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6
1
作者 吴凤英 胡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头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3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1)病例...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头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3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1)病例组96例,斑块检出率为78.13%(75/96)。对照组为18.60%(8/43)(P<0.01);(2)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Fbg水平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有斑块亚组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不稳定颈动脉硬化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LC,LDL,Fbg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郜静 赵鹏 刘敏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并经超声检查确诊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TIA常规治疗,并给...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并经超声检查确诊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TIA常规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并检测机体血脂水平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TC、TG、LD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DL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循环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脑血管床特性阻抗及外周阻力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TIA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或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临床相关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亚楠 邢瑜 +2 位作者 李辉 李少宁 许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98例脑梗死(脑梗死组)和同时期的82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大小、性质、好发部位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进...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98例脑梗死(脑梗死组)和同时期的82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大小、性质、好发部位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6%vs72.9%,P>0.05),但面积大于20mm2斑块的检出率急性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8.8%vs9.8%,P<0.01);2两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分布部位均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主,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6%vs62.7%,P>0.05);3两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及程度比较,脑梗死组均高于对照组(χ2=6.98,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脑梗死的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高风险、老年人的脑卒中早期预防及诊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相关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血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薛庆华 武能坤 +3 位作者 李鹏 王莹莹 许瑞卿 李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颈动脉存在粥样斑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名患者。均给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额外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1次/晚;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450 mg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疗程,在半年内完成5~6个疗程。随访跟踪半年。在治疗开始前及随访至半年时,记录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频率、时间变化,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抽血检查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流变指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TIA发作平均(0.70±0.79)次/d,发作时间为(5.60±3.78)min/次,对照组平均(1.40±0.77)次/d,(7.83±4.69)min/次;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为:胆固醇(4.81±1.18)mmol/L,甘油三酯(2.19±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8±0.59)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8±0.37)mmol/L,对照组分别为(5.64±1.25)mmol/L、(2.64±0.42)mmol/L、(3.70±0.68)mmol/L、(1.20±0.30)mmol/L;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13±0.23)mm,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5.21±6.95)mm 2,对照组分别为(1.28±0.34)mm,(18.90±6.37)mm 2;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为(41.74±3.92),血小板计数(×10 9/L)为(254.80±85.27),纤维蛋白原(g/L)为(3.26±0.52),对照组分别为(44.46±5.02)、(293.73±58.16)、(3.61±0.76)。均较接受治疗前明显下降(HDL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结果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比对照组下降(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阿托伐他汀 TIA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31
5
作者 许寅宏 徐恩 +1 位作者 林清原 邱少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57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6例)和斑块组(111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67例)和稳定斑块组(43例)。检测血...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57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6例)和斑块组(111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67例)和稳定斑块组(43例)。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斑块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无斑块组;易损斑块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171,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更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Hcy血清浓度的增高可能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补肾活血化痰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陈文强 黄小波 +1 位作者 王宁群 陈玉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11-3214,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1例,对照组106例。治疗组予西药基础治疗+补肾活血化痰中药,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1例,对照组106例。治疗组予西药基础治疗+补肾活血化痰中药,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观察用药12周。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颈动脉斑块及血流检测,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数目、斑块Crouse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水平显著改善(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中药在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中医证候、颈动脉斑块和血流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活血 化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联合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0
7
