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珙桐种子败育相关基因Ces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熊亚丽 曹福祥 +2 位作者 刘志明 董旭杰 李萌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81-1490,共10页
严重的种子败育是影响珙桐自然繁殖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控种子败育的分子机制及关键基因目前尚不清楚。根据本研究小组前期获得的珙桐种子转录组数据,筛选到22个转录本,分属14个纤维素合酶Ces A编码基因,所有转录本在败育种子中均呈现上... 严重的种子败育是影响珙桐自然繁殖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控种子败育的分子机制及关键基因目前尚不清楚。根据本研究小组前期获得的珙桐种子转录组数据,筛选到22个转录本,分属14个纤维素合酶Ces A编码基因,所有转录本在败育种子中均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分析珙桐种子中的纤维素含量发现,正常种子在发育过程中纤维素含量持续升高,而在败育种子中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种子。挑选4个在败育种子中显著上调的Ces A基因进行q PCR分析,结果表明它们表达模式相似,在败育种子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种子,且在正常种子发育后期上调表达。挑选其中表达差异最显著的c43681.graph_c0进行克隆获得882 bp片段。经序列比对,其编码产物包含292个氨基酸,与拟南芥纤维素合酶Ces A4同源性最高。分析c43681.graph_c0在珙桐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发现,该基因在茎中表达量较低,而在果肉中表达量较高,在败育种子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本研究筛选到的c43681.graph_c0可能是一个在珙桐生殖器官中调控纤维素合成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CesA基因 种子败育 发育 表达模式
原文传递
两种苎麻纤维素合酶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昱翔 陈建荣 +5 位作者 彭彦 黄妤 赵燕 黄丽华 郭清泉 张学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25-1935,共11页
从苎麻转录组数据出发,利用 Blast 工具从中分析出与多种植物纤维素合酶高度相似的片段 CL789和Unigene 20360。根据片段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从苎麻[Boehmeria nivea (Linn.) Gaud.]栽培种湘苎3号中克隆纤维素合酶核心片段,并利用5′... 从苎麻转录组数据出发,利用 Blast 工具从中分析出与多种植物纤维素合酶高度相似的片段 CL789和Unigene 20360。根据片段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从苎麻[Boehmeria nivea (Linn.) Gaud.]栽培种湘苎3号中克隆纤维素合酶核心片段,并利用5′及3′RACE技术获得2个片段的全长cDNA。两者都具有典型的纤维素合酶特征结构域,表明为2个苎麻纤维素合酶基因 CesA的 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 BnCesA2和 BnCesA3。BnCesA2基因编码区全长度3240 bp,编码1079氨基酸多肽;BnCesA3基因编码区全长3120 bp,编码1039氨基酸多肽。对BnCesA2和BnCesA3基因在湘苎1号、湘苎3号、湘潭大叶白和城步青麻苎麻品种木质部和韧皮部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2个基因在不同品种苎麻的木质部及韧皮部都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着一定差异,整体而言 BnCesA2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其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表达都为BnCesA3的2-5倍。推测BnCesA2和BnCesA3均参与了苎麻细胞壁的次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纤维素合酶基因 CDNA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苎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BnCesA4 cDNA序列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昱翔 陈建荣 +5 位作者 彭彦 黄妤 赵燕 黄丽华 郭清泉 张学文 《作物研究》 2014年第5期472-478,共7页
利用本地BLAST工具,从先期获得的苎麻转录组数据中发掘出与多种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有较高同源性的序列CL6473。以苎麻(Boehmeria nivea)栽培种湘苎3号为材料,根据CL6473设计引物,先采用PCR扩增克隆了苎麻一个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DNA的... 利用本地BLAST工具,从先期获得的苎麻转录组数据中发掘出与多种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有较高同源性的序列CL6473。以苎麻(Boehmeria nivea)栽培种湘苎3号为材料,根据CL6473设计引物,先采用PCR扩增克隆了苎麻一个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DNA的核心片段,再运用5'及3'RACE获得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为一个新的苎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DNA,命名为BnCesA4。BnCesA4 cDNA序列全长4 008 bp,其中编码区全长3 270 bp,编码一个含1 090 aa的多肽,具有植物纤维素酶的保守结构域及特征氨基酸序列。根据该cDNA高可变区序列设计其特异性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BnCesA4基因在几个代表性苎麻品种:湘苎3号、湘苎1号、湘潭大叶白及城步青麻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qRTPCR显示BnCesA4基因在不同品种苎麻的木质部及韧皮部均有表达,表达量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纤维素合成酶基因 克隆 定量表达分析
下载PDF
植物纤维素合成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却枫 查若飞 魏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7-214,共8页
