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64层CT一次扫描完成心脏冠脉成像及心功能分析的可行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2 位作者 肖建伟 王翔 李蓉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7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研究64层CT一次扫描同时完成心脏冠脉成像及心功能分析的可行性。方法96例患者均行MSCT心脏成像扫描和MR心脏检查,数据分别按照冠脉成像和心功能分析要求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评估。结果1271段冠脉血管中有约99%血管显示清晰,达到诊断... 目的研究64层CT一次扫描同时完成心脏冠脉成像及心功能分析的可行性。方法96例患者均行MSCT心脏成像扫描和MR心脏检查,数据分别按照冠脉成像和心功能分析要求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评估。结果1271段冠脉血管中有约99%血管显示清晰,达到诊断要求;心功能分析数据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容积(LVMV)与MR相关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91、0.94、0.89、0.88。结论MSCT可以在一次扫描中完成冠脉成像和心功能数据采集,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冠状动脉 心功能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和MRI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福洲 陈华平 +3 位作者 余帮龙 杨浩 游箭 母其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5期823-827,共5页
目的比较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的应用方法。方法 2008年2月到2010年2月我们前瞻性的连续选择了94例已知或者疑似CAD的患者,进行MRI心肌灌注、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前瞻性ECG-门控的冠脉CTA... 目的比较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的应用方法。方法 2008年2月到2010年2月我们前瞻性的连续选择了94例已知或者疑似CAD的患者,进行MRI心肌灌注、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前瞻性ECG-门控的冠脉CTA分析,并比较了MRI心肌灌注和CA、前瞻性ECG-门控冠脉CTA加MRI心肌灌注和CA;评估了血流动力学相关狭窄。结果 MRI心肌灌注揭示了60/94(63.8%)的人具有心肌缺损(灌注缺损或梗阻)。CA揭示了94例病人中有66例冠状动脉中有150例大于50%直径的狭窄。平均每名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为2.5±1.1mSv。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在CA的敏感性,特异性,NPV,PPV和准确率低于MRI心肌灌注以及冠脉CTA加MRI心肌灌注。其中1例病人在CD伴随着MRI心肌灌注的LAD灌注缺损,在冠脉CTA被判定为没有明显狭窄。结论在诊断血流动力学相关的CAD,冠状动脉CTA可能取代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心脏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影像检查对早期检测及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相关心功能障碍的价值
3
作者 戚轩 王武陵 +3 位作者 杨宏楷 刘光竹 齐东 何永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9-224,共6页
乳腺癌已发展为全球第一大癌,随着诊治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但抗肿瘤治疗会引发心脏相关并发症,出现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cancer therapy 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CTRCD始于亚临床心肌细胞损伤,最终... 乳腺癌已发展为全球第一大癌,随着诊治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但抗肿瘤治疗会引发心脏相关并发症,出现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cancer therapy 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CTRCD始于亚临床心肌细胞损伤,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因此,准确评估CTRCD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影像学成为评估和管理心脏健康的关键工具,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CCT)、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等,在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基础上,组织特定性成像、应变成像、灌注成像等在早期识别和评估CTRCD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功能障碍研究中的进展进行文献综述,重点论述磁共振技术在此方面的进展,以期为早期检测CTRCD提供更为精确的影像生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心功能 心脏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与CT检查 被引量:7
4
作者 谭鎣 吕铁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7-362,共6页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而不伴心室腔扩大为解剖特点的儿童常见心肌病,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尽早地发现症状、及时地诊断治疗对于防范青少年运动猝死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而不伴心室腔扩大为解剖特点的儿童常见心肌病,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尽早地发现症状、及时地诊断治疗对于防范青少年运动猝死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对于HCM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超声心动图以及家族史和基因检查得以明确。近年来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以及CT检查对于HCM的诊断越来越重要。该文主要从心脏磁共振以及CT检查对HCM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头颅CT视神经鞘直径测定对成人心搏骤停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淦楠 陈科 +5 位作者 陈旭锋 乔莉 孙娜娜 许晓泉 沈斌 张劲松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颅CT视神经鞘直径(ONSD)对中国成人心搏骤停(CA)后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01—2018-06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5例复苏后72h内行头颅CT检查的成人CA患者,测定其ONSD及灰质/白质比例(G... 目的:探讨头颅CT视神经鞘直径(ONSD)对中国成人心搏骤停(CA)后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01—2018-06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5例复苏后72h内行头颅CT检查的成人CA患者,测定其ONSD及灰质/白质比例(GWR),同时评价各指标对神经功能不良预后(CPC评分3~5分)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较,预后不良组ONSD显著增加(P<0.01)。预后不良组基底节、大脑、平均及简化GWR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ONSD>4.30mm预测神经功能不良预后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74.5%(P<0.01)。与单一指标相比较,ONSD联合GWR评估可显著提高不良预后的判断价值(GWR基底节加ONSD,敏感度72.5%,特异度94.4%,P<0.01)。结论:CA后昏迷患者头颅CT提示ONSD增加与神经功能不良预后相关,ONSD与GWR联合评估可有效提升CA后昏迷患者不良预后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视神经鞘直径 昏迷 CT 预后
