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骨膜下血肿的影像学演变特点及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匡涛 刘旭 朱家伟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2期88-89,共2页
目的通过对小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影像学演变特征分析,提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50例诊治的小儿颅骨骨膜下血肿行常规CT检查,测量血肿的厚度,根据血肿厚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全部随访一年并复查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 目的通过对小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影像学演变特征分析,提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50例诊治的小儿颅骨骨膜下血肿行常规CT检查,测量血肿的厚度,根据血肿厚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全部随访一年并复查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中:12例血肿厚度<1cm随访观察1个月全部吸收,14例1~2cm随访观察一个月,其中10例全部吸收,4例不吸收予以干预治疗吸收,24例>2cm中,10例予以干预治疗吸收,14例未行干预治疗中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骨化。结论 CT可以明确颅骨骨膜下血肿的诊断,血肿厚度≤1cm者予以观察随访,1~2cm者以随访观察为主,若血肿未消退或增大,予以干预治疗,≥2cm者建议积极干预治疗防止血肿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骨膜下血肿 ct诊断 干预治疗
下载PDF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多排螺旋CT的诊断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学文 吕敏文 +1 位作者 黄伟康 唐志伟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作平扫及多时相增强扫描,胆囊区作2.0mm薄层重建,显示囊壁情况。结果1...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作平扫及多时相增强扫描,胆囊区作2.0mm薄层重建,显示囊壁情况。结果13例中有2例在强化灶中可见小囊状低密影,即Rokitan-sky-Aschoff窦。依据病理,结合CT表现可分3型:①弥漫型5例;②节段型1例;③局限型7例。弥漫型及节段型CT表现:平扫胆囊壁呈明显增厚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出现"环样"强化灶。局限型表现为胆囊体部或底部呈局部增厚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出现"舌样"强化灶。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多时相扫描后薄层重建,能较好地显示"二环征"、"三环征"及"舌样"强化征,这是CT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腺肌增生症 Rokitansky—Aschoff窦 ct/诊断 薄层重建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3
3
作者 程春 陈蕾 +3 位作者 梁晓航 杨友林 杨泽鹏 杨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7期91-92,119,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随机选择58例进行研究,均行MRI与CT检察,观察记录两组的诊断效果,并与最终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将MRI和CT检查结果和最...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随机选择58例进行研究,均行MRI与CT检察,观察记录两组的诊断效果,并与最终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将MRI和CT检查结果和最终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可得,MRI的检查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各有优缺点,较之CT检查,利用MRI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诊断可以获得较高的检查准确率。临床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并积极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MRI ct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8
4
作者 凌华威 丁蓓 +3 位作者 管永靖 潘自来 张华 陈克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动脉疾病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动脉疾病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部分病例的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准确性。结果:与DSA相比,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主干狭窄和闭塞的符合率达100%,对2级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50%,灵敏度90%。结论:MSCTA方法具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是下肢动脉疾病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诊断 下肢动脉病变 MSctA
下载PDF
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于立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诊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CT与MRI检查的图像特点以及检出情况。结果对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MRI与CT关... 目的探讨CT与MRI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诊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CT与MRI检查的图像特点以及检出情况。结果对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MRI与CT关于其内部特点以及周围特征的显示情况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肿瘤直径3-5 cm以及<3 cm的患者,CT显示其内部结构以及周围特征的情况显著优于MRI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RI检出纵隔肺门淋巴结、血管断面,侵犯情况、积液以及胸膜凹陷征的情况显著优于CT检查;CT检出钙化情况显著优于MRI;P均<0.05。CT与MRI检查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误诊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T是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方法,MRI能够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是CT检查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ct MRI 诊断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在腹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6
