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带鱼食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34
1
作者 林龙山 张寒野 +1 位作者 李惠玉 程家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2-936,共5页
探讨带鱼摄食生态及东海食物网现状。根据2002年12月~2003年11月收集到的带鱼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0余种。鱼类和甲壳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带鱼的食物组成存在季节... 探讨带鱼摄食生态及东海食物网现状。根据2002年12月~2003年11月收集到的带鱼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0余种。鱼类和甲壳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带鱼的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春季以细条天竺鲷、磷虾和带鱼为主要食物;夏季以带鱼、磷虾、糠虾和刺鲳为主要食物;秋季以口足类幼体、七星底灯鱼和竹荚鱼为主要食物;冬季以带鱼、七星底灯鱼、小带鱼和糠虾为主要食物。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P〉0.05),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各个季节的主要饵料类群组成存在差异。鱼类饵料的重量百分比均最高;饵料多样性指数季节差异并不显著(P〉0.05),秋季最高,冬季和夏季较低。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东海带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由过去以磷虾为主转变为以鱼类为主,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同类相食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食性 季节变化 同类相食 东海
下载PDF
暗纹东方鲀苗种同类相残的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华元渝 陈亚芬 钱林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关键词 暗纹东方Tun 苗种 同类相残
下载PDF
形象学视角下的沙博理英译《水浒传》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运鸿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93,共11页
形象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主要基于形象学理论框架、以形象作为翻译研究的首要观察因子,聚焦翻译过程中他者形象与自我形象的构建问题。本文拟从该视角出发,首先对沙博理英译《水浒传》(Outlaws of the Marsh)进行系统的内部文本形象分析... 形象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主要基于形象学理论框架、以形象作为翻译研究的首要观察因子,聚焦翻译过程中他者形象与自我形象的构建问题。本文拟从该视角出发,首先对沙博理英译《水浒传》(Outlaws of the Marsh)进行系统的内部文本形象分析,发现其如何通过弱化原文的厌女症、屏蔽食人母题以及对江湖文化的改写创造出有差异的性别及文化形象,进而结合《水浒传》在西方译介和传播过程中形象流变的纵轴与沙译本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的横轴,从文本、互文和语境三个基本层面系统深入剖析翻译如何构建出有差异的形象,揭示翻译与形象构建之间多维度的关系,探索经典文学外译与中国文学、文化形象塑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学视角 厌女症 食人母题 女性形象 男性形象 江湖文化
原文传递
大口鲇苗种同类相残的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邹桂伟 罗相忠 潘光碧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5-58,共4页
在不同条件下 ,对大口鲇苗种 (全长 1.0 7~ 9.4 3cm)进行同类相残研究。结果表明 ,饵料缺乏时的相残率均显著地高于饵料充足时 (P <0 .0 1,N =8)。放养密度对大口鲇苗种的相残行为有影响。大口鲇苗种相残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平均全长 1... 在不同条件下 ,对大口鲇苗种 (全长 1.0 7~ 9.4 3cm)进行同类相残研究。结果表明 ,饵料缺乏时的相残率均显著地高于饵料充足时 (P <0 .0 1,N =8)。放养密度对大口鲇苗种的相残行为有影响。大口鲇苗种相残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平均全长 1.0 7~ 2 .68cm阶段。当平均全长达 6.71cm以上时 ,相残行为较弱。苗种间个体大小存在差异 ,尤其是大规格苗种间出现个体大小差异时 ,相残行为较严重。饵料缺乏是导致大口鲇苗种发生同类相残的主要原因 ,高放养密度和个体大小的差异会诱发和促进同类相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鲇 同类相残 相残率 放养密度 饵料缺乏 苗种培育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具有阶段结构的竞争系统中自食的稳定性作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肖燕妮 陈兰荪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0-216,共7页
该文讨论了两种群竞争系统解的动力学行为 ,其中一种群分幼年、成年两阶段 .当不考虑自食时 ,得到了阶段结构的竞争系统也可以出现三种典型的动力学行为 :共存 (coexistence)、双稳定(bistability)、占优 (dominance) .进一步 ,在没有... 该文讨论了两种群竞争系统解的动力学行为 ,其中一种群分幼年、成年两阶段 .当不考虑自食时 ,得到了阶段结构的竞争系统也可以出现三种典型的动力学行为 :共存 (coexistence)、双稳定(bistability)、占优 (dominance) .进一步 ,在没有自食时竞争系统是占优的情形下 ,考虑自食的影响 ,得到了所有种群永久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系统 自食 阶段结构 永久持续生存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幼虫龄期对自相残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道通 张蕾 +1 位作者 程云霞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98,103,共6页
