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盂癌增生活性研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种铁 王子明 +2 位作者 万恒磷 石涛 苏宝山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39-41,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银染色技术对31例肾孟癌及9例慢性肾盂炎症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肾盂癌PCNA增殖指数和AgNOR颗粒计数显著高于炎症组,且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银染色技术对31例肾孟癌及9例慢性肾盂炎症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肾盂癌PCNA增殖指数和AgNOR颗粒计数显著高于炎症组,且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肾盂癌PCNA增殖指数与AgNOR计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还发现PCNA增殖指数>75%者术后易再发膀胱肿瘤。提示PCNA免疫染色和AgNOR计数在鉴别肾盂良恶性病变和判断肾盂癌生物学行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肿瘤 AGNOR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PCNA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肾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晶涛 孙丽光 +2 位作者 王田蔚 赵永生 杨海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6期967-969,共3页
目的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antigen,FⅧR:Ag)在肾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以探讨介入治疗对肾细胞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术前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15例为实验组,术前未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标本12例为对照组,应用免... 目的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antigen,FⅧR:Ag)在肾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以探讨介入治疗对肾细胞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术前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15例为实验组,术前未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标本12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ⅧR:Ag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ⅧR:Ag表达于术前行或未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组织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浆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在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组织的表达较未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组织中表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以降低肾癌组织血管生成,抑制肾癌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血管生成 放射线照相术 介入 治疗
下载PDF
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术中癌栓脱落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赖鹏 林宗明 +2 位作者 郭剑明 张立 张建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8期14-16,共3页
目的:在肾细胞癌伴有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通过术前放置下腔静脉临时滤器的方法,来确定癌栓脱落的危险因素,以期术前评估癌栓脱落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肾细胞癌伴有Ⅰ~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 目的:在肾细胞癌伴有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通过术前放置下腔静脉临时滤器的方法,来确定癌栓脱落的危险因素,以期术前评估癌栓脱落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肾细胞癌伴有Ⅰ~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临床资料,术前明确患者的癌栓水平、癌栓是否与无瘤血栓相混杂、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是否有近期肺栓塞史、原发肿瘤的大小,术前均放置下腔静脉临时滤器,行肾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根据癌栓捕获与否分为癌栓脱落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两组间上述影响癌栓脱落的因素。结果:62例患者中,43例无癌栓脱落归为阴性组,19例显示癌栓脱落归为阳性组,癌栓脱落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癌栓水平级别更低、癌栓构成更单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肿瘤大小、肺栓塞史及深静脉血栓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栓水平和癌栓构成是影响癌栓脱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Ⅲ级癌栓和混合性癌栓是术中癌栓脱落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可术前放置下腔静脉临时滤器,预防术中癌栓脱落导致的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下腔静脉癌栓 临时滤器 肺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合并腹腔Castleman病、胃平滑肌瘤1例
4
作者 王全忠 郭华 +2 位作者 高剑波 梁盼 张丽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93-1793,共1页
患者男,47岁,糖尿病病史4年余,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体检CT平扫发现左肾占位。1天后复查,增强CT:左肾见一软组织占位(图1A),内见小片状坏死区,边界清晰,增强呈"快进快退"。左下腹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图1B),密度均匀,边界清... 患者男,47岁,糖尿病病史4年余,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体检CT平扫发现左肾占位。1天后复查,增强CT:左肾见一软组织占位(图1A),内见小片状坏死区,边界清晰,增强呈"快进快退"。左下腹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图1B),密度均匀,边界清晰,边缘见点状钙化灶,增强呈均匀明显强化,周围见多发小淋巴结,中心见裂隙样低密度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巨淋巴结增生症 胃肿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诊断 被引量:24
5
作者 韩希年 刘光华 王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报道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表现,并与40例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相对比。结果:肿瘤直径为2~5cm。颗粒细胞癌CT、MRI表现的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 目的:报道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表现,并与40例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相对比。结果:肿瘤直径为2~5cm。颗粒细胞癌CT、MRI表现的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有完整的包膜;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均明显弱于肾皮质。结论:肾颗粒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在CT、MRI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颗粒细胞癌 CT MRI 肾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透明细胞癌 颗粒细胞癌 肿瘤
下载PDF
肾癌中MIR-184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冷慧敏 钱卫平 +5 位作者 周亮 翟庆娜 李贤新 关志忱 桂耀庭 蔡志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84(MIR-184)在肾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MIR-184在51例不同阶段肾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量与肾癌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MIR-18... 目的:探讨microRNA-184(MIR-184)在肾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MIR-184在51例不同阶段肾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量与肾癌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MIR-184在肾癌组织的平均表达量为-14.664 6±5.362 4,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为-10.408 7±3.482 7,MIR-184在肾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MIR-184在肾癌组织中表达量的平均值-14.664 6为界,将患者分为MIR-184低表达组和MIR-184高表达组,同时分别按照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将患者分为3组。卡方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中MIR-184的表达高低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肾癌的临床分期均没有相关性(具体概率分别为:P>0.30,P>0.99,P>0.30)。结论:MIR-184在肾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肾细胞 肿瘤分期
下载PDF