原文传递
影像学在左心耳封堵中的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苗雨桐 何奔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4期497-501,共5页
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显著增加,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抗凝药物的替代手术方式,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左心耳封堵术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各种影像学手段进行术前术后评估以及术中引导。这些成像... 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显著增加,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抗凝药物的替代手术方式,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左心耳封堵术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各种影像学手段进行术前术后评估以及术中引导。这些成像方式主要包括:经食管心脏超声、心脏CT、血管造影、心脏磁共振及心腔内超声。近年来,三维成像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术者对心脏解剖结构的理解。现总结各类影像学检测手段在左心耳封堵术中应用的最新证据,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 经食管心脏超声 心脏CT 心脏磁共振 血管造影 心腔内超声
下载PDF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vulnerable coronary plaque 被引量:4
7
作者 Eduardo Pozo Pilar Agudo-Quilez +4 位作者 Antonio Rojas-González Teresa Alvarado María José Olivera Luis Jesús Jiménez-Borreguero Fernando Alfonso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6年第9期520-533,共14页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are frequently the first manifest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For this reason,screening of asymptomatic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has become an attractive field of re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are frequently the first manifest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For this reason,screening of asymptomatic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has become an attractive field of research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Necropsy studies have describe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In this regard,thin-cap fibroatheroma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main vulnerable coronary plaque feature.Hence,many imaging techniques,such as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have tried to detect noninvasively these hist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different approaches.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role of these diagnostic tools in the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coronary plaque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 in their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as well as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derived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EROSCLEROSIS VULNERABLE CORONARY PLAQUE Diagnosis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下载PDF
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在心脏起搏器中去伪影效果评价
8
作者 胡亚辉 吴月 +2 位作者 张新伟 栗岩 邢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研究单能量去金属伪影(SEMAR)算法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去伪影效果,探讨其对无导线起搏器与有导线起搏器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对比。方法:前瞻性收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患者的图像,进行两次容积重建:一... 目的:研究单能量去金属伪影(SEMAR)算法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去伪影效果,探讨其对无导线起搏器与有导线起搏器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对比。方法:前瞻性收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患者的图像,进行两次容积重建:一次使用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非SEMAR组);一次使用自适应迭代算法联合SEMAR算法重建(SEMAR组)。在金属伪影覆盖面积最大的层面,高、低密度伪影区的右冠状动脉及周围脂肪组织等划取感兴趣区(ROI),记录CT值和标准差以计算伪影指数(AI)对图像进行客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取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行主观评价,并采用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共计32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被纳入评价。2名阅片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κ=0.92)。SEMAR组比非SEMAR组主观评分高(P<0.01)。SEMAR组无导线起搏器主观评分高于有导线起搏器(P<0.01)。起搏器(总体),有、无导线起搏器组内比较,SEMAR组AI值均低于非SEMAR组(P<0.01)。有、无导线起搏器组间比较,SEMAR前后AI值相同(P>0.05)。结论:SEMAR算法能够有效减少心脏起搏器金属伪影,改善图像质量,其在无导线起搏器中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优于有导线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 伪影指数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心律不齐患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触发窄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的可行性
9
作者 禹烜 李岩 +3 位作者 沈翀 祝小莲 郝俊琪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89,395,共5页