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碳含量的50%以上。在植物中,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和承重元件,由纤维素合成酶复合体(CSCs)在质膜上催化合成。笔者综述了纤维素合成酶(CESA)的类型、结构、互作基因及关于CSCs结... 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碳含量的50%以上。在植物中,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和承重元件,由纤维素合成酶复合体(CSCs)在质膜上催化合成。笔者综述了纤维素合成酶(CESA)的类型、结构、互作基因及关于CSCs结构、组装、运输的研究进展。植物细胞壁分为初生细胞壁和次生细胞壁,不同类型细胞壁中控制纤维素合成的CSCs由不同类型的纤维素合成酶(CESA)构成,且CSCs中CESAs的比例可能具有物种特异性。大多数植物中CESAs的化学计量比都是1∶1∶1,但在杨树的应力木组织中次生细胞壁相关CESAs的化学计量比为8∶3∶1。CSCs在高尔基体上装配并通过跨高尔基体网络分泌到质膜,而质膜上CSCs的丰度和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纤维素的定向沉积。纤维素的合成和定向沉积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抵御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多个关键基因通过与CSCs中特定CESA互作来识别和调控CSCs的运输。CESAs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是影响纤维素合成的重要因素,油菜素甾醇等激素能通过调控CESAs的表达来控制纤维素的合成。未来在CESA功能、CSCs结构模型、CSCs中不同类型CESA所占比例、CSCs组装和运输与纤维素合成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CESA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等方面可运用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开展工作,从而完善植物纤维素合成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合成酶(CESA) 纤维素合成酶复合体 互作基因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structure and biosynthetic gene families of(1,3;1,4)-β-glucan in Sorghum bicolor 被引量:2
5
作者 Riksfardini A.Ermawar Helen M.Collins +7 位作者 Caitlin S.Byrt Natalie S.Betts Marilyn Henderson Neil J.Shirley Julian Schwerdt Jelle Lahnstein Geoffrey B.Fincher Rachel A.Burto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29-445,共17页
In cereals, the presence of soluble polysaccharides including(1,3;1,4)-b-glucan has downstream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animal feed and biofuel applications. Sorghum bicolor(L.) Moench is a versatile crop, b... In cereals, the presence of soluble polysaccharides including(1,3;1,4)-b-glucan has downstream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animal feed and biofuel applications. Sorghum bicolor(L.) Moench is a versatile crop, but there are limited reports 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such soluble polysaccharides.Here, the amount of(1,3;1,4)-b-glucan present in sorghum tissues was measured using a Megazyme assay. Very low amounts were present in the grain, ranging from 0.16%–0.27%(w/w), while there was a greater quantity in vegetative tissues at 0.12–1.71%(w/w). The fine structure of(1,3;1,4)-b-glucan, as denoted by the ratio of cellotriosyl and cellotetraosyl residues,was assess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and ranged from 2.6–3:1 in the grain, while ratios in vegetative tissues were lower at 2.1–2.6:1. The distribution of(1,3;1,4)-b-glucan was examined using a specific antibody and observed with fl uorescenc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icrographs showed a variable distribution of(1,3;1,4)-b-glucan in fl uenced by temporal and spatial factors. The sorghum orthologs of genes implicated in the synthesis of(1,3;1,4)-b-glucan in other cereals, such as the Cellulose synthase-like(Csl) F and H gene families were de fined.Transcript pro filing of these genes across sorghum tissu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dicating that, as in other cereals, Csl F6 transcripts domin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ose synthase-like genes cell wall composition mixed-linkage glucan GRAIN SORGHU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