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S/umu试验在自来水厂水样有机提取物遗传毒性及其致癌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豆捷雄 石莹 +2 位作者 宋瑞霞 阮鸿洁 张宏伟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自来水厂水样中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及其致癌风险。方法应用SOS/umu试验对北方某自来水厂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并对其潜在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水样的诱导率(IR值)与水样体积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水厂的水源水... 目的探讨自来水厂水样中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及其致癌风险。方法应用SOS/umu试验对北方某自来水厂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并对其潜在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水样的诱导率(IR值)与水样体积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在不加S9活化系统的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直接遗传毒性,末梢水未表现出遗传毒性,比较三种水样遗传毒性:出厂水>水源水>末梢水;各水样的致癌风险值均低于10-6。结论本次检测的自来水厂水样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 有机提取物 遗传毒性 致癌风险 SOS/umu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umu遗传毒性效应的饮用水致癌风险评价的尝试 被引量:26
2
作者 朱舟 顾炜旻 +1 位作者 安伟 胡建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3-369,共7页
化学物质暴露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因,通过饮用水暴露导致的人类致癌风险在饮用水处理技术中日益引起重视.由于水中化学物质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准确地检测每个致癌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非常困难.为了控制饮用水的安全,根据DNA损伤诱导SO... 化学物质暴露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因,通过饮用水暴露导致的人类致癌风险在饮用水处理技术中日益引起重视.由于水中化学物质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准确地检测每个致癌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非常困难.为了控制饮用水的安全,根据DNA损伤诱导SOS反应而表达umuC基因这一基本原理建立的SOS/umu测试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饮用水遗传毒性的检测.论文建立了基于umu遗传毒性效应的饮用水致癌风险评价方法,并对北方某水厂饮用水的遗传毒性进行了umu测试,计算了该地区饮用水的致癌风险,提出了可能的饮用水遗传毒性基准值.结果表明,该水厂常规工艺出水的致癌风险均值为1.55×10-6,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深度处理工艺能有效地削减出水致癌风险均值至5.3×10-7,达到目前先进国家水质管理的要求,保障了饮用水的安全.样品中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的等当量浓度(TEQ4-NQO)0.0948μg·L-1可作为饮用水遗传毒性基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风险评价 饮用水 遗传毒性效应 SOS/umu测试
下载PDF
2019—2022年云浮市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估
3
作者 王娟 张银菊 +3 位作者 袁娟娟 邵伟琪 彭力荇 陈伟玲 《华南预防医学》 2024年第3期216-221,226,共7页
目的了解云浮市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状况,初步评估其膳食暴露量及健康风险。方法基于2019-2022年间云浮市食品随机抽检结果,采用蒙特卡洛概率模型法按地区、性别、年龄分组评估不同人群黄曲霉毒素B_(1)膳食暴露量,应用点评估法... 目的了解云浮市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状况,初步评估其膳食暴露量及健康风险。方法基于2019-2022年间云浮市食品随机抽检结果,采用蒙特卡洛概率模型法按地区、性别、年龄分组评估不同人群黄曲霉毒素B_(1)膳食暴露量,应用点评估法、暴露限值法对引发肝癌风险进行描述。结果本次抽检的10种1239份食品黄曲霉毒素B_(1)平均含量为3.98μg/kg,平均含量前3位的是花生油、酿造酱、玉米油,分别为5.89、1.75、1.10μg/kg;总体检出率31.9%,检出率前3位的是酿造酱、花生油、玉米油,分别为60.0%、44.4%、29.4%;总体超标率3.8%,超标产品均为花生油。在P50、P95百分位点(分别代表平均、高端暴露水平),城乡居民黄曲霉毒素B_(1)暴露量分别为1.41、18.33 ng/(kg·d);MOE值均远低于10000;致肝癌发病风险为0.039、0.513例/(10万人·年)。黄曲霉毒素B_(1)主要来源依次为植物油脂、大米、小麦粉,各占膳食暴露量的82.3%、9.2%、6.4%。农村地区暴露量和健康风险均高于城市地区。存在年龄越小,暴露量和健康风险越高的趋势,3~5岁组最高。结论云浮市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黄曲霉毒素B_(1)污染,膳食暴露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并优先关注农村地区、低年龄人群,建议加强对检出率较高的食品的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污染状况 膳食暴露 致癌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厦门饮用水源地水质毒性调查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奇奇 蔡惠文 +4 位作者 李青松 陆保松 骆靖宇 陈国元 廖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3期25-30,56,共7页
在厦门饮用水源地采集6个地表水样,通过发光细菌试验和SOS/umu测试等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对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相对发光率和遗传毒性诱导率,对比考察了不同洗脱方式对遗传毒性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水样的遗传毒性效应折算成4-NQO的当量浓度... 在厦门饮用水源地采集6个地表水样,通过发光细菌试验和SOS/umu测试等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对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相对发光率和遗传毒性诱导率,对比考察了不同洗脱方式对遗传毒性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水样的遗传毒性效应折算成4-NQO的当量浓度评估了水样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急毒性试验中水样相对发光率在88%~113%;正乙烷+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为1∶3∶1)对水样中遗传毒性物质有较好的洗脱效果;水样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随富集水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然后降低至最低后再上升的双峰模式;在暴露水样量20ml的情况下,诱导率R值大小比较为坂头水库>汀溪水库>石兜水库>江东水阀>莲花水库>北溪泵站,调查水样呈阳性,含有致突变性物质;基于遗传毒性效应的致癌风险均在10^(-7)到10^(-6)之间,水质处在可接受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毒性调查 SOS/umu测试 遗传毒性 急毒性 致癌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