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岸田内阁官邸主导决策特征及其实施困境——以“经济安保法”的出台过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从伊宁 张晓磊 《日本问题研究》 2023年第1期24-34,共11页
为有效应对此前政权遗留的官邸决策弊端并谋求执政长期稳固,岸田内阁在政府决策上一方面延续官邸主导形式,另一方面在官邸决策过程中寻求兼顾与外部决策主体的意见协调。作为内阁“看板政策”推进的重要一环,在“经济安保法”的制定出... 为有效应对此前政权遗留的官邸决策弊端并谋求执政长期稳固,岸田内阁在政府决策上一方面延续官邸主导形式,另一方面在官邸决策过程中寻求兼顾与外部决策主体的意见协调。作为内阁“看板政策”推进的重要一环,在“经济安保法”的制定出台过程中,官邸主导的“延续性”及“协调性”特征均得到了明显体现。但在官邸主导的实地推进中,岸田内阁仍受到来自首相个人政治领导力“缺位”的严重制约,进而导致官邸主导实际政策效果整体不佳。加之制度及国内政治因素层面的相互影响,首相亦难以破解其在政治领导上的不力困局。伴随执政基础的长时期弱化,岸田内阁推进官邸主导的整体前景也难言明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田内阁 官邸主导 决策特征 “经济安保法” 政治领导力
下载PDF
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的隆庆内阁述论(下)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仁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7-64,共8页
张居正是继商鞅、王安石之后中国封建社会最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他在明代中后期隆庆内阁斗争不已的迭次"阁潮"中的审慎表现使其在内阁中地位稳步上升,壬申政变"倒高"后他终于登上内阁首辅的宝座而导致张居正当国&qu... 张居正是继商鞅、王安石之后中国封建社会最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他在明代中后期隆庆内阁斗争不已的迭次"阁潮"中的审慎表现使其在内阁中地位稳步上升,壬申政变"倒高"后他终于登上内阁首辅的宝座而导致张居正当国"江陵柄政"时代的到来。徐阶、高拱和张居正都是隆庆内阁中著名的干才、能臣和良相,尽管张居正是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在他从政隆庆内阁时先后与徐阶、高拱携手合作,在当时"丞相政治"下始终有效地推动整个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其安邦治国的煌煌文治武功的业绩则是值得肯定和应该大书特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庆内阁 丞相政治 内阁首辅 徐阶 高拱 张居正
下载PDF
宋案元凶探渊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廷明 王超 王文江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宋教仁遇刺,其元凶究系何人,实际上从当时时局进行分析,可以显而易见地排除袁世凯。宋教仁是南北矛盾的协调者与牺牲者。他积极推动的政党内阁政治,其实使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势力相妥协,从而阻碍了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
关键词 宋教仁 袁世凯 二次革命 政党政治 内阁总理
下载PDF
嘉靖前期张璁和杨一清关系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宗梓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3-98,共6页
张璁和杨一清是嘉靖前期政坛上的两位高级官员。大礼议中,张璁倾力支持世宗的大礼观,杨一清对张璁的观点表示认同;在李福达案的善后处理问题上,杨一清竭力调和张璁等人与守旧派的矛盾;在是否推行"科道互纠"与清理翰林院积弊... 张璁和杨一清是嘉靖前期政坛上的两位高级官员。大礼议中,张璁倾力支持世宗的大礼观,杨一清对张璁的观点表示认同;在李福达案的善后处理问题上,杨一清竭力调和张璁等人与守旧派的矛盾;在是否推行"科道互纠"与清理翰林院积弊问题上,张璁、杨一清分歧明显;在杨一清受贿问题上,张璁尽力保全杨一清。两人之间的互动,不仅影响到各自的事功和政治命运,而且影响到嘉靖前期政局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 内阁首辅 张璁 杨一清 大礼议
下载PDF
明代相权不予内阁
5
作者 焕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明朝在朱元璋废丞相制后,决策中枢与行政间出现脱节,于是产生了内阁制。内阁的职责主要是“票拟”与调和,阁臣受制于皇帝和司礼监的批红,不能拥有丞相的权力。有明一代,相权不予内阁,成为官僚集团的软熟保守、宦官的擅政专权以及阁部之... 明朝在朱元璋废丞相制后,决策中枢与行政间出现脱节,于是产生了内阁制。内阁的职责主要是“票拟”与调和,阁臣受制于皇帝和司礼监的批红,不能拥有丞相的权力。有明一代,相权不予内阁,成为官僚集团的软熟保守、宦官的擅政专权以及阁部之争与党派之争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政治腐败的集中体现,它加速了明王朝走向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阁 相权 政治腐败
