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黄良珍 刘朝晖 +1 位作者 彭浩 赵建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4-937,共4页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以及术侧与对侧的比值(即r CBF、r CBV、r MTT、r TTP),并对术后半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周及1个月时的CBF、CBV高于对照组,MTT、TT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的r CBF、r CBV、r MTT、r 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1周时的r CBF、r CBV值高于术后1个月时,r MTT、r TTP低于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GOS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恢复较好(包括良好和中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恢复较差(包括重残、植物状态、死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在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同时能有效改善受损脑组织的血供,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减压颅骨切除术 脑血管重建术 灌注成像
下载PDF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的血管危象及其处理 被引量:39
2
作者 毛驰 俞光岩 +2 位作者 彭歆 郭传瑸 黄敏娴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的血管危象及其处理方法。方法1999年5月至2004年11月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连续803例患者的849块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对其中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患者和游离瓣作回顾性分析,分析血管危象发生的时间、... 目的探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的血管危象及其处理方法。方法1999年5月至2004年11月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连续803例患者的849块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对其中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患者和游离瓣作回顾性分析,分析血管危象发生的时间、血管危象的类型、处理及游离瓣的成活情况。结果本组共有27例患者的28块游离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占全部游离瓣的3.3%。出现血管危象的时间为术后8~120h,其中动脉危象5块,静脉危象23块。13块游离瓣经紧急手术探查和重新吻合血管后获得成活,其余15块游离瓣坏死,故本组游离瓣的抢救成功率为46.4%,游离瓣的总体成活率为98.2%。结论头颈部游离瓣移植术后的血供监测十分重要,临床观察是目前游离瓣移植术后可靠的监测方法。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并尽早行手术探查是挽救游离瓣惟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危象 移植术后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 游离瓣 手术探查 2004年 1999年 回顾性分析 抢救成功率 处理方法 动脉危象 静脉危象 吻合血管 血供监测 监测方法 临床观察 早期发现 患者 出现 成活率 时间
原文传递
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萌 张鸿祺 +3 位作者 菅凤增 张鹏 支兴龙 凌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闭塞载瘤动脉前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临床资料,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状况,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手术方法等和方法。结果9例颅内...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闭塞载瘤动脉前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临床资料,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状况,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手术方法等和方法。结果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均不良,经多途径颅内外血管搭桥后闭塞了载瘤动脉,无载瘤动脉远端脑缺血现象发生结论对于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患者,闭塞载瘤动脉前需根据其远端的脑血流需求选择不同途径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进行载瘤动脉远端的血流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颅内外血管搭桥 载瘤动脉
原文传递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 被引量:31
4
作者 徐斌 宋冬雷 +7 位作者 毛颖 徐宏 顾宇翔 陈功 田彦龙 廖煜君 杨晨 周良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CTA、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并采用TCD、CT灌注评价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①吻合口通畅情况:27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7例DSA复查显示,与间接手术相关的脑膜动脉和颞中深动脉均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新生血管吻合。②脑血流改善情况:26例术后1周内复查CT灌注成像,显示吻合侧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侧。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血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6例出血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有出血。④并发症:1例Ⅳ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全部患者未出现由于破坏原有自发血管吻合、颞肌占位效应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对脑烟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行脑血管重建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劲草 刘斌 +3 位作者 李正伟 于加省 何跃 陈如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在出血型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评价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手术疗效。