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黄春敏 孙剑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感知水平唤醒干预措施应用于脑性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于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颅脑损伤伴重度脑性昏迷患者,根据诊治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39)。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感知水平唤醒干预措施应用于脑性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于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颅脑损伤伴重度脑性昏迷患者,根据诊治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39)。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开展感知唤醒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在不同时期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功能障碍评分(Dysfunction Score,DFS)、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评分,并比较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潜伏期(auditory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ABEP)、苏醒情况及意识状态。结果治疗2、3、4周末,实验组GCS及EE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D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实验组ABEP绝对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1~10d、11~20d及21~30d苏醒率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苏醒时间短于时照组(P〈0.01),且苏醒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措施应用于重度脑性昏迷患者,能改善其意识状况,并促进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水平 脑性昏迷 重度 觉醒意识 病情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中良 杨秀云 +2 位作者 郭梅凤 孙宝玲 刘卫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87例,于入院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10活性、血糖...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87例,于入院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10活性、血糖水平和脑出血体积,同时监测患者住院期间MODS的发生情况。按住院期间是否继发MODS,分为MODS组32例和非MODS组55例,比较MODS组与非MODS组患者上述指标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ODS与IL-1、IL-6、IL-10、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评分、血糖及脑出血体积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MODS组血清IL-10活性、APACHE-Ⅱ评分、血糖及脑出血体积明显高于非MODS组,而格拉斯哥评分明显低于非MODS组(P<0.01)。MODS与血清IL-10活性、APACHE-Ⅱ评分、血糖及脑出血体积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入院24h内高血糖、脑出血体积较大、APACHE-Ⅱ评分高及血清IL-10活性升高为继发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对MODS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昏迷 多器官功能衰竭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高血糖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对脑性昏迷患者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曹丽 彭粉花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7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对脑性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性昏迷患者1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对脑性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性昏迷患者1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肯尼迪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与苏醒情况,应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EP)、脑电图(EEG)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结果干预2周、3周、4周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苏醒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ABEP潜伏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脑电图synek分级显示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脑性昏迷患者的觉醒意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促醒 脑性昏迷 觉醒意识 苏醒时间 护理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满 马树成 +3 位作者 严臻全 李兴华 魏瑞锁 支国成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 :15例为纳络酮组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年龄 (41.0±s 2 .0 )a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为 (4.2± 1.5 )分。 18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39± 4 )...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 :15例为纳络酮组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年龄 (41.0±s 2 .0 )a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为 (4.2± 1.5 )分。 18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39± 4 )a ,GCS为 (4.1± 1.9)分。对照组给予 2 0 %甘露醇注射液 ,iv ,纳络酮组除给予 2 0 %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注射外 ,给予纳络酮注射液 4mg·d- 1,iv ,治疗时间为 2 0d。采用颅脑损伤转归分级 (GOS)的标准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采用纳络酮治疗的病人 ,良好率为 6 0 % (9/ 15 ) ,对照组良好率为 17% (3/ 18)。 2组比较P <0 .0 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脑出血 昏迷 治疗 脑损伤
下载PDF
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5
作者 赖碧莹 梁雅玲 邓顺谊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6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基于急诊护理程序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存活患者3个月后Barthel、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以及存活患者3个月后Barthel、FMA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急诊护理程序于抢救脑出血昏迷患者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 脑出血 急救 昏迷
下载PDF
针刺与康复运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俞梦瑾 刘锦 +1 位作者 周育瑾 宋玉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针刺与康复运动双因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组予针刺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针刺与康复运动双因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组予针刺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康复组行康复运动;对照组不针刺、不做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均对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4组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综合组促醒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3个治疗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针刺组促醒时间明显优于康复组、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开展针刺及康复运动能明显缩短其昏迷时间,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改善预后。针刺腧穴、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均有促醒作用。针刺促醒作用强,起效快捷,疗效显著,康复运动促醒作用较弱,起效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昏迷 针刺 康复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婉茸 《中外医疗》 2015年第5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后昏迷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以盐酸纳洛酮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后昏迷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以盐酸纳洛酮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昏迷时间。结果研究组GCS评分(14.53±1.96)优于对照组的(9.85±1.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脑血肿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61%比对照组70.31%高,且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予以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盐酸纳洛酮 脑出血 昏迷
