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模板制备掺杂过渡金属铈锆固溶体及其催化氧化CO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冒德寿 罗子豪 +4 位作者 李智宇 洪鎏 曲荣芬 王家强 姜亮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5-324,共10页
以烟梗丝、烟叶片和烟梗条等材料为模板掺杂过渡金属合成了一系列铈锆固溶体材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法(XRD)、储氧量(OSC)、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对铈锆... 以烟梗丝、烟叶片和烟梗条等材料为模板掺杂过渡金属合成了一系列铈锆固溶体材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法(XRD)、储氧量(OSC)、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对铈锆固溶体材料进行CO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烟草模板制备的铈锆固溶体性能不同.以烟叶片为模板制备的掺铜铈锆固溶体具有极高的储氧量,高达2961μmol/g,但该材料催化氧化CO的活性并非最强.以烟梗丝为模板制备的掺铜铈锆固溶体在铈锆比为45∶45∶10时,对CO氧化有着很好的催化活性,起燃活性温度(T50)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锆固溶体 烟草模板 储氧量 催化氧化co
原文传递
制备条件对Au/LaCoO_3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孟根图雅 贾美林 照日格图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2-447,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CoO3,并用沉积-沉淀法(DP法)制备了Au/LaCo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溶液pH、pH调节顺序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均有一定影响.Au/LaC...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CoO3,并用沉积-沉淀法(DP法)制备了Au/LaCo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溶液pH、pH调节顺序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均有一定影响.Au/LaCoO3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沉积过程中在HAuCl4溶液中先加入载体后,再调节溶液pH=8,得到的催化剂经250℃焙烧后可提高催化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LacoO3催化剂 制备条件 co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铁矿烧结减污降碳及协同处置固废新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康建刚 杨本涛 +3 位作者 魏进超 王兆才 周浩宇 范一权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6,82,共8页
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烧结工序作为钢铁长流程生产种的重要一环,降低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生产过程低碳化、扩展烧结功能实现高附加值是铁矿烧结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回顾了传统的超低排放技术、烧结... 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烧结工序作为钢铁长流程生产种的重要一环,降低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生产过程低碳化、扩展烧结功能实现高附加值是铁矿烧结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回顾了传统的超低排放技术、烧结固体燃料供热模式及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固废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低碳低成本深度净化新技术、高配比富氢燃料烧结新技术及烧结协同处置固废新技术,并展望了以上技术对实现烧结减污降碳及社会效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活性炭法 超低温SCR脱硝 co催化氧化 富氢烧结 固废
下载PDF
CO在纳米CeO_2负载的Pd-Cu催化剂上的低温催化氧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敬超 张玉军 +2 位作者 谭砂砾 郑华 德王磊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用溶胶_凝胶法制得了平均晶粒度为 1 5nm的CeO2 粉体 ,并用浸渍法制备了Pd_Cu 纳米CeO2 催化剂 ;通过XRD、SEM和HR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纳米CeO2 粉体和Pd_Cu 纳米CeO2 催化剂的性能 ;考察了催化剂对CO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纳... 用溶胶_凝胶法制得了平均晶粒度为 1 5nm的CeO2 粉体 ,并用浸渍法制备了Pd_Cu 纳米CeO2 催化剂 ;通过XRD、SEM和HR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纳米CeO2 粉体和Pd_Cu 纳米CeO2 催化剂的性能 ;考察了催化剂对CO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纳米CeO2 粉体负载的Pd_Cu催化剂对CO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明显优于一般CeO2 颗粒负载的Pd_Cu催化剂 ,其CO完全氧化的最低温度比Pd_Cu 热分解法CeO2 催化剂低约 70℃ ,比Pd_Cu 工业CeO2 催化剂低约 1 3 0℃。因此 ,纳米CeO2 粉体作载体可极大地提高Pd_Cu催化剂的CO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纳米CEO2 粉体 催化氧化 并用 co氧化 溶胶一凝胶法 最低温度 平均 表征
原文传递
负载型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海锋 贾美林 +1 位作者 照日格图 刘雪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共4页
