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6
1
作者 高堃 王剑锋 +2 位作者 李惠 戴定可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20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行MRA或CTA明确诊断,经静脉造影明确病变长度、范围和程...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20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行MRA或CTA明确诊断,经静脉造影明确病变长度、范围和程度,行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成形术失败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MRA、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静脉造影,成功处理了20例患者共17条狭窄静脉,其中成功进行PTA 15例,支架植入成功2例,术后狭窄静脉血管通畅,侧支循环消失。首次PTA后再狭窄发生率为11.8%,再次行P1A。所有手术成功病例随访至今未出现再狭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静脉通畅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中心静脉狭窄 血液透析 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肿胀手综合征介入治疗及复发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涛 詹申 +2 位作者 王新玲 王仲朴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11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介入治疗方法和肿胀手复发影响因素。方法 88位肿胀手患者,按肿胀手在治疗后于观察期限内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采用介入下造影方式明确中心静脉病变位置,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治...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介入治疗方法和肿胀手复发影响因素。方法 88位肿胀手患者,按肿胀手在治疗后于观察期限内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采用介入下造影方式明确中心静脉病变位置,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治疗。考察透析患者置管史与中心静脉病变的关系,观察治疗方式和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 88位患者共行116例次介入检查治疗,15人因导丝无法通过或采用其他手术方式,3人未见中心静脉异常,其余70人中心静脉经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即刻开放;50位患者有同侧颈内静脉置管史,肿胀手症状出现距离内瘘手术时长26.4±32.5月,中心静脉病变的位置多位于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经介入治疗后,观察期内23例患者35次肿胀手复发,再次复发距离上次治疗时间6.9±4.9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一般资料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上选择球囊扩张还是支架植入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组支架植入的比例相对更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由于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导致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肿胀手综合征。球囊或支架植入治疗后,肿胀手综合征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支架植入治疗者复发率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肿胀手综合征 中心静脉狭窄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春泽 侯昌龙 +2 位作者 兰雷 汪鹏 吕维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SHS)的成功率、通畅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采用PTA术治疗的16例SH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技术成功率并随访初级通畅时间和初级通畅率,分析影...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SHS)的成功率、通畅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采用PTA术治疗的16例SH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技术成功率并随访初级通畅时间和初级通畅率,分析影响技术成功率及通畅时间的因素。结果静脉DSA显示16例患者共16处狭窄/闭塞,其中狭窄病变6例,闭塞病变10例。PTA治疗成功14例,其中1例球囊扩张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仍>50%,予植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87.5%;失败2例,因导丝无法通过长段闭塞血管。14例随访3~24个月,中位通畅时间为10.5个月,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1.4%(10/14)、57.1%(8/14)、42.9%(6/14)。单因素分析发现闭塞长度、血管成形时所需球囊压力,是影响术后通畅时间的因素。结论 PTA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SHS安全有效,但远期通畅率仍需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肿胀手综合征 中心静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经皮腔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应婷 张静 +3 位作者 张胜男 简讯 胡诗德 李静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9期672-675,共4页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entral vein stenosis,CVS)严重影响血管通路建立,因此,CVS的诊断与治疗备受关注。早期准确的诊断是采取有效治疗的前提,能使患者更多受益。本文对血液透析患者CVS狭窄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综述,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中心静脉狭窄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下载PDF
经颈部静脉旁路术治疗锁骨下静脉闭塞所致透析内瘘失功
5
作者 何兰兰 杨轲 +1 位作者 任万军 王小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颈部静脉旁路术治疗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关锁骨下静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锁骨下静脉闭塞所致透析内瘘失功患者的临床特点、经颈部静脉旁路术的要点及术后内瘘功能状况。结果3例患者经颈部静脉旁路术均取得成功... 目的探讨经颈部静脉旁路术治疗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关锁骨下静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锁骨下静脉闭塞所致透析内瘘失功患者的临床特点、经颈部静脉旁路术的要点及术后内瘘功能状况。结果3例患者经颈部静脉旁路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病例1术后随访9个月,转位血管通畅,内瘘功能良好;病例2术后随访33个月,两次因吻合口狭窄行PTA治疗,现人工血管通畅,内瘘功能良好;病例3术后随访15个月,人工血管通畅,内瘘功能良好。结论锁骨下静脉闭塞经腔内治疗等措施无法成功或风险较大时,颈部静脉旁路术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中心静脉狭窄 锁骨下静脉闭塞 解剖外旁路术
