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造法原》中厅堂大木构架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莹 蔡军 《华中建筑》 2012年第5期129-133,共5页
《营造法原》被誉为"中国南方建筑唯一宝典",但目前学术界对其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书背景和文献内容介绍上,对该文献记载的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研究较少。该文首先明确《营造法原》的地位及构成,对《营造法原》中... 《营造法原》被誉为"中国南方建筑唯一宝典",但目前学术界对其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书背景和文献内容介绍上,对该文献记载的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研究较少。该文首先明确《营造法原》的地位及构成,对《营造法原》中关于厅堂的记述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厅堂大木构架的分类体系,总结各类特点,并对其深入剖析。最后,通过对厅堂大木构架形成模式的分析,阐明《营造法原》中各种厅堂的相互关系及衍变。作为《营造法原》体系研究系列之一,期望能对江南地区厅堂研究进行补充,并力求为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维修和保护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原》 厅堂 大木构架 分类体系
下载PDF
浅析传统大木作在现代仿古建筑设计中延续与发展——以“南仕堂”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巩玉发 韩萌 《住宅科技》 2020年第10期65-68,共4页
大木作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构造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木结构建筑形体与比例尺度的决定性因素,其结构上的严谨对如今仿古建筑的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深入挖掘其研究价值,传承和发展木结构建造技术,有利于现代仿古建筑的发展。... 大木作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构造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木结构建筑形体与比例尺度的决定性因素,其结构上的严谨对如今仿古建筑的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深入挖掘其研究价值,传承和发展木结构建造技术,有利于现代仿古建筑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南仕堂”改造设计为例,阐述大木作营造技术的重要性及抬梁式构架的设计要求,探讨传统大木作向仿古建筑建构形式的演化逻辑,并与日本改良的抬梁式演化进行对比,从中汲取经验,使我国古代的木构建造技术得以更好地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木作 仿古建筑 抬梁式构架 演化过程
下载PDF
《营造法式》大木作“缝”内涵考释(一):综述与文本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国源 侯梅 李陆斌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18-27,F0002,F0003,共12页
《营造法式》大木作各卷文本及图样皆有“缝”的记述与标记,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缝”具有重要的构造设计内涵。本文首先整理学界已有相关注释与专述,归纳出关于“缝”的多类观点。通过对《营造法式》文本记述内容的考释,揭示出大... 《营造法式》大木作各卷文本及图样皆有“缝”的记述与标记,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缝”具有重要的构造设计内涵。本文首先整理学界已有相关注释与专述,归纳出关于“缝”的多类观点。通过对《营造法式》文本记述内容的考释,揭示出大木作“缝”的两类基本内涵,着重关注“缝”对空间形态与空间尺度的构造控制作用,及其构造设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文本 大木 构造设计
下载PDF
闽南大木构架修缮技艺初探——以鼓浪屿黄氏小宗祠堂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成丽 吴婷婷 《新建筑》 2017年第4期146-151,共6页
大木构架不仅是闽南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也代表了当时营造技术的发展水平,饱含古人智慧,其保护与修缮一直是当代文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际,以黄氏小宗祠堂的保护修缮工程为契机,结合现状勘察、修缮设计... 大木构架不仅是闽南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也代表了当时营造技术的发展水平,饱含古人智慧,其保护与修缮一直是当代文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际,以黄氏小宗祠堂的保护修缮工程为契机,结合现状勘察、修缮设计和施工的全程跟进,记录大木构架的修缮技术和木作匠师的营造技艺,探讨相关的构造逻辑与材料取用原则,彰显闽南传统木构建筑的特点和成就,以期为大木作的研究、修缮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传统建筑 祠堂 大木作 修缮技艺 动态记录
下载PDF
山西大同下华严寺海会殿大木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廖方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期39-40,共2页
简要概述了《营造法式》的研究意义以及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大木作的特征,并对照法式则例,比较分析了山西大同下华严寺海会殿大木作部分,证实了运用法式知识指导测绘工作的优越性。
关键词 营造法式 大木作 木架建筑
下载PDF
庆成宫正殿大木作设计手法初探
6
作者 马全宝 杨晨曦 林桐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22-26,共5页
庆成宫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垣东门北,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其正殿作为该建筑群的核心建筑,大木构架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通过对史料的梳理,结合庆成宫正殿基本构造特点,从平面柱网、折屋曲线和斗栱用材三个层面尝试对庆成宫正殿大... 庆成宫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垣东门北,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其正殿作为该建筑群的核心建筑,大木构架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通过对史料的梳理,结合庆成宫正殿基本构造特点,从平面柱网、折屋曲线和斗栱用材三个层面尝试对庆成宫正殿大木作设计手法进行解读,探究明代建筑与宋、清标准做法之间的关联与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成宫正殿 大木作 设计手法
下载PDF
略论巴蜀地区元明殿堂建筑转角及翼角布椽技术的“滞后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蔚 朱正 胡斌 《建筑师》 2020年第4期22-34,共13页
