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32
1
作者 杜琳琳 张志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13,2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70例心脏骤停并行心脏复苏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70例心脏骤停并行心脏复苏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维持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心房颤动、胸部不适、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28 d存活率、出院时存活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给予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在提高预后上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 预后
下载PDF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2
作者 马剑飞 宋巧玲 屈纪富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110例接受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抢救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42例)和未成功组(68例),比较两... 目的分析影响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110例接受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抢救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42例)和未成功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导致心脏骤停原因中,心源性原因患者复苏成功率最高,占45.12%,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占27.27%;车祸所占比例较低,为12.5%。成功组与未成功组患者心脏骤停绝对时间[(18.62±8.05) min vs(24.05±9.34) min]、开始抢救时间[(5.64±1.48) min vs (9.26±1.94) min]、气管插管时间[(6.18±2.94) min vs (10.14±4.16) min]和肾上腺素累积用量[(8.34±5.48) mg vs (18.38±9.64) 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疾病、心室纤颤、无脉搏电活动、应用电除颤和肾上腺素用量<4 mg是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需要同时建立多项措施以减少各类危险因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急诊 因素
下载PDF
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聂文哲 王成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于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对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112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56例行常规急救治疗患者设为... 目的探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于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对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112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56例行常规急救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将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胺碘酮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疗效、血压、心率和安全性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07%,比对照组的69.64%高(χ^2=8.145,P<0.05),且观察组舒张压(77.40±6.21)mmHg、收缩压(124.24±6.15)mmHg、心率(130.18±6.14)次/min,均比对照组的(93.47±7.40)mmHg、(140.60±7.48)mmHg、(150.35±12.32)次/min低(t=12.448、12.642、10.965,均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3.57%,比对照组的19.64%低(χ^2=7.049,P<0.05)。结论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于急诊中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稳定患者血压和心率,促进病情改善,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抗心律失常药 急诊处理 血压 胺碘酮
原文传递
心搏骤停患者目标体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玉曼 宋春霞 +4 位作者 郑晓丽 孔冬 张亭 马超群 杨丽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1-627,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心搏骤停后目标体温管理的最佳实践证据。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计算机检索UpToDa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新西兰指南组网站、昆士兰临床...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心搏骤停后目标体温管理的最佳实践证据。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计算机检索UpToDa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新西兰指南组网站、昆士兰临床指南网、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医学研究理事会、国际网络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站、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网站、中国医脉通指南网、美国心脏协会网站、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复苏委员会网站、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网站、澳大利亚复苏委员会网站、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关于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但仍昏迷的成人患者目标体温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6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3篇,最终总结了24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的目前关于心搏骤停后目标体温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目标体温管理 亚低温 治疗性低体温 循证护理 急诊
原文传递
左心室Tei指数对脓毒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达 吴彩军 +1 位作者 姜维 郭树彬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明确心脏超声左心室Tei指数能否评估脓毒性心肌病(sepsis-induced cardiomyopathy, SIC)患者心脏功能及临床预后。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脓毒性休克合并SIC患者86例,并根据患者28 ... 目的明确心脏超声左心室Tei指数能否评估脓毒性心肌病(sepsis-induced cardiomyopathy, SIC)患者心脏功能及临床预后。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脓毒性休克合并SIC患者86例,并根据患者28 d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n=51)和死亡组(n=35)。在入抢救室24 h内对入选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计算左心室Tei指数,并检测血B型脑钠肽和肌钙蛋白I,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Tei指数、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分析左心室Tei指数与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左心室Tei指数对SIC患者心脏功能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左心室Tei指数高于存活组患者[(0.75±0.13)vs.(0.51±0.09),P〈0.05];左心室Tei指数与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I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左心室Tei指数(0.796)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论心脏超声左心室Tei指数对SIC患者心脏功能及临床预后具有可靠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I指数 脓毒性心肌病 B型脑钠肽 心肌肌钙蛋白I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脏超声 脓毒性休克 急诊室
原文传递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心脏康复早期生活空间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章隽宇 李萍 +2 位作者 康磊 赵春艳 程康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4074-4079,共6页