方法20例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在实施STA—MCA手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分别行CTP检查。对患者手术前脑血流量(CBF)、脑血...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在出血型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评价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手术疗效。方法20例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在实施STA—MCA手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分别行CTP检查。对患者手术前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及随访的CBF、CBV、MT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患者术前手术侧与对侧比较,额、颞叶CBF降低,CBV增加,MTT延长;术后1周复查,术侧额、颞叶与术前比较发现,rMTT降低,rCBV不变,rCBF增加;术后3个月复查,与术后1周比较,额、颞叶rMTT、rCB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能检测脑缺血的部位,有助于出血型烟雾病术前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观察;出血型烟雾病仍存在脑灌注严重不足,以额、颞叶明显,STA—MCA搭桥术能增加额、颞叶脑血供,预防缺血或出血性卒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烟雾病 脑血流 脑血管重建术
原文传递
新型直接联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韩宏彦 陈国强 +4 位作者 冯增伟 左云龙 王剑新 于俪苹 左焕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脑-硬膜-颞肌-动脉-骨膜血管融通术(STA—MCA+EDMAPS)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A—MCA+EDMAPS治疗的烟雾病患者,共109例。手...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脑-硬膜-颞肌-动脉-骨膜血管融通术(STA—MCA+EDMAPS)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A—MCA+EDMAPS治疗的烟雾病患者,共109例。手术治疗184侧,其中单侧34例,双侧75例。观察临床疗效和血管重建情况。结果107例(182侧)术后7~8d头部CTA示140侧(76.9%)搭桥血管显影,CTP示182侧MCA供血区域脑血流量(CBF)和达峰时间(TrP)均较术前改善[CBF:(25.1±7.8)ml·100mg^-1·min^-1对比(37.1±11.5)ml·100mg^-1·min^-1;TTP:(12.7±5.4)s对比(8.8±3.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围手术期脑出血1例、脑梗死1例。随访4—50个月,平均(33.5±6.4)个月,53例术前有持续性症状者,43例(81.1%)症状消失,10例(18.9%)显著好转。56例术前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术后5例(8.9%)共出现11次TIA。33例术前有脑出血史者,术后5例(15.2%)共出现6次脑出血。76例(105侧)术后3~18个月复查CTP显示,大脑前动脉(ACA)供血区域的CBF和TTP较术前明显改善[CBF:(20.8±6.5)ml·100mg^-1·min^-1对比(23.0±8.4)ml·100mg^-1·min^-1;TTP:(8.3±3.8)s对比(7.2±3.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1侧(46例)行DSA检查,示75侧(92.6%)侧支循环建立良好,56侧(69.1%)ACA供血区域有侧支血管形成。结论STA—MCA+EDMAPS治疗烟雾病,安全、有效,可以改善MCA和ACA供血区域的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颅骨骨膜
原文传递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 bypass combined with encephalo-duro-myo-synangiosis in treating moyamoya disease: surgical techniques, indications and midterm follow-up results 被引量:22
7
作者 XU Bin SONG Dong-lei +5 位作者 MAO Ying GU Yu-xiang XU Hong LIAO Yu-jun LIU Chuang-hong ZHOU Liang-f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4期4398-4405,共8页
Background Surgical interventions for moyamoya disease include direct and indirect revascularizations.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 bypass c... Background Surgical interventions for moyamoya disease include direct and indirect revascularizations.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 bypass combined with an indirect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 encephalo-duro-myo-synangiosis, in the treatment of moyamoya disease. Methods From October 2005 to November 2009, we performed this combined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 in 111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stages of moyamoya disease. The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and the deep temporal artery were evaluated for individualized surgical planning in these cases. The integrity of the deep temporal artery and the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network, and the pre-existing spontaneous anastomoses of the distal branches of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with the cortical arteries were well preserved.