目的分析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诊的心律不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 目的分析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诊的心律不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研究组66例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情况。结果两组诊断准确率均在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一致,平均主观评分分别为4.16比4.07、3.98比4.22、4.03比4.01,但对比剂用量、有效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减少29%和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11、9.119,P=0.001)。结论对于心律不齐患者,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窄窗技术保证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回顾式扫描诊断准确性相当,同时能提高检查安全性,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CT血管造影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可行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亚男 赵瑞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116,124,共4页
计算力的进步和数据的爆发使得人类迎来了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给影像医学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影像医学的发展。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将人工智能这门新技术应用于心血管影像领域潜力巨大。作者就人工智能... 计算力的进步和数据的爆发使得人类迎来了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给影像医学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影像医学的发展。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将人工智能这门新技术应用于心血管影像领域潜力巨大。作者就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血管影像 心脏彩超 心脏计算机断层成像 心脏磁共振 心脏核素显像
下载PDF
心房颤动消融后复发与非复发者左房结构及其心外脂肪体积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俊 徐宗政 +3 位作者 李祥东 李庆祝 汪祥海 王德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拟比较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患者术后复发与非复发者左房(LA)容积、心房厚度和LA外脂肪体积差异.方法共纳入40例AF消融术后接受了计算机扫描成像血管造影(CTA)的患者(复发20例,非复发20例).通过3D-slicer图像软件将心脏CTA的LA容积... 目的拟比较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患者术后复发与非复发者左房(LA)容积、心房厚度和LA外脂肪体积差异.方法共纳入40例AF消融术后接受了计算机扫描成像血管造影(CTA)的患者(复发20例,非复发20例).通过3D-slicer图像软件将心脏CTA的LA容积、厚度和LA心外膜脂肪量定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性别(男/女:12/8 vs 13/7,P>0.05)和年龄[(65.5±7.7)岁vs(66.7±6.7)岁,P>0.05]无显著差异.与非复发组相比,复发组LA体积更大[(154.5±43.6)ml vs(118±37.8)ml,P<0.01)],LA心外膜脂肪量更多[(16.9±6.3)g vs(12.3±5.8)g,P<0.05)].但两组间总心外脂肪量无显著差异[(128.6±58.3)g vs(124.9±63.2)g,P>0.05].另外,AF复发组左房壁各个方向上的厚度显著大于非复发组(P均<0.05).结论AF消融后复发与非复发相比,LA体积及心房外膜脂肪量更大,而心外总心外膜脂肪量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心脏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心外膜脂肪组织
原文传递
头颅CT灰质/白质比例对成人心搏骤停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淦楠 陈旭锋 +4 位作者 梅勇 张刚 孙娜娜 许晓泉 张劲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颅CT灰质/白质比例(GWR)对成人心搏骤停(CA)后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1例复苏后72 h内行头颅CT检查的成人CA患者,测定其灰质和白质密度(HU值... 目的探讨头颅CT灰质/白质比例(GWR)对成人心搏骤停(CA)后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1例复苏后72 h内行头颅CT检查的成人CA患者,测定其灰质和白质密度(HU值),同时评价不同GWR对神经功能不良预后(CPC评分3~5分)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灰质密度显著减低,白质密度变化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GWR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基底节区GWR〈1.18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88.2%(P=0.012)。结论CA复苏后昏迷患者头颅CT提示GWR降低与神经功能不良预后相关,头颅CT GWR测定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昏迷 CT 灰质/白质比例 预后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术前超声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振东 刘洋 +1 位作者 徐臣年 杨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2期98-102,128,共6页
目的以CT测值为金标准,分析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评估主动脉根部解剖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接受TAVR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78例3D-TEE和CT数据符合要求的患者被纳... 目的以CT测值为金标准,分析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评估主动脉根部解剖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接受TAVR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78例3D-TEE和CT数据符合要求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基于两种不同的影像学资料,利用Mimics软件以及多平面重建的方法,对患者主动脉瓣环直径-面积来源、左室流出道(LVOT)直径、主动脉窦管交界(STJ)直径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对于瓣环和LVOT内径,3D-TEE测值明显小于CT,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710~0.928(P<0.01),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对于STJ,与CT相比,3D-TEE明显低估(P<0.01),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0.947~0.970,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两组数据之间的量化关系。结论对于重度AS患者,3D-TEE主动脉根部测值与金标准CT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对于CT检查受限的患者,3D-TEE可能成为术前影像评估的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根部 计算机断层扫描 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心脏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舒雅 郭宏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06-610,共5页