对群体饲养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不同龄期的自相残杀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密度(5、10、20头/瓶和30头/瓶)下,不同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率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下的自相残杀行为主要集中在5龄幼虫,其自相残杀率均在5龄第2天时最高,... 对群体饲养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不同龄期的自相残杀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密度(5、10、20头/瓶和30头/瓶)下,不同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率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下的自相残杀行为主要集中在5龄幼虫,其自相残杀率均在5龄第2天时最高,在5、10、20和30头/瓶中分别为(14.34±3.28)%、(17.94±3.26)%、(18.21±3.47)%和(27.05±5.52)%,幼虫在5龄前的自相残杀行为并不明显。进一步测定发现,相同数量的4龄和5龄幼虫混合后在3种密度(4、10和20头/瓶)下的自相残杀率无显著差异(F=2.29,df=2,P>0.05),但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死亡的4龄幼虫占总死亡个体的比例升高,而死亡的5龄幼虫所占比例下降。这说明草地贪夜蛾同一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行为具有明显的龄期依赖性,自相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高龄幼虫间。低龄和高龄幼虫同时存在时低龄幼虫被残杀的比例较高。试验结果对于草地贪夜蛾的室内大量饲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自相残杀 幼虫龄期 幼虫密度
下载PDF
现代知识分子觉醒期的呐喊:《狂人日记》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思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6-38,57,共14页
《狂人日记》所产生的精神境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是站在五四新文学立场上揭露这个吃人的社会、吃人的历史以及礼教下的中国人心之黑暗;但反过来,他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所张扬的人道主义、人性至上、现代文明,也表示了深刻的怀疑。... 《狂人日记》所产生的精神境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是站在五四新文学立场上揭露这个吃人的社会、吃人的历史以及礼教下的中国人心之黑暗;但反过来,他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所张扬的人道主义、人性至上、现代文明,也表示了深刻的怀疑。读《狂人日记》我们能够举一反三地来看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一个最高的精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吃人 现代性
下载PDF
日本对虾仔虾相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学雷 林琼武 +4 位作者 李少菁 王桂忠 艾春香 李丙林 吝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8-362,共5页
以相残死亡率为指标,研究了幼体密度、饵料密度、体长和光照等4个因素对日本对虾仔虾相残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本对虾仔虾的相残率随饵料密度的上升而下降,饵料密度对相残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2)不同放养密度下,日本对虾仔虾的相... 以相残死亡率为指标,研究了幼体密度、饵料密度、体长和光照等4个因素对日本对虾仔虾相残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本对虾仔虾的相残率随饵料密度的上升而下降,饵料密度对相残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2)不同放养密度下,日本对虾仔虾的相残行为有显著差异(P<0.01),但在超过100ind.·l-1后相残率的增幅显著变小(P<0.01);3)不同体长仔虾(0.7cm和1cm)单养时相残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大小混养时相残行为比较严重(平均增加58.2%);4)光照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日本对虾仔虾的相残行为,自然光照下比黑暗时仔虾相残率平均降低36%,差异显著(P<0.05).此外,本文还就日本对虾仔虾相残的发生原因、机制以及预防措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仔虾 同类相残 相残死亡率 幼体密度 饵料密度 体长 光照 海水养殖
下载PDF
大黄鱼人工育苗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姜志强 张弼 考伟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16,共2页
1998年 5月 ,从福建购得大黄鱼 (Pseudosciaenacrocea)受精卵 2 0 0万粒 ,经 10h充氧运输 ,获上浮好卵 15 0万粒 ,次日孵出仔鱼 12 0万尾。在水温 18~ 2 2℃条件下 ,经 40d培育 ,育出 2cm鱼苗 38万尾 ,成活率 32 %。鱼苗从1 2cm开始互... 1998年 5月 ,从福建购得大黄鱼 (Pseudosciaenacrocea)受精卵 2 0 0万粒 ,经 10h充氧运输 ,获上浮好卵 15 0万粒 ,次日孵出仔鱼 12 0万尾。在水温 18~ 2 2℃条件下 ,经 40d培育 ,育出 2cm鱼苗 38万尾 ,成活率 32 %。鱼苗从1 2cm开始互相残食 ,是前期减量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轮虫、卤虫的营养强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人工育苗 残食 苗种培育 营养强化