背景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存在诸多并发症,尤其是术后心脏康复早期,医护人员应对该阶段患者进行跟踪。生活空间能反映术后心脏康复情况,但目前PCI后生活空间的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急诊PCI前后患者生活空间变化及术后生活空间... 背景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存在诸多并发症,尤其是术后心脏康复早期,医护人员应对该阶段患者进行跟踪。生活空间能反映术后心脏康复情况,但目前PCI后生活空间的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急诊PCI前后患者生活空间变化及术后生活空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急诊PCI的119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及疾病信息采集表、中国老年人生活空间评价量表(LSA-C)、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对其进行调查,并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CSMS得分与LSA-C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急诊PCI后患者LSA-C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常住地、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否首次PCI情况的PCI后患者LSA-C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后卧室外活动、小区内活动、小区附近街道或村镇活动得分及LSA-C总分高于PCI前,本市其他街道或村镇活动得分低于PCI前(P<0.05)。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得分及CSMS总分与室外公寓大楼内活动、小区内活动、本市其他街道或村镇活动得分及LSA-C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SMS总分(β=1.287)、既往高血压(β=-4.515)是急诊PCI后患者LSA-C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诊PCI后生活空间得分高于PCI前,主要为中小范围活动得分有所提升,大范围活动仍受限。自我管理能力低、既往有高血压是急诊PCI后老年患者生活空间恢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日常生活活动 心脏康复 老年人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生活空间 影响因素分析 自我管理
下载PDF
13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丽 王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复兴医院急诊科5年中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病因及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水平。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6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抢救、记录完整的132例院内CPR患者(男91例、女41例,平... 目的分析复兴医院急诊科5年中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病因及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水平。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6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抢救、记录完整的132例院内CPR患者(男91例、女41例,平均年龄64.59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患者中复苏成功39例(成功率29.55%)。CPR的成功与年龄、既往病史、复苏开始时间和早期电除颤有明显关系。结论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是急诊科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原因,年龄是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合并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停止的高危因素,CPR开始时间和早期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 急诊科
下载PDF
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龚雪 周烟云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4期68-70,共3页
目的:研究影响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急诊行心肺复苏术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79例,分为成功组35例,失败组44例,比较不同因素对心肺复苏的影响,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年... 目的:研究影响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急诊行心肺复苏术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79例,分为成功组35例,失败组44例,比较不同因素对心肺复苏的影响,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年龄、性别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功组脑源性疾病和创伤性疾病人数占比均为2.86%(1/35),分别低于失败组的20.45%(9/44)、22.7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以及胸外按压人数占比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源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呼吸机辅助呼吸均为影响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源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呼吸机辅助呼吸均会增加急诊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的死亡率,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急诊 心肺复苏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半负荷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治疗后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庞艳雷 尚艳菲 +2 位作者 武美玲 赵玲 李鹏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半负荷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 目的探讨半负荷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应用替罗非班,108例)与对照组(未应用替罗非班110例)。分别在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48 h对患者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进行测定,并对两组患者在发病24 h内及术后60 d的心功能指标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术后90 d内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48 h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在手术后48 h各指标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组发病24 h内及术后60 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MACE5例(4.65%),出血并发症2例(1.85%),对照组发生MACE12例(10.91%),出血并发症1例(0.91%),治疗组MACE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负荷量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生化标志物水平,并能改善短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指标 急诊
下载PDF
改革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雷玉兰 胡利群 李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分析改革急诊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138例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时间,患者被分为未改革组(69例,在急诊护理改革前)与改革组(69... 目的:分析改革急诊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138例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时间,患者被分为未改革组(69例,在急诊护理改革前)与改革组(69例,在急诊护理改革后),干预疗程7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后存活患者的心率(HR)、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后QT间期(QTc)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改革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未改革组(95.65%比84.06%),P=0.024。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HR、QTd显著下降,QTc显著延长,且与未改革组比较,改革组干预后HR[(77.30±6.48)次/min比(68.37±5.26)次/min]和QTd[(46.12±3.78)ms比(39.54±4.57)ms]下降更显著,QTc[(489.36±29.15)ms比(513.23±31.89)ms]升高更显著,P均=0.001。改革组护理满意度高于未改革组(91.31%比81.16%),但无显著差异,P=0.084。结论:改革后的急诊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改善作用更明显,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预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性 急诊处理