心脏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良性肿瘤,大多数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于死亡后的尸解及病理检查得以确诊。其症状主要取决于脂肪瘤的位置及大小,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外科手术干预通常获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心脏... 心脏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良性肿瘤,大多数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于死亡后的尸解及病理检查得以确诊。其症状主要取决于脂肪瘤的位置及大小,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外科手术干预通常获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心脏脂肪瘤的发病率低,目前尚无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及相关的治疗指南,手术指征通常取决于临床表现及肿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通过外科手术达到缓解症状及预防进展的目的。因此,早期发现心脏脂肪瘤并定期随诊,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本文旨在总结心脏脂肪瘤的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中的特征及优势,以期达到更好的诊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脂肪瘤 心脏超声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心脏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心脏CT指导心房颤动病人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许薇 江京洲 张龙江(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6-441,共6页
心房颤动(AF)病人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且预后差。左心房/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与AF病人卒中密切相关。心脏CT成像可清楚显示左心房/左心耳结构及其血栓,在指导AF病人卒中防治中的潜力日益显著。就心脏CT成像检测左心房/左心耳血栓、预... 心房颤动(AF)病人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且预后差。左心房/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与AF病人卒中密切相关。心脏CT成像可清楚显示左心房/左心耳结构及其血栓,在指导AF病人卒中防治中的潜力日益显著。就心脏CT成像检测左心房/左心耳血栓、预测AF病人卒中风险、指导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以及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CT 卒中 左心房 左心耳 人工智能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识别中的价值
16
作者 辛然 窦冠华 +7 位作者 李超 荆晶 陈韬 穆洋 王晶 杨俊杰 郭军 陈韵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8-455,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64例,以TEE诊断左心耳血... 目的:探究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64例,以TEE诊断左心耳血栓为金标准分为血栓组(n=33)和非血栓组(n=331)。分别测量左心耳感兴趣区(ROI)内最低CT密度值(LAAmin)与同一轴面的升主动脉根部ROI内最低CT密度值(AAmin),并计算二者比值(LAAmin/AAmin)。自动提取左心耳ROI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利用RMS包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基于CHA_(2)DS_(2)-VASc评分、CT参数和影像组学评分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模型、影像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复合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等效能评价。结果:两组间左心耳开口直径、左心耳长径、LAAmin和LAAmin/AAmi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提取1232个影像组学特征,并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23个特征。模型效能评价方面,复合模型的AUC高于临床模型和影像学模型(0.922 vs.0.742,P<0.001;0.922 vs.0.8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影像组学模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22 vs.0.905,P>0.05)。与其余三个模型相比,复合模型的准确度(ACC)、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PLR)、阳性预测值(PPV)和Kappa值更高(ACC:89.0%;SPE:88.8%;PLR:8.133;PPV:44.8%;Kappa值:0.54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提示复合模型具有更高的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结论:影像组学技术可以提高CCTA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计算机体层摄影 左心耳血栓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剂量指数及管电压对幼儿心脏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17
作者 张见 张晓军 王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究剂量指数及管电压对幼儿心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时间顺序对患儿进行管电压及剂量指数分组检查,分组内依照年龄再分组,分为0~1岁、1~3岁及3~6岁组,每组患儿30名,采取不同管电压及剂量指数的方式进行检查,... 目的 探究剂量指数及管电压对幼儿心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时间顺序对患儿进行管电压及剂量指数分组检查,分组内依照年龄再分组,分为0~1岁、1~3岁及3~6岁组,每组患儿30名,采取不同管电压及剂量指数的方式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E组患儿的CTDIvol、DLP较A组降低分别为:0~1岁组:61.45%(2.04/3.32),61.17%(28.24/46.17);1~3岁组:54.52%(2.41/4.42),49.88%(28.87/57.88);3~6岁组:40.86%(1.99/4.87),42.19%(26.92/63.8)。随着剂量指数及管电压的降低,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SNR、CNR实验组较对照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选用低管电压及剂量指数,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可降低患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指数 婴幼儿 心脏CTA 辐射剂量
下载PD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Re-evaluation of its predictive value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被引量:3
18
