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族久居高原及返回平原心脏结构、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赵锋仓 景藴华 +3 位作者 马永红 郑建文 宁鹏 吴殿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02-2404,共3页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汉族人群初返平原后其心脏结构、心功能、肺动脉压等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从内地平原移居至西藏高原多年的汉族人群,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者共67例,在高原及返回平原60 d左右时,分别检测其心脏结构...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汉族人群初返平原后其心脏结构、心功能、肺动脉压等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从内地平原移居至西藏高原多年的汉族人群,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者共67例,在高原及返回平原60 d左右时,分别检测其心脏结构、心脏功能、肺动脉压和瓣膜口血流速度等指标,并探讨高原初至平原心肺脱适应相关问题。结果:返回平原组[返回平原平均时间(61.52±8.13)d]左右心房和心室内径及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内径,与移居高原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等值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最大流速和舒张晚期血流最大流速等值返回平原组和移居高原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返回平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返流值较明显低于移居高原组(P=0.045;P=0.041)。结论:汉族人群移居高原多年后返回平原60 d左右时间,只有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返流值有较明显的降低,但仍未恢复至正常值水平,这可能与年龄因素以及移居高原时间较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汉族久居者 返回平原 心脏结构和功能 年龄因素
下载PDF
不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抗肾上腺素能β1受体抗体阳性的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彬 邱厚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抗肾上腺素能β1受体(β1AR)抗体阳性的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效果的区别。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泸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抗β1AR抗体阳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抗肾上腺素能β1受体(β1AR)抗体阳性的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效果的区别。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泸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抗β1AR抗体阳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各40例。四组患者均根据指南行标准化治疗,其中A组口服卡维地洛片,B组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C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D组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12个月。治疗后6、12月进行随访,比较四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目标剂量达标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实验及预后指标(累积无心衰再住院生存率、累积无心血管事件死亡生存率和累积无终点事件生存率)。结果B组β受体阻滞剂目标剂量达标率高于其他组,治疗后LVEDd低于其他组,LVEF高于其他组,6分钟步行实验步行距离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12个月累积无心衰再住院生存率、无心血管事件死亡生存率及无终点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12个月观察期内,抗β1AR抗体阳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目标剂量达标率更高、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β1AR抗体阳性 扩张型心肌病 Β受体阻滞剂 目标剂量达标率 心功能和心脏结构指标 预后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