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抗癌药物对乳癌MCF-7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庞荣清 张步振 +2 位作者 陈戬 潘兴华 陈志龙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 研究乳癌细胞MCF 7在不同抗癌药物存在的情况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细胞记数、台盼蓝染色和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及其活性 ,同时用TRAP法测定细胞端粒酶活性。观察细胞在不同情况下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 目的 研究乳癌细胞MCF 7在不同抗癌药物存在的情况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细胞记数、台盼蓝染色和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及其活性 ,同时用TRAP法测定细胞端粒酶活性。观察细胞在不同情况下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无药物存在时 ,细胞增殖与端粒酶活性增加呈正相关 (r=0 .90 1)。阿霉素、紫杉醇和顺铂都能有效抑制细胞生长 ,以剂量依赖方式和时间依赖方式降低端粒酶活性 ,这种降低与活性细胞减少密切相关。结论 阿霉素、紫杉醇和顺铂抑制MCF 7细胞生长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端粒酶活性及细胞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物 乳癌 MCF-7细胞 细胞增殖 端粒酶活性
下载PDF
肾盂癌的超声诊断及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邵秋杰 秦桂莲 +3 位作者 倪晓霞 石文媛 李欣 韩治宇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探讨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80例,比较超声和增强CT诊断的准确性,并分析漏诊病灶大小,是否合并其他肾脏疾病,是否同时患膀胱癌。结果超声与增强CT对肾盂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 目的评估超声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探讨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80例,比较超声和增强CT诊断的准确性,并分析漏诊病灶大小,是否合并其他肾脏疾病,是否同时患膀胱癌。结果超声与增强CT对肾盂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7.5%(54/80)与89.5%(60/67),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超声提示肾盂占位的54例病灶长径平均为(4.63±3.80)cm,超声漏诊的26例病灶长径平均(2.67±1.46)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病例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膀胱癌及肾盂积水者分别为6例、4例及6例,诊断为肾结石者7例。结论超声对肾盂癌诊断的敏感性较增强CT低,但超声能够提示大部分肾盂占位,可作为筛查肾盂癌的方法。当病灶小或合并肾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膀胱癌时容易漏诊,因此对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超声检查如未探及肾脏肿块应建议其他影像学检查,以除外肾盂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肾盂 细胞转化 肿瘤 漏诊
下载PDF
某市自来水有机提取物诱导的人胚肺细胞恶性转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俊然 朱惠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1-233,共3页
以G市Z江的自来水有机提取物为样品,在诱导人胚肺细胞恶性转化基础上,于转化过程中及结束时分别测定了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恶性转化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水样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可不同程度地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灶的形成,并... 以G市Z江的自来水有机提取物为样品,在诱导人胚肺细胞恶性转化基础上,于转化过程中及结束时分别测定了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恶性转化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水样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可不同程度地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灶的形成,并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染毒15天细胞还未形成转化灶前和染毒30天已形成转化灶后细胞核中均出现了P53蛋白的高表达。提示:P53蛋白的改变很可能与细胞的恶性转化有一定的关系,并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 肿瘤细胞转化 有机提取物
原文传递
端粒酶在人胚肾上皮细胞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甘德秀 马儒林 +5 位作者 庞雅琴 林忠宁 魏青 吴大伟 庄志雄 陈雯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28-631,共4页