作者 黄利强 程道宾 +3 位作者 叶子明 胡瑞婷 周梦晓 秦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5,共6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及破裂出血是诱发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尚缺乏定量的评估指标。目的探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l/CD31)联合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颈动脉粥...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及破裂出血是诱发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尚缺乏定量的评估指标。目的探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l/CD31)联合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6例)和稳定斑块组(6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高血压、心房颤动情况,并检测其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PECAM-1/CD31、Lp-PLA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及联合指标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诊断效能。结果不稳定斑块组吸烟比例、心房颤动比例及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PECAM-1/CD31、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OR=2.453,95%CI(2.322,2.591)〕、PECAM-1/CD31〔OR=1.372,95%CI(1.166,1.614)〕和Lp-PLA2〔OR=1.827,95%CI(1.565,2.133)〕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ECAM-1/CD31(r=0.090,P=0.031)、Lp-PLA2(r=0.090,P=0.005)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ECAM-1/CD31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6〔95%CI(0.224,0.405)〕,最佳诊断点为11.050 mg/L,灵敏度为77.60%,特异度为60.30%;Lp-PLA2的AUC为0.724〔95%C(I 0.189,0.364)〕,最佳诊断点为176.585 mg/L,其灵敏度为98.70%,特异度为4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评估及其与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良进 毕俊英 +3 位作者 曾艳妮 徐佳 张久霞 豆永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评估价值及与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患者100例,其中33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将其纳入研究组,另67例患者未发生脑卒中将其纳入对...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评估价值及与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患者100例,其中33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将其纳入研究组,另67例患者未发生脑卒中将其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能谱CT成像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共检出132枚斑块,研究组共检出71枚斑块。研究组患者钙化斑块、纤维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斑块、纤维斑块、脂肪斑块、混合斑块特征管壁增厚率、溃疡率、颅内血管病变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斑块、纤维斑块、脂肪斑块、混合斑块的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能准确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同时,还能预测脑卒中发生,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性质 类型 脑卒中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立 王骐 +2 位作者 张娜 王媛 曾军燕 《西部医学》 2018年第6期839-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48例)和B组(4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两组均使...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48例)和B组(4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两组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剂量10mg/次·d,B组剂量20mg/次·d,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管内皮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B组TC、TG、LDL-C明显低于A组,HDL-C明显比A组高(P<0.05),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P<0.05),B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A组(P<0.05);两组一氧化氮(NO)、血管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内皮素(ET-1)显著降低(P<0.05),B组NO、FMD明显高于A组(P<0.05),ET-1明显比B组低(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B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大剂量(20mg/次·d)的阿托伐他汀钙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管内皮功能 疗效
下载PDF
血清Hcy、NLR和PLR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28
10
作者 石程程 张锦 +2 位作者 黄小雨 肖成华 王炎强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3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73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组(90例)和不稳定组(83例),另选取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比较斑块稳定组及不稳定组中脑梗死复发情况。分析血清Hcy、NLR、PLR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并做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因素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cy、NLR、PLR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对照组(P<0.05),稳定斑块组血清Hcy、NLR、P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PLR、NLR水平是影响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随访结果显示斑块稳定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斑块不稳定组(P<0.05),且复发时间明显高于斑块不稳定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cy、NLR、PLR、斑块不稳定是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cy、NLR、PLR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相关,且对脑梗死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复发 同型半胱氨酸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慕鹏莺 牛向宏 《安徽医学》 2016年第9期1124-1126,112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及对照组,每组...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3组均常规行活血化淤等基础治疗,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观察3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血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复合物(PAC-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改善(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CD62p、PAC-1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使用1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具有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指标 颈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相报 王青银 +5 位作者 王庆祝 葛树勇 何良军 杨山 胡选青 鲁岚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粥样硬化斑块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春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4期15-17,共3页
目的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研究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160例脑梗死组与16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用氯吡格雷及... 目的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研究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160例脑梗死组与16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用氯吡格雷及辛伐他汀,另一组单用氯吡格雷,1年后复查颈动脉血管超声,对比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比较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与非脑血管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脑血管病组斑块形成者经干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血脂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琳琳 范君 +1 位作者 叶陈宇 应春妹 《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脂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76例老年CHD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138例)和无斑块组(13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 目的探讨血脂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76例老年CHD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138例)和无斑块组(13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计算sd-LDL-C/LDL-C比值、LDL-C/HDL-C比值、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根据斑块指数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为0~3级4个级别。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比例、吸烟史比例和血清sd-LDL-C、Lp(a)、apo B、sd-LDL-C/LDL-C比值、LDL-C/HDL-C比值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级、2级、3级患者血清sd-LDL-C、Lp(a)、apo B、sd-LDL-C/LDL-C比值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d-LDL-C、Lp(a)、apo B、sd-LDL-C/LDL-C比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2、0.396、0.475、0.41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和sd-LDL-C、Lp(a)、apo B、sd-LDL-C/LDL-C比值升高是老年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2.203、2.147、1.514、1.829、1.412、1.376,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血清sd-LDL-C、Lp(a)、apo B水平和sd-LDL-C/LDL-C比值、L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心病 老年人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建平 张祥建 杨永刚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以期达到早期防治,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提高全民生活质量。