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3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
作者 吴勤 崔渝敏 +2 位作者 陈燕 张薏 董磊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11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风险预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分≤14分者无急性压疮发... 目的探讨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11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风险预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分≤14分者无急性压疮发生,≥18分者均发生急性压疮。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量表中11个因素均与急性压疮发生有密切关系。进一步筛选后,血管活性药物、动脉氧分压和脉搏是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中发生急性压疮最重要的预测因素。结论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预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发生风险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压力性溃疡 危险性评估 个性量表
原文传递
应用集束化护理预防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急性压疮的实践 被引量:60
2
作者 智红晓 宋葆云 杨巧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6期840-842,共3页
目的 :评价集束化护理在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急性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4年2月1日至8月31日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入住ICU的压疮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62例)进行历史回顾,将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术后入住ICU... 目的 :评价集束化护理在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急性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4年2月1日至8月31日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入住ICU的压疮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62例)进行历史回顾,将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术后入住ICU的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111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对观察组进行干预。结果 :对照组中15例发生I期压疮,2例发生Ⅱ期压疮,1例发生Ⅲ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9.03%;观察组中6例发生I期压疮,无Ⅱ期和Ⅲ期压疮发生,压疮发生率为5.41%;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压疮高危患者实施集束化压疮预防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围手术期压疮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压力性溃疡 预防 集束化护理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7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2
3
作者 程云阁 王跃军 +2 位作者 张泉 顾剑民 倪达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于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行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74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3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80例,二尖瓣置换术56例。使用30°胸腔镜及配套手术器械;股动脉插供...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于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行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74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3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80例,二尖瓣置换术56例。使用30°胸腔镜及配套手术器械;股动脉插供血管,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行体外循环;胸腔内操作均在胸腔镜下进行,以胸腔镜显示屏为手术野。结果本组674例患者手术成功645例,成功率96%,术中扩大切口28例。手术时间1.8~5.6 h,平均(2.8±1.2)h;体外循环时间56~198 min,平均(78±2.3)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8~96 min,平均(31±19)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20~1200 ml,平均(140±46)ml。死亡1例,死亡率0.15%,死亡原因为术后脑出血。并发症46例,发生率7%。包括二次止血8例;残余漏5例,其中二次手术2例;右侧血气胸33例。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心脏外科手术 心肺转流术
原文传递
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250例报告 被引量:51
4
作者 苏肇伉 祝忠群 +3 位作者 徐志伟 朱德明 陈玲 丁文祥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 总结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经验 ,探讨急诊手术的必要性和降低围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急诊手术治疗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 2 5 0例。男 176例 ,女 74例 ;术前反复呼吸... 目的 总结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经验 ,探讨急诊手术的必要性和降低围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急诊手术治疗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 2 5 0例。男 176例 ,女 74例 ;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者 12 1例 ,严重低氧血症者 12 0例 ,其他危重患儿共 9例 ;不用体外循环手术 2 2例 (36例次 ) ,常温平行体外循环2 0例 ,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16 5例 ,深低温低流量或停循环 43例。根治手术 2 33例 ,姑息手术 17例。结果 全组术中死亡 12例 ,早期死亡 18例 ,总病死率为 12 .0 % (30 / 2 5 0 )。存活的 2 2 0例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残余病变、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感染和呼吸机依赖等。结论 急诊手术是挽救小儿危重先心病的有效手段 ,准确诊断、快速转运以及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术后监护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急诊手术
原文传递