原文传递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及再置管的意义
6
作者 卜泉东 栾弘 +3 位作者 牛立园 徐岩 张岩 王曰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TCC留置相关中心静脉病变患者13例。TCC留置中位时间35.2个月(6~70个月)。在加硬导丝支撑下拔除失功导管并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PTA开通中心静脉并原位或异位置入新TCC。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原TCC顺利拔除,1例因导管粘连严重,拔除失败。中心静脉狭窄包括右颈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和右髂静脉,行PTA后均成功置入新TCC,未行支架植入。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1个月(6~48个月),通路功能正常。结论 DSA下PTA开通TCC相关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置入新TCC导管,能够为TCC后失功患者重新建立透析通路,延长通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中心静脉狭窄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血液透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和起搏器同侧所致肿胀手综合征及腔内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侯西彬 詹申 +3 位作者 杨涛 余阳 温静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8期619-624,630,共7页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起搏器位于患者手臂同侧时是否容易出现肿胀手综合征以及腔内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起搏器同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对照组:起搏器对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观察内容:(1)内瘘侧颈静脉...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起搏器位于患者手臂同侧时是否容易出现肿胀手综合征以及腔内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起搏器同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对照组:起搏器对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观察内容:(1)内瘘侧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有无透析导管置入史;(2)存在起搏器导线的情况下AVF术后或者存在AVF的情况下同侧安装起搏器术后出现内瘘侧肢体肿胀时间;(3)中心静脉狭窄或者闭塞部位;(4)腔内治疗方法;(5)腔内治疗后复发时间;(6)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对起搏器导线功能有无影响。结果试验组:8例患者内瘘、起搏器同侧共存17.0(2.6,30.0)个月后开始出现肢体肿胀;1例患者内瘘、起搏器同侧共存3.5年后内瘘闭塞,闭塞前内瘘侧肢体仅有轻度肿胀,无需干预;1例患者内瘘、起搏器同侧共存4.5年内瘘侧肢体无肿胀。治疗上,2例患者对侧上肢重新建立内瘘,新的内瘘成熟后关闭患侧内瘘。6例患者行单纯PTA治疗,共10例次,单纯PTA术后至肿胀复发时间为(6.0±4.9)个月,所有患者均未置入支架。PTA术后起搏器功能无异常。对照组:截止到观察终点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瘘侧肢体肿胀。结论动静脉内瘘和起搏器位于同侧时相对容易出现肿胀手综合征,中心静脉病变单纯PTA效果相对较差,不建议放置支架。短期观察球囊扩张对起搏器导线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起搏器导线 动静脉内瘘 中心静脉狭窄 肿胀手综合征 经皮腔内血管形成术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中心静脉狭窄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廉庆楼 刘亚敏 +7 位作者 李昱保 王宇飞 张倍豪 王欣芳 赵培翔 王瑞敏 梁献慧 王沛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52-759,共8页
目的分析首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entral vein stenosis,CVS)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同侧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郑... 目的分析首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entral vein stenosis,CVS)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同侧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建立上肢动静脉内瘘且术前有中心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的CKD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有、无颈部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史患者CVS发生率及CVS组与无CVS组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CKD患者发生CVS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动静脉内瘘的初级通畅率;Cox回归法分析CVS对同侧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的影响。结果283例CKD患者入选该研究,年龄(50.45±14.76)岁,男165例(58.3%),中位透析龄0.5(0,7.0)个月,55例(19.4%)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存在CVS,其中狭窄程度<50%39例,狭窄程度≥50%16例。有右颈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史患者CVS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置管史患者[60.5%(26/43)比9.9%(15/151),χ^(2)=51.2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部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OR=4.345,95%CI 1.540~12.263,P=0.006)是CKD患者发生CVS的独立影响因素。在268例CVS同侧肢体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中,中位随访34个月,中重度CVS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显著低于无CVS组(5/7比58/228,χ^(2)=7.720,P=0.005),锁骨下静脉狭窄及上腔静脉狭窄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显著低于无名静脉狭窄组(4/5比8/27,χ^(2)=6.974,P=0.008;6/8比8/27,χ^(2)=6.908,P=0.00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CVS及合并糖尿病是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HR=4.362,95%CI 1.644~11.574,P=0.003;HR=2.682,95%CI 1.624~4.431,P<0.001)。结论首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CKD患者CVS的发生率较高,颈部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是CVS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重度CVS是动静脉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动静脉瘘 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狭窄 长期通畅率