目的:利用原代人胚肾上皮细胞转化模型阐明端粒酶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导入法,使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telomerasecatalyticsubunit,hTERT)、HRas癌基因、猿猴病毒40(simianvirus40,SV40)编码的早期抗... 目的:利用原代人胚肾上皮细胞转化模型阐明端粒酶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导入法,使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telomerasecatalyticsubunit,hTERT)、HRas癌基因、猿猴病毒40(simianvirus40,SV40)编码的早期抗原在原代人胚肾上皮细胞中稳定地表达,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染色体畸变率以及细胞转化特征。结果:端粒酶的激活虽然能延长细胞的寿命,但不能使细胞永生化。如果细胞同时表达端粒酶和SV40编码的大T抗原(largeTantigen,LT),细胞就能获得永生化。在此永生化细胞株中导入HRas癌基因以及SV40编码的小T抗原(smallTantigen,ST),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表现为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并在裸鼠皮下形成肿瘤。与原代细胞相比,永生化细胞株的染色体畸变率无改变,而恶性转化细胞的畸变率明显增加。此外在转化细胞和几种肿瘤细胞中表达阻抑人端粒酶的特异性siRNA,能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减少软琼脂上形成的克隆数目。结论:细胞永生化是癌变过程的必要阶段,端粒酶的激活不仅是细胞永生化的重要环节,而且在维持肿瘤细胞生长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端粒末端转移酶 细胞衰老 细胞转化 肿瘤的 抗原 病毒 肿瘤 细胞培养 小鼠
下载PDF
谱系示踪技术在乳腺上皮增殖、转化及肿瘤转移过程中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秀珍 杨章平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2年第20期1-4,共4页
乳腺上皮细胞在哺乳动物中起合成和分泌乳汁的功能,同时介导乳腺肿瘤的发生,但乳腺癌转移过程存在很大争议。研究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追踪乳腺上皮细胞,示踪其增殖、转化形成乳腺肿瘤细胞,并迁移形成肺转移灶的过程。利用小鼠为实验模... 乳腺上皮细胞在哺乳动物中起合成和分泌乳汁的功能,同时介导乳腺肿瘤的发生,但乳腺癌转移过程存在很大争议。研究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追踪乳腺上皮细胞,示踪其增殖、转化形成乳腺肿瘤细胞,并迁移形成肺转移灶的过程。利用小鼠为实验模型,采用KitCreER转基因小鼠与报告基因小鼠R26-Ai47结合靶向示踪乳腺上皮细胞,然后结合乳腺原位肿瘤小鼠模型MMTV-PyMT形成3基因型,观察在青春期和老年期小鼠乳腺肿瘤细胞向肺转移的情况。结果:KitCreER可特异性标记乳腺管腔上皮细胞,可发生增殖转化贡献形成乳腺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在青春期不发生肺转移灶但在老年期会形成明显的肺转移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析乳腺上皮细胞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上皮细胞 谱系示踪 增殖与转化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温石棉诱导MeT-5A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芳芳 苑修源 +8 位作者 高雅楠 张敏 余珉 于曼 肖芸 鞠莉 黄雅丽 张幸 朱丽瑾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研究温石棉对人胸膜间皮细胞MeT-5A细胞毒性与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方法于2016年6月,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温石棉对MeT-5A细胞的细胞毒性;以5 μg/cm2温石棉间断染毒MeT-5A细胞,24 h/次,每周一次,共28次,待细胞呈现锚着不... 目的研究温石棉对人胸膜间皮细胞MeT-5A细胞毒性与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方法于2016年6月,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温石棉对MeT-5A细胞的细胞毒性;以5 μg/cm2温石棉间断染毒MeT-5A细胞,24 h/次,每周一次,共28次,待细胞呈现锚着不依赖性生长后,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判断细胞恶性转化,并计算软琼脂集落形成率,紫外比色法测定糖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活性,包括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己糖激酶(HK)。结果温石棉对MeT-5A细胞具有细胞毒性,细胞相对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与未染毒时相比,10、20、40、80 μg/cm^(2)温石棉染毒后MeT-5A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染毒28次后,温石棉转化组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出现叠层生长,并可在软琼脂上生长,细胞集落形成率为18.33‰±2.49‰,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石棉转化组细胞PK[(19.51±1.52)U/L]、PFK[(0.12±0.02)U/10^(4)个细胞]和HK[(0.26±0.01)U/10^(4)个细胞]酶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细胞[(25.00±1.04)U/L、(0.15±0.01)U/10^(4)个细胞和(0.33±0.01)U/10^(4)个细胞](P<0.01)。结论温石棉可诱导MeT-5A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升高细胞糖酵解相关激酶PK、PFK、HK酶活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化 糖酵解 温石棉 细胞毒性 肿瘤
原文传递
PM_(2.5)暴露致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姜源 刘靳波 邓建军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8-713,共6页
