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大车速的广义力跟驰模型 被引量:8
1
作者 许世燕 贺昱曜 李渊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为了更有效地模拟城市交通流,尤其是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运行状况,在研究跟驰状态中车辆行驶特性的基础上,考虑车辆行驶的最大限制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车速的广义力模型。将该模型与Helbing-Tilch广义力模型分别用于模拟车辆经过信... 为了更有效地模拟城市交通流,尤其是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运行状况,在研究跟驰状态中车辆行驶特性的基础上,考虑车辆行驶的最大限制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车速的广义力模型。将该模型与Helbing-Tilch广义力模型分别用于模拟车辆经过信号交叉口的动态运动,并采用实际道路上车辆的跟车数据仿真跟车情况。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消除了Helbing-Tilch广义力模型存在的停车间距过大问题,而且仿真效果更接近实际的交通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广义力模型 最大车速 跟驰模型 信号交叉口
下载PDF
基于跟驰模型的隧道群交通流仿真与分析
2
作者 许世燕 陈玉梅 赵忠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12期214-215,229,共3页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群的特殊交通环境,通过分析车辆在隧道群路段的行驶特征,提出基于隧道群的广义力跟驰模型。根据两座隧道间的间距长度不同,分别给出了车辆速度变化、车队的平均车速,以及车队的时空分布图。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了交...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群的特殊交通环境,通过分析车辆在隧道群路段的行驶特征,提出基于隧道群的广义力跟驰模型。根据两座隧道间的间距长度不同,分别给出了车辆速度变化、车队的平均车速,以及车队的时空分布图。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了交通流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头车较大的减速会造成后随车辆的速度振荡,但该振荡会沿着与速度相反的方向逐渐减弱;隧道入口处和出口处的平均速度均较低;上游隧道入口处及其过渡段会形成较长的拥挤路段,且隧道群比连续隧道对于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仿真 跟驰模型 高速公路隧道群 隧道间距
下载PDF
自适应巡航控制车辆跟驰模型综述 被引量:65
3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1 位作者 王炜 NI Dai-heng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从系统控制原理、车车通信技术与车间时距方面阐述了ACC与CACC车辆的异同点;将目前主流A... 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从系统控制原理、车车通信技术与车间时距方面阐述了ACC与CACC车辆的异同点;将目前主流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分为3类:基于智能驾驶的车辆跟驰模型、加州伯克利大学PATH实验室车辆跟驰模型与基于控制论的车辆跟驰模型,总结3类车辆跟驰模型的建模思路与主要优缺点;从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稳定性3方面,分析了ACC/CACC车辆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ACC/CACC车辆有利于提升交通安全性,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安全性评价指标,难以量化ACC/CACC车辆对交通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小规模实车试验验证了ACC车辆具有不稳定的交通流特性,否定了ACC车辆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而数值仿真试验和小规模实车试验均表明CACC车辆可较好提升交通流稳定性,因此,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仿真试验无法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实车试验是ACC/CACC研究的必要途径;为了完善ACC/CACC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应构建不同ACC/CACC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智能网联环境下的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建模方法与ACC/CACC混合交通流稳定性解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跟驰模型 自适应巡航控制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 交通流稳定性
原文传递
Vissim仿真软件模型参数标定与应用 被引量:54
4
作者 杨洪 韩胜风 陈小鸿 《城市交通》 2006年第6期22-25,共4页
交通仿真技术对于道路交通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尽管各仿真软件有自身的特色,但就其核心思想而言并未发生深刻变化。仅以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Vissim仿真软件为例,简要介绍了仿真系统的基本结构,并对路段仿真所涉及的相关... 交通仿真技术对于道路交通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尽管各仿真软件有自身的特色,但就其核心思想而言并未发生深刻变化。仅以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Vissim仿真软件为例,简要介绍了仿真系统的基本结构,并对路段仿真所涉及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剖析。重点选取显著影响仿真结果的跟车模型所关联的参数进行多情景实验分析,对比仿真结果与规范值,得出在通常情况下较为合理的参数取值范围。最后,结合实际应用,拟定一个双车道路段仿真实验方案,比较不同仿真参数取值时仿真路段交通特性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实验参数调整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SIM 路段仿真 跟车模型 参数标定
