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多媒体视频用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健康教育 被引量:29
1
作者 徐宝玲 苏洁 +4 位作者 程蕊 秦聪 席睿 陈静 徐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多媒体视频在瓣膜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心脏外科围术期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将25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2例)和观察组(135例)。对照组给予心脏外科常规围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观看围术期... 目的探讨自制多媒体视频在瓣膜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心脏外科围术期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将25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2例)和观察组(135例)。对照组给予心脏外科常规围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观看围术期多媒体视频宣教片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对监护室环境、肢体锻炼方法、抗凝治疗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制多媒体视频宣教片可显著提高瓣膜手术术前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和家属对疾病与手术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多媒体 视频 健康教育 满意度
下载PDF
床上康复训练脚踏车运动对患者心脏瓣膜手术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琳 陈轶洪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床上康复训练脚踏车的使用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心脏瓣膜术后使用床上康复训练脚踏车的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未参与该项目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 目的:探讨床上康复训练脚踏车的使用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心脏瓣膜术后使用床上康复训练脚踏车的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未参与该项目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血浆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和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001),血浆脑钠肽和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001),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结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床上康复训练脚踏车应用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延长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上康复训练脚踏车 心脏瓣膜手术 脑钠肽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丹 张连生 +1 位作者 陈晓英 郭雪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ICU时间≥3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695例施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对纳入的31个备选的危险...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ICU时间≥3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695例施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对纳入的31个备选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31例,停留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为4.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肺动脉压力、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二次手术、合并心律失常、再次气管插管、合并冠心病史、感染性心内膜炎(3个月内)、心脏有赘生物、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期末径、左室收缩期末径和术前使用静脉扩管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二次手术、累计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术前左房大、合并冠心病史、体外循环时间≥3h、心脏有赘生物形成和左室收缩末径大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影响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缩短ICU停留时间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危险因素 ICU停留时间
下载PDF
心脏瓣膜手术后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葛翼鹏 许建屏 +3 位作者 史艺 潘世伟 钱向阳 柳枫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心瓣膜手术后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5年1月至5月间连续507例施行心瓣膜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住ICU时间是否延长(住ICU时间延长定义为≥5d)分为两组,组Ⅰ:75例,术后住ICU时间延长;组Ⅱ:432例,术后住... 目的分析心瓣膜手术后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5年1月至5月间连续507例施行心瓣膜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住ICU时间是否延长(住ICU时间延长定义为≥5d)分为两组,组Ⅰ:75例,术后住ICU时间延长;组Ⅱ:432例,术后住ICU时间未延长。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 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住ICU时间延长7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Ⅰ中年龄、有心脏手术史、吸烟史、二次体外循环支持的比率、心胸比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大于或长于组Ⅱ;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肺功能均低于或差于组Ⅱ(P<0.05,0.01)。log 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年龄≥65岁(OR=4.399)、LVEF≤0.50(OR=2.788)、心胸比率≥0.68(OR=2.411)、最大通气量实测值/预计值%<71%(OR=4.872)、有心脏手术史(OR=3.241)和术中二次体外循环支持(OR=18.656)为术后住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可根据年龄、LVEF、心胸比率、最大通气量、术中是否二次体外循环支持预测术后住ICU时间是否延长。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更多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手术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朝元 韩培立 +4 位作者 苏国宝 段长恩 刘晓晨 李保春 王帅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72例,依据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72例,依据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术后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及术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T0、T1、T2时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及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两组体外循环前cTnI、CK-MB、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运重建后cTnI、CK-MB水平均持续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T0、T1时的NT-proBNP水平无变化,研究组T2时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应用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少。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术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及心胸比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损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方式。