作者 闫雄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7期145-146,共2页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扫描在患者胸腹部进行闭合性创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诊断以及DR诊断。结果 16排螺旋CT诊断疾病检出率为100.00%,明...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扫描在患者胸腹部进行闭合性创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诊断以及DR诊断。结果 16排螺旋CT诊断疾病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DR诊断疾病检出率的75.00%,两种诊断方法的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在急性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地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诊断 DR诊断 腹部创伤
下载PDF
对比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对牙根纵裂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谢春 张海波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9期555-558,共4页
目的:对比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的50例牙根纵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数字化X线牙片检查,观察组行CBCT检查。分别根据X线片诊断标准和CT诊断标... 目的:对比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的50例牙根纵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数字化X线牙片检查,观察组行CBCT检查。分别根据X线片诊断标准和CT诊断标准对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独立判断。再根据牙根纵裂临床诊断金标准分别对X线根尖片的诊断结果和CB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两组真阳性(TP)、假阳性(FP)、真阴性(TN)、假阴性(FN),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牙根纵裂临床诊断金标准判断结果显示:本组50例患者中,牙齿纵裂确定46例,排除4例。X线根尖片检查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为77%,特异性为75%,阳性检出率为96.88%,阴性检出率为16.67%;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为95.65%,特异性为100%,阳性检出率为100%,阴性检出率为66.67%。CBCT扫描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检出率明显大于X线根尖检查(P<0.01)。CBCT扫描诊断牙根纵裂的阳性检出率大于X线根尖片检查(P<0.05)。结论:在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中,CB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均高于X线牙片,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纵裂 数字化X线片 锥形束ct 诊断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远彬 韦波 +1 位作者 赵贞翔 周焕权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6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Balthazar CT分级诊断,并与临床BISAP评分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Balthazar CT分级诊断,并与临床BISAP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分级诊断为轻症AP(MAP)主要集中在A^C级,占92.19%(59/64);中重症AP(MSAP)、重症AP(SAP)主要集中在D、E级,占96.77%(30/31)。临床BISAP评分为MAP占92.59%(50/54),主要集中在2分以下;MSAP、SAP占66.67%(28/42),主要集中在≥2分。CT分级和临床BISAP评分对AP的不同临床严重程度准确性对比,CT分级与临床BISAP评分对MAP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分级对MSAP/SAP诊断准确性高于临床BISA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分级对AP的诊断优于临床BISAP评分,能为临床早期评价AP严重程度提供准确影像学诊断依据,有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诊治措施和评估AP预后、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t分级诊断 BISAP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脊椎血管瘤的影像诊断(附30例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袁明远 肖湘生 +2 位作者 洪庆坚 王晨光 贾连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30例脊椎血管瘤的X线、CT或MRI影像特征。结果:X线片可见椎体呈典型的栅栏样改变,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在MRIT1... 目的: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30例脊椎血管瘤的X线、CT或MRI影像特征。结果:X线片可见椎体呈典型的栅栏样改变,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在MRIT1加权像上呈等或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像上呈均匀高信号,并见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逐渐变亮这一典型血管瘤信号特征,MRI可发现脊髓受压变性程度。据MRI表现和临床资料,作者提出了脊椎血管瘤的分型,并就各型的临床意义及MRI与CT、X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结论:脊椎血管瘤的X线、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其分型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血管瘤 ct 诊断 NMR 成像 血管瘤
下载PDF
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任悠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2012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CT影像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评价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79例患者均经CT...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2012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CT影像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评价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79例患者均经CT检出,检出率为100%,T1-T2期、T3期、T4期诊断率分别为56.14%、71.97%、67.12%,总准确率为68.09%。结论 CT影像诊断可准确检出直肠癌,同病理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诊断 直肠癌 术前分期
下载PDF
结节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江森 朱晓华 +4 位作者 孙兮文 虞栋 李天女 尤正千 马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分析结节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探讨与周围型小肺癌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结果:10例病灶邻近胸膜,其中8例合并相邻胸膜增厚粘连,6例位于各... 目的:分析结节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探讨与周围型小肺癌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结果:10例病灶邻近胸膜,其中8例合并相邻胸膜增厚粘连,6例位于各胸膜交界区。病灶边缘光整3例,毛糙9例,边缘有粗长毛刺征2例,细短毛刺征5例,分叶征3例,血管纠集征4例,棘状突起征2例;7例病灶内密度均匀,支气管空气征2例,空泡征1例,病灶内液化2例;强化明显6例,病灶明显强化率为54.5%;病灶周缘肺内渗出灶3例,卫星灶1例;病灶同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结论:NFOP的CT表现上除与胸膜关系密切外,其他表现常与SPLC相似,在长期密切随访观察病灶变化的基础上,行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及创伤较小的电视胸腔镜下目标肺楔形切除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肺炎 ct鉴别诊断