下载PDF
除颤监护器质量控制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悦 尹钢 廖云粤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5期113-116,共4页
本文参照国家对除颤监护器的校准规范,采用Fluke Impluse7000DP除颤器分析仪,对本院的全部除颤监护器进行了外观功能、释放能量准确性、充电时间、同步延时时间、心率示值这5个项目的质控检测,对存在问题的除颤器及时进行维修,保证了除... 本文参照国家对除颤监护器的校准规范,采用Fluke Impluse7000DP除颤器分析仪,对本院的全部除颤监护器进行了外观功能、释放能量准确性、充电时间、同步延时时间、心率示值这5个项目的质控检测,对存在问题的除颤器及时进行维修,保证了除颤器的临床使用安全。同时对质控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临床的使用体验,探索适合我院除颤监护器质量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颤监护器 心脏除颤器 质量控制 急救设备
下载PDF
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代军 丁琳 高月敏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34-535,共2页
目的观察与分析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前者予以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后者予以心肺复苏机;随后对两组患... 目的观察与分析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前者予以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后者予以心肺复苏机;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有效率(38.7%)明显高于对照组(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予以心肺复苏机抢救治疗,效果显著,且可缩短心肺复苏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机 急诊抢救
下载PDF
The combination of creat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 isoenzyme and point-of-care cardiac troponin/contemporary cardiac troponin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8
13
作者 Guang-mei Wang Yong Li +7 位作者 Shuo Wu Wen Zheng Jing-jing Ma Feng Xu Jia-qi Zheng He Zhang Jia-li Wang Yu-guo Chen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63-168,共6页
BACKGROUND: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remains challenging,especially for institutions without the 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hs-c Tn)assay.Herein,we aim to assess the value of creatine... BACKGROUND: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remains challenging,especially for institutions without the 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hs-c Tn)assay.Herein,we aim to assess the value of creat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 isoenzyme(CK-MB)combined with different cardiac troponin(c Tn)assays in AMI diagnosis.METHODS:This multicenter,observational study included 3,706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from September 1,2015,to September 30,2017.We classified the participants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 Tn assays:the point-of-care c Tn(POC-c Tn)group,the contemporary c Tn(c-c Tn)group,and hs-c Tn group.The diagnostic value was quantified using sensitivity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RESULTS:Compared to the single POC-c Tn/c-c Tn assays,combining CK-MB and POC-c Tn/c-c Tn increased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AMI(56.1%vs.63.9%,P<0.001;82.7%vs.84.3%,P=0.025).In contrast,combining CK-MB and hs-c Tn did not change the sensitivity compared with hs-c Tn alone(95.0%vs.95.0%,P>0.999).In the subgroup analysis,the sensitivity of combining CKMB and c-c Tn increased with time from symptom onset<6 h compared with c-c Tn alone(72.8%vs.75.0%,P=0.046),while the sensitivity did not increase with time from symptom onset>6 h(97.5%vs.98.3%,P=0.317).The AUC of the combination of CK-MB and POC-c T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single POC-c Tn assay(0.776 vs.0.750,P=0.002).The AUC of the combined CKMB and c-c Tn/hs-c Tn assay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ecreas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ingle c-c Tn/hs-c Tn assays within 6 h.CONCLUSIONS:The combination of CK-MB and POC-c Tn or c-c Tn may be valuabl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MI,especially when hs-c Tn is not avail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at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 isoenzyme cardiac tropon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department
下载PDF
骨髓腔输液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董兰 张丽霞 席淑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行骨髓腔输液和常规静脉输液,评价并比...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行骨髓腔输液和常规静脉输液,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建立有效通道的时间、首次给药时间及输液速度等。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观察组患者建立有效通道所花的时间、首次给药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输液速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输液相比,骨髓腔输液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穿刺所用的时间,实现快速给药,且输液速度未见明显降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快速输液通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输液 心搏骤停 急救护理 输液通道
下载PDF
急诊心肺复苏中实施早期气管插管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邓帅 于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存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接诊的心搏骤停患者53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6年8月接诊的心搏骤停患者53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救治,对照组实施延时气...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存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接诊的心搏骤停患者53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6年8月接诊的心搏骤停患者53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救治,对照组实施延时气管插管,观察组行早期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窦性心律恢复率、24 h存活率及心肺复苏前后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窦性心律恢复率及24 h存活率分别为75.47%、81.13%、67.92%,对照组分别为54.72%、62.26%、47.17%,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P>0.05),心肺复苏后,观察组患者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实施早期气管插管,可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存活率,改善缺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急诊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下载PDF
