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及对肺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孙丽娟 李珠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0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68例慢阻肺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68例慢阻肺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 d pH、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血氧饱和度(SpO 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CD3+、CD4+、CD8+、CD4+/CD8+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χ^2=4.550,P=0.033)。治疗后两组pH、PaO 2、SpO 2水平均升高,PaCO 2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pH、PaO 2、SpO 2升高及PaCO 2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升高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及CD8+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0,P=0.386)。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并慢性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氧合功能及T细胞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噻托溴铵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雷雪超 李峰 梁国彩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传统治疗联合BAL治疗)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传统治疗联合BAL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最大呼气流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C反应蛋白、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P<0.01)。结论BAL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效果佳,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C反应蛋白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尼可刹米注射液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鲍倩 王金荣 +3 位作者 杜雅楠 赵世理 张萌 张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注射液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7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在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注射液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7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予尼可刹米注射液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铁调素(hepcidin)、胱抑素C(CysC)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治疗后6个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与病死率。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2组PaCO_(2)、IL-27、hepcidin、CysC水平及APACHEⅡ、mMRC评分降低,PaO_(2)、CaO_(2)水平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尼可刹米注射液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血清IL-27、hepcidin、CysC水平,减轻病情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尼可刹米 序贯机械通气 二氧化碳分压 白细胞介素-27 预后
下载PDF
长江下游河-湖系统溶解性有机碳化学组成、变化特征及其与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吕书丛 焦茹媛 +4 位作者 王芳 余其彪 李新艳 张路 晏维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34-2044,共11页
河流、湖泊等水环境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流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中的DOC来源、化学组成及迁移转化是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问题.文章选择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巢湖、鄱阳湖,研究了DOC化学组成、荧光特征的时空变化以... 河流、湖泊等水环境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流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中的DOC来源、化学组成及迁移转化是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问题.文章选择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巢湖、鄱阳湖,研究了DOC化学组成、荧光特征的时空变化以及其与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结果表明,湖泊和河流系统的DOC浓度、化学组成和荧光特征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巢湖与鄱阳湖水体中DOC浓度的均值分别为(3.67±1.08)和(3.50±1.63)mg·L^(-1),显著高于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的(1.82±0.43)mg·L^(-1).在化学组成方面,巢湖DOC的化学组成以类蛋白I类和类蛋白II类物质为主,所占比例在70%以上;鄱阳湖DOC则以微生物代谢物、腐殖酸类物质为主,比例达55%以上;而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DOC中各组分所占比例比较接近.巢湖DOC的荧光指数均值为2.03,新鲜度指数均值为1.19,表明巢湖主要为内源性DOC,降解程度较低;而长江下游-河口区和鄱阳湖的荧光指数均值分别为1.78和1.73,新鲜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91和0.96,表明陆源DOC的贡献较大,降解程度较高.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DOC化学组成和特性存在显著季节变化,DOC腐殖类物质比例在夏季显著高于冬季,陆源土壤侵蚀是长江夏季DOC的重要来源;荧光指数均值从夏季的1.72增加到冬季的1.87,也表明长江DOC夏季外源的贡献高于冬季.巢湖的DOC浓度在夏季高于冬季,但其各化学组成和荧光指数变化相对较小,表明巢湖DOC化学组成和来源受季节变化影响不大.新鲜度指数在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和巢湖中均为夏季略高于冬季,表明夏季水体中新近产生的DOC多于冬季.相关分析表明,类蛋白I类和类蛋白II类的比例与荧光指数显著正相关、与新鲜度指数显著正相关,是内源性DOC和新近产生的DOC的重要成分;二氧化碳分压与微生物代谢物的比例正相关,与类蛋白II类比例负相关,反映了微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碳 长江 巢湖 鄱阳湖 化学组成 二氧化碳分压
