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3
1
作者 潘剑玲 代万安 +1 位作者 尚占环 郭瑞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6-535,共10页
秸秆还田作为全球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对维持农田肥力,减少化肥使用,提高陆地土壤碳汇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秸秆还田主要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来改善农田生产环境,获得高农业生产能力。有效的秸秆还田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 秸秆还田作为全球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对维持农田肥力,减少化肥使用,提高陆地土壤碳汇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秸秆还田主要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来改善农田生产环境,获得高农业生产能力。有效的秸秆还田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刺激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矿化的秸秆组分能促进土壤氮循环和矿化,提高氮素有效性。秸秆还田能够促使集约化高氮输入的农田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碳氮比例,减少氮素淋洗损失,改善土壤结构板结和连作障碍等现象。目前我国农田秸秆还田率不足50%,与欧美国家高达90%多的秸秆还田率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加强我国秸秆还田率能够逐渐改变我国耕地土壤存在的有机质含量和品质下降、氮素损失严重等现象。目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秸秆还田对有机质及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结合长期监测试验,以及多种秸秆还田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展适合当地秸秆还田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机质 氮素有效性 碳氮比 土壤质量 可持续农业
下载PDF
施氮量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1
2
作者 吕丽华 陶洪斌 +3 位作者 王璞 赵明 赵久然 鲁来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0-637,共8页
本试验研究了施氮量(0、901、80、270 kg/hm^2)对夏播玉米CF008、金海5号和郑单958碳、氮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茎叶碳、氮积累量,成熟期地上部总氮量均为在施氮量180 kg/hm^2或270 kg/hm^2下较高,但是最终... 本试验研究了施氮量(0、901、80、270 kg/hm^2)对夏播玉米CF008、金海5号和郑单958碳、氮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茎叶碳、氮积累量,成熟期地上部总氮量均为在施氮量180 kg/hm^2或270 kg/hm^2下较高,但是最终碳、氮运转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在施氮量90 kg/hm^2下较高。本试验中,碳运转率与产量呈正相关,氮运转率与氮肥利用率呈正相关,表明较高的碳、氮运转率可以促进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本研究在施氮量90 kg/hm^2下,CF008和金海5号茎鞘的C/N值在吐丝期和成熟期分别为22.1-122.91、35.66-54.23,叶片的C/N值分别为4.32-5.11、9.06-10.57;在施氮量90-180 kg/hm^2下,3个品种夏玉米产量达到了10688-11461 kg/hm^2;CF008和金海5号的氮肥利用率达到了31.55%-49.33%,而郑单958的氮肥利用率仅为15.11%-1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 碳、氮代谢 碳氮比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源库关系及碳氮代谢 被引量:82
3
作者 戴明宏 赵久然 +2 位作者 杨国航 王荣焕 陈国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85-1595,共11页
【目的】阐明不同生态区及品种条件下玉米源库协调性、碳氮代谢的差异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东北(吉林省农安)、京津唐(北京昌平)和黄淮海(河南省浚县)3个生态区各设一个试验点,以6个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稀植... 【目的】阐明不同生态区及品种条件下玉米源库协调性、碳氮代谢的差异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东北(吉林省农安)、京津唐(北京昌平)和黄淮海(河南省浚县)3个生态区各设一个试验点,以6个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密度45 000株/hm2)比较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转运、可溶性糖和C/N等指标。【结果】3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为农安>浚县>昌平;6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先玉335,最低的是京单28,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生态区和品种条件下,玉米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明显大于千粒重;吐丝期最大LAI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粒叶比则与产量成正相关;吐丝后干物质生产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低产生态条件下,茎鞘内富集了大量的可溶性糖,反映了源-库-流的不协调。在不同生态条件下,C/N与产量呈负相关。根据籽粒氮素的来源可将不同品种归为3类:(1)对后期吸氮(61.0%—68.4%)的依赖高于器官转运氮(39.7%—46.0%);(2)后期吸氮量与器官转运氮量相当;(3)后期吸氮(42.5%—45.3%)低于器官转运氮(57.2%—61.7%)。【结论】适宜生态条件下,玉米源库关系更加协调,表现在粒叶比高、收获指数(包括氮素收获指数)大、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大、茎鞘可溶性糖含量适宜、C/N值相对较低。而粒叶比高、籽粒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大也是高产品种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碳氮比 干物质转运 氮素转运 可溶性糖 粒叶比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及不同C/N比有机物料中有机N的矿化进程 被引量:45
4
