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4
1
作者 李云玲 郭旭宁 +1 位作者 郭东阳 王晓红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2-349,共8页
为全面客观评价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在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考虑水量、水质、水生态3个要素,讨论分析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从水资源承载负荷和承载能力2个方面出发,... 为全面客观评价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在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考虑水量、水质、水生态3个要素,讨论分析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从水资源承载负荷和承载能力2个方面出发,构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物量指标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各因素分别评价,采用"短板法"全面考虑各要素评价结果,进而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河北省为案例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最后结合资源承载状况和超载成因,提出了河北省水资源调控措施建议,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能力 超载 水资源 评价方法 河北省
原文传递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54
2
作者 党丽娟 徐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1-348,共8页
水资源是资源环境的重要组成之一,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程、方法及应用成果的梳理总结,有益于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的开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该文在划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程阶段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对水资源承... 水资源是资源环境的重要组成之一,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程、方法及应用成果的梳理总结,有益于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的开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该文在划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程阶段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及研究方法等进展进行了总结评述。研究认为:(1)水资源承载力内容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开发规模、水资源承载最大人口规模以及经济系统持续发展规模等方面;(2)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不应以数量多占优,关键在于建立水资源系统与被承载对象之间的耦合关系,即成为联接被承载对象(人口、经济、生态)结构、规模及未来发展变化的桥梁,实现各个指标能够清晰解释承载力所刻画的内容及特征;(3)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可概括为现状评价方法和情景预测方法,分别对应水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规模。基于人均综合效用水平的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如何量化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成为研究难点。该研究认为以最小用水单元为主线,通过每个用水单元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联接关系,构建用水指标体系,从而确定水资源承载的各个系统发展潜力和规模,可为区域发展和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概念 指标体系 研究方法 评述
下载PDF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理论与测度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50
3
作者 关道明 张志锋 +1 位作者 杨正先 索安宁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10期1241-1247,共7页
海洋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但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因而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理论与测度方法探索研究的阶段性进展... 海洋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但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因而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理论与测度方法探索研究的阶段性进展,初步构建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理论的承载力模型,通过评估海洋资源环境系统进入不可持续过程时的阈值或阈值区间,建立沿海县级行政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指标体系和评估预警方法,并在京津冀海域开展试评估,结果表明海洋生态退化、岸线过度开发、海域环境污染受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是影响河北和天津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四大主要因素。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测度方法研究和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科学客观评估测度可持续发展水平,探寻疏解沿海地区承载压力、增强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 测度方法 监测预警
原文传递
草地生态系统载畜量与合理放牧率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林波 谭支良 +2 位作者 汤少勋 孙志洪 王敏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1-99,共9页
草地载畜量和合理放牧率历来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然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却未能有效解决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和技术问题,由此可见,现有的载畜量和放牧率研究体系尚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围绕草地载畜量和合理放牧率的准确评... 草地载畜量和合理放牧率历来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然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却未能有效解决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和技术问题,由此可见,现有的载畜量和放牧率研究体系尚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围绕草地载畜量和合理放牧率的准确评定,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涌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经济因素在放牧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将载畜量划分为生态和经济载畜量两类,而且对合理放牧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现有载畜量和放牧率研究方法的总结,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认为草地载畜量不应仅以生态载畜量为标准,而在确定放牧率时应将农户行为和宏观经济背景纳入考虑范围;在放牧草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应与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将大面积草地化整为零,以放牧小区为单位有利于提高载畜量和放牧率评估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畜量 放牧率 研究方法 生态经济
下载PDF
六自由度搬运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仿真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殿君 关似玉 +1 位作者 陈亚 刘占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针对模块化六自由度轻载搬运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利用Solid Works三维设计软件绘制了机器人的三维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了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基于ADAMS仿真软件构建了机器人的仿真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了转动... 针对模块化六自由度轻载搬运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利用Solid Works三维设计软件绘制了机器人的三维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了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基于ADAMS仿真软件构建了机器人的仿真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了转动关节的力矩曲线。基于MATLAB软件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绘制力矩曲线,其理论分析结果与ADAMS的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和机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继续优化机器人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搬运机器人 动力学模型 拉格朗日法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城市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5
