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克孜尔石窟中心柱窟的建筑特点 被引量:6
1
作者 苗利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4-29,共6页
克孜尔中心柱窟为承重墙结构,它的主室、行道、中心方柱平面均为方形,中心方柱立面为蘑菇状。克孜尔地区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是形成这种特点的重要影响因素。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墙面共有五种类型,地坪有四种类型,复杂的类型中使用了动物... 克孜尔中心柱窟为承重墙结构,它的主室、行道、中心方柱平面均为方形,中心方柱立面为蘑菇状。克孜尔地区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是形成这种特点的重要影响因素。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墙面共有五种类型,地坪有四种类型,复杂的类型中使用了动物纤维和石膏。纵券顶是克孜尔中心柱窟中采用最广泛的窟顶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中心柱窟 承重墙结构 墙面 地坪 纵券顶
下载PDF
宝刹飞来 蜂台合势:敦煌莫高窟晚唐第14窟建筑意匠探讨
2
作者 周真如 孙毅华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123-135,共13页
敦煌晚唐第14窟是一座以塔的意象为核心,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中心塔柱窟。本文对第14窟西披建筑图像与中心龛柱所组成的宝塔形象进行理论复原,并结合窟内另外四处塔图像、佛教与装饰图像,探讨中心宝塔形象对石窟空间意象的塑造... 敦煌晚唐第14窟是一座以塔的意象为核心,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中心塔柱窟。本文对第14窟西披建筑图像与中心龛柱所组成的宝塔形象进行理论复原,并结合窟内另外四处塔图像、佛教与装饰图像,探讨中心宝塔形象对石窟空间意象的塑造。提出其中心龛柱造型借鉴吐蕃风格弯柱塔图像的可能。剖析晚唐石窟设计如何通过建筑空间的十字对称,建筑与雕塑、图像空间的穿插和装饰渲染等方式,营造了突出主塔的五佛曼陀罗坛场。讨论宋初重修时补绘的法华塔图像和莲花图案与晚唐宝塔形象在视觉与主题上的关联,及由此完成的法华塔与华藏世界之叠映。提出研究敦煌建筑艺术中复合空间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第14窟 中心柱窟 塔图像 五佛曼陀罗 法华塔 华藏世界 重修 复合空间
下载PDF
响堂山石窟北朝晚期中心柱窟的“西方”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唐仲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96,160,共9页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响堂山石窟是由东魏-北齐皇室供养、开凿的大型石窟,在北朝晚期石窟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响堂山中心柱窟的形制入手,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比对新疆、河西以迄中原地区的中心柱石窟,作者认为,响堂山中...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响堂山石窟是由东魏-北齐皇室供养、开凿的大型石窟,在北朝晚期石窟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响堂山中心柱窟的形制入手,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比对新疆、河西以迄中原地区的中心柱石窟,作者认为,响堂山中心柱石窟后甬道低矮的形制只能在新疆克孜尔石窟找到源头,而这一形制已不是河西至中原地区中心柱窟的主流形制,表现出明显的"西方"因素。结合文献材料,作者得出结论,响堂山中心柱窟这一形制的出现,当与东魏-北齐皇室崇尚胡风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柱窟 西方因素
原文传递
北朝中心柱窟形制发展脉络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思宁 祁姿妤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9,共9页
本文以整体性视野考察北朝中心柱窟的形制特征以及发展历程。在学术史层面,对宿白“凉州模式”在学界的普遍使用情况、理论的后续发展进行了辨析与反思,主张中心柱窟自北魏在北方地区而非凉州兴起。在研究对象层面,重新对北朝中心柱窟... 本文以整体性视野考察北朝中心柱窟的形制特征以及发展历程。在学术史层面,对宿白“凉州模式”在学界的普遍使用情况、理论的后续发展进行了辨析与反思,主张中心柱窟自北魏在北方地区而非凉州兴起。在研究对象层面,重新对北朝中心柱窟形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能辨析北朝中心柱窟形制的来源,厘清传播发展、分化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柱窟 北朝 佛塔 凉州模式
原文传递
“中心塔柱”还是“山窟”?--克孜尔中心柱窟“中心柱”形制源流及意义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诚 雷启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111,I0011,共6页
学术界质疑克孜尔“中心柱窟”“塔柱”的称谓是否正确,对于其形制源流,未有清晰解释。中心柱窟正壁、主室及后室甬道券顶绘制山形,洞窟内构造出须弥山。文章追溯印度、犍陀罗、中亚石窟形制,除右绕礼拜外,在中亚形成佛塔和涅槃的组合,... 学术界质疑克孜尔“中心柱窟”“塔柱”的称谓是否正确,对于其形制源流,未有清晰解释。中心柱窟正壁、主室及后室甬道券顶绘制山形,洞窟内构造出须弥山。文章追溯印度、犍陀罗、中亚石窟形制,除右绕礼拜外,在中亚形成佛塔和涅槃的组合,暗示出中心柱窟具有“山窟”和“塔柱”两重意义,这也是克孜尔中心柱窟的特别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中心柱窟 大像窟 山窟
下载PDF
须弥山石窟中心柱窟的空间与图像组合--以北周第45、46窟为例
6
作者 王艳 魏文斌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23-29,共7页
须弥山石窟的中心柱窟从北朝至唐代时期一直流行,其中北周第45、46窟较为典型,其内部图像主要有释迦、弥勒、三世佛、四方佛和七佛等,通过绕塔观像、礼拜到达窟顶所描绘的天宫,图像组合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神圣空间。
关键词 须弥山 中心柱窟 图像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