下载PDF
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价值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艾买提江·阿不力米提 努尔阿米娜·肉孜 阿迪力·阿布来提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1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使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入的120例直肠癌患者的数据资料,均予以CT影像学检查,分析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情况,并且对比手术病理结果和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CT... 目的研究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使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入的120例直肠癌患者的数据资料,均予以CT影像学检查,分析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情况,并且对比手术病理结果和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CT影像诊T1至T2期诊断准确率62.50%、T3期诊断准确率85.71%、T4期诊断准确率28.57%。CT影像诊断淋巴结阳性79例,淋巴结阴性41例,阴性准确率即为70.73%,阳性准确率即为81.81%。结论将CT影像诊断使用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获得较高的CT影像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诊断 直肠癌 临床术前分期
下载PDF
四种弥漫性胸膜疾病CT影像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苏冠琴 于明 +1 位作者 刘艳茹 欧阳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41-343,共3页
本文分析了恶性胸膜间皮瘤、胸膜转移瘤、脓胸、纤维胸等四种胸膜弥漫性疾病(共63例,其中恶性病变39例,良性病变24例)的CT 特征。结节性增厚、壁层胸膜厚度大于1cm 及纵隔胸膜受累、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受累多见于恶性病变,其特异性分别为... 本文分析了恶性胸膜间皮瘤、胸膜转移瘤、脓胸、纤维胸等四种胸膜弥漫性疾病(共63例,其中恶性病变39例,良性病变24例)的CT 特征。结节性增厚、壁层胸膜厚度大于1cm 及纵隔胸膜受累、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受累多见于恶性病变,其特异性分别为96%、87%、79%和100%。敏感性分别为62%、33%、38%和33%。胸膜线状粘连增厚和钙化多提示良性病变,其特异性分别为92%和100%,敏感性均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鉴别诊断 弥漫性 胸膜病变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诊断 被引量:9
14
作者 方伟军 张颖 +1 位作者 刘岘 刘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评价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水平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依据诊断标准为临床明确诊断,其中男59例,... 目的:分析和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评价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水平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依据诊断标准为临床明确诊断,其中男59例,女36例,年龄2个月~65岁。所有的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的72例同时做了增强检查。结果:CT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结核性脑膜炎的异常改变,本组有89例异常改变,6例表现为正常或阴性表现。其头颅CT表现主要如下:①脑室扩张;②脑膜病变;③脑水肿;④脑梗塞;⑤脑结核瘤;⑥少数病人有脑出血。结论:头颅CT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较敏感,可对其病型、病期、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对疗效监测和预后估计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X线计算机 影像诊断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CT、MR表现及鉴别 被引量:7
15
作者 陆勇 江浩 +3 位作者 张华 丁晓毅 陈克敏 颜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 :通过对骶骨肿瘤CT及MR表现的分析 ,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28例骶骨肿瘤 ,其中脊索瘤10例 ;神经源性肿瘤8例 ;转移瘤4例 ;巨细胞瘤5例 ;淋巴瘤1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 ,22例行MR检查 ,并对其CT、MR表现进行分析。... 目的 :通过对骶骨肿瘤CT及MR表现的分析 ,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28例骶骨肿瘤 ,其中脊索瘤10例 ;神经源性肿瘤8例 ;转移瘤4例 ;巨细胞瘤5例 ;淋巴瘤1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 ,22例行MR检查 ,并对其CT、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各种骶骨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征象包括 :软组织肿块 ,骶孔扩大变形 ,病灶内钙化及骨嵴形成 ,髓腔浸润 ,病变不同的中心位置及范围。脊索瘤、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的MR信号有一定特点。结论 :CT特别是MR可作为骶骨肿瘤的有效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ct MR 诊断
下载PDF
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庆栓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分析在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影像检查的作用。方法选取86例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43例用常规CT检查,观察组43例用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CT影响... 目的分析在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影像检查的作用。方法选取86例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43例用常规CT检查,观察组43例用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CT影响诊断结果。结果经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支气管扩张肺段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中,对照组(53.33%)显著低于观察组(100.00%)(P <0.05)。观察组患者的CT三维成像影像显示:支气管动脉主干发生扩张、迂回、弯曲,至于供血动脉分支,呈网状交叉分布。2例存在局部血管动脉瘤,CT检查呈现串珠瘤状。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展开检查,可获得良好的成像效果,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ct影像诊断 临床作用
