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热带几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华 黄宇 +1 位作者 汪思龙 邹冬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580,共5页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比研究了中亚热带区域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碳、氮储存功能最强,杉阔混交林碳、氮储存功能比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强,而第1代杉木纯林碳、氮储存功能强...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比研究了中亚热带区域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碳、氮储存功能最强,杉阔混交林碳、氮储存功能比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强,而第1代杉木纯林碳、氮储存功能强于连栽杉木纯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土壤层是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然后是根系,林下植被层和凋落层所占比例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储存功能与林下植被生物量、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森林生态系统 碳、氮储存功能 次生常绿阔叶林 杉阔混交林 杉木纯林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大针茅草原土壤全土及轻组碳氮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合云 董智 +3 位作者 郭建英 李红丽 李锦荣 陈新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6,207,共7页
以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土壤全土和轻组碳氮含量与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全土和轻组碳氮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只对0—10cm土层... 以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土壤全土和轻组碳氮含量与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全土和轻组碳氮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只对0—10cm土层有机碳、全氮含量影响差异显著。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轻度放牧区(LG)或中度放牧区(MG)达到最高。0—40cm各土层轻组碳氮含量分别在0.20~2.89g/kg和0.01~0.22g/kg之间波动。(2)不同放牧强度0—40cm土壤全土碳氮储量差异明显,分别表现为LG〉MG〉CK(对照区)〉HG(重度放牧区)和MG〉LG〉HG〉CK,0—40cm土壤轻组碳氮储量均表现为LG〉CK〉MG〉HG。相对于土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更敏感,不同放牧强度间变化幅度较大,轻度放牧有助于土壤碳氮的积累。(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0—40cm平均轻组碳氮分配比例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LG区比例最高,MG和HG区比例较低。不同放牧强度土壤轻组碳分配比例均高于轻组氮。(4)研究区土壤全土碳氮含量、轻组碳氮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轻组碳氮之间具有更好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放牧强度 轻组有机碳 碳氮储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剖面土壤碳氮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春兰 陈安磊 +4 位作者 魏文学 张文钊 傅心赣 周华军 秦红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0,共7页
为了研究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剖面土壤碳氮累积的影响,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网络监测数据,分析了不施肥(CK)、高量氮磷钾肥(NPK)、减量化肥加秸秆还田优化施肥(OF)对红壤水稻土剖面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储... 为了研究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剖面土壤碳氮累积的影响,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网络监测数据,分析了不施肥(CK)、高量氮磷钾肥(NPK)、减量化肥加秸秆还田优化施肥(OF)对红壤水稻土剖面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OF处理土壤碳氮含量及其储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2)11 a施肥后,各处理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差异显著,且OF>NPK>CK;表层全氮含量及氮储量在NPK与OF处理中无显著差异;40-80 cm土壤氮储量NPK处理显著大于OF处理。(3)各处理0-80 cm土体总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NPK处理全氮储量显著大于OF处理。(4)与试验初期相比,各处理在20-40 cm土层,各指标含量增加幅度最大。(5)0-80 cm土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y=11.644 x-0.8737,R^(2)=0.9759)。综上所述,红壤稻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储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在表层更灵敏;在20-40 cm土层碳氮累积速率最大,并有向深层累积的趋势;OF处理更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而NPK处理对深层土壤碳氮储量增加较多。因此,长期高量化肥使用增加了氮素向土壤深处迁移的风险,减量施肥配以秸秆还田措施对保持红壤水稻土碳氮可持续变化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秸秆还田 土壤剖面 碳氮储量
下载PDF
大庆地区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的估算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兵 邸雪颖 臧淑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7,133,共6页