空气细颗粒物(PM_(2.5))在环境污染和公众健康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PM_(2.5)可被人体吸入并沉积在气道和肺泡,甚至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组织器官之后产生毒性效应。PM_(2.5)长期暴露导致的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 空气细颗粒物(PM_(2.5))在环境污染和公众健康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PM_(2.5)可被人体吸入并沉积在气道和肺泡,甚至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组织器官之后产生毒性效应。PM_(2.5)长期暴露导致的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PM_(2.5)暴露导致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研究;论述了主要生物学机制,包括表观遗传学、肿瘤微环境及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改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PM_(2.5)暴露引起肺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公众健康管理和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肺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肺癌 表观遗传学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稳定转染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脑胶质瘤起始细胞可自发融合宿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恶性转化
8
作者 韩辉 代兴亮 +1 位作者 程宏伟 兰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3944-3950,共7页
背景:异种移植瘤中宿主来源间质细胞恶性转化已有报道,但是对恶变的机制知之甚少。目的:旨在使用双色荧光示踪的体内模型研究宿主来源肿瘤间质细胞的恶性转化,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稳定转染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脑胶质瘤起始细胞(g... 背景:异种移植瘤中宿主来源间质细胞恶性转化已有报道,但是对恶变的机制知之甚少。目的:旨在使用双色荧光示踪的体内模型研究宿主来源肿瘤间质细胞的恶性转化,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稳定转染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脑胶质瘤起始细胞(glioma-initiatingcellstransfectedwithred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GICs-RFP)接种到表达绿光荧光蛋白的裸鼠体内,建立具有2种荧光的动物模型;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移植瘤的荧光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选各种荧光细胞,包括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红色荧光蛋白细胞和表达这2种荧光的融合细胞;体外亚克隆得到具有恶性肿瘤细胞特征的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蛋白两种荧光的融合细胞;体外鉴定细胞来源、表面标记物和恶性特征,裸鼠皮下移植验证融合细胞致瘤特性。实验经苏州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ECSU-201800090。结果与结论:GICs-RFP在绿色荧光蛋白裸小鼠的体内致瘤率均为100%(14/14);动物移植瘤模型中均可观察到融合细胞,分选、克隆到的融合细胞不仅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而且共表达GICs-RFP标记物Nestin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CD44、CD105和CD29;融合细胞在体外表现出高度增殖活性,较GICs-RFP更具侵袭和迁移特征;融合细胞(1×105个/只)在无胸腺裸小鼠的致瘤率为100%(4/4)。提示GICs-RFP自发融合宿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恶性转化,为肿瘤异质性的细胞来源提供了新的双色荧光示踪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蛋白示踪 细胞融合 恶性转化 胶质瘤起始细胞 荧光裸小鼠 肿瘤微环境 动物模型 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茯苓多糖对雏鸡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6
9
作者 余建国 姜正前 +1 位作者 严晗光 朱楼英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0-73,共4页
给 1日龄AA雏鸡经腹腔注射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强毒株 ( 0 .2mL/只 ) ,并从当日开始给试验组雏鸡以 3个剂量连续肌肉注射茯苓多糖 1周 ,分别于 7、14、2 8、4 2、5 6日龄取脾组织 ,制备脾细胞悬液 ,用ELISA法检测了雏鸡淋巴细胞转化率... 给 1日龄AA雏鸡经腹腔注射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强毒株 ( 0 .2mL/只 ) ,并从当日开始给试验组雏鸡以 3个剂量连续肌肉注射茯苓多糖 1周 ,分别于 7、14、2 8、4 2、5 6日龄取脾组织 ,制备脾细胞悬液 ,用ELISA法检测了雏鸡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及M活性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 ,3个剂量均可显著提高雏鸡的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及M活性 ,且中剂量组效果优于其他 2个剂量组。证实茯苓多糖能提高MDV强毒株感染雏鸡的细胞免疫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细胞免疫活性 淋巴细胞转化率 抗肿瘤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抗肿瘤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兆煜 王连唐 陈雁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7-432,共6页