下载PDF
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 被引量:60
5
作者 许伦辉 罗强 +1 位作者 吴建伟 黄艳国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100,106,共7页
在传统的基于车头时距的安全距离模型和基于制动过程的安全距离模型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前导车分别处于静止、匀速和匀减速等不同行驶状态,相应地建立了单车道跟驰状态下跟随车与前导车不发生追尾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并充分考虑了车... 在传统的基于车头时距的安全距离模型和基于制动过程的安全距离模型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前导车分别处于静止、匀速和匀减速等不同行驶状态,相应地建立了单车道跟驰状态下跟随车与前导车不发生追尾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并充分考虑了车辆制动过程中减速度渐变的过程,避免了以往模型中采用制动减速度突变的问题。最后,通过M atlab仿真系统对改进模型和传统模型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的仿真,仿真数据从理论上验证了改进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模型计算的安全距离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可为今后研究跟驰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跟驰模型 仿真 安全距离 交通流
原文传递
基于跟车思想的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被引量:38
6
作者 董力耘 薛郁 戴世强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1-337,共7页
提出一个改进的一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来模拟周期性边界条件下高速公路上车流运动· 基于跟车模型的思想 ,根据所研究车辆与其前方紧邻车辆之间的间距和相对速度来确定该车的运动 ,间接地反映了次近邻车辆的影响· 通过引入安全... 提出一个改进的一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来模拟周期性边界条件下高速公路上车流运动· 基于跟车模型的思想 ,根据所研究车辆与其前方紧邻车辆之间的间距和相对速度来确定该车的运动 ,间接地反映了次近邻车辆的影响· 通过引入安全间距来描述高速运动车辆接近前方缓行车辆时的减速行为 ,并利用随机减速概率来反映减速行为中的随机因素· 由于安全间距的引入 ,当减速概率大于零时在较高密度下就出现完全的阻塞相· 同时在本模型中采用的是有条件减速 ,因而可以较好描述交通实测中观察到的现象· 在临界密度附近 ,车流运动处于亚稳态并呈现出滞后现象· 由于本模型对于车辆微观运动的合理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交通流模型 亚稳态 滞后现象 跟车模型
下载PDF
跟车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智勇 荣建 任福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8-113,共6页
车辆跟驰理论作为最基础的交通流理论分支,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TS)正蓬勃展开,司机行为和车辆运行特征是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从微观角度研究司机、车辆在快速路中的行为特征,其成果将为防止... 车辆跟驰理论作为最基础的交通流理论分支,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TS)正蓬勃展开,司机行为和车辆运行特征是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从微观角度研究司机、车辆在快速路中的行为特征,其成果将为防止车辆追尾事故、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仿真和估算通行能力提供理论基础。文章在认真分析国内外车辆跟驰理论领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尽管现有的许多跟车模型已经应用于实践,但每个模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综合评述已有的成果,发现已有的研究缺乏描述跟车行为的时间序列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车模型 综述
下载PDF
车辆跟驰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8
作者 杨龙海 张春 +2 位作者 仇晓赟 李帅 王晖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138,共14页
梳理了近70年关于跟驰模型的研究,根据建模方法将其分为理论驱动与数据驱动2类模型,并归纳了跟驰模型的研究热点;从人类因素、基础设施、交通信息、异质交通流、新建模型理论5个方面对理论驱动类跟驰模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所用机器... 