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地理分布与生境调查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韦霄 蒋运生 +3 位作者 韦记青 陈宗游 王满连 赵瑞锋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95-899,共5页
为了对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进行有效保护,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对其地理分布与生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1)金花茶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部的防城、南宁、隆安、扶绥等县(市)。位于北纬21°... 为了对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进行有效保护,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对其地理分布与生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1)金花茶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部的防城、南宁、隆安、扶绥等县(市)。位于北纬21°30′~22°55′,东经107°36′~108°33′区域内。金花茶的垂直分布高度在12~450m之间,以海拔200~300m之间的范围较为常见。(2)金花茶为喜暖热植物,对热量要求较高,属热带性树种。金花茶不能忍耐阳光直射,为喜荫耐荫植物,要求的光合有效辐射一般小于photons12.8μmol?m-2?s-1。(3)金花茶群落植物组成种类多样,且多属热带性树种。组成群落主要科有橄榄科(Burseraceae)、山榄科(Sapot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桑科(Moraceae)、藤黄科(Guttifer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的种类。研究结果摸清了金花茶的地理分布和主要生态特性,为金花茶的引种驯化和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地理分布 生境
下载PDF
濒危植物金花茶开花物候和生殖构件特征 被引量:54
2
作者 柴胜丰 韦霄 +3 位作者 蒋运生 韦记青 蒋水元 王满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1,共7页
对桂林雁山迁地保护的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开花物候和生殖构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单花开放过程可分为蕾松、初开、盛开、落花4个阶段,单花寿命约2~8d;(2)个体花期长,始花时间变异大,单株花期平均为37d,始花时间可相... 对桂林雁山迁地保护的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开花物候和生殖构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单花开放过程可分为蕾松、初开、盛开、落花4个阶段,单花寿命约2~8d;(2)个体花期长,始花时间变异大,单株花期平均为37d,始花时间可相差2个多月,种群始花时间为1月上旬,3月上旬达到开花高峰期,花期持续近3个月;(3)生殖构件的数量与个体径级和树冠层次有一定关系,地径大于6cm的个体,其单株花数、生殖枝数、生殖枝比率显著高于地径小于4cm和4~6cm个体,而每生殖枝花数则无显著差异;不同树冠层次之间,平均生殖枝数和生殖枝比率,以中、下层显著高于上层,而每生殖枝花数以上层最高,花数在不同冠层之间无显著差异;(4)花芽期败育率为16.33%,花期败育率为63.05%,果期败育率为44.09%,败育率在不同径级个体和不同冠层之间有一定差异;败育率高,结实率低,种子产量少,是金花茶濒危的一个主要原因;(5)开花数目与花期长度呈正相关,个体始花时间与花期长度、座果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金花茶 开花物候 生殖构件
下载PDF
金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3
作者 贺栋业 李晓宇 +3 位作者 王丽丽 张萍 李淑英 徐永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4,共4页
金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唯一具有金黄色花瓣的珍稀物种,其花和叶是我国民间传统用药,常用于咽喉炎,肾炎,黄疸型肝炎,痢疾,腹泻,高血压,尿路感染和月经不调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金花茶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其中以槲皮素,山奈酚和它们的... 金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唯一具有金黄色花瓣的珍稀物种,其花和叶是我国民间传统用药,常用于咽喉炎,肾炎,黄疸型肝炎,痢疾,腹泻,高血压,尿路感染和月经不调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金花茶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其中以槲皮素,山奈酚和它们的一些糖苷类衍生物为主,除黄酮类成分外,金花茶还含有多糖,植物多酚,皂苷类及挥发性物质等化学成分。体内及体外药理研究证明金花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过敏,抗皮肤光老化以及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全面综述了近年来金花茶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金花茶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强光胁迫对濒危植物金花茶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4
4
作者 柴胜丰 韦霄 +3 位作者 史艳财 王满莲 邹蓉 唐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以当年生盆栽金花茶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不同程度的强光胁迫(25%、50%和100%自然光强,以8%自然光强为对照)对其生长、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强光胁迫下,金花茶幼苗的生长均受到抑制,随... 以当年生盆栽金花茶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不同程度的强光胁迫(25%、50%和100%自然光强,以8%自然光强为对照)对其生长、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强光胁迫下,金花茶幼苗的生长均受到抑制,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金花茶叶片颜色由深绿变为浅绿、黄绿色,叶片灼伤愈来愈严重;植株抽稍时间推迟,抽稍后长出的新叶长势较差;幼苗死亡率越来越高。