二甲双胍是一种传统的口服降糖药,临床上普遍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二甲双胍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病率,亦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在代谢途径、细胞周期、氧化应激、肿瘤干细胞转化等方面通过激活腺苷... 二甲双胍是一种传统的口服降糖药,临床上普遍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二甲双胍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病率,亦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在代谢途径、细胞周期、氧化应激、肿瘤干细胞转化等方面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 e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转化。但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的抗肿瘤机制仍存在着争议,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同时亟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抗肿瘤机制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代谢 细胞周期阻滞 氧化应激 肿瘤干细胞转化
下载PDF
胶质瘤干祖细胞体外诱导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株SU3-ihDCTC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德林 代兴亮 +9 位作者 费喜峰 王海洋 陈金生 王麒龙 芮琴 王之敏 王爱东 董军 兰青 黄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祖细胞体外诱导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方法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小鼠骨髓腔冲洗细胞,用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方法,与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的人胶质瘤干祖细胞SU3共培养,从单克隆增殖...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祖细胞体外诱导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方法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小鼠骨髓腔冲洗细胞,用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方法,与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的人胶质瘤干祖细胞SU3共培养,从单克隆增殖能力强的EGFP(+)永生化细胞中随机选取1株检测相关分子标志物,行染色体分析和致瘤试验。结果被鉴定分析的1株永生化EGFP(+)细胞形态为树突状,Dc标志蛋白CD11c、CD80、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均高表达,此外表达宿主鼠源性β-肌动蛋白和EGFP;且兼具高增殖、侵袭和移植致癌的潜能;染色体核型为异倍体。结论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成功地建立了1株被胶质瘤干祖细胞SU3诱导恶性转化的永生化树突状细胞株,有望作为工具细胞进一步用于非可控性炎症细胞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干细胞 恶性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 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 非可控性炎症细胞
原文传递
吞噬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和肿瘤坏死因子增加α粒子致细胞转化频率的研究
12
作者 龚诒芬 郭仁锋 +6 位作者 朱茂祥 寿江 L.Hieber K.Peters C.Schippel 葛桂秀 杨陟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8-101,共4页
阐明慢性炎症时吞噬细胞释出的某些内源性因子在辐射致癌中的作用。方法以C3H10T1/2和原代SHE为靶细胞,用238Pu为体外α照射源,用转化灶形成法观察PMA及其刺激人外周血产生的过量自由基、调理酵母多糖刺激U-9... 阐明慢性炎症时吞噬细胞释出的某些内源性因子在辐射致癌中的作用。方法以C3H10T1/2和原代SHE为靶细胞,用238Pu为体外α照射源,用转化灶形成法观察PMA及其刺激人外周血产生的过量自由基、调理酵母多糖刺激U-937细胞释放的TNF-α等炎性因子对α粒子照射细胞转化频率(TF)的增加效应。结果PMA和它刺激的人血使0.5Gyα粒子照射的C3H10T1/2细胞的TF分别增高2.1和2.8倍。U-937释放的TNF-α炎症因子TF增高12倍;用抗TNF-α抗体中和后,证明U-937上清中仍有其他促癌因子存在。0.5Gyα粒子照射的SHE细胞在体外长期传代生长对hrTNF-α具有依赖性,由此得到的40代的细胞具有致瘤性。结论慢性炎症条件下,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出的过量自由基和TNF-α等因子在低剂量辐射致癌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化 氧自由基 肿瘤坏死因子 吞噬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