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胁迫下荒漠地区2种草本植物生物量分配策略 被引量:25
1
作者 程军回 张元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2-439,共8页
水分胁迫是荒漠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分析水分胁迫下,不同生长阶段荒漠植物生物量在地上-地下的分配比例,对精确估算地下有机碳存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盆栽控制实验,设置对照、中度和重度胁迫的水分梯度,选... 水分胁迫是荒漠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分析水分胁迫下,不同生长阶段荒漠植物生物量在地上-地下的分配比例,对精确估算地下有机碳存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盆栽控制实验,设置对照、中度和重度胁迫的水分梯度,选取荒漠地区2种草本植物涩荠(Malcolmia africana)和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分析其生物量在地上-地下的分配比例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水分胁迫存在与否,总生物量累积均符合Sigmoidal生长模型;水分胁迫对植株早期发育阶段总生物量的累积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减少了发育后期总生物量的累积;植株每生长10 d,涩荠和角果藜叶片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减少8.9%~10.6%和3.1%~3.4%。几乎等同于茎所增加的比例。水分胁迫使得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但总生物量的累积仍以地上部分为主;根冠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呈4个渐变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根冠比 荒漠地区 涩荠(Malcolmia africana) 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原文传递
六种藜科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英文)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红兵 周亚明 +4 位作者 刘浩 杜华 马占鸿 李春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44-747,共4页
研究了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里海盐爪爪(Kalidium caspicum)、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小叶碱蓬(Suaeda microphylla)等六种新疆藜科植物提取物及其不... 研究了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里海盐爪爪(Kalidium caspicum)、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小叶碱蓬(Suaeda microphylla)等六种新疆藜科植物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黄瓜角斑病菌(Pseudomonas lachry-mans)、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等植物病原细菌以及杨树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等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角果藜、叉毛蓬和盐角草乙醇粗提物表现出一定抗细菌活性,其中以叉毛蓬和盐角草提取物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多数植物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杨树溃疡病菌表现出强的抑制活性。抗真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供试植物的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提示活性成分为极性中等的化合物。角果藜和盐角草乙醇粗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供试真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果藜 盐穗木 里海盐爪爪 叉毛蓬 盐角草 小叶碱蓬 提取物 植物病原菌 抑制活性
下载PDF
角果藜的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的入土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喜勇 高蕊 +1 位作者 周晓青 魏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2-357,共6页
通过对藜科植物角果藜的物候、地上地下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入土方式的观察,结果表明,1)角果藜子叶期持续时间长;开花结实早,且持续时间长,约占整个生活周期的4/5。2)地下散布单位仅2枚,位于主茎第1节处,地上散布单位多数,位于三歧... 通过对藜科植物角果藜的物候、地上地下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入土方式的观察,结果表明,1)角果藜子叶期持续时间长;开花结实早,且持续时间长,约占整个生活周期的4/5。2)地下散布单位仅2枚,位于主茎第1节处,地上散布单位多数,位于三歧聚伞状分枝的叶腋处;形成地下散布单位的花具有专一性。3)地下散布单位以主动性的动态"翻转"模式并借助外力因素的被动方式顺利入土。地上地下结果特性是角果藜适应荒漠生境的特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果藜 地上地下结果性 地下散布单位 入土方式
下载PDF
基于CNN和SVM的地面高光谱遥感草地植物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建 刘文昊 +5 位作者 靳瑰丽 宫珂 刘智彪 李莹 李嘉欣 王生菊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物候期和识别模型的选择直接影响植物识别的精度。本研究以蒿类荒漠草地主要植物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以及裸地为识别对象,选择4月、6月、9月3个时期,通过SOC 710 VP高光谱成像仪采集草... 物候期和识别模型的选择直接影响植物识别的精度。本研究以蒿类荒漠草地主要植物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以及裸地为识别对象,选择4月、6月、9月3个时期,通过SOC 710 VP高光谱成像仪采集草地群落高光谱数据,在分析地物光谱反射率差异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指数因子(OIF)筛选特征波段,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支持向量机(SVM)建立识别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物候期的伊犁绢蒿与角果藜在可见光波段均表现为“低-高-低”的光谱反射率趋势,并随月份增加峰谷现象逐渐不明显;红边波段这两种植物表现出快速上升;在NIR平台区4月各识别对象间反射率大小差异最明显。2)利用OIF筛选的识别波段组合在月份间表现一致,为638.64、789.49和923.79 nm。3)在识别精度上,SVM>CNN;4月>9月>6月;裸地>伊犁绢蒿>角果藜。