下载PDF
脊尾白虾的行为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沈辉 万夕和 +7 位作者 许璞 姚国兴 陈爱华 张志勇 王李宝 吴国军 张曹进 刘海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3-56,61,共5页
在高密度室内饲养条件下,观察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摄食、相残、运动、蜕皮、间隔、攻击和防御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摄食行为活跃,运动行为多样,在饥饿或个体较大差异条件下具有一定程度的相残行为,蜕皮行为表... 在高密度室内饲养条件下,观察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摄食、相残、运动、蜕皮、间隔、攻击和防御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摄食行为活跃,运动行为多样,在饥饿或个体较大差异条件下具有一定程度的相残行为,蜕皮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常经数天多次蜕皮行为特征后才能将旧壳蜕下,间隔行为不明显,攻击频率不高。另外,通过设置不同投喂组和投喂间隔时间观察比较了索饵率和相残率,结果表明,索饵率在第8小时已基本达到最高,相残率随投喂间隔时间的延长和空间密度的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摄食行为 相残行为 蜕皮行为 防御行为
下载PDF
异色瓢虫幼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和种间捕食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杜迎刚 季清娥 +1 位作者 陈家骅 赖钟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4-878,共5页
自残现象的发生在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很是常见,为明确自残行为对其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非选择性条件下我们对异色瓢虫幼虫对非姊妹卵的种内自残和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卵的种间捕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自残现象的发生在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很是常见,为明确自残行为对其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非选择性条件下我们对异色瓢虫幼虫对非姊妹卵的种内自残和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卵的种间捕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取食同种卵和异种卵均可完成生长发育,与取食蚜虫相比:1其从卵到成虫及蛹期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P<0.05),其中1龄幼虫发育历期缩短非常明显(P<0.01);2自然条件下高死亡率的1龄幼虫的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32-4龄幼虫、蛹和成虫的体重变轻(P<0.05),且体长在4龄幼虫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异色瓢虫种内自残和种间捕食对其在食物恶劣条件下延续种群至关重要,但对种群的繁衍却不是最理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种内自残 种间捕食 存活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兴凯湖大银鱼食物组成与食性转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唐富江 刘伟 +2 位作者 王继隆 李哲 谢松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8,共6页
该文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逐月分析中俄界湖兴凯湖外来种大银鱼食性,结果发现,大银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虾类和鱼类。6月份大银鱼体长<60 mm,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7月份体长>60 mm群组、8月份体长>80 mm群组、9月份体... 该文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逐月分析中俄界湖兴凯湖外来种大银鱼食性,结果发现,大银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虾类和鱼类。6月份大银鱼体长<60 mm,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7月份体长>60 mm群组、8月份体长>80 mm群组、9月份体长>100 mm群组与10月及之后体长>120 mm群组等的食谱中均出现鱼类,且优势种类为大银鱼和属鱼类。该摄食鱼类的大银鱼最小体长随季节而增加的现象,与饵料鱼类生长导致的食物资源可得性变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大银鱼 食性分化 摄食同类
下载PDF
鱼类自残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洪军 官曙光 +3 位作者 于道德 宁璇璇 任贵如 郑永允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4-599,共6页