幼苗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胁迫程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强光胁迫对叶生物量的影响最大,根生物量次之,对茎生物量的影响最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叶片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均显著降低,Chla/Chlb和Car/Chl显著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v/Fm、Fv/Fo均随胁迫程度的升高降低,强光胁迫使PSⅡ受到了伤害,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光合电子传递受到影响,从而抑制植株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金花茶 强光胁迫 生长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种子繁殖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韦霄 柴胜丰 +3 位作者 蒋运生 唐辉 李锋 赵瑞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对金花茶进行种子繁殖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含水6%湿沙贮藏,采用粒径大的种子(2.05cm×1.51cm×1.92cm)于3月进行播种繁殖,其发芽率最高,且幼苗长势健壮。金花茶从北热带季雨林中引种到中亚热带桂林雁山的自然环境条件... 对金花茶进行种子繁殖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含水6%湿沙贮藏,采用粒径大的种子(2.05cm×1.51cm×1.92cm)于3月进行播种繁殖,其发芽率最高,且幼苗长势健壮。金花茶从北热带季雨林中引种到中亚热带桂林雁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植株能正常生长及开花结实。物候期比原产地推迟40d左右。成龄植株通常每年只有一次秋梢,于9月下旬开始展叶抽梢,10月中旬新梢停止生长。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现蕾,1月上旬至2月上旬为开花始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为开花盛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开花末期。果实于11月下旬至12月成熟,生长期约9~10个月。17年生实生苗平均高(313.60±15.92)cm,基径(4.51±0.71)cm,平均冠幅(东西×南北)277.6cm×219.2cm。金花茶主要病害有赤叶枯病、炭疽病、白绢病等,4~6月高温湿热季节容易发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卷叶蛾、天牛和木囊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金花茶 种子繁殖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同群落金花茶与显脉金花茶叶片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韦记青 漆小雪 +3 位作者 蒋运生 柴胜丰 陈宗游 李忠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0-421,424,共3页
金花茶组植物是世界珍稀观赏种质资源,多个种类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列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广西金花茶产区如防城、邕宁和隆安等县的民间常用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和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的花和叶风干后作茶... 金花茶组植物是世界珍稀观赏种质资源,多个种类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列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广西金花茶产区如防城、邕宁和隆安等县的民间常用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和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的花和叶风干后作茶饮用。目前,许多厂家研制成功了金花茶口服液、金花茶精和金花茶芽尖茶等一系列高级保健饮料,产品十分畅销。为了落实“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保护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营养成分 显脉金花茶 氨基酸 矿质元素
下载PDF
金花茶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杨期和 李旭群 +2 位作者 杨和生 韦霄 尹小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3,共7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金花茶盆栽幼苗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遮阴的条件下,幼苗夏季光合作用有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08:00,其净光合速率为3.38μmol/(m2·s);2)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分别为476.46和...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金花茶盆栽幼苗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遮阴的条件下,幼苗夏季光合作用有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08:00,其净光合速率为3.38μmol/(m2·s);2)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分别为476.46和6.13μmol/(m2·s),是一种典型的阴生植物;3)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湿度为50%~60%的条件下,光合能力为12.58~13.50μmol/(m2·s),CO2浓度在25~1000μmol/mol的范围内,其净光合速率随浓度升高而显著上升,CO2饱和点约为1500.00μmol/mol,CO2补偿点为99.48μmol/mol,最大羧化效率为0.0118;4)幼苗喜热,在35℃下净光合速率最高,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适应40℃的高温条件。5)幼苗不耐干旱,即使轻度水分亏缺也会抑制其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幼苗 日动态 光响应 CO2响应 温度胁迫 水分胁迫
下载PD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eaves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and Their Potential Cytotoxicity on SGC7901 Cells 被引量:24
8
作者 Jing Qi Ruo-fu Shi +5 位作者 Jian-ming Yu Yi Li Sheng-tao Yuan Ji-zhu Yang Jiang-miao Hu Ai-qun Ji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6年第1期80-84,共5页