采用水溶液沉淀法制备了MgO/CeO2混合载体,并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相应Au/MgO/CeO2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表征反应,考察了载体的结构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AAS、XRD、XPS和TPR表征,分析了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原因。实验... 采用水溶液沉淀法制备了MgO/CeO2混合载体,并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相应Au/MgO/CeO2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表征反应,考察了载体的结构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AAS、XRD、XPS和TPR表征,分析了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载体的结构对催化剂的活性有一定影响,CeO2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MgO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不明显;XPS和TPR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均含有氧化态的金,并且和催化剂活性相关,说明Auδ(+0<δ<3)是催化剂的活性相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催化剂 沉淀-沉积法 MgO/CeO2 co催化氧化
下载PDF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玉军 王香风 王巧玲 《化学教育》 CAS 2007年第11期3-5,共3页
主要介绍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哈德.埃特尔在金属表面氢吸附、哈伯-博施法合成氨反应过程催化机理及CO催化氧化反应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获奖成果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固体表面化学 合成氨co催化氧化
下载PDF
在Pd(Ⅱ)-Cu(Ⅱ)/活性炭催化剂上水汽对CO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守斌 张顺利 +3 位作者 张治军 金振声 汤爱华 徐贤伦 《化学研究》 CAS 1999年第4期16-19,30,共5页
研究了CO在Pd( Ⅱ) - Cu( Ⅱ)/ 活性炭催化剂上的催化氧化反应,发现当空气中含有水汽时催化活性大大提高。并对CO 络合催化机理进行了讨论,求得总包反应级数约为1 .3,表观活化能为50 .46kJ·mol- 1 。
关键词 催化氧化 水汽 一氧化碳 催化剂
下载PDF
缺陷调控对钙钛矿结构锰酸镧催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蒋一兰 袁龙 +2 位作者 王西阳 黄科科 冯守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6-421,共6页
以钙钛矿结构锰酸镧为模型化合物,通过制造A位缺陷调控La_xMnO_(3-δ)中Mn的价态和氧缺陷,并通过电催化析氧(OER)及热催化CO氧化等反应对缺陷与催化性质的关系进行评价.所有样品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并通过ICP-OES分析确定A位缺陷,再... 以钙钛矿结构锰酸镧为模型化合物,通过制造A位缺陷调控La_xMnO_(3-δ)中Mn的价态和氧缺陷,并通过电催化析氧(OER)及热催化CO氧化等反应对缺陷与催化性质的关系进行评价.所有样品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并通过ICP-OES分析确定A位缺陷,再经过碘量法滴定确定Mn的价态,根据电中性原则,计算出氧缺陷(δ)值,调控所得样品的化学式分别为La_(0.85)MnO_(2.85),La_(0.80)MnO_(2.81)和La_(0.75)MnO_(2.74).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的结构、Mn结合能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物理吸附仪测得样品的比表面积.材料的电催化析氧和CO催化氧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氧缺陷对2种催化反应均表现了很大的影响,氧缺陷的浓度与OER催化活性呈线性关系,而对于CO催化,则需要合适的氧缺陷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缺陷 锰酸镧 电催化析氧反应 一氧化碳催化氧化
下载PDF
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叶青 闫立娜 +1 位作者 罗才武 王道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5,共7页
通过前掺杂法(PI)和浸渍法(IM)制备了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ctahedral Molecular Sieves,OMS-2)负载Pd(Pd/OMS-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Pd... 通过前掺杂法(PI)和浸渍法(IM)制备了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ctahedral Molecular Sieves,OMS-2)负载Pd(Pd/OMS-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Pd负载量对Pd/OMS-2催化剂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通过与载体OMS-2的比较研究了Pd/OMS-2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前掺杂法制备的Pd/OMS-2-PI催化剂活性明显优于浸渍法制备的Pd/OMS-2-IM催化剂,其T100分别为75℃和175℃.这与Pd/OMS-2-PI催化剂中OMS-2载体与Pd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有关.Pd负载量明显影响Pd/OMS-2-PI催化剂的催化活性,3Pd/OMS-2-PI催化剂(Pd=3.0wt%)催化活性最高,这是由于Pd掺杂进入OMS-2晶格结构,能活化晶格氧,而随Pd含量进一步增加,部分Pd分布在OMS-2表面.稳定性结果表明,Pd/OMS-2-PI稳定性明显优于OMS-2载体本身,这可能与Pd掺杂进入催化剂晶格,能较好稳定OMS-2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OMS-2 催化氧化co 制备方法 负载量
下载PDF