2种术式同期进行,有利于降低对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能够加强心肌保护,缩短心肌缺血时间,避免术后感染,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水清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0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中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同期组)和对照组(非同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中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同期组)和对照组(非同期组)各5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脏各项功能指标以及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出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胸比、LVEF、LVD(A-P)、LVS(A_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心胸比、LVEF、LVD(A-P)、LVS(A_P)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出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出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5%)和死亡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18%)和死亡率(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变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成人心脏瓣膜术后高乳酸血症的体外循环相关因素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小贞 王树伟 +2 位作者 余鹏飞 李刚 杨巧玲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6期349-352,344,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瓣膜术后高乳酸血症的体外循环(ECC)相关因素。方法对212例在本院行ECC心脏手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的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阻断后(T2)、心脏复跳后(T3)、停机时(T4)、手术结束后(T5)、入ICU...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瓣膜术后高乳酸血症的体外循环(ECC)相关因素。方法对212例在本院行ECC心脏手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的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阻断后(T2)、心脏复跳后(T3)、停机时(T4)、手术结束后(T5)、入ICU时(T6)监测血乳酸水平,观察乳酸值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并总结影响高乳酸血症的ECC相关因素。结果ECC手术时间大于3 h、转机时间大于2 h、阻断时间大于60 min、灌注流量低于60 ml/(kg·min)、灌注压在80 mm Hg以上、转中红细胞比容(HCT)在0.20~0.25都会使患者的乳酸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心脏瓣膜手术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的因素很多,排除患者自身、麻醉和术后监护等因素,减少引起乳酸增高的ECC相关因素,提高灌注技术是追求的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体外循环 成人 高乳酸血症 术后监测 灌注压 灌注流量
下载PDF
无创心输出量监护对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卢星 夏燕飞 郑晓铸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1158-1160,1165,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护(NICOM)对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2例,术后均在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期间行NICOM监护,同时行被动抬腿试验(PLR)并随后进行补液试验。以...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护(NICOM)对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2例,术后均在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期间行NICOM监护,同时行被动抬腿试验(PLR)并随后进行补液试验。以补液试验后每搏输出量(SV)增加≥10%为患者有容量反应性(反应组,19例),SV增加〈10%为无容量反应性(无反应组,33例),分析在NICOM监护下PLR前后ΔSV与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PLR后及补液试验后平均动脉压、心指数、SV均分别较PLR前及补液试验前明显升高(均P〈0.05),每搏变异度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心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反应组患者PLR前后ΔSV与补液试验前后ΔSV呈正相关(r=0.407,P〈0.05)。反应组患者PLR前后以ΔSV≥9.0%为界值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45.5%,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95%CI:0.607~0.874)。结论NICOM作为一种无创的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护方法,结合PLR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的容量管理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抬腿试验 心脏瓣膜手术 每搏输出量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心脏退行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建明 武广华 +1 位作者 马黎明 陈忠堂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9期1121-1122,1127,共3页
目的:总结老年退行性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施行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同期行退行性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4)岁。退... 目的:总结老年退行性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施行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同期行退行性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4)岁。退行性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42例,冠心病合并退行性瓣膜病2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瓣膜置换58例,其中双瓣膜置换5例,合并三尖瓣成形术15例,合并带瓣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1例,合并室壁瘤切除术1例,合并左房血栓清除术2例;合并单瓣膜成形术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15例,双支16例,多支32例。结果:本组早期病死3例(4.8%),共出现并发症8例(12.7%);患者中2例死于重症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综合征2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呼吸衰竭2例,室颤1例,脑栓塞2例均治愈。手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1~6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退行性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施行手术效果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退行性瓣膜疾病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
下载PDF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博 梁飞 +1 位作者 王燕 崔挪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517-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治疗的96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治疗的96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非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观察2组患者ICU监护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ICU监护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利于提升患者心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术
下载PDF