原文传递
沙丁胺醇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敬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疗效。方法将120名COPD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疗效。方法将120名COPD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情况、Borg评分变化情况、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l)、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l/FVC)、]以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对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Borg评分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l、FEVl/FVC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或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PaO_2较治疗前升高、PaCO_2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且实验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OPD相比单用沙丁胺醇治疗,能显著改善肺功能情况,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沙丁胺醇 中药穴位贴敷 用力肺活量 1s用力呼气容积 动脉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电极温度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炳辉 赵长亮 +4 位作者 曹顺利 耿红丽 李晶晶 朱敏 牛世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9-813,共5页
目的评估在低于临床常用的电极温度下进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dioxide partial pressure,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partialpressure,TcPO_(2))监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 目的评估在低于临床常用的电极温度下进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dioxide partial pressure,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partialpressure,TcPO_(2))监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5名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TcPCO_(2)和TcPO_(2)监测,每个研究对象同时放置两个经皮监测仪,其中一个电极温度设置并保持临床常用于新生儿监测的42℃(对照组),另一个电极温度依次设置为38℃、39℃、40℃和41℃(试验组),通过配对t检验对各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对试验组的监测结果与动脉血气分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8℃、39℃、40℃和41℃各电极温度下的TcPCO_(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电极温度(38~41℃)试验组的TcPCO_(2)与对照组TcPCO_(2)(r>0.9,P<0.05)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r>0.8,P<0.05)均呈极强的正相关。在38℃、39℃、40℃和41℃各电极温度下的TcPO_(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TcPO_(2)(r=0.493~0.574,P<0.05)及动脉血氧分压(r=0.324~0.399)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所有电极温度下经皮监测均未发生皮肤损伤。结论较低电极温度(38~41℃)可准确监测极低出生体重儿血二氧化碳分压,可以取代临床常用的42℃;对于血氧分压,较低电极温度经皮监测可能有助于了解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监测 二氧化碳分压 氧分压 电极温度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江回水区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冉景江 林初学 +2 位作者 郭劲松 陈永柏 蒋滔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76-982,共7页
2009年9月~2010年4月在三峡库区与小江交汇的回水区的典型段面测量了该区域水体表层水和水体内部两部分水体中的有关物理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水化学特征值通过水化学平衡模型计算出该区域水体CO2的分压。得出该区域水体中的CO2分压在... 2009年9月~2010年4月在三峡库区与小江交汇的回水区的典型段面测量了该区域水体表层水和水体内部两部分水体中的有关物理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水化学特征值通过水化学平衡模型计算出该区域水体CO2的分压。得出该区域水体中的CO2分压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变化特征。并对该区域有关水质参数与CO2的分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其相关系数。指出了水体CO2分压与水体碳循环的关系。通过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这一典型回水区域水体的CO2分压的分析研究,可望为三峡库区及其它同类型区域水体的二氧化碳分压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案例,也为今后进一步从事水库温室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小江回水区 二氧化碳分压 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间歇式正压对随意皮瓣组织细胞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姚庆君 徐明达 陈璧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通过测量随意皮瓣组织细胞氧分压 (P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 )的变化 ,进一步阐明间歇式正压提高随意皮瓣成活的机理。方法 :16个 4cm× 16cm猪随意皮瓣原位移植后被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用 7.5kPa、加压 1min、间... 目的 :通过测量随意皮瓣组织细胞氧分压 (P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 )的变化 ,进一步阐明间歇式正压提高随意皮瓣成活的机理。方法 :16个 4cm× 16cm猪随意皮瓣原位移植后被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用 7.5kPa、加压 1min、间歇 4min的间歇式正压 ,将皮瓣均分三段 ,测量两组皮瓣术后 4h、1d至 7d 8个时间点各段的PO2 和PCO2 。结果 :在中远段对照组比实验组PO2 下降 ,PCO2 上升显著。