作者 鲁彩艳 陈欣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培育的土壤有机N库的供氮能力及不同C/N比有机物料掺混土壤后有机N的矿化特征与进程。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培育的土壤有机N库的供氮能力各不相同,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化... 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培育的土壤有机N库的供氮能力及不同C/N比有机物料掺混土壤后有机N的矿化特征与进程。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培育的土壤有机N库的供氮能力各不相同,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化肥或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二者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土壤供氮力;不同C/N比有机物料掺混土壤后有机N的矿化特征与物料的C/N比密切相关,有机N的矿化进程可区分为前期的快速分解和后期的缓慢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 碳氮比 有机物料 有机氮 矿化过程
原文传递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和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吕丽华 陶洪斌 +3 位作者 王璞 刘明 赵明 王润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8-723,共6页
研究了低、中、高3个种植密度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碳氮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期通过密度调控碳氮代谢,实现产量与氮肥效率协同提高。结果表明,吐丝期茎叶总糖和全氮积累量和茎叶总糖和全氮的运转率均以中或高密... 研究了低、中、高3个种植密度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碳氮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期通过密度调控碳氮代谢,实现产量与氮肥效率协同提高。结果表明,吐丝期茎叶总糖和全氮积累量和茎叶总糖和全氮的运转率均以中或高密度下较高,而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以中或低密度显著高于高密度。吐丝前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以中高密度下较高,但成熟期地上部总氮量及籽粒氮量均以中低密度较高,表明吐丝期后植株氮素积累量对玉米籽粒氮贡献较大。在中低密度下,3个品种夏玉米产量达10262~11461kghm?2,氮肥利用率达23.00%~3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碳氮代谢 碳氮比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乙酸钠为碳源时的污水反硝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曹相生 钱栋 孟雪征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76-79,共4页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以CH3COONa为唯一碳源,对反硝化污泥进行了50 d的长期驯化。之后,利用缓冲溶液将反硝化过程中pH值的上升幅度控制在0.5范围内,研究了不同碳氮比下的反硝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碳源是否充足,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氮和亚...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以CH3COONa为唯一碳源,对反硝化污泥进行了50 d的长期驯化。之后,利用缓冲溶液将反硝化过程中pH值的上升幅度控制在0.5范围内,研究了不同碳氮比下的反硝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碳源是否充足,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反硝化过程中均会出现亚硝酸盐氮积累且随后逐渐消失的现象。硝酸盐氮还原完毕时,亚硝酸盐氮会出现最大积累量,同时反硝化速率出现拐点,速率开始明显加快。当碳氮比从1.0增加到3.7时,反硝化速率明显增加。反硝化菌可过量吸附CH3COONa,因此在以CH3COONa为外加碳源进行反硝化时,即使CH3COONa投加过量,出水COD值也能维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钠 碳源 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 反硝化 碳氮比
原文传递
影响污水生物脱氮能力的关键水质参数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韦启信 郑兴灿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7-131,共5页
基于住建部城镇污水处理数据管理系统的水质数据,选定影响污水生物脱氮能力的关键水质参数BOD5/TN和SS/BOD5,分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参数值,结果表明:我国70%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TN低于4,59%城... 基于住建部城镇污水处理数据管理系统的水质数据,选定影响污水生物脱氮能力的关键水质参数BOD5/TN和SS/BOD5,分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参数值,结果表明:我国70%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TN低于4,59%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SS/BOI)5高于1.2,南部城市较北部城市碳氮比低,悬浮固体比例高,北京、上海、广州20万m3/d污水处理厂进水SS/BOD5维持在1.1~1.2的正常值。我国城镇污水碳氮比(BOD5/TN)偏低、进水悬浮固体无机组分含量偏高(SS/BOD5)的状况普遍存在,构成我国城镇污水的特有水质特性,在城市建设及污水管网尚不完善的区域,这种状况还会继续存在较长的时间,需要加以关注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 生物脱氮 碳氮比 悬浮固体无机组分含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有机碳源添加对不同C/N比有机物料氮矿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鲁彩艳 陈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掺混不同C/N比有机物料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进程,及有机碳源添加对其的影响。培养 30周的结果表明:掺混大豆粉的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最快,在第 30d时达到最大;掺混玉米秸粉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最慢;... 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掺混不同C/N比有机物料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进程,及有机碳源添加对其的影响。培养 30周的结果表明:掺混大豆粉的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最快,在第 30d时达到最大;掺混玉米秸粉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最慢;有机碳源的添加明显抑制了有机氮的矿化进程,但这种抑制作用只是暂时的,最终将以有机氮的矿化分解为发展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比 氮矿化进程 有机碳源