依托咪酯乳剂全凭静脉全麻在重症瓣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日英 邓劲松 +2 位作者 李波 梁真科 李建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1期1702-1703,1706,共3页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乳剂全凭静脉全麻在重症瓣膜手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拟行换瓣手术的重症瓣膜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完成麻醉诱导插管后,E组选择依托咪酯0.3~0.6m...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乳剂全凭静脉全麻在重症瓣膜手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拟行换瓣手术的重症瓣膜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完成麻醉诱导插管后,E组选择依托咪酯0.3~0.6mg/(kg·h)、P组选择丙泊酚3~6mg/(kg·h)持续输注维持静脉全身麻醉,其余麻醉用药相同,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E组患者体外循环前生命体征维持平稳,无1例使用药物提升血压;P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5min血压显著降低,有13例需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提升血压,2例体外循环前需持续泵输入多巴胺维持血压。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全凭静脉复合全麻可安全应用于重症瓣膜手术,明显减轻麻醉对心脏功能的抑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乳剂 全凭静脉全麻 瓣膜手术 丙泊酚
原文传递
成人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伟 辛芳冉 +2 位作者 杨忠路 王洋 刘宇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3期174-176,190,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单纯心脏瓣膜手术的34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7 d发生AKI情况分为AKI组(n=138)与非AKI组(n=204...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单纯心脏瓣膜手术的34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7 d发生AKI情况分为AKI组(n=138)与非AKI组(n=204)。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成人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瓣膜疾病分类、术前血肌酐、术前胱抑素C、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累计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主动脉阻断时间、累计引流量是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中应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避免胸腔引流量过多,充分保障肾灌注,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应密切关注其肾功能变化,以便及时应对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调控心脏瓣膜术中血糖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宇 宋恒昌 +1 位作者 王辉山 石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调控血糖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成人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麻醉诱导后开始持续输注胰岛素;对照组输注生理盐... 目的探讨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调控血糖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成人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麻醉诱导后开始持续输注胰岛素;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时。比较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CPB)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后5 min、二次灌注停搏液后5 min、复温开始、复温结束、停CPB前、手术结束前、术后ICU即刻血糖值,观察变化趋势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术中维持血糖水平均值在5.7~7.9 mmol/L;与对照组相比从停搏液灌注后至手术结束实验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③由于术中持续输注胰岛素,术中K+使用量显著增加(P<0.01)。④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血糖升高对预后不利,应用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可以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控制术中血糖小于8.3 mmol/L。控制术中血糖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改善预后。但是应密切注意血钾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血糖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及凝血试验用于心脏瓣膜术后检测的价值及两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相波 常莹 车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及凝血试验在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检测的价值,分析TEG及凝血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成人患者,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进行了TEG检测和凝血试验、血常规检测...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及凝血试验在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检测的价值,分析TEG及凝血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成人患者,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进行了TEG检测和凝血试验、血常规检测PLT。分析患者TEG检测中各参数与凝血试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对心脏瓣膜术后检测的价值。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的TEG检测中K值、R值(反应时间)、α角、MA(最大振幅)与凝血试验中的参数PT(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及PLT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K值与PT、R值、 INR、APTT呈显著正相关;R值与K值、 INR、PT、APTT呈显著正相关;α角与PT、INR、APTT、K值、R值呈负相关,与MA显著正相关;MA与PLT显著正相关,与APTT显著负相关。结论:TEG指标和凝血试验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的的凝血功能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相关关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TEG和凝血试验进行监测对指导临床输血具有积极意义,两者结合能够快速判断出血的原因,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出血量,还能避免过度治疗、指导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试验 心脏瓣膜手术 相关性
下载PDF
6W2H口渴管理策略对心脏瓣膜病术后气管插管期间口渴患者口渴程度及口腔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殷红霞 梁燕 +1 位作者 王丽 王艳波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究6W2H口渴管理策略对心脏瓣膜病术后气管插管期间患者口渴程度及口腔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科92例心脏瓣膜病术后气管插管期间口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喷雾湿... 目的探究6W2H口渴管理策略对心脏瓣膜病术后气管插管期间患者口渴程度及口腔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科92例心脏瓣膜病术后气管插管期间口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喷雾湿化)和观察组46例(增加6W2H口渴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口渴缓解效果、口腔舒适度、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口渴程度评分、口渴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口腔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19.57%(P<0.05)。结论6W2H口渴管理策略对心脏瓣膜病术后气管插管期间口渴患者干预,可有效改善口渴程度,提升口腔舒适度,缩短口渴护理时间和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插管法 气管内 6W2H口渴管理
下载PDF