6
作者 柯文进 王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0-53,共4页
"双一流"的出台是国家教育战略的重大调整,其发展对中国教育事业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文章构建了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模型和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对"双一流"高校所在的37个城市2016年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得... "双一流"的出台是国家教育战略的重大调整,其发展对中国教育事业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文章构建了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模型和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对"双一流"高校所在的37个城市2016年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高等教育核心资源及城市基础资源是影响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等结论,并根据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贴切度指标排名将37个城市划分为四个区间,分别对四个区间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定位及资源配置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承载力 熵权法 TOPSIS模型 “双一流”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茂省 王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7-475,共9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科学地量化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成为多个领域交叉研究的前沿课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评价原理、评价方法、评判标准等基本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引入风险管...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科学地量化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成为多个领域交叉研究的前沿课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评价原理、评价方法、评判标准等基本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基于风险理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理论、地质环境理论、边际分析理论等交叉融合,开展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技术方法探讨。以人类活动带来的生命、财产和健康风险是否可接受及接受程度为切入点和判别标准,提出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概念,将承载力状态判别为安全承载、容许超载和不可接受超载3个等级,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流程和评价技术方法,包括确定研究范围、识别地质环境问题、基于生命风险、财产风险和健康风险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单因素评价、承载力综合评价等。探索确定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阈值。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为国土空间开发"三条红线"划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评价原理 技术方法 地质环境 风险管理
下载PDF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吕苗苗 倪少权 陈钉均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6年第1期19-24,共6页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不同速度等级列车混跑的运输组织模式,提出了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讨论了不同等级列车越行区段选取方法及列车共用停站分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等级列车扣除系数与列车停站扣除系数具体取值方法,最后计...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不同速度等级列车混跑的运输组织模式,提出了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讨论了不同等级列车越行区段选取方法及列车共用停站分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等级列车扣除系数与列车停站扣除系数具体取值方法,最后计算了胶济客运专线通过能力,对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通过能力 计算方法 胶济客运专线
下载PDF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vincial Differences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n China 被引量:15
9
作者 CHENG Jingyao ZHOU Kan +1 位作者 CHEN Dong FAN Ji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539-549,共11页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s central to not only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also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s central to not only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also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four aspects of carrying capacity(i.e., water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s) by using a square deviation decision-making method, and on the basis of above effort evaluates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cross 31 provincial regions in China(not in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regions of China). In addition,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current state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tinct spatial differences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nd pressure across provincial region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is affected by both comprehensiv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s subjected to lower degree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will be restricted b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rough future courses of development owing to excessively low carrying capacities. By contrast, regions with higher comprehensiv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will be subjected to excessively high level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because of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Both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nd pressure must therefore be considered in the allocation of country-binding targets to provincial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ying capacity square deviation decision-making metho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hina
下载PDF
地下铁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国宝 《上海铁道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66-71,共6页
探讨了地下铁道通过能力计算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地铁线路通过能力及终点站列车折返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公式中有关参数的确定及公式应用的条件。
关键词 地下铁道 通过能力 计算
下载PDF
Research Methods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Progress and Prospects 被引量:15
11
作者 LI Yi YANG Yanzhao +1 位作者 YAN Huimin YOU Zhe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8年第5期455-460,共6页