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bioactive phytochemicals from the leaves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repeated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MCI gel colu... 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bioactive phytochemicals from the leaves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repeated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MCI gel columns, recrystallization, and semi-preparative HPLC techniques. The chemicl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including NMR and MS. Then quorum sensing inhibition (QSI) activiti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tested using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 as the bioindicator strain. 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measured using SGC7901 a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ytotoxicity. Results cx-Spinasteryl-I^-D-glucopyranoside (1), stigmasta-7,22-diene-3-O-[c^-L-arabinopyranosyl (1 -2)]-β-D-galactopyranoside (2), kaempferol 3-O-[2-O-(trans-p-coumaroyl)-3-O-α -D-glucopyranosyl]-α-D-glucopyranoside (3), aromadendrin (4), catechin (5), phlorizin 4'-O-β-D-glucopyranoside (6), (3R,6R,7Lg-3-hydroxy-4,7-megastigmadien- 9-one (7), dodecanoic acid (8), 3α-acetoxy-20-1upanol (9), and 3β,6α- trihydroxyolean- 7-one (1 0) were successively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C. nitidissima. Unfortunately, these compounds had no QSI activity. Based on Cell Counting Kit-8 (CCK-8) assay, compound 10 showed the best anti-tumor activity or all compounds (ICs0 = 91.7 μg/mL). Conclusion Apart from compounds 4 and 5, other eight compounds are reported in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All compounds show no QSI activity, compound 10 shows potential cytotoxic activity on SGC7901 cells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TUMOR camellia nitidissima C-27 steroidal saponins FLAVONOIDS quorum sensinginhibitors SGC7901 triterpenes
原文传递
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韦记青 蒋运生 +3 位作者 唐辉 韦霄 柴胜丰 陈宗游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4,共5页
进行不同激素处理、留叶程度、扦插基质、扦插繁殖期、不同荫蔽度对金花茶生根成活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素处理、留叶程度、扦插基质、扦插繁殖期、不同荫蔽度对金花茶生根成活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荫蔽度和插穗留叶... 进行不同激素处理、留叶程度、扦插基质、扦插繁殖期、不同荫蔽度对金花茶生根成活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素处理、留叶程度、扦插基质、扦插繁殖期、不同荫蔽度对金花茶生根成活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荫蔽度和插穗留叶程度。在桂北地区,金花茶最适宜的扦插时间是4月中旬;采用留2片叶的一年生枝插穗以100 mg.L-1NAA激素处理18 h后插于黄泥土基质的插床中,荫蔽度为90%,其成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 金花茶 扦插 生根率
下载PDF
NAA对金花茶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郭伦发 林春蕊 +2 位作者 何金祥 王新桂 周浩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NAA浸泡处理对金花茶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并采用二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质量浓度小于1 000 mg.L-1、浸泡时间小于120 s的处理可以提高金花茶扦插成活率,而高浓度和长时间的浸泡则... 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NAA浸泡处理对金花茶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并采用二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质量浓度小于1 000 mg.L-1、浸泡时间小于120 s的处理可以提高金花茶扦插成活率,而高浓度和长时间的浸泡则降低成活率;由回归方程得出最佳处理浓度为800 mg.L-1、浸泡时间为73.17 s,理论上最高成活率为6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A 金花茶 扦插 回归方程
下载PDF
金花茶茶花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唐健民 史艳财 +4 位作者 廖玉琼 范进顺 韦记青 文香英 韦霄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6-1181,共6页
该研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光光度法等对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茶茶花中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糖和粗纤维。茶花中的脂肪、粗纤维和水溶性糖含量随花蕾至开放的... 该研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光光度法等对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茶茶花中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糖和粗纤维。茶花中的脂肪、粗纤维和水溶性糖含量随花蕾至开放的形成过程呈增加趋势,谢花后其含量呈下降趋势。开放花中总黄酮、皂甙、儿茶素、VE含量比花蕾和谢花中含量高。金花茶花蕾、开放花和初谢花三个阶段中氨基酸总量分别是7.44、5.14、5.00 g·100 g^(-1)。金花茶茶花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花蕾内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综合表明,金花茶茶花具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该研究结果为了解金花茶花朵不同采收期的营养组成以及金花茶花朵的开发及采收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营养成分 生理活性成分 氨基酸