3种评分系统在心脏外科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周艳红 李乐之 +1 位作者 谢霞 戴爱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活动评分(NAS)、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及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在预测成人心脏外科ICU护理人力需求中的适用性。方法分别采用NAS、ICNSS及APACHEⅡ对成人心脏外科ICU 385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 目的探讨护理活动评分(NAS)、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及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在预测成人心脏外科ICU护理人力需求中的适用性。方法分别采用NAS、ICNSS及APACHEⅡ对成人心脏外科ICU 385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评分,预测护理人力需求,并结合实际护患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种评分系统预测护患比及实际护患比间均存在差异,实际护患比最低,APACHEⅡ和NAS预测护患比居中,ICNSS预测护患比最高;NAS预测护患比在不同组间的区分度最好。结论 NAS在成人心脏外科ICU护理人力需求预测中更具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重症监护病房 卫生人力
原文传递
单向活瓣补片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6
作者 庞昕焱 李卫华 +5 位作者 宋惠民 苏润毅 于建华 李跃华 毕研文 李守先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8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单向活瓣补片对 38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11例肺动脉压力下降明显 ... 目的 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单向活瓣补片对 38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11例肺动脉压力下降明显 ,未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的分流 ;余2 7例术后 72h内出现分流 ,其中 1例术后 72h死于低心排出量 ,1例术后 4周死于右心衰竭 ;36例康复出院。术后出现分流的 2 7例患者 2 2例随访 6~ 86个月 ,其中术后 3个月仍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 7例 ,右向左分流 4例 ,双向分流 3例 ;术后半年以上仍存在经单向活瓣补片分流 4例 ,其中 3例肺动脉收缩压 (PP) /主动脉收缩压 (PS)仍 >0 75 ,2例右向左分流 ,1例双向分流 ;另 1例PP/PS降至0 4 5 ,存在 3mm跨单向活瓣补片左向右分流 ;11例术后未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者 ,术后 3个月复查示肺动脉压力下降满意 ,无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 2 2例中 19例自觉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明显。结论 对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手术修补 ,可使当术后右心压力增高时右心血流可通过单向活瓣补片活瓣孔分流到左心系统 ,为右心起到分流减压作用 ,同时以可以耐受的体循环血氧饱和度降低为代价增加左心系统血容量 ,保证左心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活瓣补片 重度肺动脉高压 心血管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心间隔缺损
原文传递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过渡期护理清单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韦秀霞 张亚军 +2 位作者 李青荷 尹琴 袁甜甜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提高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过渡期护理质量。方法设计ICU过渡期护理清单。便利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盐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需要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56例,其中2018年1月—12月的81例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2月的7... 目的提高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过渡期护理质量。方法设计ICU过渡期护理清单。便利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盐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需要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56例,其中2018年1月—12月的81例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2月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ICU过渡期护理清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转科交接时间,术后48 h、ICU转出前、ICU转出后1周3个时间点的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访谈医护人员对清单的看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转科交接时间明显缩短(t=2.16,P<0.05),3个时间点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均P<0.01);试验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ICU转出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和医生对应用该清单的满意度均>96%;访谈医护人员,对该清单的使用给予了肯定。结论使用ICU过渡期护理清单能够缩短心脏术后患者ICU转运时间,减少心脏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后应激与并发症,提高医、护、患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心脏外科手术 清单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体温的管理 被引量:32
8
作者 管艳杰 张金兰 张来霞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体外循环术后极易引起体温异常 ,影响心脏功能 ,导致手术失败。为探讨体外循环术后正确有效的体温管理方法 ,总结了对 10 5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体温进行预见性护理及针对性处理的经验 ,简要讨论了体温过低和过高对心功能的影响 ,重点... 体外循环术后极易引起体温异常 ,影响心脏功能 ,导致手术失败。为探讨体外循环术后正确有效的体温管理方法 ,总结了对 10 5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体温进行预见性护理及针对性处理的经验 ,简要讨论了体温过低和过高对心功能的影响 ,重点讨论了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措施。认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体温控制在 36~ 37℃时 ,有利于维持机体最佳生理状态 ,消除体温因素对心脏的影响 ,有助于患者康复。体温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保暖、复温和物理降温 ,对过高温患者辅以氯丙嗪静脉滴注可产生快捷有效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体温 手术后护理
原文传递
左心房折叠术在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郑斯宏 孙衍庆 +2 位作者 孟旭 高峰 黄福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折叠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为(129±37)mm(92~250mm)、行左心房折叠术的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选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1例为生物瓣置换,同... 目的探讨左心房折叠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为(129±37)mm(92~250mm)、行左心房折叠术的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选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1例为生物瓣置换,同期行左心房折叠术。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5例,Ⅳ级8例;术前心胸比为0.79±0.10。单纯二尖瓣置换术18例,其中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双瓣膜置换和三尖瓣成形术5例,其中二次手术2例,术中行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2例。结果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13%),呼吸衰竭2例(9%)。早期死亡3例(13%),其中2例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为脑梗死。术后失访2例,术后1年意外死亡1例,平均随访(44±39)个月,17例生存患者心功能Ⅰ级14例、Ⅱ级3例;术后心胸比为0.68±0.11,较术前明显缩小(t=3.80,P=0.000)。结论在瓣膜病手术的同时对巨大左心房症行左心房折叠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左心房 二尖瓣病变 折叠术 治疗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三尖瓣成形术 临床应用效果 机械瓣膜置换 NYHA分级 二尖瓣置换术 左心房内径 回顾性分析 生物瓣置换 双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术 术后并发症 收缩末期 临床资料 手术患者