下载PDF
禽畜粪便堆肥化过程中碳氮比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马迪 赵兰坡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93-197,共5页
以鸡粪与牛粪两种禽畜粪便为原料,通过不同比例混合堆肥,重点研究了堆肥过程中,3种不同比例的堆体碳氮比(C/N)变化。结果表明,3种比例的混合堆体,经过49天的高温堆肥发酵,鸡粪︰牛粪为1:0.5比例的堆肥处理,其发酵周期最短,仅用30天即可... 以鸡粪与牛粪两种禽畜粪便为原料,通过不同比例混合堆肥,重点研究了堆肥过程中,3种不同比例的堆体碳氮比(C/N)变化。结果表明,3种比例的混合堆体,经过49天的高温堆肥发酵,鸡粪︰牛粪为1:0.5比例的堆肥处理,其发酵周期最短,仅用30天即可腐熟。3种比例的堆肥处理,总碳含量和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总碳含量下降速度大于总氮含量。C/N变化为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3种比例的堆肥处理,鸡粪:牛粪为1:0.5的处理发酵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畜粪便 堆肥 碳氮比 腐熟度
下载PDF
土壤氨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赵彤 蒋跃利 +1 位作者 闫浩 黄懿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土壤氮素矿化产生的无机氮是植物的主要氮素来源,土壤氨化过程是氮素矿化的第一步,微生物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从氨化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理,可利用碳氮比、蛋白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研究方法3个方面来讨论微生... 土壤氮素矿化产生的无机氮是植物的主要氮素来源,土壤氨化过程是氮素矿化的第一步,微生物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从氨化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理,可利用碳氮比、蛋白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研究方法3个方面来讨论微生物对氨化过程的重要贡献.研究发现高分子可溶性有机氮的解聚作用很可能是氨化过程的限速步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有可能是微生物易利用氮的直接且主要来源,同时土壤可利用碳氮比对氨态氮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最后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新方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土壤微生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并就目前未解决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化过程 氨化微生物 碳氮比 限速步骤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温度pH值光照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肖锋 王得贤 杨冬梅 《中国食用菌》 2000年第5期13-15,共3页
研究了羊肚菌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的情况和温度、pH值、光照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合菌丝生长的最好氮源碳源组合为蔗糖一尿素、C∶N为 1 8∶1。在温度、pH值、光照三因素正交处理中影响菌丝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温度 。
关键词 羊肚菌 温度 PH值 光照 菌丝生长
下载PDF
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土壤全氮、有机碳和碳氮比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2
作者 熊杏 熊清华 +4 位作者 郭熙 韩逸 朱青 陈蕾 余慧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56-1668,共13页
【目的】了解土壤全氮、有机碳和碳氮比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是进行土壤碳氮调控的前提和基础。【方法】以江西省丰城市为案例区,通过实地采样获取2018年139个表层土壤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普通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对南方丘陵区县域尺度下... 【目的】了解土壤全氮、有机碳和碳氮比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是进行土壤碳氮调控的前提和基础。【方法】以江西省丰城市为案例区,通过实地采样获取2018年139个表层土壤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普通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对南方丘陵区县域尺度下耕地土壤全氮、有机碳和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全氮(TN)含量介于0.74~3.80 g/kg、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介于8.14~36.67 g/kg、土壤碳氮比(C/N)介于6.31~15.15,均值分别为2.24 g/kg、22.52 g/kg和10.15,变异系数分别为25.45%、26.24%、14.38%,均呈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N、SOC、C/N的块金效应分别为44.44%、56.97%、19.57%,这表明TN、SOC和C/N的空间分布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土壤TN和SOC具有相似性,总体表现出由中部向南北递减的趋势;土壤C/N空间分布与TN和SOC有所不同,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pH、氮肥施用量和土壤质地对土壤全氮,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pH对土壤有机碳,土壤类型对土壤碳氮比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成土母质对土壤TN和SOC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分别为28.1%和23.2%;土壤类型对研究区土壤C/N的独立解释能力达到了13.2%。因此,成土母质是引起研究区土壤全氮、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土壤类型则是引起研究区土壤碳氮比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 有机碳 碳氮比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寿光设施菜田碳、氮演变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雷宝坤 陈清 +2 位作者 范明生 张福锁 甘延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4-922,共9页