腈纶厂装置废气及罐区废气环保治理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长远 刘勇 +1 位作者 高兴娜 程佳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中石化某腈纶厂,腈纶装置废气和罐区废气治理系统的改造优化。该系统原设计采用“冷凝回收+碱洗脱硫+催化氧化+SCR脱硝”工艺,通过低温冷凝回收部分混合单体,不凝气通过碱洗脱硫、催化氧化、SCR脱硝处理后达标排放。在试运行... 本文介绍了中石化某腈纶厂,腈纶装置废气和罐区废气治理系统的改造优化。该系统原设计采用“冷凝回收+碱洗脱硫+催化氧化+SCR脱硝”工艺,通过低温冷凝回收部分混合单体,不凝气通过碱洗脱硫、催化氧化、SCR脱硝处理后达标排放。在试运行过程中,发现废气浓度及组成和设计值有偏差,冷凝回收系统存在冷凝器进气口堵塞、化霜切换频繁、气液分离器几乎回收不到凝液等问题,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由于本系统设有碱洗塔,利用丙烯腈易溶于水的原理,经过改造现有碱洗塔,将原本送入冷凝回收单元的罐区废气、集气箱废气通过碱洗塔,脱除废气中的大部分丙烯腈,吸收后的尾气进入下游催化氧化、低温脱硝单元处理后排放。排放气中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可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 37/2801.6-2018)以及《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7/2376-2013)的要求。经技改后,该系统至今已稳定运行3年,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废气罐区废气处理 催化氧化(co) 低温脱硝 催化剂 达标排放
下载PDF
Au/Fe(OH)_3/LaFeO_3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美林 图雅 +3 位作者 萨嘎拉 王奖 徐爱菊 照日格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7-970,共4页
以LaFeO3为载体,通过Fe(OH)3对载体进行改性,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纳米金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XRD、XPS、AAS和BET测试,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Fe(OH)3助剂的加入,对催化剂的活性提高不明显,但大大提高了催化剂在反应过程... 以LaFeO3为载体,通过Fe(OH)3对载体进行改性,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纳米金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XRD、XPS、AAS和BET测试,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Fe(OH)3助剂的加入,对催化剂的活性提高不明显,但大大提高了催化剂在反应过程和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加入助剂的Au/Fe(OH)3/LaFeO3催化剂,由于Fe(OH)3和活性组分的相互作用,减缓了金颗粒的聚集,使得放置近半年的催化剂和新鲜催化剂具有相近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催化剂 一氧化碳氧化 钙钛矿氧化物
原文传递
MOF衍生铜基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CO研究
12
作者 王忠华 张忠源 +2 位作者 孙智垚 沈岳松 刘优林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11期50-54,共5页
采用蒸汽诱导法合成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MOF),通过浸渍法将铈引入Cu-MOF骨架结构中得到复合前驱体,再通过高温热处理,制备出新型铜基复合氧化物。研究发现铈的掺杂可以调变铜基复合物的晶型结构,以此作为催化剂,考察铈负载量对铜铈... 采用蒸汽诱导法合成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MOF),通过浸渍法将铈引入Cu-MOF骨架结构中得到复合前驱体,再通过高温热处理,制备出新型铜基复合氧化物。研究发现铈的掺杂可以调变铜基复合物的晶型结构,以此作为催化剂,考察铈负载量对铜铈复合氧化物催化效果的影响,并获得催化剂的最佳配伍。优化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在180℃和空速50000 h^(-1)条件下,CO脱除效率超过99%,展现出高效的催化氧化CO活性。此外,在Cu-MOF合成中掺入TiO_(2),可以调变氧化铜形成,促进催化剂的催化氧化CO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蒸汽诱导法 Cu-MOF 铈掺杂 铜复合氧化物 催化氧化co
下载PDF
Periodic and random perturbation of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
13
作者 杨灵法 侯中怀 辛厚文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9年第3期332-336,共5页
When a controllable input is modulated by noise and signal, the response of a nonlinear system may exhibit a synchronized effect,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stochastic resonance(SR). With the help of noise, the detection... When a controllable input is modulated by noise and signal, the response of a nonlinear system may exhibit a synchronized effect,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stochastic resonance(SR). With the help of noise, the detection of weak signal may become possible and its signal-to-noise ratio can be increased. A model to describ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 on single crystal was adopted, and its stability was studied by linear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responses under periodic and random perturbation were analyzed. Stochastic resonance behavior was found in a narrow bistable region, or near the oscillatory region. The results shows more characteristics than those of 1-dimensional system do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RESONANC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 nonlinear dynamics bifurcation.