下载PDF
11种金花茶组植物叶片活性成分含量对比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坤 黄晓露 +3 位作者 梁晓静 韦晓娟 李开祥 马锦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为给选育开发利用价值高的金花茶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以11种金花茶组植物为材料,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和茶多酚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考查广西本地金花茶与越南金花茶叶片在药用价值方... 为给选育开发利用价值高的金花茶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以11种金花茶组植物为材料,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和茶多酚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考查广西本地金花茶与越南金花茶叶片在药用价值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越南引种金花茶与广西本地金花茶叶片在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越南金花茶中的多毛金花茶、厚叶金花茶、黄抱茎金花茶,药用价值较高,其叶片中药理活性成分总含量分别达到38.03%、38.91%、36.62%,具有较好的栽培与利用价值;广西本地金花茶中的普通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和小花金花茶的叶片中,活性成分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总黄酮 总多糖 总皂苷 茶多酚
下载PDF
12种金花茶组植物光合生理特性比较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坤 韦晓娟 +2 位作者 李宝财 李开祥 马锦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6,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金花茶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从而为金花茶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以3年生的12个金花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西本地品种普通金花茶和越南引进品种多毛金花茶具有... 为了探讨不同金花茶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从而为金花茶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以3年生的12个金花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西本地品种普通金花茶和越南引进品种多毛金花茶具有较低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及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表明其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与其他品种相比,普通金花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和较高的光化学转化效率,其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可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并且生长更旺盛;越南引进品种罗斯曼金花茶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光照要求较低,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越南引种金花茶的F_v/F_m值表现正常,表明6种越南引种金花茶适于在广西种植。普通金花茶和多毛金花茶的F_v/F_m和F_v/F_o值最高,表明其捕获激发光能的能力最强,并且其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最大。12种金花茶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具有显著差异,越南引种金花茶表现出了对广西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我国金花茶繁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蔡兴新 何芬 +2 位作者 冯家平 黄川腾 林玲 《热带林业》 2015年第3期20-22,共3页
从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种子育苗、扦插、嫁接、高空压条、组织培养和杂交育种6个方面的繁育研究进展进行较全面综述,为今后金花茶繁育研究、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金花茶 繁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金花茶和山茶花的种间杂种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世伟 程金水 陈俊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4-47,共4页
该文报道了金花茶和山茶花的两个种间杂种,对黄色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两个品种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 金花茶 山茶 种间杂种 育种
下载PDF
金花茶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全长克隆与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兴文 李纪元 范正琪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9,共7页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我国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花瓣中获得了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Cn-CHI,GenBank登录号HQ269805.1。碱基序列分析表明,Cn-CHI基因全长953bp,包含56 bp的5’非翻译区、204 bp的3...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我国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花瓣中获得了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Cn-CHI,GenBank登录号HQ269805.1。碱基序列分析表明,Cn-CHI基因全长953bp,包含56 bp的5’非翻译区、204 bp的3’非翻译区和一个长为693 bp编码23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Cn-CHI基因编码蛋白与蔷薇科、杜鹃花科、茄科等植物的CHI蛋白同源性都在75%以上,与山茶科山茶属茶树CHI蛋白同源性高达99%。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n-CHI基因在金花茶花蕾发育过程中呈现先急剧上升后平缓下降的趋势;在花器官的不同部位中,Cn-CHI基因表达量最高的是雌蕊,其次是雄蕊,在萼片和花瓣中的表达量较低且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查尔酮异构酶基因 序列分析 相对定量PCR 表达特性