原文传递
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心脏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曾嵘 庄建 +3 位作者 岑坚正 陈欣欣 熊卫萍 朱卫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6-919,共4页
目的研究枸橼酸西地那非对心脏手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9月至2005年1月共使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心脏手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共27例,其中10例小儿,17例成人。男17例,女10例,年龄1~63岁(平均37岁),体重6~67kg(平均40kg... 目的研究枸橼酸西地那非对心脏手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9月至2005年1月共使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心脏手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共27例,其中10例小儿,17例成人。男17例,女10例,年龄1~63岁(平均37岁),体重6~67kg(平均40kg)。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重度肺动脉高压。27例患者中14例先天性心脏病,其中9例为室间隔缺损;1例为右室双出口;1例为房间隔缺损;1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为动脉导管未闭;1例为三房心。上述先心病患者均行心内畸形矫治术。另外13例为风湿性心脏病,其中11例重度二尖瓣狭窄,2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3例患者均合并有三尖瓣关闭不全,均行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三尖瓣整形术;其中2例合并有主动脉瓣病变同期行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1例因合并有冠心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有病例术后均予持续镇静和镇痛,保持适度的过度通气,维持轻度呼碱状态,同时积极地纠正各种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给予多巴胺3~10μg.kg-1.min-1,米力农0.5μg.kg-1.min-1强心治疗,NO吸入(10~70)×10-6及前列腺素E1(PGE1)10~40ng.kg-1.min-1维持肺血管扩张,降低肺动脉压力。经上述处理后,27例患者术后72小时内尚反复出现肺动脉压升高,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下降,肺氧合功能下降,其中7例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给予高浓度吸氧,增加NO吸入浓度及PGE1用量,肺动脉压仍无明显下降,肺氧合功能无进一步改善,即给予枸橼酸西地那非(辉瑞制药公司,商品名万艾可),1~2mg/kg,每8小时一次。观察患者肺动脉压、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吸氧浓度、NO吸入浓度的变化。结果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1小时以后,25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渐上升,肺动脉压开始下降,体循环血压稳定或稍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心脏外科手术 枸橼酸西地那非
原文传递
心脏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修复与重建1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冬 王文璋 +3 位作者 蔡爱兵 韩志义 李喜元 马加贵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SWI)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胸外科189例采用胸大肌肌瓣、腹直肌肌瓣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6例,...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SWI)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胸外科189例采用胸大肌肌瓣、腹直肌肌瓣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6例,女性73例;平均年龄(54±21)岁,体重指数(26.1±1.3) kg/m2.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93例,CABG同期行其他心脏手术13例,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47例,主动脉手术16例,先天性心脏病18例,心脏外伤2例.患者入院后给予清洁感染创面并提取分泌物,依据分泌物药敏结果选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手术扩大清创彻底清除感染灶,根据清创缺损情况选择肌瓣填充修复,其中单纯应用胸大肌肌瓣184例、单纯腹直肌肌瓣1例,胸大肌联合腹直肌肌瓣4例,放置负压吸引装置引流,定期换药理疗.结果 179例术后2周内康复出院,伤口一期愈合率94.7%;7例患者因切口皮下感染延迟1周出院,3例院内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5)d.8例患者出院1周后出现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伤口痊愈,9例因死骨残留等原因出院2个月后伤口再次出现窦道经再次清创肌瓣修复而治愈.死亡8例,病死率4.2%,其中6例死于感染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 ~ 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率83.9%.149例患者无感染复发,2例因主动脉置换术后人工血管排斥,虽然经过一次清创及肌瓣移植仍残留窦道.结论 心脏大血管手术后DSWI应积极行外科手术清创,胸大肌肌瓣和(或)腹直肌肌瓣修复重建胸骨缺损区域是DSWI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胸廓成形术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出院前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高墨涵 钱星星 +1 位作者 王若冰 梁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8-432,共5页
目的描述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出院前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院内康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6月,选取北京市某心血管病医院符合标准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167例,收集研究的一般资... 目的描述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出院前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院内康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6月,选取北京市某心血管病医院符合标准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167例,收集研究的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按照美国胸科学会标准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按要求测量并记录其6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 walk distance,6MWD),以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患者从ICU转出后,随着天数的增加,患者的6MWD呈上升趋势;出院前1 d患者的平均6MWD可达(213.86±75.87)m。对患者出院前1 d 6MWD有影响的是手术类型(P=0.019)、是否应用体外循环(P=0.0036)、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P=0.015),以及出ICU病房天数(P=0.003)。结论住院期间,术后患者的6MWD总体随住院天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出院前1 d,患者6MWD趋于稳定,已准备好进行下一阶段康复。手术类型、体外循环应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有差异及出院前1 d出ICU天数不同的患者,其康复状况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病人出院 6分钟步行距离