利用1978年MSS多光谱数据、2008年中国资源卫星数据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黑龙江省土壤退化典型地区大庆地区的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庆地区的植被平均碳密度1978年为0.58kg/m2,2008年为0.67kg/m3;土壤平均... 利用1978年MSS多光谱数据、2008年中国资源卫星数据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黑龙江省土壤退化典型地区大庆地区的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庆地区的植被平均碳密度1978年为0.58kg/m2,2008年为0.67kg/m3;土壤平均碳氮密度分别为(9.26±1.73)kg/m3和(0.62±0.17)kg/m3,土地覆被平均土壤碳氮密度分别为(8.10±2.34)kg/m3和(0.50±0.11)kg/m3。1978和2001年植被碳储量分别为(9.38×106)t和(10.40×106)t,30年间植被碳储量增加了(1.02×106)t;全区土壤总碳量为(187.18±34.95)×106t,总氮量为(125.84±33.66)×105t;全区土地覆被土壤总碳量为(163.68±47.34)×106t,总氮量为(102.00±22.55)×105t。大庆地区的植被和土壤平均碳密度都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储量 植被 土壤 大庆地区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碳氮储量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彭舜磊 王华太 +2 位作者 陈昌东 齐光 赵干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4,共5页
森林土壤碳氮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关系着全球的气候变化。为了认识宝天曼森林土壤碳氮储量的分布格局,以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调查方法,分析比较了内乡宝天曼土壤碳氮储量和碳氮比与海拔... 森林土壤碳氮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关系着全球的气候变化。为了认识宝天曼森林土壤碳氮储量的分布格局,以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调查方法,分析比较了内乡宝天曼土壤碳氮储量和碳氮比与海拔、林龄和土壤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土壤碳储量为14.24-137.97t/hm^2,平均值为82.05t/hm^2,土壤氮储量在0.75-6.89t/hm^2范围,平均值为3.98t/hm^2;土壤碳氮储量与海拔和林龄符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林龄的增大而升高,变化趋势明显,碳氮比保持在20左右;土壤碳氮储量在不同林型间的差异很大;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山地棕壤的碳氮储量极显著高于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褐土(p〈0.01)。该研究揭示了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碳氮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应对气候变化、森林植被恢复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土壤类型 碳氮储量 碳氮比 海拔 林龄
下载PDF
草灌植被恢复提高坡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碳、氮含量的有效性:退耕年限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文祥 李勇 于寒青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是防治我国西部土壤侵蚀、恢复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措施。本研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的神木、吴旗典型丘陵退耕还林还草区,研究不同退耕年限草(苜蓿)灌(沙棘)植被提高0—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和全氮储量和各级土...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是防治我国西部土壤侵蚀、恢复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措施。本研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的神木、吴旗典型丘陵退耕还林还草区,研究不同退耕年限草(苜蓿)灌(沙棘)植被提高0—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和全氮储量和各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的有效性,旨在揭示退耕还林工程提高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性机理,为我国坡耕地土壤肥力提高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选择土壤类型和坡度一致的三个不同退耕年限的全坡地景观(包括坡上部、坡中部和坡下部),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有机碳等指标。【结果】草灌植被提高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和全氮储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效应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种植5年的沙棘林坡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储量相对于退耕前分别提高了1.4、0.5、0.3倍,种植10年以上沙棘林地分别提高了6.6、2.4、1.5倍;种植5年苜蓿使坡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储量分别提高了0.4、0.1、5.0倍,种植10年以上苜蓿地分别提高了0.7、0.3、5.2倍。种植5年和10年以上的沙棘林提高坡耕地土壤总有机碳的效应分别是种植5年和10年以上苜蓿的3.4和9.5倍;种植5年和10年以上的沙棘林提高坡地土壤全氮储量的效应分别比种植5年和10年以上苜蓿大9倍以上。坡耕地种植5年苜蓿提高土壤速效氮的效应是种植5年沙棘林的19.2倍,种植10年以上的苜蓿提高土壤速效氮的效应是种植10年以上沙棘林的3.4倍。沙棘林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提高效应显著大于苜蓿,而苜蓿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效应显著大于沙棘林。沙棘和苜蓿在提高坡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差异大小与退耕前坡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水平有关,而土壤速效氮储量的差异与其根系的固氮功能差异密切相关,苜蓿根系固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恢复年限 土壤碳、氮储量 水稳性团聚体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