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72.5 months, all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A total of 198 stomas were performed in 122 hemispheres, all remaining patent until the last follow-up. The encephalo-duro-myo-synangiosis resulted in extensive anastomoses of the deep temporal artery (100%), the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90.9%), and the sphenopalatine artery (39.8%) with the cortical arteries, respectitvely. The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deep temporal artery, and the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were significantly thickened in 88 patients as determined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t follow-up. The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in one week after the operation. At 6 months post the operation, the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was further increased by 15.5% from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anastomoses as a result of indirect revascularizatio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were effectively reduced or totally arrested.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37 patients, with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s lowered by 2-8. There was no rehe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yamoya disease cerebral revascularization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 bypass
原文传递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华 凌锋 +5 位作者 王大明 宋庆斌 李萌 张鸿祺 缪中荣 郝蔓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1,T001,共4页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对多发性颅内动脉瘤 (MIA)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 方法 回顾分析 2 0例MIA(共 46个动脉瘤 ) ,根据MIA所在部位的区域分级标准 ,Ⅰ级 8例 (占 40 % ) ,Ⅱ级 10例 (占 5 0 % ) ,Ⅲ级 2 (占 10...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对多发性颅内动脉瘤 (MIA)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 方法 回顾分析 2 0例MIA(共 46个动脉瘤 ) ,根据MIA所在部位的区域分级标准 ,Ⅰ级 8例 (占 40 % ) ,Ⅱ级 10例 (占 5 0 % ) ,Ⅲ级 2 (占 10 % )。级别越高者 ,多倾向于选择血管内治疗。 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组 8例 ,共 19个动脉瘤 ,18个镜下全部夹闭、1个没发现未夹闭。血管内治疗组8例 ,共 17个动脉瘤 ,14个 10 0 %闭塞、1个 90 %以上闭塞、2个因动脉瘤小导管不能到位未治。颅内外血管搭桥加颈内动脉闭塞 2例。未治 2例。 结论 MIA所在部位的区域分级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对MIA多倾向于血管内治疗 ,必要时可 2种方法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脑血管重建术 弹簧圈栓塞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脑血管重建用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被引量:24
9
作者 毛颖 周良辅 +3 位作者 宋冬雷 冷冰 顾宇翔 朱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脑动脉瘤治疗中的脑血管重建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起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进行颞浅动脉—挠动脉—大脑中动脉(STA-RA-MCA)搭桥手术,共治疗9例难治性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重建后采用颈部颈内动脉慢性... 目的探讨难治性脑动脉瘤治疗中的脑血管重建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起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进行颞浅动脉—挠动脉—大脑中动脉(STA-RA-MCA)搭桥手术,共治疗9例难治性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重建后采用颈部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闭塞载瘤动脉或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8例吻合血管通畅,并通过阻断载瘤血管而使动脉瘤不显影。1例吻合口狭窄伴血管痉挛。随访显示8例治愈患者无动脉瘤复发或破裂。结论脑血管重建,结合急性或慢性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是目前较为合适和有效的脑血管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动脉 脑血管重建 脑动脉瘤 搭桥 治疗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再评价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萌 凌锋 +5 位作者 张鸿祺 缪中荣 支兴龙 陈革 单永治 莫大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为一过性缺血发作神经性缺损(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IND)和不典型脑缺血症状,术前CT,MRI检查无大面积脑梗死,SPECT·rCBF均有脑血流减低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率为86.7%,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率为70%,随访仅发现2例患者有2次TIA,无完全性卒中发生,术前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可预防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障碍性脑缺血发展成完全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 手术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重建术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下载PDF