梳理了近70年关于跟驰模型的研究,根据建模方法将其分为理论驱动与数据驱动2类模型,并归纳了跟驰模型的研究热点;从人类因素、基础设施、交通信息、异质交通流、新建模型理论5个方面对理论驱动类跟驰模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所用机器学习算法的不同,从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实例学习、支持向量回归、深度学习5个方面对数据驱动类跟驰模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结果表明:理论驱动类跟驰模型以理论推演交通现象,对影响因素的考量难以全面,部分人类因素难以量化,驾驶人决策制定过程的解释不够准确,异质交通流的跟驰模型缺乏一般交通条件下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和形式化证明;数据驱动类跟驰模型以交通现象归纳交通规律,由于数据的来源、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不同,导致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得到的模型无法系统比较;数据驱动类模型侧重于从微观角度研究驾驶行为特性,对复杂交通现象(如交通震荡、迟滞等)的解释性不强;跟驰模型的研究应创新数据采集方法,捕捉驾驶人的心理倾向、感知特性和认知能力,并量化人类因素的影响和充分利用大数据;数据驱动类跟驰模型应为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自动驾驶完全普及之前,人工驾驶与自动驾驶混合场景下的驾驶人跟驰行为特性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 跟驰模型 理论驱动模型 数据驱动模型 人类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跟驰模型的交通流混沌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贺国光 万兴义 王东山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0-55,共6页
研究基于跟驰模型的交通流混沌问题。用 Matlab软件编制皮埃莱 (Bierley)模型来产生交通流 ;在一定的参数组合下 ,仿真研究交通流车队中不同序号的前后车辆之间的车头间距的变化过程 ;通过分析这种车头间距的变化过程的变化曲线和绘制... 研究基于跟驰模型的交通流混沌问题。用 Matlab软件编制皮埃莱 (Bierley)模型来产生交通流 ;在一定的参数组合下 ,仿真研究交通流车队中不同序号的前后车辆之间的车头间距的变化过程 ;通过分析这种车头间距的变化过程的变化曲线和绘制庞加莱 (Poincare)截面图 ,说明基于跟驰模型产生的交通流存在着混沌现象 ;讨论模型参数和仿真试验参数对该理论交通流运动的影响 ,给出相应的仿真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混沌 跟驰模型 微分方程 皮埃莱模型 庞加莱截面图
下载PDF
基于安全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晓原 隽志才 +1 位作者 贾洪飞 孟昭为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4,共4页
以计算机技术和车辆跟驰模型为基础的微观交通流仿真是进行各种管控措施模拟实验和进行ITS(智能运输系统)开发研究的重要手段。仿真软件对过程的封装使用户无法全面理解其仿真模型和介入仿真过程,容易对仿真结果提出质疑。为此,对目前... 以计算机技术和车辆跟驰模型为基础的微观交通流仿真是进行各种管控措施模拟实验和进行ITS(智能运输系统)开发研究的重要手段。仿真软件对过程的封装使用户无法全面理解其仿真模型和介入仿真过程,容易对仿真结果提出质疑。为此,对目前多数微观仿真系统使用的基于安全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进行综述,介绍其构建思想和算法内核,并对算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 车辆跟驰模型 安全间距 综述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基于安全势场理论的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李林恒 甘婧 +2 位作者 曲栩 冒培培 冉斌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6-87,共12页
为有效刻画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下交通流微观跟驰行为,以更加精确地进行车辆的运动决策,建立了基于安全势场理论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模型以势场理论为基础,首先阐述了交通环境中安全势场的客观性、普遍性以及可测性,然后通过引入加速度参数... 为有效刻画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下交通流微观跟驰行为,以更加精确地进行车辆的运动决策,建立了基于安全势场理论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模型以势场理论为基础,首先阐述了交通环境中安全势场的客观性、普遍性以及可测性,然后通过引入加速度参数对既有安全势场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安全势场模型能够有效刻画出在不同速度、加速度值下车辆安全势场的变化趋势。在分析安全势场变化基础上,构建的车辆跟驰模型强化了加速度参数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由于不同速度、加速度信息在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可以实时获取,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中。此外,在模型参数标定过程中,通过对NGSIM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含有较多减速停车以及启动加速状态的轨迹数据,共筛选得到412组NGSIM真实跟驰车对数据,并最终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为评估模型仿真效果,选择OVM模型、IDM模型与本文模型进行比较,并选取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参数标定结果评价与验证的指标,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安全势场理论的车辆跟驰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适用于描述考虑加速度参数条件下的跟驰行为,可为今后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微观驾驶安全决策、交通流中观安全势场分布、交通流宏观状态估计等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安全势场 人工蜂群算法 跟驰模型 智能网联环境
原文传递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高速公路跟驰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34
12
