1、∆AQ2;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ARCP与∆AQ1、∆AQ2、AQ_(preRS)、AQ_(postRS)的相关性;将ARCP=1.5作为定量标准,比较两组中ARCP≥1.5的患者及<1.5患者的∆AQ2。结果对侧卒中组AQ_(postRS)低于同侧卒中组,∆AQ2高于同侧卒中组(P均<0.05);两组ARCP、AQ_(postFS)、AQ_(preRS)、∆AQ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侧卒中组∆AQ1、∆AQ2与ARCP呈正相关,AQ_(postRS)与ARCP呈负相关(P均<0.01),AQ_(preRS)与ARCP无相关性。同侧卒中组∆AQ1、AQ_(postRS)与ARCP呈正相关,∆AQ2与ARCP呈负相关(P均<0.01)。对侧卒中组ARCP≥1.5患者∆AQ2高于ARCP<1.5患者,同侧卒中组ARCP≥1.5患者∆AQ2低于ARCP<1.5患者(P均<0.05)。结论ARCP越高的PSA患者非优势半球代偿作用越大,ARCP对评估优势半球卒中后非优势半球的语言代偿能力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 卒中后失语 非优势半球 优势半球 语言代偿 失语商 二次卒中
下载PDF
双侧大脑脚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霍旭宁 孙晓晶 +2 位作者 段阳 陈会生 夏程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双侧大脑脚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3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由DWI证实的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8例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其中10例(55.6%)出... 目的分析双侧大脑脚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3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由DWI证实的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8例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其中10例(55.6%)出现四肢瘫痪,11例(61.1%)出现意识水平下降。患者病程中最重阶段NIHSS评分为12.5(4.0~20.5)分。16例(88.9%)患者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除了双侧大脑脚外,脑桥(88.9%)、小脑(72.2%)也是常见的受累部位。16例(88.9%)患者存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其余2例(11.1%)患者存在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出院3个月后对18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其中有2例失访,13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10例死亡)。结论双侧大脑脚梗死常合并脑桥和小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为低灌注,此类患者的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双侧大脑脚 临床表现 磁共振成像 预后
下载PDF
调神通络针法治疗Weber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熙罡 高岑 +1 位作者 周震 郭家奎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法治疗Weber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Weber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NHISS量表、Barthel指数、中国卒中量表、欧洲卒中...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法治疗Weber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Weber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NHISS量表、Barthel指数、中国卒中量表、欧洲卒中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欧洲卒中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于改善Weber综合征患者的动眼神经及肢体功能在早期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WEBER综合征 大脑脚综合征 中风
下载PDF
双侧丘脑-大脑脚胶质肉瘤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思敏 莫笑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77-1277,共1页
患者男,66岁,头晕、视力进行性下降1月余;既往高血压病10余年。查体:双眼视物模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部CT:双侧丘脑-大脑脚片状等-低密度影,内见少许点状钙化影(图1A)。头部MRI:双侧丘脑-大脑脚2.8 cm×4.0 cm×2.2 c... 患者男,66岁,头晕、视力进行性下降1月余;既往高血压病10余年。查体:双眼视物模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部CT:双侧丘脑-大脑脚片状等-低密度影,内见少许点状钙化影(图1A)。头部MRI:双侧丘脑-大脑脚2.8 cm×4.0 cm×2.2 cm团状异常信号,双侧对称分布,边界尚清,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左后份见小片状囊变区,周围水肿明显(图1B);弥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1.05×10^(-3)mm^(2)/s;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区(图1C)。影像学诊断:双侧丘脑-大脑脚病变,考虑高级别胶质瘤,不除外弥漫中线胶质瘤。行幕下小脑上入路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双侧丘脑-大脑脚灰白色鱼肉样肿瘤,质韧,部分边界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肉瘤 丘脑 磁共振成像 大脑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