原文传递
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徐仲英 胡海波 +5 位作者 黄连军 赵世华 凌坚 郑宏 蒋世良 沈向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评价多种介入治疗技术 (主要包括血管栓塞术、房间隔造口术、瓣膜或血管内球囊成形术等 )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0年9月至 2 0 0 3年 3月 ,我院共有 2 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 目的 评价多种介入治疗技术 (主要包括血管栓塞术、房间隔造口术、瓣膜或血管内球囊成形术等 )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0年9月至 2 0 0 3年 3月 ,我院共有 2 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除接受外科矫治外还接受了介入治疗 ,其中有 15例采用体肺侧支栓塞术 (栓塞组 ) ,5例采用房间隔造口术 (造口组 ) ,4例采用瓣膜或血管内成形术 (球囊成形组 )。介入治疗大多数在外科手术前进行 ,少数在外科手术后择期进行。结果 所有介入治疗均获成功 ,技术成功率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栓塞组 :共对肺动脉闭锁或重症Fallot四联症患儿的 33支侧支血管进行了选择性栓塞治疗 (13例于外科手术前、2例于术后 ) ,完全栓塞率 82 %。栓塞术后的外科矫治术均获成功 ,除 2例术后监护中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外 ,其余均恢复。造口组 :5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儿经造口术后 ,股动脉血氧饱和度由 76 2 %上升到 87 5 % ,缺氧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均于即刻或择期成功行外科矫治术 ,术后顺利出院。球囊成形组 :2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 (Fallot三联症 )因缺氧发作 ,急诊行瓣膜球囊扩张术后择期行外科矫治术成功 ;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单心室、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及永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技术 外科手术 治疗 654.2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晓梅 王春生 +4 位作者 刘岚 张颖 庄亚敏 刘华 高键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6665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AKI组1779例,非AKI组48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 目的探讨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6665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AKI组1779例,非AKI组48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KI组中102例(1.53%)进行了肾脏替代治疗(RRT),院内死亡44例;非AKI组死亡14例,AKI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组患者(2.47%对0.2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基础血肌酐值≥115μmol/L、术前血尿酸值≥420μmol/L、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0.40、术前贫血、手术类型(主动脉瘤手术)、体外循环≥120min、深低温停循环的应用、术后低血压、术后24h内输血量≥1000ml、术后机械通气≥72h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是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与术后病死率的增加有关。AKI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有关,应充分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损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6
15
作者 朱鲜阳 刘玉昊 +7 位作者 侯传举 韩秀敏 盛晓棠 张端珍 崔春生 王琦光 邓东安 张玉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用介入法治疗358例 PVSD 患者,男性161例,女性197例,年龄3~54(10.9±8.1)岁,体重12~90(32.8±17.2)kg。左室造影测量 PVSD... 目的探讨影响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用介入法治疗358例 PVSD 患者,男性161例,女性197例,年龄3~54(10.9±8.1)岁,体重12~90(32.8±17.2)kg。左室造影测量 PVSD 左室面直径2~18(6.5±3.1)mm,右室面直径2~12(4.2±2.3)mm;195例合并膜部膨出瘤。358例均具备介入治疗指征,共置人封堵器358枚,其直径4~18(8.1±2.5)mm,其中偏心型封堵器140枚,对称型封堵器218枚。术后每天记录12导联心电图,持续7天,系统分析影响 PVSD 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10余种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的 PVSD 均获得完全关闭。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心律失常135例,发生率为37.7%,其中严重心律失常23例,发生率为6.4%。统计学处理后,PVSD 封堵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封堵器型号、类型、PVSD 与三尖瓣隔瓣的距离和是否合并有膜部膨出瘤密切相关。结论封堵器型号大[≥(8.6±2.7)mm]、偏心型封堵器、PVSD 与三尖瓣隔瓣距离≤3 mm 及合并有膜部膨出瘤是 PVSD 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室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庆桥 蒋世良 +6 位作者 黄连军 赵世华 郑宏 徐仲英 凌坚 谢若兰 戴汝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87-389,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和费用 ,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7月 ,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PDA患者 6 9例 ,同期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PDA患者... 目的 对比研究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和费用 ,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7月 ,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PDA患者 6 9例 ,同期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PDA患者 111例。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费用等情况。结果 Amplatzer组技术成功率 98 2 % ,无并发症。未成功的 2例PDA患者均择期行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组全部成功 ,无死亡。并发症为肺不张 7例 ,气胸 4例 ,冠状动脉空气栓塞 1例 ,心脏骤停 1例 ,喉返神经损伤 2例 ,术后再通 1例。 12例患者术中输血 2 0 0~ 80 0ml,平均输血 (483 3± 2 16 7)ml。