采用256层CT全脑灌注研究烟雾病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军 王剑虹 +5 位作者 耿道颖 宋冬雷 顾宇翔 倪伟 李郁欣 尹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目的研究256层CT全脑灌注同时评价烟雾病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5例烟雾病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行全脑CTP检查。容积CTA图像通过CTP动脉期原始图像获得,并与术后的常规CTA图像进行比较。测量患者手... 目的研究256层CT全脑灌注同时评价烟雾病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5例烟雾病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行全脑CTP检查。容积CTA图像通过CTP动脉期原始图像获得,并与术后的常规CTA图像进行比较。测量患者手术侧及对侧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MT)和达峰时间(TTP),计算术侧/对侧相对比值(rCBF、rCBV、rTTP及rMTT值)。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符号检验比较手术前后CT灌注参数值及相对值的差异。正态分布数据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结果25例患者术后桥血管均显示通畅。容积CTA图像与传统CTA图像显示桥血管情况的结果一致。烟雾病患者血管搭桥术后手术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CBF[72.86(55.54~112.19)ml·100g^-1·min^-1]、rCBF[1.31(1.05~1.73)]及rCBV(1.45±0.62)明显高于术前的CBF[46.72(28.57~57.67)ml·100g^-1·min^-1]、rCBF[0.53(0.33—0.82)]及rCBV(1.01±0.36)(Z值分别为-2.72、-2.98,t=-2.85,P值均〈0.05);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MTT[(3.98±2.36)s]、TTP[(17.56±4.38)S]及rTTP(1.01±0.09)明显低于术前的MTT[(5.43±2.07)s]、TTP[(19.40±3.87)S]及rTTP(1.14±0.28)(t值分别为2.41、2.17、2.17,P值均〈0.05)。结论256层CT经单次注射对比剂、单次扫描可同时获得CTA图像及全脑CTP参数图,可对烟雾病术后桥血管再通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血管重建术
原文传递
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许百男 孙正辉 +2 位作者 姜金利 武琛 姜燕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4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经血管搭桥、血管重建治疗。分别采用动脉瘤切除远近端血管吻合,动脉瘤孤立加大隐静脉高流量搭桥,颞浅动脉低流量搭桥等方式处理动脉瘤。结果4例行动... 目的探讨搭桥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4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经血管搭桥、血管重建治疗。分别采用动脉瘤切除远近端血管吻合,动脉瘤孤立加大隐静脉高流量搭桥,颞浅动脉低流量搭桥等方式处理动脉瘤。结果4例行动脉瘤切除远近端血管吻合,16例行大隐静脉高流量血管搭桥术,4例行颞浅动脉低流量血管搭桥。出院时GOS评分5~4分者22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搭桥血管重建技术是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前循环复杂动脉瘤治疗中,大脑中动脉M2段与颈外动脉吻合是最适宜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搭桥 脑血管重建术
原文传递
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梁浩 赵黎明 +7 位作者 高涛 刘阳 孙玉学 郭高超 张韶 薛冰倩 李天晓 栗超跃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70例。... 目的探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70例。观察单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Matsushima分级标准评估术侧的脑血流重建情况。结果37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75例(20.3%)发生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29例、癫痫26例。15例患者预后差(mRS 3~6分),其中2例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OR=2.616,95%CI:1.442~4.744,P=0.002)、合并高血压病史(OR=2.308,95%CI:1.326~4.015,P=0.003)、术前mRS 3~5分(OR=2.371,95%CI:1.236~4.547,P=0.009)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37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6±5.3)个月(6~32个月)。末次随访mRS的中位数为1分(P_(25)、P_(75)分别为1、2分),与术前的2分(P25、P75分别为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2例患者行DSA检查,术侧Matsushima分级0级12例,1级121例,2级198例,3级31例。结论术前首发症状为TIA、合并高血压病史、术前mRS 3~5分的成人烟雾病患者,应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成年人 脑血管重建术 手术后并发症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 被引量:18
14
作者 靳峰 冯嵩 +4 位作者 张浩 韩光魁 郭强 王嵘 张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烟雾病患者,其中缺血型22例,出血型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治疗。结果23例患者术后临...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烟雾病患者,其中缺血型22例,出血型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治疗。结果2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好转,2例患者因并发脑梗死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恶化。结论颅内外血管重建术为烟雾病患者重新建立颅内血运,可降低患者再次发生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概率,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重建术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原文传递