综合来看,采用SVM在4月对蒿类荒漠草地主要植物进行识别的精度最高,为9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伊犁绢蒿 角果藜 裸地 特征筛选 识别方法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钛酸酯改性角果藜/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樊东焱 马扶宸 +3 位作者 杜涛 朱智慧 钱大益 宋剑斌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2,共6页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可再生、可降解的天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为探究天然植物纤维的规模化利用,选取新疆地区角果藜为研究对象,通过钛酸酯偶联剂(NDZ-201)的表面改性,借助模压工艺制备角果藜/环氧树脂(50/50...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可再生、可降解的天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为探究天然植物纤维的规模化利用,选取新疆地区角果藜为研究对象,通过钛酸酯偶联剂(NDZ-201)的表面改性,借助模压工艺制备角果藜/环氧树脂(50/50)复合材料。凭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万能力学试验机、邵氏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仪等研究角果藜纤维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构形态和热稳定性的影响。FTIR结果表明,经偶联剂处理后,角果藜纤维表面羟基含量减少,且出现Ti—O吸收峰;随着NDZ-201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逐渐增加,并在NDZ-201的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73.3 MPa)和硬度(93.8HD)达到最大值,与未改性相比,分别提高了21.8%和6.0%;SEM结果证实,经偶联剂处理的角果藜纤维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排列更加整齐有序,且材料中无孔洞;DMA结果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由94℃上升到98℃,表明经过偶联剂改性后,角果藜与环氧树脂之间作用力进一步加强,这是由于环氧树脂分子链段运动受到抑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酯 角果藜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下载PDF
基于CNN和SVM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草地植物识别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建 刘文昊 +6 位作者 靳瑰丽 宫珂 刘智彪 李莹 李嘉欣 王生菊 雷雅欣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65-3174,共10页
为选择最佳的物候期、飞行高度和识别模型提高植物识别的精度,本研究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主要植物伊犁绢蒿、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以及裸地为识别对象,选择4月、6月、9月3个飞行时期,15 m,30 m,60 ... 为选择最佳的物候期、飞行高度和识别模型提高植物识别的精度,本研究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主要植物伊犁绢蒿、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以及裸地为识别对象,选择4月、6月、9月3个飞行时期,15 m,30 m,60 m 3个飞行高度,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采集草地群落多光谱数据,在分析光谱反射率差异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指数因子(Optimum index factor,OIF)筛选特征波段,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建立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地物反射率4月>6月>9月,15 m>30 m>60 m;不同飞行高度下OIF值一致,但在月份间具有差异,4月敏感波段为Green,Red和NIR,6月和9月敏感波段为Red,Red edge,NIR;在识别精度上SVM>CNN,4月>9月>6月,15 m>30 m>60 m,裸地>伊犁绢蒿>角果藜。综合来看,采用SVM在4月、15 m飞行高度下进行识别的总体精度最高,达到8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多光谱数据 伊犁绢蒿 角果藜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与种子萌发行为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蕊 魏岩 严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对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测,并进行了种子萌发实验,探讨了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特性。结果表明:角果藜的地上果实和地下果实的颜色、大小、质量均存在差异;种子的异质性导致了地上种子、地下种子(果实)... 对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测,并进行了种子萌发实验,探讨了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特性。结果表明:角果藜的地上果实和地下果实的颜色、大小、质量均存在差异;种子的异质性导致了地上种子、地下种子(果实)的不同萌发行为;角果藜地上种子、地下种子的萌发率均较低,分别为32%、27%(30d)(5℃/25℃);划破种皮可显著提高地上种子和地下种子的萌发率(P<0.05);延长储藏时间能显著提高地上种子的萌发率(P<0.05),也能部分提高地下种子的萌发率,表明地上种子和地下种子均属于生理休眠,但地上种子的休眠程度浅;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是对荒漠极端环境适应的一种特殊繁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果藜 地上地下结果性 地上种子 地下种子 萌发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珊珊 马先梅 杨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865-17866,共2页
[目的]建立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角果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19~0.102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方... [目的]建立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角果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19~0.102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相对标准偏差为0.226%,平均回收率为99.36%。测得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为10.12 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科学准确,适合用于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果藜 黄酮类化合物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哈萨克族民间药用角果藜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琴 贾新岳 +2 位作者 潘兰 贾晓光 石明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1-894,共4页
