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正兰 陈红 +2 位作者 黄萍 李家明 张益民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股静脉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患者69例,使用二项式l...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股静脉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患者69例,使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的方法结合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例发生相关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其中5例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5/69,占7.2%),2例为糖尿病肾脏疾病(2/69,占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发生导管相关的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子,体质量是保护因素,而性别、年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血白蛋白(alburain,Alb)、置管前有否水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血红蛋白浓度等不是导管相关的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前列腺素E1扩血管药物的应用未显示保护作用(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仅体质量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保护因素[OR=0.862,95%CI(0.752-0.988)1,P=0.033)。结论体质量为股静脉留置透析用深静脉导管的DVT的保护因素,提示患者高大的身材可能是保护因素,推测与留置导管的股静脉的内径相对较大、以及可耐受更多的脱水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 导管相关的血栓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喻露 卢亚飞 +1 位作者 章莉 谭富媛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0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41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超诊断结果,将其分为CRT组(n=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41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超诊断结果,将其分为CRT组(n=103)和非CRT组(n=309);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静脉血栓史、近期手术史、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感染、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置入静脉、穿刺方法、导管材料、置管前D-二聚体、APTT、使用抗凝药物、血栓传统预防等因素分布;再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CRT发生率为25.00%(103/412)。多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T的危险因素包括静脉血栓史(OR=3.732)、近期手术史(OR=2.869)、糖尿病(OR=3.600)、感染(OR=5.960)、生活自理能力障碍(OR=6.780)、传统穿刺法(OR=3.699)、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OR=4.246)、无传统预防(OR=4.491)等。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高的CRT发生率,且多数是无症状性CRT患者;根据以上高危因素,进行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CRT,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CRT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文瑾 徐亦虹 +7 位作者 柳小琳 颜梦雅 王伊娜 王美娟 高杨 杨丹 潘红英 沈旭慧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34-2842,共9页
目的系统检索和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构建更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 目的系统检索和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构建更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应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15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共涉及16个模型。16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41~0.850。12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其余3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差。15项研究的偏倚风险均较高,偏倚主要来自未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欠妥当、预测因子未完全从结局指标中被排除、样本量不足、连续性变量处理方式不合理、对缺失数据关注不足、变量筛选过程不合理、缺乏模型性能评估以及模型过度拟合等。结论现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尚不完善,需要在后期的构建中关注对不同风险评估方法有效性的研究,以得到更好的高准确度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制订相关预防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循征护理学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雪美 陈亿仙 +4 位作者 陈健平 韦拔 韦舒旻 潘双静 蒋永江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385-390,395,共7页
中心血管置管技术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不可或缺的救治技术,其并发症同样不可忽视,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栓(central catheter-associated thrombosis,CCAT)可以无临床症... 中心血管置管技术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不可或缺的救治技术,其并发症同样不可忽视,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栓(central catheter-associated thrombosis,CCAT)可以无临床症状,也可能发生血管栓塞,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随着床旁超声在NICU中推广应用,越来越多CCAT被发现,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临床医师对其治疗及管理策略仍存在困惑。本文就CCAT在NICU中的临床管理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栓 血栓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临床管理
下载PDF
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晓宁 王玉堂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西院233例行PICC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将其分为再通组及未再通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史、置管相关信息、血栓相关数据、是否拔...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西院233例行PICC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将其分为再通组及未再通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史、置管相关信息、血栓相关数据、是否拔除导管以及是否抗栓治疗等数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再通组拔除导管和接受抗栓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不通组;拔除导管和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其血栓完全再通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发现血栓后拔除导管组以及接受抗栓治疗组,其累积不通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ICC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拔除导管和接受抗栓治疗者其效果更优;出现PICC管相关性血栓的时候,对于导管仍有用途,没有感染迹象的老年患者,主张保留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 抗栓治疗
下载PDF