院前心肺复苏的普及和现状 被引量:9
16
作者 安荣成 宋娟娟 +3 位作者 吕信鹏 王旭 佟天琦 邓颖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8期3613-3616,3621,共5页
心肺复苏(CPR)是急诊急救中挽救生命的重要技能之一。目前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及掌握的急救技能远不及西方国家。发生院外心脏骤停时,未能及时准确地对骤停者实施CPR导致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高死亡率。因此,使公众建立急救意识、掌握急救... 心肺复苏(CPR)是急诊急救中挽救生命的重要技能之一。目前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及掌握的急救技能远不及西方国家。发生院外心脏骤停时,未能及时准确地对骤停者实施CPR导致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高死亡率。因此,使公众建立急救意识、掌握急救技能是一件重要的任务。医务工作者需不断开展基本的急救医学知识和标准的CPR普及,同时建立完整的急诊急救体系,完善相关急救法规,保障公众在正确方式和法律法规保护下行使救人的权利,逐步提高我国公众急诊急救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急救
下载PDF
心脏介入并发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陆惠娟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1期1789-1790,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围手术期并发急性心脏压塞早期表现、急救治疗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心血管病介入性诊疗围手术期患者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时的早期临床表现,所采取的积极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12例患者中,8例以胸闷、气促为...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围手术期并发急性心脏压塞早期表现、急救治疗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心血管病介入性诊疗围手术期患者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时的早期临床表现,所采取的积极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12例患者中,8例以胸闷、气促为首发症状,6例患者伴心率增快,2例心率减慢,5例出现恶心,10例出现血压不同程度下降而提示发生了急性心脏压塞,10例患者发生于术中,2例患者发生于术后1.5 h后已回病房;抢救急性心脏压塞的关键在于快速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PCI术中发生者,还应尽快封堵冠脉破裂口。12例患者均因术中及术后仔细观察病情,早期识别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而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导管室及心血管病房护士应掌握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表现,特别是胸闷、气促及心悸等患者在术中的主诉,术中及术后应认真临床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熟练心包穿刺引流操作及护理配合,对早期识别和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 心脏压塞 抢救 护理
原文传递
基于Utstein模式下秦皇岛地区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生存链现状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洪伟 王耀辉 +4 位作者 孙伟 陈红 徐俊祥 张重阳 孟庆义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前心搏骤停患者(CA)心肺复苏"生存链"实施现状,探索我国实际情况下如何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基于Utstein模式,收集2015-02-2017-09期间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急诊科、秦皇...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前心搏骤停患者(CA)心肺复苏"生存链"实施现状,探索我国实际情况下如何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基于Utstein模式,收集2015-02-2017-09期间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急诊科、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北戴河医院急诊科接诊的187例院前CA患者,分为复苏有效组和复苏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前心肺复苏(CPR)生存链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7例CA患者,男131例(70%),女56例(30%);平均年龄(63.30±16.12)岁,复苏成功率为32.08%。院前CA发生在住所(54.5%)、公共场所(26.7%)。院前CA原因主要为心源性疾病(40.6%),其次为创伤(24.1%)。78.6%的CA有目击者,但只有12.8%由目击者进行了现场CPR。14.4%的CA给予院前除颤,而院前气管插管率仅为11.2%。与复苏无效组比较,复苏有效组在目击者CPR(χ~2=23.270,P=0.000)、CA至专业CPR<5min(χ~2=27.770,P=0.000)、院前除颤(χ~2=4.459,P=0.035)、院前气管插管(χ~2=5.807,P=0.016)、院前肾上腺素使用(χ~2=7.039,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秦皇岛地区院前CA的复苏成功率不高,院前"生存链"中很多因素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生存链 院前急救 UTSTEIN模式
原文传递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庆立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0期63-64,共2页
目的通过回顾66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病例,分析成功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10~2011年急救心跳骤停106例患者心肺复苏抢救过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为时40 min的急救,106例患者中复苏成功66例(62.26%),死亡40例(37... 目的通过回顾66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病例,分析成功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10~2011年急救心跳骤停106例患者心肺复苏抢救过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为时40 min的急救,106例患者中复苏成功66例(62.26%),死亡40例(37.74%),其中,院内成功率为83.33%,院外成功率为16.67%。病因与复苏成功率关系不大,不同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患者成功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缩短检查确诊、评估时间,提早进入复苏时间,心肺复苏基础上,根据病情情况,适当配合联合运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加压素,灵活掌握复苏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跳骤停 急诊科 心肺复苏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配合心电除颤仪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邱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4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配合心电除颤仪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南平市第二医院2018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采...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配合心电除颤仪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南平市第二医院2018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的患者列入对照组(50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的患者列入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均使用心电除颤仪进行除颤,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生存率、抢救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8.00%和生存率94.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患者而言,优化急诊护理配合心电除颤仪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搏骤停 急诊护理 心电除颤仪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