作者 Mansour Almoudi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2年第10期284-287,共4页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advanced countries and its prevalence is increasing among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CT)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advanced countries and its prevalence is increasing among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CT)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ue to its rapid improvements in multislice CT scanners over the last decade,and this less-invasive technique has become a potentially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uantifying the amount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with cardiac C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a reliable non-invasive technique for predicting risk of future cardiovascular events.However,the main question that remains uncertain is whether routine,widespread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ing in an individual patient will result in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care and clinical outcomes.In this commentary,we discuss a current issue of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ing with regard to its value of predicting adverse cardiac events.We als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s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risk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redictive value PLAQUE
下载PDF
Diagnostic detection with cardiac tomography and resonance of extremely rare coronary anomaly: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1
19
作者 Nicolò Schicchi Marco Fogante +1 位作者 Gian Marco Giuseppetti Andrea Giovagnon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5期628-635,共8页
BACKGROUND The association of two 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CAAs) is extremely rare but represents one of the main caus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young athletes. Although coronary angiography(CX-A) is sti... BACKGROUND The association of two 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CAAs) is extremely rare but represents one of the main caus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young athletes. Although coronary angiography(CX-A)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childhood,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I) and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C-CT) have recently taken on an increasing diagnostic role in early detection of CAAs and concomitant congenital cardiac malformations.CASE SUMMARY A healthy 10-year-old male patient was referred to the Radiological Department of our Institution due to no evidence of left coronary artery in echocardiographic examination. With C-MRI was detected marked myocardial trabeculation and was suspected anomalous origin and course of left circumflex(LCx) artery and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 artery. With third generation Dual Source C-CT192x2-sections(SOMATOM Force, Siemens, Germany) was confirmed anomalous origin of LCx artery from right pulmonary artery associated with anomalous origin of LAD artery from right coronary artery with course in front of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reimplantation of the anomalous LCX and LAD arteries into the wall of ascending aorta, with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patient remained asymptomatic and follow-up C-MRI scan four months after operation showed complete success of surgery treatment.CONCLUSION This case highlights 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C-CT and C-MRI in evaluation of CAAs and of cardiac morphology and functionality, with very low radiation dose and without the risks related to invasive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NOMALIES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ase report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下载PDF
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像学因素的CT诊断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鹏 崔燕海 +1 位作者 唐磊 孙应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CT检出淋巴结数目、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65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贲门癌螺旋CT检出淋巴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阅读,将CT检出淋巴结数目及大小情况按照有无转移进行统计学比较,利用ROC曲线,分析... 目的探讨CT检出淋巴结数目、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65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贲门癌螺旋CT检出淋巴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阅读,将CT检出淋巴结数目及大小情况按照有无转移进行统计学比较,利用ROC曲线,分析应用CT检出淋巴结数目及大小指标诊断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转移组CT检出淋巴结数目平均为(14.20±7.72)枚,明显多于非转移组(6.86±3.37)枚。(2)No.1、3、7组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CT检出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ROC曲线分析,检出淋巴结总数8枚作为判断转移的最佳截割点,敏感性82.4%,特异性71.4%;No.1、3、7组共检出5枚淋巴结作为判断转移的最佳截割点,敏感性82.4%,特异性71.4%;CT检出最大淋巴结直径为12mm作为判断转移的最佳截割点,敏感性80.4%,特异性78.6%。(4)联合检出8枚淋巴结和最大淋巴结直径为12mm标准进行串联试验,敏感性72.5%,特异性92.9%。结论(1)淋巴结的总检出数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2)No.1、3、7组为贲门癌转移好发组,当三组检出总数>5枚时提示转移可能;(3)结合CT检出淋巴结数目、大小等相关影像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贲门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门癌 食管-胃结合部癌 淋巴结转移 N分期 计算机体层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