Amplatzer组平均总费用显著高于外科组 ,其中手术费用相似 ,器材费用前者 (封堵器 )显著高于后者(P <0 0 1)。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降低Amplatzer封堵器的费用 ,有助于其更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外科手术 经导管封堵术 PDA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建民 刘建斌 +1 位作者 叶蕾 梁贵友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应用Microsoft Access XP数据库和SPSS 19.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490例心脏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心脏手术后肺部感染的...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应用Microsoft Access XP数据库和SPSS 19.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490例心脏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心脏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心脏手术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2例,总发生率为8.6%,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0例,感染率6.2%;瓣膜置换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2例,感染率13.1%。单因素分析提示心脏瓣膜疾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先天性心脏病,在相同因素下,两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6,P=0.010),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与肺动脉高压是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病术后肺部感染率高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间、肺动脉高压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 危险因素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心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效果的比较:Meta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肇端 周汾 +2 位作者 闫雨苗 董树安 余剑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0-862,共3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心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心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效果比...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心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心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效果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水平、病死率、正性肌力药使用率、痛觉过敏发生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473例患者,其中芬太尼组或舒芬太尼组664例,瑞芬太尼组573例。与芬太尼组或舒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缩短,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和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降低(P〈0.05),围术期病死率、痛觉过敏和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效果优于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啶类 芬太尼 舒芬太尼 心脏外科手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指导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谢屹红 戴备军 沈社良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5期756-760,共5页
目的比较血栓弹力图(TEG)和传统凝血指标(SCT)指导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浙江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G组(T组)和SCT... 目的比较血栓弹力图(TEG)和传统凝血指标(SCT)指导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浙江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G组(T组)和SCT组(C组)。2组均于手术期间每次自体血液回输结束时、手术结束后24 h内患者引流量>300 mL/h时检测HB,若<70 g/L,输入异体RBC;同时2组在上述时点分别检测TEG或SCT,按TEG或SCT结果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原(FIB)。记录2组围术期出血量、输液量、自体血液及异体血液(RBC、FFP及PLT)输入量;记录2组气管插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24 h内因出血过多再次手术例数、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2组围术期出血量、输液量、自体血液及异体RBC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围术期FFP及PLT输入量小于C组(均P<0.05);2组气管插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24 h内因出血过多再次手术例数、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EG指导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可以减少患者FFP和PLT输入量,不影响出血量、RBC输入量及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输血 血栓弹力图 传统凝血试验 心肺转流术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同期外科治疗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伟英 顾晖 樊美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85-587,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同期外科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 2 1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加强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肾功能的监护 ,重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护理和腹膜透析护理。结果 :本组术后发...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同期外科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 2 1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加强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肾功能的监护 ,重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护理和腹膜透析护理。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 5例 (2 3 .8% ) ,肾功能衰竭 4例 (1 9.0 % ) ,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各 3例 (1 4 .3 % ) ,二次开胸止血 1例(4.8% )。除 2例术后早期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 ,余 1 9例痊愈出院 ,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同期外科治疗手术风险极大 ,而细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手术后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