原文传递
铝柱撑蒙脱石负载Au和Pt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及其催化氧化CO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青 李冬辉 +2 位作者 程水源 康天放 王道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69-1275,共7页
将钙基蒙脱石(Ca-M)钠化改性制得钠化蒙脱石(Na-M),随后用羟基铝离子柱化液对Na-M柱撑改性制得铝柱撑蒙脱石(Al-PILCS),使用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2种方法将Au和Pt负载在Al-PILCS上,制得Au/Al-PILCS和Pt/Al-PILCS.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 将钙基蒙脱石(Ca-M)钠化改性制得钠化蒙脱石(Na-M),随后用羟基铝离子柱化液对Na-M柱撑改性制得铝柱撑蒙脱石(Al-PILCS),使用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2种方法将Au和Pt负载在Al-PILCS上,制得Au/Al-PILCS和Pt/Al-PILCS.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测定其对CO的催化活性.XRD和N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铝柱撑蒙脱石Al-PILCS的比表面积、微孔面积和微孔体积较蒙脱石原矿Ca-M增加较大.对于Au和Pt负载型Al-PILCS催化剂,Pt/Al-PILCS催化活性明显优于Au/Al-PILCS.制备方法对Pt/Al-PILCS的活性影响较小,而对Au/Al-PILCS的催化活性影响较大.分析表明,不同方法制备Au/Al-PILCS催化活性的差别,主要由于Au颗粒大小和Au氧化态的差别.而Au/Al-PILCS和Pt/Al-PILCS之间的活性差别,可能是由于金和铂的粒径大小和反应机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柱撑蒙脱石 AU Pt co催化氧化
下载PDF
载体形貌对CeO2/Cu0.2Co0.8Oδ催化剂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磊 杨丙星 +3 位作者 申宏鹏 叶丽萍 金政伟 黄金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0-154,共5页
在不同模板剂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纤维状、片状、棉花状和页岩状CeO2/Cu0.2Co0.8Oδ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活性评价数据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页岩状CeO2/Cu0.2Co0.8Oδ催化剂催化CO的氧化性能最好... 在不同模板剂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纤维状、片状、棉花状和页岩状CeO2/Cu0.2Co0.8Oδ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活性评价数据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页岩状CeO2/Cu0.2Co0.8Oδ催化剂催化CO的氧化性能最好,CO转化率达到100%时的温度最低(75℃)。在常温、3 MPa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CO体积分数脱除至2×10^-8。页岩状CeO2/Cu0.2Co0.8Oδ催化剂催化活性好的主要原因是其低温还原性能好、催化剂上CeO2高度分散、CeO2与载体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形貌 co催化氧化 液相丙烯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铜铈基复合催化剂及其催化氧化CO研究
16
作者 王忠华 汪新杰 +2 位作者 张忠源 刘优林 沈岳松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7期50-53,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以尿素为沉淀剂合成铜铈复合前驱体,通过高温焙烧处理,制备出铜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通过优化铜铈组分配比,考察铜含量对铜铈复合氧化物催化效果的影响,获得催化剂最佳配伍,该复合催化剂在140℃条件下,CO脱除效率超过99%,... 采用溶剂热法,以尿素为沉淀剂合成铜铈复合前驱体,通过高温焙烧处理,制备出铜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通过优化铜铈组分配比,考察铜含量对铜铈复合氧化物催化效果的影响,获得催化剂最佳配伍,该复合催化剂在140℃条件下,CO脱除效率超过99%,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氧化CO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掺入锰和锆元素,提升氧化铜在氧化铈中的分散程度,更有利于稳定催化剂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溶剂热 尿素 铈复合氧化物 催化氧化co 掺杂
下载PDF
MnOx-L负载Fe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CO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之丹 付娇丽 +2 位作者 叶青 程水源 康天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0-368,共9页