【目的】通过系统预实验,初步探索角果藜的化学成分,为其后期化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试管法、滤纸法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角果藜水、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推断角果藜中含... 【目的】通过系统预实验,初步探索角果藜的化学成分,为其后期化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试管法、滤纸法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角果藜水、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推断角果藜中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角果藜中含有糖、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皂苷类、鞣质类、黄酮类、甾体和三萜类、生物碱类、香豆素和内酯类等化合物。【结论】角果藜含有多种成分,其具体化学成分及理化活性还未见报道,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果藜 预实验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角果藜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珊珊 孙文 +1 位作者 杨红兵 孙万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38-1742,共5页
从新疆特色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7-酮基-β-谷甾醇(1)、β-谷甾醇(2)、豆甾-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十六... 从新疆特色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7-酮基-β-谷甾醇(1)、β-谷甾醇(2)、豆甾-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十六碳醇(4)、[24S]豆甾-4-烯-3-酮(5)、173-脱镁叶绿素乙酯(6)、麦黄酮(7)、穆坪马兜铃酰胺(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9)、β-谷甾醇亚油酸酯(10)、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科 角果藜 黄酮 生物碱 甾醇
下载PDF
角果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琴 李宁 +3 位作者 邢亚超 潘兰 巴哈尔古丽.黄尔汗 贾晓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74-676,682,共4页
目的研究角果藜(Ceratocarpusarenarius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角果藜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 目的研究角果藜(Ceratocarpusarenarius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角果藜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分别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tricin,1)、5,7,3’,4。四羟基-5。甲氧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5'-methoxyflavone,selagin,2)、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N-trans-fer.uloyltyramine,3)、尿囊素(allation,4)、尿嘧啶(uracil,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acid,6)、水杨酸(salicylicacid,7)、11,12,15-三羟基-13-烯-十八碳酸(11,12,15-trihydroxy-13-en-octadecenoicacid,8)、蜕皮甾酮(ecdysone,9)、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8E).2.1(2’R).2’.hydroxypalmitoylaminol-8-octadecene-1,3,4.triol(10)、胡萝卜苷(daucoste-ml,11)。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角果藜属植物角果藜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果藜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两种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钰荣 魏鹏 +5 位作者 杨淑君 李超 任玉平 李学森 史伟 李莉 《草食家畜》 2016年第5期57-63,共7页
为了了解禾草+草原苔草+杂类草和伊犁绢蒿+角果藜2种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的关系,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和新复极差分析,揭示了2种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特性,结果显示:(1)伊犁绢蒿+角果藜类... 为了了解禾草+草原苔草+杂类草和伊犁绢蒿+角果藜2种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的关系,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和新复极差分析,揭示了2种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特性,结果显示:(1)伊犁绢蒿+角果藜类型和禾草+苔草+杂类草类型相同,随着土层加深,土壤肥力含量逐渐减少,但总体来说,禾草+苔草+杂类草类型土壤肥力明显高于伊犁绢蒿+角果藜类型;土壤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且磷酸酶活性最低;随着土层的加深,三种酶活性也逐渐下降,酶活性季节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7月15日酶活性最高;(2)在伊犁绢蒿+角果藜类型和禾草+苔草+杂类草类型中,不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土壤肥力内部指标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偶尔达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伊犁绢蒿+角果藜 禾草+草原苔草+杂类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