下载PDF
明人内阁性质观点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宜春 李羽千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7-82,共6页
由于朱元璋对外朝和内辅领袖的猜忌,明朝内阁始终没有从制度层面被明确为像以前朝代那样普遍存在的具有政务统筹、内辅作用的机构;而行政体系运行的惯性又要求有一个这样的机构存在。明代朝野对于内阁的指责,既有不尊祖制、越位,又有缺... 由于朱元璋对外朝和内辅领袖的猜忌,明朝内阁始终没有从制度层面被明确为像以前朝代那样普遍存在的具有政务统筹、内辅作用的机构;而行政体系运行的惯性又要求有一个这样的机构存在。明代朝野对于内阁的指责,既有不尊祖制、越位,又有缺位、不作为。而明朝人士关于阁臣"只备论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与"虽无相名,实有相职"的矛盾性论断,恰恰反映出内阁地位的尴尬和明朝中枢制度设计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阁 大学士 宰相 内辅
下载PDF
内阁相否?——明人内阁话语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06,共9页
“内阁相否”是明代一个突出的政治话题。与明亡后的制度检讨不同,明代以外朝官员为主体的持论者,把心目中认为理想的内阁,与以往朝代的丞相制度相比照,得出“内阁非相”或“内阁为相”的结论,作为一种“他者”话语,这带有更多改变现状... “内阁相否”是明代一个突出的政治话题。与明亡后的制度检讨不同,明代以外朝官员为主体的持论者,把心目中认为理想的内阁,与以往朝代的丞相制度相比照,得出“内阁非相”或“内阁为相”的结论,作为一种“他者”话语,这带有更多改变现状的意图。其中的矛盾性源于内阁权力与职责相割裂的制度特征。这一制度特征与持续百年的他者话语一起,深刻影响了明代内阁的政治演进和阁臣对于“内阁相否”的自我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内阁 丞相 时论
下载PDF
再论奕担任内阁总理大臣之真相及其作为
8
作者 熊元彬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4期26-33,共8页
作为清末的政要,奕在诸多方面的确有着不合人意之处。但实际上,奕在担任总理大臣时还是有所作为的。政局的动荡、财政的困乏、人才的不济、急躁的国人心理等因素促使暂行内阁被催生,继而使奕暂时担任该总理大臣。就其深层次原因而言... 作为清末的政要,奕在诸多方面的确有着不合人意之处。但实际上,奕在担任总理大臣时还是有所作为的。政局的动荡、财政的困乏、人才的不济、急躁的国人心理等因素促使暂行内阁被催生,继而使奕暂时担任该总理大臣。就其深层次原因而言,这不但与清廷集权和皇族内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和奕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以及与他为革政而在预备立宪中的不断努力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奕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半年过程中,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也还是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有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奕劻 预备立宪 暂行内阁 总理大臣
原文传递
晚明内阁的权势再起——以分票制为中心
9
作者 张艺萱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第3期38-49,共12页
晚明君臣以反思张居正擅权为起点,否定了嘉隆以来首辅专决票拟的传统,导致了内阁权势衰落。直到天启年间在党争事件中产生了分票制,才改变了这一趋势。分票制改变了内阁权力运作方式,为内阁重新集权、再现“宫府一体”提供了制度便利。... 晚明君臣以反思张居正擅权为起点,否定了嘉隆以来首辅专决票拟的传统,导致了内阁权势衰落。直到天启年间在党争事件中产生了分票制,才改变了这一趋势。分票制改变了内阁权力运作方式,为内阁重新集权、再现“宫府一体”提供了制度便利。以此为分界点,晚明内阁的权力运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相。分票制加强了君相的紧密联系,其运作弊病也加剧了内廷与外廷的矛盾,这反映了晚明时期“宫府一体”引发的争议与外廷对待内阁的两难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内阁 分票制 首辅制 崇祯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