基于三期增强CT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在小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乔冠中 刘冬敏 +1 位作者 余卓 姜慧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84-129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在小肾透明细胞癌与小肾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75例,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27例)经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RCC)的患者的包括性别、年龄、肿... 目的探讨基于三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在小肾透明细胞癌与小肾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75例,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27例)经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RCC)的患者的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左肾或右肾)、出血、钙化、囊变坏死、中心瘢痕、假包膜在内的临床信息及患者的三期增强CT图像,在每一期的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病灶的纹理特征;利用方差阈值法、K最佳法、LASSO模型进行降维筛选,分别在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筛选出来20、11、14个最佳特征;利用这些影像组学特征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单期、两期联合、三期联合分类器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患者仅假包膜一项临床信息与小肾癌的病理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肿瘤位置、出血、钙化、囊变坏死、中心瘢痕、年龄、肿瘤最大径与小肾癌病理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上,实质期模型达到曲线下面积(AUC)=0.59,排泄期模型达到AUC=0.60,皮质期+实质期模型达到AUC=0.75,皮质期+排泄期模型达到AUC=0.77,实质期+排泄期模型达到AUC=0.73,三期联合模型达到AUC=0.73。皮质期模型表现最佳:AUC=0.79。结论基于皮质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可用于小肾透明细胞癌和小肾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肾癌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多房性囊性肾癌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沈瑞雄 白培明 +1 位作者 苏汉忠 罗广承 《辽宁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RCCC)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0~2012年以囊性成分为主的肾细胞癌20例,对7例NCRCC及13例NCRC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囊壁、间隔增厚、结节大小...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RCCC)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0~2012年以囊性成分为主的肾细胞癌20例,对7例NCRCC及13例NCRC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囊壁、间隔增厚、结节大小等CT征象以及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RCC组多在体检中发现,而NCRCC组多有局部或肾外表现。最重要的CT征象为囊壁及分隔局部结节或肿块,与MCRC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MCRCC组病理分级低,与NCRC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CRCC与NCRCC是两种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肾癌类型,应注意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MCRCC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囊性肾癌 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
原文传递
肾细胞癌的CT诊断与TNM分期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殿森 王琳 滑炎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36-438,452,共4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及TNM分期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CT图像,男37例,女17例,年龄29~72岁,中位年龄51岁。测量病灶大小、观察病变侵犯范围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按照AJCC2002年版TNM系统进行分...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及TNM分期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CT图像,男37例,女17例,年龄29~72岁,中位年龄51岁。测量病灶大小、观察病变侵犯范围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按照AJCC2002年版TNM系统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病变位于右肾34例,左肾20例。病灶长径17~71mm,平均43mm。手术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透明细胞癌46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2例。TNM分期中I期17例,II期22例,III期6例,IV期9例。结论:肾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用CT诊断快捷、准确并可同时进行TNM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分期
下载PDF
红色胶状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附2例报告
10
作者 石泓哲 李长岭 《癌症进展》 2007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大体标本为红色胶状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2例临床发现的特殊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治情况,并回顾肾癌相关文献。结果临床2例肾透明细胞癌大体标本表现为均一红色,质软,胶状的特殊特点,其影像学及病理表现为典型肾透明细... 目的探讨大体标本为红色胶状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2例临床发现的特殊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治情况,并回顾肾癌相关文献。结果临床2例肾透明细胞癌大体标本表现为均一红色,质软,胶状的特殊特点,其影像学及病理表现为典型肾透明细胞癌。结论在肾透明细胞癌大体标本可以表现为特殊的均一红色特点,其影像学为典型肾癌,大体标本与病理分期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透明细胞癌 胶状
下载PDF
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肾皮质的320排CT灌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超 贺佳 +5 位作者 刘崎 陆建平 郝强 魏强 许兵 常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应用320排容积CT体部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肾脏皮质的灌注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癌患者的320排CT灌注图像,其中43例肾癌直径<4 cm(<4 cm组),7例肾癌伴静脉癌栓(癌栓组);统计分析肾皮质灌注参数,包括等效... 目的应用320排容积CT体部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肾脏皮质的灌注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癌患者的320排CT灌注图像,其中43例肾癌直径<4 cm(<4 cm组),7例肾癌伴静脉癌栓(癌栓组);统计分析肾皮质灌注参数,包括等效血容量、清除率、血流量。结果 <4 cm组健患侧肾皮质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栓组健患侧肾皮质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cm组与癌栓组健侧肾皮质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灌注成像能定量评价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肾脏皮质的生理功能特点,在肾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细胞肾脏皮质
原文传递
肾细胞癌扩大根治术50例报告
12
作者 李文圃 潘毓鸣 +4 位作者 王兵 何翔 水冰 于志坚 裘元松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2期87-88,共2页
1987年1月-1996年8月为50例肾细胞癌患者进行了肾癌扩大根治术,其中18例术前进行了一次性患侧肾动脉注射抗癌药及肾动脉栓塞,2例同时做了腔静脉癌栓摘除术。结果:无手术死亡,2年总存活率为95%,3年总存活率为... 1987年1月-1996年8月为50例肾细胞癌患者进行了肾癌扩大根治术,其中18例术前进行了一次性患侧肾动脉注射抗癌药及肾动脉栓塞,2例同时做了腔静脉癌栓摘除术。结果:无手术死亡,2年总存活率为95%,3年总存活率为85 7%,Ⅰ-Ⅱ期效果最佳,除此之外还对术前动脉栓塞及腔静脉癌栓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腔静脉癌栓 摘除术 治疗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胃癌、肾癌中的表达意义
13
作者 周同 李晓 +3 位作者 陈金联 吴云林 王瑞年 董德长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胃癌和肾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2例胃癌和20例肾癌组织中MRP表达。结果:MRP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8.5%(20/52),肾癌为60%(12/...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胃癌和肾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2例胃癌和20例肾癌组织中MRP表达。结果:MRP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8.5%(20/52),肾癌为60%(12/20),MRP在肿瘤细胞膜上和胞浆内均见表达,但以胞浆(粗颗粒状)更显著。晚期胃癌和肾癌(II、Ⅳ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5/25)和88.9%(8/9),高于I、II期患者(18.5%与36.4%,均分别P<0.01和P<0.05)。且胃癌患者MRP阳性表达者的平均存活期和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结论:MRP表达与胃癌和肾癌的浸润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肾肿瘤 MRP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