结论 :间歇式正压能够改善随意皮瓣微循环 ,主要是改善随意皮瓣中段血液循环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学 间歇式正压 随意皮瓣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ARDS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小明 孙慧芳 +1 位作者 陈泽 杨隆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096-1098,1102,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经皮氧分压(tcp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2)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在本院治愈出院前的...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经皮氧分压(tcp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2)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在本院治愈出院前的患者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tcpO2和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和动脉血乳酸值的差异.并根据ARDS患者的预后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比较死亡组和好转组患者tcpO2和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RDS组患者的PaO2、tcpO2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1),PaCO2、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10、-37.146、-10.829、-20.572,P<0.001);死亡组患者的PaO2、tcpO2水平低于好转组患者(P<0.001),PaCO2、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水平高于好转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46、-13.278、-8.010、-5.621,P<0.001);ARDS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PaO2、tcpO2水平呈正相关,与PaCO2、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ARDS患者的PaO2、tcpO2水平较低,PaCO2、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相关性
下载PDF
太平洋中低纬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环境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乔然 王彰贵 +3 位作者 陈陟 李诗明 于艳红 吕洪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37,共8页
根据1986年11月至1990年6月进行的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TOGA)联合考查和1995年10月至1996年6月“中日副热带联合调查”期间获得的14个航次大气和海水CO2的观测资料,给出了主要观测海区CO2的源与汇的分布特征:在赤道地区5°... 根据1986年11月至1990年6月进行的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TOGA)联合考查和1995年10月至1996年6月“中日副热带联合调查”期间获得的14个航次大气和海水CO2的观测资料,给出了主要观测海区CO2的源与汇的分布特征:在赤道地区5°N^5°S,130°~165°E观测到的表面水中二氧化碳分压的值超过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压1.5~4.5 Pa,结果表明该海区对大气CO2而言是源,但是该值远小于在中赤道测到的+9.1 Pa和在东赤道太平洋所测的+15 Pa的值.由此表明热带太平洋CO2源的强度是向西减弱的.副热带海区在秋季对大气CO2而言是较强的源,春季是汇.对影响海水CO2变化的主要因素温度、盐度等进行了讨论,表明CO2的分布变化直接受海流、水团、黑潮和ENSO事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分压 海水总溶解二氧化碳 副热带 源与汇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二氧化碳分压、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秀梅 陈富明 张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古交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古交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分组法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62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炎性反应及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气喘、咳嗽、肺啰音、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2.28±0.71)d、(3.30±0.82)d、(5.25±1.03)d、(19.01±2.65)h]均短于对照组[(2.71±0.89)d、(3.81±0.98)d、(5.72±1.37)d、(20.76±3.12)h](t=2.97、3.14、2.15、3.36,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94%)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83.94±4.02)mmHg]均高于对照组[77.42%、(81.25±5.53)mmHg](χ^(2)=5.03,t=3.09,均P<0.05);研究组白细胞介素18(IL-18)、33(IL-33)及TNF-α、PaCO_(2)[(141.03±34.69)ng/L、(143.87±38.43)ng/L、(75.49±18.43)ng/L、(41.85±3.31)mmH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58.64±47.92)ng/L、(162.75±50.32)ng/L、(83.22±21.75)ng/L、(43.58±4.46)mmHg](t=-2.34、-2.34、-3.23、-2.45,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更佳,能够有效降低PaCO_(2)、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二氧化碳分压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3 布地奈德 复方异丙托溴铵
原文传递
海表层二氧化碳分压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亮 于卫东 +1 位作者 宁春林 王辉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9-865,共7页
简要总结了海表层二氧化碳分压(pCO2)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重点综述了时间序列研究在确定pCO2控制过程、揭示pCO2年际差异、监测气候事件对pCO2的影响及估算海—气二氧化碳(CO2)通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海表层pCO2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大致... 简要总结了海表层二氧化碳分压(pCO2)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重点综述了时间序列研究在确定pCO2控制过程、揭示pCO2年际差异、监测气候事件对pCO2的影响及估算海—气二氧化碳(CO2)通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海表层pCO2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基于船舶调查,另一类是基于浮标的CO2自动测定。时间序列研究除了能够定性地记录和追踪一些特殊和偶然的物理和生物过程对pCO2的影响外,还能够定量地给出各种过程对pCO2变化的贡献,这对揭示海洋pCO2的控制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年际尺度的时间序列观测表明:人类活动已经造成了海表层pCO2的增加,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对海表层pCO2和海—气CO2通量有明显影响。另外,时间序列研究能够提高海—气CO2通量估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二氧化碳分压 控制过程 年际变化 海-气CO2通量