CT灌注与MR灌注加权成像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斌 周茜 +2 位作者 姚振威 李征宇 何光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CTP)与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收集经DSA证实并行单侧血管重建术的28例烟雾病,均在术前及术后一周内行CTP及PWI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 目的:探讨CT灌注(CTP)与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收集经DSA证实并行单侧血管重建术的28例烟雾病,均在术前及术后一周内行CTP及PWI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或延迟时间(DT)灌注图,测量手术前后手术侧大脑中动脉(MCA)分布区及同侧小脑对照区的灌注参数值(CBF、CBV、MTT、TTP或DT值),计算术侧MCA分布区/同侧小脑对照区的灌注参数相对比值(r CBF、r CBV、r MTT、r TTP或r DT值)。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比较手术前后CTP及PWI灌注参数相对值的差异,定义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8例烟雾病患者灌注图显示术前手术侧MCA分布区相比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血流灌注异常区。烟雾病患者CTP结果显示术后手术侧MCA分布区与小脑对照区的r CBF(1.06±0.35)高于术前r CBF(0.61±0.18)(t值为-4.58,P〈0.05);术后r CBV1.98(0.71~2.68)高于术前r CBV1.36(0.59~2.34)(z值为-3.05,P〈0.05);术后r MTT(1.85±0.55)及r TTP(1.08±0.23)明显低于术前的r MTT(2.89±0.57)及r TTP(2.01±0.52)(t值分别为3.96、4.05,P均〈0.05)。PWI结果显示术后手术侧MCA分布区与小脑对照区的r CBF(1.95±0.35)及r CBV(2.31±0.33)高于术前的r CBF(0.86±0.17)及r CBV(1.26±0.30)(t值分别为-3.24、-3.15,P均〈0.05);术后r MTT(1.16±0.28)及r DT(1.31±0.14)低于术前的r MTT(1.85±0.21)及r DT(3.32±0.45)(t值分别为3.99、4.71,P均〈0.05)。结论:CTP和PWI参数图像能显示脑异常灌注区域,两者均可作为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CT灌注成像 磁共振灌注成像 脑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运用 MR 血管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评价烟雾病责任血管、术后重建血管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斌 朱凤萍 +4 位作者 周茜 何光武 朱勇 姚振威 毛颖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MRA评价烟雾病责任血管及术后重建血管价值,以及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价血管重建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搜集经DSA证实并行单侧血管重建术的24例烟雾病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行MRA及PWI检查,其中9例患者术后行... 目的:探讨MRA评价烟雾病责任血管及术后重建血管价值,以及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价血管重建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搜集经DSA证实并行单侧血管重建术的24例烟雾病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行MRA及PWI检查,其中9例患者术后行DSA检查。由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MRA图像与DSA图像进行比较。测量患者手术侧及对侧大脑中动脉(MCA)分布区、小脑对照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 CBF)、脑血容量( CBV)、平均通过时间( MTT)及延迟时间( DT),计算术侧MCA分布区/对侧MCA分布区及术侧MCA分布区/小脑对照区的灌注参数相对比值( rCBF、rCBV、rMTT及rDT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正态分布的PWI灌注参数相对值的差异。结果 MRA在显示颈内动脉及其大分支血管狭窄、烟雾血管及重建血管方面与DSA相仿,DSA显示侧支血管优于MRA,MRA原始图像可以提供颅脑解剖及病变信息。烟雾病患者术后手术侧MCA分布区与对侧镜像区的rCBF(1.30±0.27)及rCBV(1.26±0.21)明显高于术前rCBF(0.73±0.15)及 rCBV(0.98±0.12)(t 值分别为-7.91、-6.64,P 值均<0.05);rMTT (1.06±0.20)及rDT(1.07±0.18)明显低于术前rMTT(1.53±0.34)及rDT(1.40±0.26)(t值分别为5.62、5.40,P值均<0.05)。术后手术侧MCA分布区与小脑对照区的rCBF(1.93±0.34)及rCBV (2.25±0.35)明显高于术前的rCBF(0.88±0.18)及rCBV(1.16±0.22)(t值分别为-3.04、-3.06, P值均<0.05);术后rMTT(1.13±0.29)及rDT(1.29±0.12)明显低于术前的rMTT(1.88±0.19)及rDT(3.29±0.47)(t值分别为4.01、4.72,P值均<0.05)。结论 MRA可以作为一种评估烟雾病责任血管及术后重建血管的安全可靠方法。 PWI能检测烟雾病患者脑缺血部位及程度,可作为血管重建术的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重建术
原文传递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鹏 李德生 +1 位作者 杨伟中 段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 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出血次数、脑代谢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脑出血类型、是否合并脑缺血症状、烟雾病分期、大脑后动脉是否受累及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任意一项),这些因素对血管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①对85例(170侧大脑半球)术后6~43个月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170侧大脑半球血管重建有效率为50.6%(86/170)。2例在随访期发生再出血,DSA显示颅外血管已向颅内大量代偿。②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EDAS的有效率逐渐降低(P=0.003);出血前有缺血症状(P=0.000 1)、术前脑代谢降低或缺损者(P=0.000 1)及术前多次出血者(P=0.057)血管重建的效果更好。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19,95%CI:1.163~3.167,P=0.011)是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前有缺血症状(OR=0.252,95%CI:0.067~0.952,P=0.042)、脑代谢降低或缺损(OR=0.016,95%CI:0.004~0.060,P=0.000)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低、出血前有缺血症状、脑代谢障碍者的血管重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搭桥在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田彦龙 毛颖 +6 位作者 宋冬雷 冷冰 徐斌 王启弘 陈功 周良辅 张鸿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在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中的适用范围、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外搭桥术临床资料,搭桥后分别采用慢性阻断颈部颈内动脉、闭塞载瘤动脉或孤立动脉瘤等。