肿瘤患者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循证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戎佩佩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7期985-988,共4页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方法确定肿瘤患者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提出临床问题。针对该患者的临床问题,遵循循证临床实践的PICO原则,查找并评价当前与肿瘤患者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相关的最佳临...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方法确定肿瘤患者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提出临床问题。针对该患者的临床问题,遵循循证临床实践的PICO原则,查找并评价当前与肿瘤患者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相关的最佳临床证据。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6年6期)、Medline(1980~2016年)、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16年),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评价。结果共筛选出与临床问题密切相关的3个系统评价/Meta分析,9个RCT和4个临床指南。通过文献分析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疗效满意。结论采用循证治疗方法,为患者确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不仅可促进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有利于引导医患双方共同承担医疗不确定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导管相关静脉血栓 循证治疗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血栓高危肿瘤患者PICC导管置入中的应用
7
作者 孙敏珠 张小云 颜美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1期2735-2736,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栓高危肿瘤患者PICC导管置入中的运用。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行PICC导管置入的患者实施置管前的系统评估,在142例导管置入的患者中,发现有静脉血栓史的肿瘤患者8例,给予实施PICO循证护理。结果7例血栓...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栓高危肿瘤患者PICC导管置入中的运用。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行PICC导管置入的患者实施置管前的系统评估,在142例导管置入的患者中,发现有静脉血栓史的肿瘤患者8例,给予实施PICO循证护理。结果7例血栓高危肿瘤患者完成预定的治疗疗程,1例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栓,最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是导管体外不完全断裂所致。结论7例血栓高危肿瘤患者完成预定的治疗疗程,1例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栓,最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是导管体外不完全断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循证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栓
下载PDF
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置管对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梁性昂 吴黄辉 +5 位作者 肖锦容 柯慧华 张燕 吴晓智 陈国忠 李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抗生素涂层与普通中心静脉置管对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ADV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6月行颈内静脉、腋-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1 359例,年龄26~82岁,... 目的评价和比较抗生素涂层与普通中心静脉置管对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ADV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6月行颈内静脉、腋-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1 359例,年龄26~82岁,ASAⅠ~Ⅲ级。采用倾向性评分法按1∶1匹配分为两组,即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置管组(A组)和普通中心静脉置管组(B组)。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ASA分级、术前血栓风险(Caprini评分)、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手术部位、是否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是否接受抗凝治疗等。分析术后CADVT的风险和血栓程度,以及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共938例患者匹配成功,共323例患者(34.4%)经床旁超声诊断为CADVT,其中A组172例(36.7%),B组151例(32.2%),两组CADVT发生率和血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高危血栓风险(Caprini评分≥5分)(OR 1.34,95%CI 1.01~1.78)、体表标志定位穿刺置管(OR 1.69,95%CI 1.04~2.74)和未接受抗凝治疗(OR 1.39,95%CI 1.01~1.92)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导管CADVT的风险高于普通中心静脉导管;A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0.9%vs 4.1%,P<0.05);其余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置管不增加CA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涂层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血浆D-二聚体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原娜 王磊 +2 位作者 王喆 张贤雨 田桂英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血栓调节蛋白(TM)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二者对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PICC置管要求的恶性肿瘤患者207例,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 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血栓调节蛋白(TM)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二者对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PICC置管要求的恶性肿瘤患者20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TM及D-Dimer.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结果 207例恶性肿瘤PICC置管后,血栓组33例,对照组174例.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TM[(6.806±1.805)μg/L]、D-Dimer[(0.786±0.294)mg/L]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及D-Dimer与血栓组呈正相关性(r=0.572、0.530,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TM的优势比(OR)为1.899,D-Dimer的OR为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把TM和D-Dimer的截止水平设在总研究群体的第50个百分点分为高低风险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D-Dimer均高出现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OR为2.042,高于单独高TM(OR=1.286)和单独高D-Dimer(OR=1.044),提示TM、D-Dimer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出现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风险性增加2.042倍.TM与D-Dimer分别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r=0.477、0.492,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放化疗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TM及D-Dimer水平的升高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肿瘤 D-二聚体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