下载PDF
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梁赢 赵爱霞 +1 位作者 张金凤 么荣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6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脑性昏迷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及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能提高苏醒意识,促进脑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性昏迷 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
下载PDF
盐酸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炳 刘晓萍 +1 位作者 王晓英 杨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全部患者均予甘露醇脱水,控制血糖、血压,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全部患者均予甘露醇脱水,控制血糖、血压,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4.0mg纳洛酮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次/d。观察患者神志转清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神志转清时间平均(6.7±1.5)d,对照组为(8.9±1.7)d。治疗组较对照组神志转清时间短,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可促使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神志转清,缩短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脑出血 昏迷时间 微创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ICU老年颅脑出血伴昏迷患者救治中应用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定淼 陈勇 +3 位作者 陈琳 张莹 徐冬 李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2期26-27,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颅脑出血伴昏迷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发病24h内入住神经外科ICU老年颅脑出血伴昏迷的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49例颅脑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颅脑出血伴昏迷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发病24h内入住神经外科ICU老年颅脑出血伴昏迷的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49例颅脑血肿伴昏迷患者15例死亡,占30.61%。血肿部位以基底节区最为常见(55.10%);31例血肿形态规则(63.27%),18例血肿形态不规则(36.73%);26例出血量<30m L(53.06%),14例出血量为30-60m L(28.57%),9例出血量>6 0 m L(1 8.3 7%),死亡率分别为11.54%、35.71%、77.78%;2 0例无中线移位(4 0.8 2%),1 6例中线移位≤5 m m(3 2.6 5%),9例中线移位6-1 0 m m(1 8.3 7%);4例移位>10mm(8.16%),死亡率分别为10.0%、31.25%、55.56%、75.0%。结论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老年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血肿部位、血肿量、中线移位情况,对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出血 昏迷 重症监护室 体层摄影技术
下载PDF
针刺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丽瑾 汤新颜 +1 位作者 黄丁 李奉奇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10期1167-117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予纳洛酮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予纳洛酮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率及苏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电图分级、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 Vm)、脑脊液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与乳酸(lactic acid, LA)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图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脑电图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Vm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Vm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IL-1β、LA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脑脊液IL-1β、L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可提高苏醒率,缩短苏醒时间,改善意识障碍及脑电活动,提升脑血流速度,降低脑脊液IL-1β、L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高血压 脑出血 昏迷 苏醒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海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7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伴昏迷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纳...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伴昏迷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脑血肿量、昏迷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脑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脑血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意识恢复,降低脑血肿量,缩短昏迷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昏迷 醒脑静注射液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应用“唤醒优质服务链”对脑性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殷世明 何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唤醒优质服务链"对神经外科监护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 2011年4月实施"唤醒优质服务链"以前的85例作为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护理为主,辅以促醒治疗;2011年4月后实施"唤醒优质服务链"的78例... 目的观察"唤醒优质服务链"对神经外科监护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 2011年4月实施"唤醒优质服务链"以前的85例作为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护理为主,辅以促醒治疗;2011年4月后实施"唤醒优质服务链"的78例为试验组,接受促醒治疗早期介入、与常规治疗护理并重、多科室密切合作的"唤醒优质服务链"。对患者出现呼唤反应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第1周两组患者呼唤反应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第4周两组患者呼唤反应和G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唤醒优质服务链"可提高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呼唤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唤醒疗法 脑性昏迷 优质护理
下载PDF
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深昏迷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忠恩 岑庆君 +3 位作者 李莉霞 冯荣亮 黎海滨 张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深昏迷患者的必要性以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3例因自发性小脑出血导致深度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深昏迷患者的必要性以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3例因自发性小脑出血导致深度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按预后分为2组,分析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较好组与预后差组患者发病后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2组患者间年龄、血肿量大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脑积水、环池受压程度及呼吸循环紊乱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迅速发展至深昏迷不是手术禁忌证,及时的手术解除脑干受压是降低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脑出血 昏迷 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在脑出血昏迷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白利芬 赵开胜 刘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昏迷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sponseprotein,hs-CRP)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出血昏迷病人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脑出血清醒病人62例为对照组,共... 