The study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WRCC),a major compon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RECC),began relatively recently. However,WRCC has witness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con... The study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WRCC),a major compon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RECC),began relatively recently. However,WRCC has witness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concept,calculation methods,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WRCC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WRCC. It then evaluates and contrasts the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methods of conventional trend(CT),system dynamics(SD),multi-objective model analysis(MOMA),comprehensive evaluation(CE),and dynamic simulation recursive(DS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of WRCC,the major methods used have become out-of-date and stagnant,and new more sophisticated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are lacking. Specifically,our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index system,scientific robustness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evaluation criteria of current research methods are insufficient and need to be improved. In addition,the dynamic research of WRCC should receive more attention,and it requires further study to make it more applicable to real-world uses. Finally,a set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applied in demonstration areas to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method PROSPECTS
原文传递
基于运量结构的铁路干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晚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3,共6页
铁路干线通过能力的确定,是铁路运输部门合理利用线路、通道和路网能力,铁路规划部门合理规划和改造路网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我国铁路干线通过能力缺乏清晰合理定义,且尚未形成统一的干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这一现状,本文从点线能力协... 铁路干线通过能力的确定,是铁路运输部门合理利用线路、通道和路网能力,铁路规划部门合理规划和改造路网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我国铁路干线通过能力缺乏清晰合理定义,且尚未形成统一的干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这一现状,本文从点线能力协调以及干线运输设备和运输任务之间相协调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提出铁路干线通过能力的定义,建立干线通过能力的公式和算法,通过算例演示该计算方法的计算过程,表明基于运量结构的干线通过能力是反映整条线路所有设备、人员及运输任务之间的综合协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干线 通过能力 运量结构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及贡献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杜元伟 周雯 +1 位作者 秦曼 王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9-906,共8页
基于网络分析原理构建了能够处理指标之间存在关联影响关系的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对我国沿海11省(区、市)在2006~2014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和贡献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人口数量、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海洋水... 基于网络分析原理构建了能够处理指标之间存在关联影响关系的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对我国沿海11省(区、市)在2006~2014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和贡献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人口数量、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海洋水产品产量、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占比、直排海污染物排放量是对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按承载力指数分布,广东、山东、浙江为高承载地区,福建、辽宁、上海为中承载地区,江苏、天津、河北、广西、海南为低承载地区,各类地区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近年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趋势;按贡献因素分布,广东、广西、河北、江苏、辽宁、山东、浙江为社会压力主导型,上海、天津为生态本底主导型,海南为科技支撑主导型,福建为资源供给主导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 承载力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网络分析法
原文传递
基于规格运行图的铁路通过能力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华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0年第2期11-16,共6页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更新铁路设备,运输组织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以客运为主或者全部为客运需求的提速线路上采用以货物列车为基础的既有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规...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更新铁路设备,运输组织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以客运为主或者全部为客运需求的提速线路上采用以货物列车为基础的既有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规格运行图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以供探讨,此方法以列车速度组合为核心,并以遂成线为例进行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格运行图 通过能力 计算方法 速度组合
下载PDF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莉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3-617,共5页
在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定义和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的思想,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考虑,指出指标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从宏观评价和微观诊断两个方面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相... 在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定义和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的思想,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考虑,指出指标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从宏观评价和微观诊断两个方面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相互补充说明,可从不同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发展态势和内部要素间的协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能力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编组站到解系统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海鹰 张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125,共6页
根据编组站到解系统列流到达特征,按照列流到达密度界定的1 d内货物列车到达繁忙期、空闲期和普通期3种时段,给出计算编组站到解系统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繁忙期到解系统的通过能力为驼峰高峰解体能力与到达场用于解体货物列车技术作业... 根据编组站到解系统列流到达特征,按照列流到达密度界定的1 d内货物列车到达繁忙期、空闲期和普通期3种时段,给出计算编组站到解系统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繁忙期到解系统的通过能力为驼峰高峰解体能力与到达场用于解体货物列车技术作业的股道数之和,空闲期到解系统的通过能力为衔接到达场各方向在空闲期内图定到达的解体货物列车数之和,普通期的通过能力仍沿用现有计算公式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机模拟,给出普通期到达解体货物列车待解时间、待检时间和空费系数的经验计算公式。以济南西编组站下行到解系统通过能力计算为例,验证了所给出编组站到解系统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组站 到解系统 通过能力 计算方法 非均衡运输