原文传递
宣肺祛瘀通络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军媛 李炜 +1 位作者 郑云霞 张印刚 《河北中医》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宣肺祛瘀通络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宣肺祛瘀... 目的探讨宣肺祛瘀通络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宣肺祛瘀通络中药治疗。观察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d停止吸氧30min后均分别取外周动脉血1mL(肝素抗凝)行血气分析,取静脉血2mL(肝素抗凝)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O2)]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祛瘀通络中药汤剂能够通过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流黏滞度,升高P(O2)水平,降低P(CO2)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疗法 肺疾病 阻塞性 急性病 慢性病 血气监测 经皮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重症超声联合Pcv-aC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开毅 吴馨馨 黄祥卫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1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_2)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_2)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3例)采用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液体复苏;研究组(63例)在对照组监测方法基础上,联合重症超声进行监测,依据研究组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后再予液体滴定复苏。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呼吸机通气、抗生素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6 h平均入液量、早期目标治疗(EGDT)、肺水肿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6 h平均入液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过程中相比单纯使用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重症超声 中心静脉血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液体复苏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夏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8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方法研究纳入我院从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n=49,行...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方法研究纳入我院从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n=49,行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9,以常规治疗为基础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结果对照组取得治疗总有效率为75.51%,观察组取得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指标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Pa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患者的血气指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动脉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血气指标
下载PDF
过度通气正常二氧化碳分压的方式对促进异氟醚麻醉苏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佳鹤 周国庆 +1 位作者 陈东升 岳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过度通气正常二氧化碳分压的方式对促进异氟醚麻醉苏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32例。采用1 MAC异氟醚吸入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进入苏醒期后随机分为两组:过度通气正常二氧化碳分压组(I组),在... 目的过度通气正常二氧化碳分压的方式对促进异氟醚麻醉苏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32例。采用1 MAC异氟醚吸入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进入苏醒期后随机分为两组:过度通气正常二氧化碳分压组(I组),在苏醒期采用正常二氧化碳(新鲜气流内加入适量CO2)过度通气策略,维持PETCO2为42~45mm Hg。对照组(C组)按传统方法增加新鲜气体流量(无CO2)加速麻醉药洗出。记录并比较两组关闭挥发器至BIS值75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恢复期I组PETCO2、气道峰压明显升高(P〈0.01),I组BIS至75时间、BIS至95时间、睁眼时间、张口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或寒战不良反应,仅I组2例患者出现术后烦躁,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度通气正常二氧化碳分压方式能够安全有效地加速异氟醚麻醉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通气 二氧化碳 异氟醚
下载PDF
AIDET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孙立蓉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31-633,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AIDET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采用AIDET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AIDET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评估2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肺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峰值流速、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 O_(2))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 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IDET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可以提升重症COPD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肺功能,改善血气水平,有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ET沟通模式 多元化护理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质量 肺功能 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用力肺活量