目的研究脑出血昏迷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sponseprotein,hs-CRP)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出血昏迷病人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脑出血清醒病人62例为对照组,共122例。病例选择须在入院时无感染发生,发病24h内入院,住院时间在3周以上者。122例病人分别在入院当天、3~5天、7~9天、21天后行hs-CRP、体温、血常规、胸部CT、痰细菌培养等检查。检查结果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Z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昏迷组60例7~9天hs-CRP浓度全部增高,且发生肺部感染;清醒组62例7~9天中4例hs-CRP增高,且发生肺部感染。昏迷组在7~9天hs—CRP浓度明显高于清醒组(38.02±12.6mg/LVS0.75±0.58mg/L),经统计学t检验,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O.001)。昏迷组在7~9天肺部感染例数明显高于清醒组,经#检验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O.001)。两组发生肺部感染的64例病人hs—CRP全部增高。结论脑出血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率远高于清醒病人,昏迷病人hs-CRP增高与肺部感染有关。hs—CRP是诊断脑出血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增高 脑出血 昏迷
下载PDF
急诊护理管理程序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欢 万丽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9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管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CH)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CH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双号编号法分成对照组(单号)和观察组(双号),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管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CH)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CH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双号编号法分成对照组(单号)和观察组(双号),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进行救治,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管理程序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急救成功率、病情评定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入院初始、出院2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FMA)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NHI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评定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2个月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2个月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急诊护理管理程序治疗CH,急救效率极大提升,急救结局大幅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管理程序 脑出血 昏迷 急救效率 急救结局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冠男 朱芳琪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第5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诊治的63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及单...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诊治的63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及单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GCS评分及清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临床效果满意,可促进患者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昏迷 醒脑静 盐酸纳洛酮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睡眠质量评价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齐宏光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后昏迷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醒脑静...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后昏迷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醒脑静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昏迷持续时间(7. 4±3. 1)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 3±3. 6)d(P <0. 05)。质量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中应用醒脑静联合盐酸洛纳酮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昏迷 盐酸纳洛酮 醒脑静
下载PDF
急诊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3期217-21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护理程序应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把2013年3月-2015年4月接收的74例脑出血患昏迷患者分为两组,即每组病例数分别为37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程序,研究组采用经优化的急诊...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护理程序应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把2013年3月-2015年4月接收的74例脑出血患昏迷患者分为两组,即每组病例数分别为37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程序,研究组采用经优化的急诊护理程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死亡情况以及有效抢救时间。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7.3%)比对照组高(83.8%),且有效抢救时间短,死亡率低(P 〈0.05)。结论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救治中,采用经优化的急诊护理程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缩短抢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昏迷 救治 急诊护理程序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信红亚 石镇港 +6 位作者 吴莉峰 张妙红 袁湘中 王平 徐永兴 曾贵荣 王海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0-1337,共8页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性深昏迷模型后分组: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中、高剂量组(1.8,3.6,5.4 mL/kg)、醒脑静(3.6 mL/kg)+PI3K抑制剂组、...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性深昏迷模型后分组: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中、高剂量组(1.8,3.6,5.4 mL/kg)、醒脑静(3.6 mL/kg)+PI3K抑制剂组、纳洛酮组(0.04 mL/kg)、醒脑静(3.6 mL/kg)+纳洛酮组(0.04 mL/kg),每组8只。另设8只动物为假手术组。给药组手术后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醒脑静注射液和/或纳洛酮注射液,给药体积10.0 mL/kg,连续给药3 d;醒脑静+PI3K抑制剂组为造模后立即侧脑室注射10.0μL PI3K抑制剂LY294002(10 mmol/L),然后再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6 mL/kg)。记录首次给药后动物苏醒时间、末次给药后抓力和10 min内自主活动;采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多巴胺(dopamine,DA)和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蛋白激酶B(Akt)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p-Akt)和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及其磷酸化蛋白(p-CRE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醒脑静注射液单次给药能明显缩短大鼠苏醒时间(P<0.05),连续给药3 d能明显增加大鼠抓力、自主活动总路程、活动次数、活动时间(P<0.05或P<0.01),降低DA和Glu的含量(P<0.05或P<0.01),改善海马组织病理改变。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诱导Akt和CREB蛋白质的磷酸化(P<0.05或P<0.01)。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明显抑制醒脑静注射液对全脑缺血性深昏迷大鼠上述改善作用(P<0.05或P<0.01)。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增加纳洛酮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上述改善作用(P<0.05或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其机制与上调PI3K/Akt介导的CREB磷酸化,调节神经递质和保护海马组织有关。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缺血 昏迷 纳洛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