巴蜀地区殿堂建筑作为地域特色鲜明的分支具有独特的技术发展历程和表现。其中作为地域特征被学术界关注的“滞后(古朴)”现象是尚未被完全解析的部分。本文在调查该地区大量现存元明殿堂建筑的基础上,以转角构造、翼角布椽为重点分析对... 巴蜀地区殿堂建筑作为地域特色鲜明的分支具有独特的技术发展历程和表现。其中作为地域特征被学术界关注的“滞后(古朴)”现象是尚未被完全解析的部分。本文在调查该地区大量现存元明殿堂建筑的基础上,以转角构造、翼角布椽为重点分析对象,从剖析建筑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演进基本逻辑入手,总结巴蜀地区元明殿堂建筑翼角技术特点,并且对比它们与官式及江浙等地区做法的差异,进而总结出该地区古代建筑技术应用和演进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并对地方建筑技术演进“滞后现象”背后的文化认同文化习惯等因素进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地区 元明 大木作 翼角 滞后现象
下载PDF
上海市明清民居中扁作厅大木构架模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军 刘莹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71-75,共5页
作为上海市明清民居系列研究之一,选取现存状况良好、具有典型明清风格的民居中扁作厅进行调研分析,并与《营造法原》的相关记述内容进行比较,探讨上海市明清民居中扁作厅的大木构架模式。这一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对上海市明清民居的研究... 作为上海市明清民居系列研究之一,选取现存状况良好、具有典型明清风格的民居中扁作厅进行调研分析,并与《营造法原》的相关记述内容进行比较,探讨上海市明清民居中扁作厅的大木构架模式。这一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对上海市明清民居的研究有所补充,为上海市明清民居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探索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的渊源与变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明清民居 扁作厅 大木构架 模式
原文传递
湖北传统民居木结构营造工艺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彬 刘茁 《华中建筑》 2010年第9期201-205,共5页
该文从湖北传统民居的构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其民居建筑从承重结构到大木构件的营造技术。通过对民居建筑与官式建筑的比较,分析其地方特色做法,梳理出湖北民间传统的大木营造工艺。
关键词 湖北传统民居 结构构造 大木作 营造工艺
下载PDF
北方大木作基层处理施工工艺
10
作者 王杰 宋庆友 +1 位作者 刘黎涛 王健琪 《建筑技术开发》 2019年第16期60-62,共3页
根据古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经验,详细介绍了北方大木作基层处理、传统麻布地仗的作用、施工及各工艺的重要性,把施工工艺分为撕缝剁斧迹、下竹钉、支油浆、捉缝、通灰、使麻、压麻、中灰、细灰、磨细钻生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关键词 古建筑 大木作 基层处理
下载PDF
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研究
11
作者 蔡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7,共13页
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种类繁多、组合灵活,巧妙地运用了泛太湖流域传统木作营造技艺。文章从礼拜大殿的空间组成与关联入手,探讨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构成、样式演变及构件细部,发现... 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种类繁多、组合灵活,巧妙地运用了泛太湖流域传统木作营造技艺。文章从礼拜大殿的空间组成与关联入手,探讨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构成、样式演变及构件细部,发现礼拜大殿大木构架不仅充分地满足了自身的功能需求,还完美地展示了外来建筑文化与地域传统营造技术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 礼拜大殿 大木构架 营造技艺 泛太湖流域
下载PDF
内外之间,即景生情——中国古代建筑、文学与艺术中的栏杆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路珂 《世界建筑》 2018年第9期18-23,共6页
本文以宋《营造法式》的"钩阑"和"阑槛钓窗"制度为中心,从起源、演变、意义和形式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学与艺术中"栏杆"的内涵。
关键词 栏杆 扶手 《营造法式》 小木作 石作 钩阑 勾栏 阑槛钓窗
下载PDF
“陡如山,平如川”——兰州地区亭类建筑翼角部分大木营造研究
13
作者 叶明晖 李佳洁 夏润乔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兰州地区亭类建筑作为传统建筑的缩影,除了具有大木营造体系的典型特征,而且拥有该类建筑的独特营造之术。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对亭类建筑上架木构中翼角部位的关键构件进行剖析,明晰亭的多种结构承重方式,进而厘清兰州亭类建... 兰州地区亭类建筑作为传统建筑的缩影,除了具有大木营造体系的典型特征,而且拥有该类建筑的独特营造之术。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对亭类建筑上架木构中翼角部位的关键构件进行剖析,明晰亭的多种结构承重方式,进而厘清兰州亭类建筑与周边及官式营造之差异,最后将结构类型延伸至与屋架“陡如山,平如川”形式上的统一,从“构件—结构—形式”探寻兰州地区亭类建筑独特的建构逻辑。故此,从建筑类型研究上进一步完善兰州地区传统建筑大木营造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亭类建筑 大木营造 屋架
下载PDF
基于FTIR--ATR法的户县公输堂小木作木材化学组成和结构变化研究
14
作者 董少华 王翀 +1 位作者 相建凯 张刚 《红外》 CAS 2020年第7期30-37,共8页
以陕西户县祁村明代公输堂的小木作“天宫楼阁”斗拱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TIR--ATR)法研究了小木作木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变化。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以陕西户县祁村明代公输堂的小木作“天宫楼阁”斗拱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TIR--ATR)法研究了小木作木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变化。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了木材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留存率,并研究了木构件的腐朽程度。结果表明,利用FTIR--ATR法来定量分析木材中的各主要成分时具有检测准确、快速、无损以及数据重现性好等特点。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木构件受到环境中的湿度变化、微生物、紫外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木材中起填充和粘结作用的半纤维素已基本完全降解,木构件的强度、韧性和承载力都有所降低,因此需要对木构件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后期的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输堂 小木作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