下载PDF
特大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索——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婷 王寒梅 +2 位作者 史玉金 王志辉 陈大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09-1616,共8页
“十二五”以来,特大型城市空间需求急剧膨胀与空间资源有限的矛盾逐渐凸显,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形势下,了解地下空间承载能力对地下空间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承载本底(反映地下空间资源禀赋与环境... “十二五”以来,特大型城市空间需求急剧膨胀与空间资源有限的矛盾逐渐凸显,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形势下,了解地下空间承载能力对地下空间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承载本底(反映地下空间资源禀赋与环境容量优劣程度)和承载状态(反映地下空间资源供容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程度)2个角度建立地下空间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地下空间承载力评价的研究,为特大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进行评价,借助三维建模技术,立体展示地下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较好,可进一步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缓解空间资源有限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城市 地下空间资源 承载能力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承载力测算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任家强 孔凡文 孙萍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3期295-296,320,共3页
从保证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城市建设用地承载力测算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多因素加权模型对2011年辽宁省城市建设用地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建设用地承载力水平整体不... 从保证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城市建设用地承载力测算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多因素加权模型对2011年辽宁省城市建设用地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建设用地承载力水平整体不高,介于0.8—0.5之间,其中大连、沈阳、辽阳承载力水平相对较高,葫芦岛、朝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承载力 PSR 熵值法
下载PDF
Integrating multisource RS data and GIS techniques to assist the evaluation of resource-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n karst mountainous area 被引量:8
19
作者 PU Jun-wei ZHAO Xiao-qing +4 位作者 MIAO Pei-pei LI Si-nan TAN Kun WANG Qian TANG 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10期2528-2547,共20页
The karst mountainous area is an ecologically fragile region with prominent humanland contradictions.The resource-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RECC)of this region needs to be further clarified.The development of remo... The karst mountainous area is an ecologically fragile region with prominent humanland contradictions.The resource-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RECC)of this region needs to be further clarified.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RS)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provides data sources and processing platform for RECC monitoring.This study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CC by considering particularity in the karst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 China;processed multisource RS data(Sentinel-2,Aster-DEM and Landsat-8)to ex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nine key indexes by GIS techniques(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overlay analysis and raster calculation);proposed the methods of index integration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RECC by GIS;and took a typical area,Guangnan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as an experimental area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dexes and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important indexes affecting the RECC of karst mountainous area are water resources,tourism resources,position resources,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soil erosion environment.(2)Data on cultivated land,construction land,minerals,transportation,water conservancy,ecosystem services,topography,soil erosion 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RS data.GIS techniques integrate the information into the RECC results.The data extraction and processing methods are feasible on evaluating RECC.(3)The RECC of Guangnan County was in the mid-carrying level in 2018.The midcarrying and low-carrying levels were the main types,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80.00%of the total study area.The areas with high carrying capacity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s of the northwest-southeast line of the county,and other areas have a low carrying capacity comparatively.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regional resource-environment statu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improve RECC.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CC in karst mountainous area and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ying capacity Multisource RS data GIS techniqu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Data Integration Karst mountainous are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下载PDF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利用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东 胡思继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22,共7页
通过能力利用率是评估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利用状态的重要指标。首先基于相同和不同速度等级列车运行组计算停站、越行导致的额外占用时间;其次,考虑列车运行过程的动态、不确定性特征,在分析低层次、高层次晚点传播的基础上计算平均缓冲时... 通过能力利用率是评估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利用状态的重要指标。首先基于相同和不同速度等级列车运行组计算停站、越行导致的额外占用时间;其次,考虑列车运行过程的动态、不确定性特征,在分析低层次、高层次晚点传播的基础上计算平均缓冲时间;第三,在时间维度上,将追踪列车间隔时间、额外占用时间、缓冲时间之和作为列车占用总时间,以列车占用总时间与列车运行图有效开行时间带的比值计算通过能力利用率;最后,以京广高速铁路为例进行验证。所提出的通过能力利用状态评估方法能够体现列车停站方案、运输服务质量等对通过能力利用率的影响,更好地反映运力资源运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通过能力 利用状态 评估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