下载PDF
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蔡东梅 《影像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36-37,35,共3页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方法:笔者选取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患有脊柱结核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均进行CT和MRI诊断,所进行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骨质椎间盘损伤、韧带扩散、钙化、椎旁出现肿块、硬膜囊肿和脊膜强化等六...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方法:笔者选取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患有脊柱结核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均进行CT和MRI诊断,所进行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骨质椎间盘损伤、韧带扩散、钙化、椎旁出现肿块、硬膜囊肿和脊膜强化等六类具体现象。结果:40例患者在经过CT与MRI诊断之后,发现CT与MRI两种方法对于骨质椎间盘损伤以及椎旁出现肿块都能够进行有效的诊断,两种方法对这两者症状进行诊断的结果没有多大区别。而对于钙化现象,CT方法则具有很大的优势,相比较MRI方法而言。而对于另外三种症状,即脊膜强化、韧带扩散和硬膜囊肿,MRI则具有很大的诊断优势,相比较CT而言,MRI能够更加容易诊断出这三种症状。结论:CT和MRI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劣势之分,在进行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时不能单纯只使用其中一种方法,而是应该搭配使用,进而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更好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ct影像诊断 MRI影像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喜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7期154-155,共2页
目的 针对临床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CT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3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有关资料,都通过手术病理检测对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对患者术前CT影像与腹部X线影像结果进... 目的 针对临床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CT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3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有关资料,都通过手术病理检测对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对患者术前CT影像与腹部X线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准确率。结果 CT影像结果中有28例患者被诊断为肠梗阻,确诊率高达93.3%;X线影像有19例被诊断为肠梗阻,确诊率为63.3%。对比两种方法发现,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T影像高于X线影像,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方面,CT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ct影像诊断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肾脏损伤CT分型诊断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林洪 张玲 《影像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7-8,11,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肾脏损伤CT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闭合性肾脏损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患者MSCT表现根据肾脏损伤...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肾脏损伤CT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闭合性肾脏损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患者MSCT表现根据肾脏损伤程度、范围以及部位来分为5型,其中肾包膜下血肿诊断出10例,为Ⅰ型;肾实质局灶性挫伤诊断出9例,为Ⅱ型;肾实质挫裂伤伴肾周围间隙血肿诊断出7例,为Ⅲ型;肾实质粉碎伤伴肾筋膜外血肿诊断出3例,为Ⅳ型;肾蒂撕裂伤诊断出1例,为Ⅴ型。患者肾脏损伤分型等级越高代表附近脏器发生伴发性损伤的几率越大。结论:MSCT诊断闭合性肾脏损伤能明确的显示范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ct增强扫描 闭合性肾脏损伤 ct分型诊断
下载PDF
^(18)F-FDG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患者综合治疗后随访的诊断及其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明发 赵春雷 陈自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患者综合治疗后随访的诊断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对我院40例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患者,回顾18F-FDG PET-CT显像和常规影像学诊断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的方...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患者综合治疗后随访的诊断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对我院40例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患者,回顾18F-FDG PET-CT显像和常规影像学诊断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的方法计算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结合18F-FDG PET-CT与相应组织病理定性诊断,以ROC曲线确定黑色素瘤病灶最佳SUVmax。通过建立以性别、年龄、病灶SUVmax、治疗方法、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灶部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整体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40例黑色素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100%、灵敏度86%、特异度96%、准确性90%;常规影像学诊断阳性预测值79%、阴性预测值72%、灵敏度65%、特异度78%、准确性73%%;黑色素瘤病灶最佳SUVmax为2.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灶SUVmax(相对危险度RR=1.312,P=0.009)和淋巴结转移情况(RR=2.815,P=0.004)是影响整体生存率主要因素。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患者综合治疗后的诊断比常规影像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对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18F-FDG PET-ct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