作者 王雪松 孙平 +1 位作者 张晓春 张凯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142,共11页
为了研究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行为特征,从上海自然驾驶研究试验数据库中提取48位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事件并进行特征分析。利用自动化筛选准则及人工验证方式提取1 548个有效事件,选取后车车速与车头间距为性能指标,其均... 为了研究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行为特征,从上海自然驾驶研究试验数据库中提取48位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事件并进行特征分析。利用自动化筛选准则及人工验证方式提取1 548个有效事件,选取后车车速与车头间距为性能指标,其均方根百分比误差之和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Gazis-Herman-Rothery模型、GIPPS模型、智能驾驶人模型、全速度差模型和Wiedemann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及效果验证。基于误差、碰撞及后退等异常情况出现次数等比较其表现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中国驾驶人的适应性不同,智能驾驶人模型具有最小的误差和误差标准差,更加适合仿真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行为。研究结果对于开发适合于中国驾驶人与道路环境特征的跟驰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标定与验证 遗传算法 跟驰模型 自然驾驶 高速公路
原文传递
交通仿真系统中的纯微观跟车模型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邹智军 杨东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98-901,共4页
针对目前在交通仿真系统中的跟车模型忽略车辆个体性能差异的缺陷 ,提出了一种纯微观跟车模型 .该模型以某一扫描时刻为基点 ,根据前、后车辆在当前时刻的状态 ,考虑前、后车的加减速性能 ,以后车“紧密”而又“安全”地跟随前车行驶为... 针对目前在交通仿真系统中的跟车模型忽略车辆个体性能差异的缺陷 ,提出了一种纯微观跟车模型 .该模型以某一扫描时刻为基点 ,根据前、后车辆在当前时刻的状态 ,考虑前、后车的加减速性能 ,以后车“紧密”而又“安全”地跟随前车行驶为原则确定后车在下一扫描时刻的加 /减速度 .纯微观模型更准确地反映了不同性能车辆的跟车行为 ,而且具有模型标定相对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系统 跟车模型 纯微观跟车模型
下载PDF
驾驶员车道变换行为模拟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魏丽英 隽志才 田春林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0,共4页
在用线性跟驰理论对路段上行驶的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模拟、对比分析多车道车头时距和单车道车头时距之间的关系来判定路段上的车道变换行为 ,得到驾驶员车道变换和路径选择的基本规律 。
关键词 跟驰理论 多车道 单车道 车头时距 车道变换 道路交通管理 模拟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期望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15
作者 贾洪飞 隽志才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6-87,共2页
:以“期望间距”为基准参量 ,考虑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建立了车辆跟驰模型 。
关键词 期望间距 驾驶行为 车辆跟驰模型 驾驶员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辆交通流优化对交通安全的改善 被引量:30
16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210,共9页
为改善常规驾驶车辆交通流追尾碰撞交通安全状况,提出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常规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车队稳定性优化控制方法。基于全速度差模型,应用集成速度与加速度的多前车反馈构建CAV跟驰模型,考... 为改善常规驾驶车辆交通流追尾碰撞交通安全状况,提出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常规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车队稳定性优化控制方法。基于全速度差模型,应用集成速度与加速度的多前车反馈构建CAV跟驰模型,考虑CAV混合交通流车辆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将各类型局部车队稳定性作为优化目标,以局部车队头车速度扰动为系统输入,以尾车速度扰动为系统输出,应用经典控制理论领域的传递函数法推导局部车队稳定性约束条件;分析关于平衡态速度与CAV反馈系数的车队稳定域,以各类型局部车队能够在任意平衡态速度下均稳定为控制目标,对CAV反馈系数输出进行优化控制;设计高速公路上匝道交通瓶颈数值仿真试验,在不同CAV比例等多种条件下,分析CAV混合交通流优化控制对交通流车辆追尾碰撞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V混合交通流优化控制可降低车辆追尾碰撞风险,在碰撞时间阈值小于2s时,100%比例的CAV交通流可将交通流的车辆追尾碰撞风险降低85.81%以上;在碰撞时间阈值大于2s时,追尾碰撞风险可降低48.22%~78.80%。所提优化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CAV车队优化控制的复杂性,为大规模CAV背景下的混合交通流优化控制以及车辆追尾碰撞交通安全提升策略提供直接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追尾碰撞风险 稳定性优化控制 智能网联车辆 跟驰模型
原文传递
跟驰模型参数标定及验证方法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殿海 陶鹏飞 +1 位作者 金盛 马东方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9-65,共7页