鱼类自残现象是鱼类之间相互残杀(食)的行为,除了遗传因素、鱼体的规格差异可引起自残现象外,大量的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着自残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和强度。本文综述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影响鱼类自残行为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营养状态、光... 鱼类自残现象是鱼类之间相互残杀(食)的行为,除了遗传因素、鱼体的规格差异可引起自残现象外,大量的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着自残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和强度。本文综述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影响鱼类自残行为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营养状态、光照(强度、周期)和养殖密度等,并简单介绍了遗传背景对鱼类自残行为的影响。结合鱼类自残行为发生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减少鱼类自残行为发生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残现象 鱼类 集约化养殖
下载PDF
密度和饵料投放量对安吉小鲵幼体生长与同种相残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傅萃长 饶韧 +2 位作者 吴纪华 陈家宽 雷光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用改变安吉小鲵 (Hynobiusamjiensis)盆养密度和饵料投放量的实验方法 (共 2× 2种处理 ) ,研究了这两个生态要素对动物生长和同种相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鲵幼体生长率及其变异受到饵料投放量的显著影响 ,而相残率受到密度与饵... 用改变安吉小鲵 (Hynobiusamjiensis)盆养密度和饵料投放量的实验方法 (共 2× 2种处理 ) ,研究了这两个生态要素对动物生长和同种相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鲵幼体生长率及其变异受到饵料投放量的显著影响 ,而相残率受到密度与饵料投放量的双重制约 ;4种处理中 ,低密度高饵料组有最大生长率和最小的个体差异 ,而高密度低饵料组有最小的生长率和最大的相残率。以上结果符合理论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小鲵 生长 同种相残率 密度 饵料投放量
下载PDF
具有三个年龄阶段的单种群自食模型(英文)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淑京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91,共7页
建立并研究了两个具有三个年龄阶段的单种群自食模型.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时滞对种 群生长的作用.对于没有时滞的的模型,我们利用Liapunov函数,得到了系统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 件;而具有时滞的的模型,我们得到,随着时滞r... 建立并研究了两个具有三个年龄阶段的单种群自食模型.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时滞对种 群生长的作用.对于没有时滞的的模型,我们利用Liapunov函数,得到了系统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 件;而具有时滞的的模型,我们得到,随着时滞r增加,当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可以改 变有限次,最后变成不稳定;否则,时滞模型的正平衡点的稳定性不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结构 自食 时滞 全局渐近稳定
下载PDF
规格差异和饵料密度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仔稚鱼残食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凯 樊启学 +2 位作者 刘文奎 李波 方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9-283,共5页
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残食行为、规格差异和饵料密度对杂交鳢仔稚鱼残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杂交鳢仔鱼全长达到1.30cm(7日龄)时出现残食。同规格杂交鳢仔稚鱼饱食状况下几乎没有残食现象,而全长2.21cm仔鱼在饥饿状况下表现出了... 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残食行为、规格差异和饵料密度对杂交鳢仔稚鱼残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杂交鳢仔鱼全长达到1.30cm(7日龄)时出现残食。同规格杂交鳢仔稚鱼饱食状况下几乎没有残食现象,而全长2.21cm仔鱼在饥饿状况下表现出了较高的残食率;规格差异越大,残食率越高,全长比为0.57∶1.00、0.50∶1.00、0.39∶1.00的3个试验组的残食率分别为18.35%、46.65%、61.67%,差异显著;饵料缺乏时的残食率显著高于饵料充足时,全长2.21cm杂交鳢仔鱼饲养7d,不投饵和饱食情况下的残食率分别为46.67%和1.11%,差异显著;以日投喂率0%、5%、15%饲养杂交鳢仔稚鱼(全长比为0.50∶1.00)5d,残食率依次为83.33%、35.00%、3.33%,差异显著。可见,规格差异和摄食状况对杂交鳢仔稚鱼的残食都有显著影响。生产上,小个体和大个体全长比低于0.60∶1.00时,及时分池饲养是提高杂交鳢仔稚鱼成活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残食 规格差异 饵料密度
下载PDF
三种捕食性瓢虫成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及其集团内捕食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静 肖达 +1 位作者 张帆 王甦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9-304,共6页