原文传递
血管内超声在透析血管通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楚建辉 张宏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336-339,共4页
透析血管通路对于透析患者至关重要,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常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透析血管通路进行检查、治疗及干预。DSA检查所呈现的图像是传统的二维图像,对三维血管结构的暴露有限。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可弥... 透析血管通路对于透析患者至关重要,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常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透析血管通路进行检查、治疗及干预。DSA检查所呈现的图像是传统的二维图像,对三维血管结构的暴露有限。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可弥补DSA在透析血管通路检查方面的不足,不仅能够精确检查透析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能够提高术者的操作准确性,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暴露。对于对造影剂过敏的透析患者,也可单独使用IVUS检查进行干预。另外,IVUS检查有助于对透析血管通路狭窄机制的研究。通过IVUS辅助治疗可进一步延长透析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透析血管通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中心静脉狭窄 造影剂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中心静脉狭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张开华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6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中心静脉狭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中心静脉狭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TA组(n=33,PTA治疗)和PTS组(n=30,PTS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中心静脉狭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中心静脉狭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TA组(n=33,PTA治疗)和PTS组(n=30,PTS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静脉通畅率。结果与PTS组比较,PTA组初级开放时间、每条静脉腔内干预次数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静脉通畅率比较(P>0.05)。结论PTA治疗中心静脉狭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中心静脉狭窄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卢静 刘观莲 +2 位作者 操凤 黄亭 汤显湖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6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中心静脉狭窄的92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非中心静脉狭窄的93例MHD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两组的临床...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中心静脉狭窄的92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非中心静脉狭窄的93例MHD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静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载脂蛋白A(ApoA)、脂蛋白a[LP(a)]、甲状旁腺素、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poA、LP(a)、甲状旁腺素及CRP水平是中心静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与患者的ApoA、LP(a)、甲状旁腺素、CRP水平密切相关,通过预防以上危险因素降低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狭窄 危险因素 脂蛋白A
下载PDF
球囊扩张在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侯西彬 詹申 +2 位作者 侯方 崔锐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6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存在纤维鞘和(或)上腔静脉狭窄、闭塞时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指征和球囊直径的选择,并分析上腔静脉狭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患者130例次,未应用球囊扩张导致导管... 目的探讨存在纤维鞘和(或)上腔静脉狭窄、闭塞时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指征和球囊直径的选择,并分析上腔静脉狭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患者130例次,未应用球囊扩张导致导管置入困难的患者12例次,观察置管困难原因及处理过程。结果(1)事先未应用球囊扩张导致撕脱鞘置入困难的患者共68例次,导管留置总时间(导管在同一血管内纤维鞘中)2.5~16.0年,中位时间5.0年;(2)拔管困难患者12例,均出现撕脱鞘置入困难,应用球囊扩张纤维鞘后才能置入撕脱鞘;(3)奇静脉显影患者28例次,均伴有上腔静脉或者腔房交界处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球囊扩张病变部位后置入导管23例次,导丝引导置入导管5例次;(4)扩张纤维鞘球囊直径范围6~12 mm;扩张上腔静脉和腔房交界病变球囊直径范围7~12 mm;(5)之前没有置管史,也没有更换过导管的21例患者中,原导管尖端在右心房的9例患者中有6例上腔静脉无明显狭窄,12例原导管尖端在腔房交界处和上腔静脉的患者均出现腔房交界处或上腔静脉狭窄;(6)所有病例术后均无血管破裂、症状性肺栓塞、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1)撕脱鞘置入困难是球囊扩张纤维鞘的绝对指征,拔管困难以及导管留置时间2.5年以上的患者可能需要球囊扩张纤维鞘后才能置入撕脱鞘;(2)上腔静脉近心端或腔房交界处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尤其是伴有奇静脉显影的患者建议事先用球囊扩张病变部位后再置管;(3)扩张纤维鞘建议首选8 mm直径球囊,扩张上腔静脉和腔房交界狭窄,建议首选10 mm直径球囊,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需逐级扩张;(4)导管尖端放置在右心房时上腔静脉狭窄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 纤维鞘 中心静脉狭窄 球囊扩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