下载PDF
金花茶种子萌发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昌艳 周主贵 +3 位作者 王晓国 卢家仕 关世凯 卜朝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研究防城港金花茶种子萌发及组培快繁技术,初步建立金花茶组织培养体系,为金花茶的组培快繁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花茶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设置3个不同种子的发育程度处理、17个不同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处理,测定... 【目的】研究防城港金花茶种子萌发及组培快繁技术,初步建立金花茶组织培养体系,为金花茶的组培快繁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花茶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设置3个不同种子的发育程度处理、17个不同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金花茶种子萌发率、增殖系数、株高、叶片数等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金花茶组培苗生长的萌发、继代和壮苗培养基。【结果】选用胚乳直径大于1.0 cm的金花茶种子接种于MS+GA31.0 mg/L培养基中,萌发率可达82.4%;金花茶组培苗增殖系数随6-BA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6-BA浓度为3.0 mg/L时增殖系数最大,达3.79;适宜金花茶壮苗生长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其平均株高、叶片数、茎粗等均优于其他处理;在黄泥∶泥炭=1∶1组合处理下金花茶组培苗移栽生根率最高,达61%,成活率也较高,为90%。【结论】广西防城港金花茶适宜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GA31.0 mg/L、继代增殖培养以MS+6-BA 3.0 mg/L效果较好、壮苗培养基以MS+6-BA 1.0 mg/L+NAA 0.05 mg/L较适宜、黄泥∶泥炭=1∶1作为金花茶组培苗移栽基质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种子萌发 快速繁殖
下载PDF
基于GIS与Maxent模型的金花茶潜在适生区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谭钰凡 左小清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2,共9页
为明确珍稀植物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的潜在分布,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金花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金花茶的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片区,与已知原生地重合但不... 为明确珍稀植物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的潜在分布,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金花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金花茶的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片区,与已知原生地重合但不局限于已有报道的地点。ROC曲线分析法的面积AUC值为0.992,表明预测结果可靠。Jackknife检验表明,影响金花茶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阈值)是:年均温(24.3℃)、积温(7 515.84℃)、最干季湿度(14.5%)和最湿季均温(26.2℃)。缓冲区分析定量评价了人类活动对金花茶适生生境的干扰。这些有助于制定金花茶的保护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Maxent模型 影响因子 潜在适生区 植物保护
下载PDF
金花茶老叶和嫩叶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鸿杰 罗昭润 +2 位作者 丁岳炼 玄祖迎 李鑫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52-56,共5页
对金花茶老叶和嫩叶活性成分、矿质元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活性成分总皂苷、Vc和Ve含量老叶比嫩叶高15.09%、41.54%和644.68%,茶多糖和茶多酚含量嫩叶比老叶高38.57%和2 858.92%;矿质元素Ca、Mg和Na含... 对金花茶老叶和嫩叶活性成分、矿质元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活性成分总皂苷、Vc和Ve含量老叶比嫩叶高15.09%、41.54%和644.68%,茶多糖和茶多酚含量嫩叶比老叶高38.57%和2 858.92%;矿质元素Ca、Mg和Na含量老叶比嫩叶高664.82%、396.71%和28.86%,K和P含量嫩叶比老叶高56.97%、63.71%;微量元素Mn、Fe、Zn、Se含量老叶是嫩叶的1.97倍、3.01倍、5.31倍和4.42倍;氨基酸总量老叶比嫩叶高11.73%,老叶和嫩叶EAA/TAA值和EAA/NEAA值都在40%以上,酚氨比均<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微量元素 矿质元素 氨基酸
原文传递
Camellia nitidissima与C.petelotii之间的关系研究——来自nrDNA ITS的证据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绍清 钟扬 +1 位作者 施苏华 张宏达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6期449-452,共4页
通过对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 Camellia petelotii (Merr.) Sealy的核糖体 DNAITS区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的 ITS区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 ,Camellia nitidissima与Camellia tunghinensis,Camellia limonia和 Camellia pingguoe... 通过对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 Camellia petelotii (Merr.) Sealy的核糖体 DNAITS区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的 ITS区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 ,Camellia nitidissima与Camellia tunghinensis,Camellia limonia和 Camellia pingguoensis的亲缘关系比与 Camelliapetelotii的关系更近 ,说明两者是相互独立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nitidissima camellia-petelotii nrDNA-ITS 金花茶 山茶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