应用胰岛素调控心脏瓣膜术中血糖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彧 董培青 卢家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胰岛素持续输注调控血糖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成人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对照组。胰岛素组从麻醉诱导后开始持续输注胰岛素至手术结束时,比较心脏瓣... 目的探讨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胰岛素持续输注调控血糖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成人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对照组。胰岛素组从麻醉诱导后开始持续输注胰岛素至手术结束时,比较心脏瓣膜手术中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CPB)前、CPB主动脉阻断后10 min、二次灌注停搏液后10 min、复温后10 min、主动脉开放后10 min、停CPB后10 min、手术结束时血糖值和血乳酸值,观察变化趋势; 同时对术后两组患者血糖和乳酸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 术后房颤发生率降低(36.7%vs 53.3%,P〈0.05); 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6.7%vs 20%,P〈0.05); ②胰岛素组术中维持血糖水平在6.1~8.3 mmol/L,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显著降低(P〈0.01),CPB中血糖峰值降低(7.85±1.57)vs(9.72±3.09)mmol/L,(P〈0.05)。③两组随着手术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并发生高乳酸血症。胰岛素组与对照组相比血乳酸水平降低(P〈0.05)。④术后两组均未控制血糖,胰岛素组术后ICU1 h和24 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血乳酸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血糖升高对预后不利。应用胰岛素输注方案控制术中血糖,可以维持血糖在6.1~8.3 mmol/L。控制心脏瓣膜手术中血糖对控制术中血乳酸水平和术后血糖有利,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改善预后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血糖 血乳酸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65岁以上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颜大亮 王嵩 +1 位作者 谢于峰 樊纪丹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1-53,83,共4页
目的分析65岁以上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的65岁以上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5例,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经手... 目的分析65岁以上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的65岁以上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5例,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经手术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针对65岁以上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心脏瓣膜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ISBAR手术交接框架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瑜 李梦蝶 张娅楠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ISBAR手术交接框架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交接模式,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ISBAR手术交接框架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交接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构建ISBAR手术交接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后交接时间、交接质量、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交接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SBAR手术交接框架的构建及应用可显著缩短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交接时间,提高交接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获取优质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ISBAR交接模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贵东 曲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择期组(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择期行心脏瓣膜手...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择期组(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同期组(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同期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长、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长、总住院时长短于择期组(P<0.05)。术后,同期组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择期组,微循环抵抗指数(IMR)、阻力指数(RI)低于择期组(P<0.05)。术后,同期组的脑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可溶性ST2蛋白(sST2)水平低于择期组(P<0.05)。术后,同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择期组(P<0.05)。同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择期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for five years in a single cardiovascular center of Southern China: Changes in morbidity, etiological spectrum and management
20
作者 梁妍 刘方舟 吴书林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1期10-15,共6页
Background Valvular heart disease (VHD) is defined as a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abnormality in cardiac valve which encompasses a number of common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analyze the epide... Background Valvular heart disease (VHD) is defined as a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abnormality in cardiac valve which encompasses a number of common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nges of VHD in a single cardiovascular center of Southern China. Methods A total of 13,138 VHD patients of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screened by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or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and enrolled for this study. The morbidity, etiological spectrum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Continuous variables were expressed as mean _+ standard deviation. Categorical variables were expressed as ratio or percentage. Results Patients in this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nd were analyzed throughout changes in morbidity, etiological spectrum and management.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VHD remains high in Southern China and RHD is still the leading etiology of VHD. But morbidity rate is reduced and surgery is still the main treatment o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OLOGY valvular heart disease ETIOLOGY cardiac valvular surge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