为了有效去除大气污染物中的CO,使用氧化还原法制备层状锰氧化物MnOx-L,并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负载不同质量分数Fe的Fex/MnOx-L催化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技术、... 为了有效去除大气污染物中的CO,使用氧化还原法制备层状锰氧化物MnOx-L,并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负载不同质量分数Fe的Fex/MnOx-L催化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技术、比表面积测定(brunauer emmett teller,BET)、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ydrogen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H2-TPR)、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xygen temperature-programmed,O2-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等技术表征催化剂形貌、结构及性能.层状锰氧化物MnOx-L具有典型的八面体层状结构,Fe负载对催化剂结构影响不大,但对其理化性质产生了影响.Fe负载改变了催化剂的还原性及其表面的m(Fe^2+)/m(Fe^3+)和m(Oads)/m(Olatt)比例,提高了样品的催化活性.在所有Fex/MnOx-L样品中,Fe5/MnOx-L具有最高的低温还原性、氧移动性,m(Fe^2+)/m(Fe^3+)及表面吸附氧最高.催化氧化CO反应中,Fe5/MnOx-L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t 50=80℃和t 90=150℃),这与Fe和MnOx-L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锰氧化物 Fex/MnOx-L 催化氧化co 负载量 活性 还原性
下载PDF
以Au(PPh_3)(NO_3)为前体制备的Au/13X结构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青 赵俊 +3 位作者 李冬辉 赵建生 程水源 康天放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561-1567,共7页
分别以金的有机配合物Au(PPh3)(NO3)和无机化合物HAuCl4为前驱体,采用常规浸渍法分别制备了Au/13X-Org和Au/13X-Ino,并以后者作为对照.采用N2-吸附/脱附、SEM-EDS、XRD和XPS等技术对所制样品的织构、晶体结构和价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 分别以金的有机配合物Au(PPh3)(NO3)和无机化合物HAuCl4为前驱体,采用常规浸渍法分别制备了Au/13X-Org和Au/13X-Ino,并以后者作为对照.采用N2-吸附/脱附、SEM-EDS、XRD和XPS等技术对所制样品的织构、晶体结构和价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所制样品对CO的催化氧化性能.N2-吸附/脱附、SEM-EDS和XRD结果表明,对于Au/13X-Org样品,Au较均匀地分布在13X载体上,而Au/13X-Ino样品,Au聚集地分布在13X载体上.通过XRD和SEM测定表明Au/13X-Ino上金粒子(平均粒径≈26.6nm)明显大于Au/13X-Org上金粒子(平均粒径<5nm).CO催化氧化结果表明,Au/13X-Org催化性能明显优于Au/13X-Ino,Au/13X-Org在低温25℃时CO转化30%,150℃完全转化;而Au/13X-Ino在低温无活性,CO完全转化温度高于400℃.对于这种"惰性"13X载体负载Au活性的差别可能归因于金粒子的大小和前驱体中有无氯物种两方面的原因.XPS结果表明,在Au/13X-Org和Au/13X-Ino催化剂上催化氧化的活性中心为金属态Au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13X co催化氧化 有机金配合物
原文传递
不同B′(TiFeZn)离子存在条件下对La_(1-x)Sr_xMn_(1-x)B′_xO_3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李茸 周霞 +2 位作者 施援平 周效贤 马建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3,共5页
为了更有效地在较低温度下催化氧化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 CO和烃类 ,根据需要特研制出 3类不同 B′离子 (B′=Ti,Fe,Zn)参与的四元复合氧化物系列 La1 -x Srx Mn1 -x B′x O3 催化剂 ,通过 XRD,ESR等多种波谱技术的表征 ,全面地考... 为了更有效地在较低温度下催化氧化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 CO和烃类 ,根据需要特研制出 3类不同 B′离子 (B′=Ti,Fe,Zn)参与的四元复合氧化物系列 La1 -x Srx Mn1 -x B′x O3 催化剂 ,通过 XRD,ESR等多种波谱技术的表征 ,全面地考察了不同 B′离子同晶取代后引发的作用及其 C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推出的 La0 .8Sr0 .2 Mn0 .8Zn0 .2 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在 1 30℃就已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氧化性能 ,它的活性启动温度远低于 La0 .8Sr0 .2 Mn O3三元复合氧化物所显示的活性启动温度 .为低温高效催化体系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活性启动温度 催化氧化 一氧化碳 汽车尾气处理 催化剂结构 催化活性
下载PDF
一氧化碳在外延薄膜Pd(111)表面的催化氧化
20
作者 沈新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8年第2期37-40,共4页
在外延薄膜Pd(111)表面上暴露覆盖系数θ≈0.45一氧化碳后,仍能吸附氧并发生一氧化碳催化氧化反应,这与在由溅射、退火方法制备的体材料钯表面上观察到的结果不同,其原因可能归结于两者微观形貌的差别。
关键词 Pd(111)薄膜 一氧化碳催化氧化 一氧化碳分子轨道特征峰 C-O拉伸振动模式能量损失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