寿光菜田土壤质量衰退的情况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碳、氮的演变调控着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为了明确寿光菜田土壤碳、氮演变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碳、氮分析,得出以下结... 寿光菜田土壤质量衰退的情况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碳、氮的演变调控着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为了明确寿光菜田土壤碳、氮演变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碳、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与附近粮田相比,寿光菜田的土壤C/N比下降了2.4个单位,有机质增加了4.1g/kg,全氮增加了0.61 g/kg,土壤全氮的增长量是有机质增长量的2倍。设施菜田土壤NO3--N的显著升高不是菜田土壤C/N比下降的根本原因。菜田土壤碳素输入的量是粮田输入量的1.9倍,设施菜田氮素投入量分别是小麦和玉米的9.9和8.5倍。设施菜田投入的C/N比为4.2∶1,粮田的为9.9∶1,菜田碳、氮投入比例低可能是菜田土壤C/N比下降的重要原因。土壤碳、氮含量的增加和C/N比的下降,伴随着菜田土壤明显的酸化和盐渍化,同时也伴随着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光 设施菜田 C/N比 土壤性质
下载PDF
碳源和碳氮比对焦化废水反硝化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殿海 章非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13-416,共4页
以上海焦化厂焦化废水为原水,采用软性纤维填料床缺氧反应工艺研究了碳源和碳氢比对焦化废水反硝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甲醇这一类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对焦化废水进行反硝化时,不仅较大地提高了焦化废水的反硝化速率,而且可使... 以上海焦化厂焦化废水为原水,采用软性纤维填料床缺氧反应工艺研究了碳源和碳氢比对焦化废水反硝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甲醇这一类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对焦化废水进行反硝化时,不仅较大地提高了焦化废水的反硝化速率,而且可使出水COD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碳源 碳氮比 焦化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对烟田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继旭 张继光 +7 位作者 申国明 王瑞 高林 李志刚 戴衍晨 孟贵星 向必坤 张忠锋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6,共7页
为揭示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后烟田土壤碳氮养分的供应能力及潜力,通过室内好氧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烟草秸秆、水稻秸秆及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烟田土壤有机碳矿化、有机氮矿化及硝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的不同类型秸秆后,各处理... 为揭示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后烟田土壤碳氮养分的供应能力及潜力,通过室内好氧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烟草秸秆、水稻秸秆及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烟田土壤有机碳矿化、有机氮矿化及硝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的不同类型秸秆后,各处理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累积矿化量的排序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烟草秸秆>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照;添加等量的水稻秸秆生物炭与水稻秸秆相比,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及累积矿化量明显降低。添加不同类型秸秆后,各处理土壤的有机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变化规律一致,均随着培养时间的推进呈现先减少然后缓慢增加再趋于平衡的趋势。而培养前期不同秸秆处理土壤的硝化速率及矿化速率出现负值,这可能与土壤发生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氮素的固持作用有关。因此,在碳氮比较高的秸秆还田过程中,需要适当添加外源氮肥进行调节,以减缓微生物对氮素的固持作用并利于养分释放。而且秸秆转化为生物炭进行还田,可以起到较好的增碳固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秸秆还田 土壤 碳矿化 氮矿化 碳氮比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智勇 王瑜 +2 位作者 艾宁 刘广全 刘长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6-63,共8页
【目的】探究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草)后形成的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今后该地区人工林土壤碳汇管理以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为我国北方森林土壤碳的相关研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吴起县... 【目的】探究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草)后形成的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今后该地区人工林土壤碳汇管理以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为我国北方森林土壤碳的相关研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吴起县大吉沟森林公园内的油松林、沙棘林、草地、油松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样区,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灰色关联法,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在0~100 cm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具有明显表聚现象,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表现为沙棘林(7.03 g/kg)>低坡度油松沙棘混交林(5.34 g/kg)>草地(5.16 g/kg)>高坡度油松沙棘混交林(3.87 g/kg)>油松林(3 g/kg),沙棘林与油松林、高坡度油松沙棘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介于41.11~74.76 t/hm2。