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或CTA示30例吻合血管通...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在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中的适用范围、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外搭桥术临床资料,搭桥后分别采用慢性阻断颈部颈内动脉、闭塞载瘤动脉或孤立动脉瘤等。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或CTA示30例吻合血管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伴血管痉挛,2例吻合口不通。29例通过阻断颈内动脉使动脉瘤不显影而达到治愈。29例治愈患者随访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结论采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结合急性或慢性闭塞颈内动脉,是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颈内动脉 脑血管重建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治疗措施的临床证据评价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娟 刘凌 李梦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不良后果,以为颅内动脉瘤的循证治疗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颅内动脉瘤、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夹闭治疗等英文词组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并辅...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不良后果,以为颅内动脉瘤的循证治疗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颅内动脉瘤、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夹闭治疗等英文词组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获得临床指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评价、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对照试验及病例观察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与颅内动脉瘤治疗有关的临床指南4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4篇、系统评价7篇、回顾性病例分析9篇、临床对照试验1篇、病例观察研究1篇;其中20篇被评为高质量文献(2篇7分、2篇6分、4篇5分、12篇4分),6篇为低质量文献。经对各项临床试验治疗原则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显示:(1)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外科手术方法,但哪种方法更具优势仍存在争议。(2)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有症状者建议积极治疗;但对于无症状的小动脉瘤,是否需要治疗尚有争议,应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如年龄、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和预期寿命等综合考虑。(3)对于已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建议尽快施行手术治疗,除非急性期不能耐受手术者外,不宜采取延期治疗方案。手术方法的选择也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4)动脉瘤破裂后的药物治疗,除尼莫地平已获得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外,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仍有待研究。结论借助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可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佳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脑血管重建术 药物疗法 循证医学
下载PDF
颅内复杂动脉瘤搭桥孤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吻合或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颅内巨大型复杂动脉瘤的术式选择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1年12月经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的12例颅内巨大型动脉瘤患者术前评价方法及手术治疗经过。结果 12例患者中颈内...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吻合或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颅内巨大型复杂动脉瘤的术式选择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1年12月经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的12例颅内巨大型动脉瘤患者术前评价方法及手术治疗经过。结果 12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巨大型动脉瘤6例(4例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床突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交通段),大脑中动脉巨大型动脉瘤3例,后循环动脉瘤3例。其中7例术前MR灌注成像显示载瘤动脉远端组织存在明显缺血,选择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低流量血管吻合术;5例载瘤动脉远端组织供血正常,且搭桥血管长度较长(≥15cm)、术前球囊闭塞试验呈阴性、患侧压颈脑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充盈不良患者,行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11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3分;1例术后4分,3个月后改善至3分。结论对于无法施行塑形夹闭术的颅内复杂巨大型动脉瘤患者,颅内外血管吻合或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是其可选择的最后方法;而MR或CT灌注成像观察载瘤动脉远端组织供血正常与否,是选择不同流量血管吻合或搭桥术的关键。枕动脉、颞浅动脉或桡动脉为常用搭桥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