方法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60例,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1周内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定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以期达到早期防治,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提高全民生活质量。方法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60例,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1周内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硬化斑数量及回声特征。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不稳定性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与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显荣 张晓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61例,术前均行SMI、CEUS检查,检查后7 d内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以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61例,术前均行SMI、CEUS检查,检查后7 d内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CEUS对于颈动脉斑内是否存在新生血管及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结果CEUS、SMI对于斑块稳定性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均具有高度一致性(0.8<Kappa≤1.0,P<0.001),对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均具有高度一致性(0.8<Kappa≤1.0,P<0.001)。CEUS、SMI诊断斑块稳定性和斑块内部新生血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80%以上。结论 SMI可对颈动脉斑块内血管实现清晰显影,可达到CEUS诊断效果,且具有无创、不需注射对比剂、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等优势,因此超微血流成像对于评估斑块稳定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稳定性 斑块内部新生血管 超微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爱菊 刘磊 +3 位作者 冯肖亚 陈兴旺 吕涌涛 赵修敏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1328-133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血清淀粉样蛋白(SAA)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血清淀粉样蛋白(SAA)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为易损斑块组(90例)与稳定型斑块组(70例)。纳入同期收治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B组及行体检的1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A组。比较各组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sdLDL-C、Lp-PLA2及SAA水平。采用Pearson评估血清hs-CRP、MMP-9、IL-6、sdLDL-C、Lp-PLA2及SA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面积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MMP-9、IL-6、sdLDL-C、Lp-PLA2及SAA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MMP-9、IL-6、sdLDL-C、Lp-PLA2及SA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和对照组B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MMP-9、IL-6、sdLDL-C、Lp-PLA2及SAA水平随着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hs-CRP,MMP-9,IL-6,sdLDL-C、Lp-PLA2及SAA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具有正性相关性(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hs-CRP、MMP-9、IL-6、sdLDL-C、Lp-PLA2及SA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MMP-9、IL-6、sdLDL-C、Lp-PLA2及SA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dLDL-C、Lp-PLA2及SAA水平升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及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淀粉样蛋白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指标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静 韩越 +2 位作者 练丹 龚国芸 李柳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评估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一般病史,均采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进行检查,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形成颈动脉斑块或狭...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评估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一般病史,均采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进行检查,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形成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年龄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狭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500例脑卒中高危风险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分别180例和141例,分别占总高危人群的36.00%和28.20%。②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成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占比明显升高(P<0.05)。③男女患者颈动脉形成斑块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4项指标是导致脑卒中高危状态/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风险评估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炎 钱小燕 +7 位作者 沈芳 缪桂华 唐晴 陆丽芸 吴亚平 毛慧慧 王万华 张露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和小动脉闭塞型(SAO)中血管炎性物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191例,经TOAST分型分为LAA型(114例)和SAO型(77例)两组,... 目的探讨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和小动脉闭塞型(SAO)中血管炎性物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191例,经TOAST分型分为LAA型(114例)和SAO型(77例)两组,比较两组在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和Lp-PLA2水平,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和最大颈动脉斑块厚度和数量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组患者Lp-PLA2与Crouse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肝肾功能、血脂、甲功、凝血等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差异,LAA型Lp-PLA2水平、Crouse积分、最大颈动脉斑块厚度、斑块数量均较SAO型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A型患者的Lp-PLA2与Crouse积分正相关(r=0.385,P=0.000028)。SAO组中,Lp-PLA2与Crouse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1.00,P=0.389)。结论LAA型患者的Lp-PLA2与颈动脉斑块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为LAA型患者降低Lp-PLA2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小动脉闭塞型 LP-PLA2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20
作者 于宁 张宪忠 徐东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34-2338,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着重探讨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着重探讨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内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观察心功能,监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2(Thromboxane 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的有效率78.79%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90.91%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减轻,每周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降低(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厚度、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心肌功能指标心肌耗氧量、LVESD、LVEDD水平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水平明显上升,ET-1、TXB2、AngⅡ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功能,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良性调控血清ET/NO的平衡、TXB2、AngⅡ水平以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肌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