(4)不同植被土壤剖面C/N在16.41~39.11之间,C/N均值由大到小表现为沙棘林(34.68)>低坡度油松沙棘混交林(25.88)>草地(25.82)>油松林(23.08)>高坡度油松沙棘混交林(22.71)。(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因子与有机碳含量关联度均在中等关联以上,与有机碳含量关系密切。【结论】研究区在今后建设碳汇林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优先选择沙棘等优势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 植被类型 土壤有机碳 碳氮比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高燕 张延 +1 位作者 郭亚飞 梁爱珍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1期93-101,共9页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同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碳氮循环,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秸秆还田后的碳周转特征及研究方法,以及秸秆还田的作物类型、还田秸秆部位、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同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碳氮循环,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秸秆还田后的碳周转特征及研究方法,以及秸秆还田的作物类型、还田秸秆部位、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还田后秸秆的分解转化以及对土壤碳周转的影响。指出未来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如何高效地进行秸秆还田,结合秸秆自身条件以及土壤环境,选择一种适合作物生长、可以最大化提高土壤肥力的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解速率 碳周转 C/N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栽培料对猴头菌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冯改静 李守勉 +3 位作者 李明 田景花 王俊玲 李伟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131-135,共5页
研究了7种不同碳氮比栽培料对猴头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最适宜猴头菌生长发育的碳氮比。结果表明:猴头菌菌丝在7种碳氮比栽培料处理上均能生长,且都能形成子实体,但存在差异。在碳氮比为28:1~38:1的栽... 研究了7种不同碳氮比栽培料对猴头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最适宜猴头菌生长发育的碳氮比。结果表明:猴头菌菌丝在7种碳氮比栽培料处理上均能生长,且都能形成子实体,但存在差异。在碳氮比为28:1~38:1的栽培料处理上菌丝生长最好,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快,且洁白浓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所设置的处理间,随碳氮比的增加,生物学效率呈增加趋势,当碳氮比达到38:1时生物学效率达最高峰,此后,随碳氮比的增加生物学效率逐渐下降。综合考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方面的因素,最适宜猴头菌生长发育的碳氮比为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碳氮比 栽培料 生物效率
下载PDF
5种植物材料的水解释碳性能及反硝化效率 被引量:20
19
作者 钟胜强 杨扬 +3 位作者 陶然 李丽 张敏 赵建成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17-1824,共8页
碳源在硝酸盐去除过程中起电子供体的作用,是生物反硝化反应的关键物质之一。为解决污水处理脱氮时碳源不足抑制反硝化反应造成脱氮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选取风车草、甘蔗渣、芦竹、美人蕉和稻草秆5种植物材料作为反硝化碳源,探讨不同植... 碳源在硝酸盐去除过程中起电子供体的作用,是生物反硝化反应的关键物质之一。为解决污水处理脱氮时碳源不足抑制反硝化反应造成脱氮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选取风车草、甘蔗渣、芦竹、美人蕉和稻草秆5种植物材料作为反硝化碳源,探讨不同植物材料的水解释碳能力和释放规律;并进一步以其水解液作为外加碳源,探讨其对反硝化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材料水解释碳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规律,不同植物材料的释碳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以甘蔗渣在固液比1∶80时COD释放当量最大,为45.45 mg/L;添加植物水解液可显著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以芦竹水解液脱氮效果最好,达到71.9%。此外,碳氮比是影响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碳氮比为9时反硝化脱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碳源 水解液 反硝化 脱氮 C/N
原文传递
早竹保护地栽培覆盖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超宗 金爱武 +2 位作者 郦章顺 田关森 胡正坚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9,共5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种不同覆盖材料的保护栽培,均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笋期,增加了笋产量和产值,其中以竹叶、谷糠覆盖增温效果较为理想。地面覆盖酿热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繁殖、分解、发酵产生的热量增温。酿热温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种不同覆盖材料的保护栽培,均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笋期,增加了笋产量和产值,其中以竹叶、谷糠覆盖增温效果较为理想。地面覆盖酿热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繁殖、分解、发酵产生的热量增温。酿热温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酿热物的碳、氨、氧和水的含量。对多种覆盖材料的碳氮比的测定和试验,豆饼、菜饼一类为高温型酿热物,稻草、麦秆一类为低温型酿热物,包括竹叶在内的阔叶树落叶、新鲜厩肥等一类介于两者之间。当碳氮比为20~30,含水量70%,有适量氧气时,微生物活动旺盛,酿热正常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竹 保护地栽培 覆盖 碳氮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