捕食性瓢虫是农田生态系中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现象在捕食性瓢虫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在室内通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比较分析了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及龟纹瓢虫成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以及卵表面的化学... 捕食性瓢虫是农田生态系中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现象在捕食性瓢虫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在室内通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比较分析了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及龟纹瓢虫成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以及卵表面的化学物质对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试验中,3种捕食性瓢虫成虫对卵表现出相似的取食现象,即对龟纹瓢虫卵取食最多,其次为七星瓢虫卵,对异色瓢虫卵取食相对较少;在选择性试验中,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较偏好取食同种卵,对异色瓢虫卵取食均较少;而异色瓢虫喜欢取食异种卵,对同种卵取食相对较少。3种瓢虫卵经正己烷漂洗后,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成虫却未对卵表现出取食偏好性。本研究可为捕食性瓢虫组合释放与协调利用、田间集团内捕食作用评定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七星瓢虫 龟纹瓢虫 种内自残 集团内捕食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异色瓢虫四龄幼虫亲缘关系对自残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甦 谭晓玲 张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5396-5403,共8页
在14、18、22、24℃及30℃下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不同同血缘的四龄幼虫自残行为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四龄幼虫自残发生概率受环境温度条件影响显著。在22-24℃处理范围内同血缘个体间自... 在14、18、22、24℃及30℃下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不同同血缘的四龄幼虫自残行为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四龄幼虫自残发生概率受环境温度条件影响显著。在22-24℃处理范围内同血缘个体间自残发生概率均显著小于非同血缘个体。自残滞后时间同样受环境温度条件影响显著,且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同血缘个体间均显著小于非同血缘处理。个体间相互攻击率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而在高于22℃下受血缘关系影响显著。此外,总受攻击次数在不同温度处理间差异显著。同血缘个体间自残后死亡率随温度增加而减少,均在30%以上。而非同血缘个体间自残后死亡率不受温度变化影响,均在70%以上。自残后残存个体的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率均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及个体间血缘关系的影响,化蛹率除30℃处理外均在90%以上,而在各温度下两血缘处理的羽化率均大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环境温度 自残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红碱淖遗鸥繁殖、食性及同类相食行为初探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承骞 冯宁 张哲邻 《野生动物》 2007年第5期27-29,共3页
在开展陕西省鸟类资源调查中,对红碱淖遗鸥繁殖、食性及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在介绍遗鸥繁殖期食性的同时,首次指出遗鸥成鸟偷食鸟卵和吞食幼鸟的同类相食特殊取食行为,并对该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遗鸥的保护... 在开展陕西省鸟类资源调查中,对红碱淖遗鸥繁殖、食性及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在介绍遗鸥繁殖期食性的同时,首次指出遗鸥成鸟偷食鸟卵和吞食幼鸟的同类相食特殊取食行为,并对该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遗鸥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最新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食性 繁殖 同类相食
下载PDF
星豹蛛求偶和交配行为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俊 焦晓国 +2 位作者 陈建 彭宇 刘凤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以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对其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描述。雄蛛“俯卧撑”式动作(push-up)在求偶中具重要作用。交配初期,两侧触肢交替插入 随交配进行,单侧触肢连续插入3-5次后才换另一侧触肢插入,触肢每插入... 以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对其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描述。雄蛛“俯卧撑”式动作(push-up)在求偶中具重要作用。交配初期,两侧触肢交替插入 随交配进行,单侧触肢连续插入3-5次后才换另一侧触肢插入,触肢每插入一次,基血囊膨大多次。完整交配一次雄蛛触肢器平均插入次数为29.625。交配前求偶时间、交配持续时间和有效交配时间分别平均为6min、32min25s和11min11s。星豹蛛雄蛛可进行多次交配,而雌蛛一般为单次交配。雌蛛交配状态(是否已经交配)影响其同类相食行为,已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豹蛛 求偶 交配 同类相食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