下载PDF
自制气道温湿化装置在经人工气道自主呼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秋利 刘长伟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气道温湿化装置对经人工气道自主呼吸患者临床症候、痰液粘稠度、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动脉血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影响。方法将4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治... 目的观察自制气道温湿化装置对经人工气道自主呼吸患者临床症候、痰液粘稠度、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动脉血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影响。方法将4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斯莱达EM06-003L型氧气雾化装置,治疗组使用自制气道温湿化装置,两组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气道湿化,共治疗2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候、痰液粘稠度、WBC计数及PCT、PO2和PCO2。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一般资料、痰液粘稠度、WBC计数及PCT、PO2、PCO2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临床症候、痰液粘稠度、WBC计数及PCT均有改善,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O2有所下降,PCO2有所升高,治疗组PO2有所升高,PCO2有所下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气道温湿化装置对经人工气道自主呼吸患者进行气道温湿化,能有效改善临床症候及痰液粘稠度,改善WBC计数、PCT,并能很好的改善氧合及避免发生CO2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温湿化装置 白细胞计数 降钙素原 动脉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不同探头温度的经皮血气监测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尤小寒 张晓曼 +5 位作者 孙贺芳 孙敏 蒲伟丛 张玉东 夏耀方 马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42-249,共8页
目的探究经皮氧分压(TcP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技术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评价其在不同探头温度时(41~43℃)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 目的探究经皮氧分压(TcP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技术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评价其在不同探头温度时(41~43℃)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患儿均同时使用两台经皮监测仪,左侧电极温度固定设为43℃,右侧依据住院号分组设为41℃和42℃。使用Bland-Altman法及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41~43℃时TcPO_(2)与动脉氧分压(PaO_(2))、TcPCO_(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收集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灌注状况等指标,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TcPO_(2)和TcPCO_(2)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31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41℃组70例,42℃组61例,共收集262对经皮与动脉血气值。41~43℃时TcPO_(2)与PaO_(2)、TcPCO_(2)与PaCO_(2)一致性均较好(Bladn-Altman法,界外点数均<5%),但TcPO_(2)均显著低于PaO_(2)[bias=-23.8、-16.8、-7.3 mmHg(1 mmHg=0.133 kPa);t=-5.757、-5.599、-3.512,P均<0.01];41、42℃时TcPCO_(2)显著高于PaCO_(2)(bias=4.5、2.6 mmHg;t=4.981、3.006,P均<0.05),43℃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O_(2)与PaO_(2)在41℃时无显著相关性,余组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TcPCO_(2)与PaCO_(2)在41~43℃时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电极温度、胎龄、儿茶酚胺药物及乳酸值均为TcPO_(2)的影响因素(P均<0.05),但其对TcPCO_(2)无显著影响。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在电极温度41~43℃时TcPO_(2)与PaO_(2)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二者之间的偏倚值均小于胎龄≥32周的患儿。安全性评估提示电极温度41℃和42℃时烫伤风险(33.3%、55.6%)显著低于43℃(94.2%)(P<0.01)。结论TcPO_(2)和TcPCO_(2)在电极温度43℃时准确性最好;与TcPCO_(2)相比,TcPO_(2)受电极温度、胎龄及循环状况的影响较大,低温电极(41~42℃)可用于极早产儿PaO_(2)水平的趋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监测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新生儿
原文传递
pCO_(2)和pO_(2)参考方法的建立及其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宏恩 夏炎 +2 位作者 张雪梅 方帅 张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5-50,共6页
为建立pCO_(2)和pO_(2)参考方法,评价血气分析仪性能,并评估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该文根据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相关文件要求建立pCO_(2)和pO_(2)参考方法,测定经过温度和张力平衡的全血样品,分析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 为建立pCO_(2)和pO_(2)参考方法,评价血气分析仪性能,并评估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该文根据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相关文件要求建立pCO_(2)和pO_(2)参考方法,测定经过温度和张力平衡的全血样品,分析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全血样品pCO_(2)的平均值为40.0 mmHg,扩展不确定度为1.3%,包含因子k=2;全血样品pO_(2)的平均值为92.4 mmHg,扩展不确定度为1.4%,包含因子k=2。说明该文成功建立了pCO_(2)和pO_(2)参考方法,可用于pCO_(2)和pO_(2)的量值溯源和标准化,为血气分析仪pCO_(2)和pO_(2)向参考方法溯源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O_(2) pO_(2) 参考方法 不确定度 血气分析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