为解决跟驰模型建模过程中参数标定问题及确定合适的模型效果评价方法,首先介绍了应用遗传算法对参数进行标定的过程,并以GM模型为例,利用实测数据对其参数加以具体确定。在此基础上,从检验跟驰模型与实际情况在整体上的契合程度出发,... 为解决跟驰模型建模过程中参数标定问题及确定合适的模型效果评价方法,首先介绍了应用遗传算法对参数进行标定的过程,并以GM模型为例,利用实测数据对其参数加以具体确定。在此基础上,从检验跟驰模型与实际情况在整体上的契合程度出发,综合考虑模型效果,提出了对跟驰模型的具体检验方法,并对标定参数后的GM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检验方法克服了以往常用跟驰模型验证方法的片面性,对绝大多数跟驰过程,GM模型的模拟输出与实测值间的综合误差在15%以内,而非仅通过加速度对比得到的较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跟驰模型 参数标定 模型验证 GM模型
下载PDF
随机计及相对速度的交通流跟驰模型 被引量:26
18
作者 薛郁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750-2756,共7页
从研究微观个体车辆行为出发 ,考虑车辆加速过程的不确定性 ,提出了随机计及相对速度的交通流跟驰模型(SR OV模型 ) .对随机相对速度的跟驰模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 ,得到与Bando跟驰模型不同的稳定性判据 ,其稳定性优于Bando模... 从研究微观个体车辆行为出发 ,考虑车辆加速过程的不确定性 ,提出了随机计及相对速度的交通流跟驰模型(SR OV模型 ) .对随机相对速度的跟驰模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 ,得到与Bando跟驰模型不同的稳定性判据 ,其稳定性优于Bando模型 .运用摄动理论分析交通过程中密度波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发生交通阻塞相变时 ,交通密度波以mKdV方程描述的扭结 反扭结波演化 .对随机相对速度跟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结果发现车流速度的变化小于Bando模型的速度变化 ,而且与随机概率有关 ,当随机考虑相对速度的概率增大时 ,初始的小扰动不会放大对车流产生影响 ,甚至长时间就消失 ,这与Bando模型完全不同 .数值模拟所得到的相图与解析解相符合 ,而且交通流稳定区域大于Bando模型 .从车间距 速度演化图上 ,随着随机概率的增大 ,SR OV模型在初始时存在的滞后现象 ,随着时间的增长 ,趋于稳定状态后 ,滞后曲线收敛于一小区域 ,滞后效应被削弱 .这完全不同于Bando模型 ,在Bando模型中 ,滞后曲线由一点向外扩散 ,滞后曲线区域越来越大 ,车流趋于不稳定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跟驰模型 相对速度 随机计 稳定性分析 交通密度波 交通调查 非线性分析
原文传递
CACC车辆跟驰建模及混合交通流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冉斌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5,共6页
建立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并分析不同CACC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尾部碰撞安全及交通排放.考虑车辆期望车头间距随速度动态变化的交通流特性,建立基于非线性动态车头间距策... 建立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并分析不同CACC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尾部碰撞安全及交通排放.考虑车辆期望车头间距随速度动态变化的交通流特性,建立基于非线性动态车头间距策略的CACC跟驰模型,推导不同CACC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分析CACC提高通行能力的交通流运行机理.设计高速公路上匝道瓶颈数值仿真实验,评估不同CACC比例下的车辆尾部碰撞安全隐患,以及油耗、CO、HC、NOx的排放.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CACC模型能够在交通流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较高的交通流密度显著提升通行能力,同时有利于车辆尾部碰撞安全风险及交通排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数值仿真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环境下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蒋阳升 胡蓉 +2 位作者 姚志洪 吴培财 罗孝羚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针对未来道路上由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s)和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CVs)所组成的异质交通流,对其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和协同自适... 针对未来道路上由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s)和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CVs)所组成的异质交通流,对其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模型(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分别描述人工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的跟驰特性.然后,通过分析不同智能网联车渗透率下异质交通流的线性稳定性,得出其稳定性条件.最后,采用数值仿真实验进行验证,选取多项安全指标评估了不同渗透率下异质交通流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交通流的车速离散程度减小,即表示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指标降低比例减少,即表示交通安全风险降低.因此,智能网联车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智能网联车 稳定性 安全性 跟驰模型 异质交通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