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CT在肝脏灌注检查中注射速率及对比剂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凌云 覃杰 +4 位作者 周小香 赖丽莎 谢斯栋 王劲 陈妙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32期3874-3876,共3页
目的比较肝脏灌注检查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浓度和两种不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CT显影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护理影响因素。方法104例患者,分别用欧乃派克350和优维显370,再随机分两小组不同流率:4ml/s和6ml/s的注射速率进行320俳cT肝脏灌注... 目的比较肝脏灌注检查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浓度和两种不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CT显影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护理影响因素。方法104例患者,分别用欧乃派克350和优维显370,再随机分两小组不同流率:4ml/s和6ml/s的注射速率进行320俳cT肝脏灌注检查,检测肝动脉CT峰值和血管重建图像质量;总结护理影响因素。结果欧乃派克350与优维显370的肝动脉CT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ml/s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低于6ml/s的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20排CT肝脏灌注检查中不同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显影及图像质量的对比中,高浓度及商注射速率在肝动脉灌注中CT值及图像质量达到3级以上,良好的护理措施能解除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也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肝脏灌注 ct峰值 注射速率 对比剂浓度 护理
原文传递
小剂量团注椭圆区域检测对比剂峰值法在肺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平 蔡庆 +1 位作者 沈玉英 周雪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团注结合肺动脉主干区域测定方法对肺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Phillip128排iCT上检查的肺动脉CT病人32例,采用小剂量团注结合在肺动脉主干的椭圆区域测定方法,以对比剂峰值时间加1秒为... 目的评价小剂量团注结合肺动脉主干区域测定方法对肺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Phillip128排iCT上检查的肺动脉CT病人32例,采用小剂量团注结合在肺动脉主干的椭圆区域测定方法,以对比剂峰值时间加1秒为肺动脉CTA的图像采集延迟时间。由三位副高职称以上的医师对重建的图像按优、良、差进行主观评价。结果通过对肺动脉CTA轴位图像及三维工作站后处理MIP、VR、MPR的评判,检查的32例中,26例为优,6例为良。结论小剂量团注椭圆区域检测对比剂峰值的方法,是肺动脉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设定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满意的影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团注 肺动脉 ctA 区域 峰值
下载PDF
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CT动脉成像肺动脉达峰时间的相关个体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其根 梁旭倩 +4 位作者 刘曦 张德川 刘翠芳 梁仁容 陈玉洪 《西部医学》 2022年第4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个体因素对肺动脉达峰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20年12月采用小剂量团注法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的被检者153例,行CTPA检查前10~30 min内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待患者静息1... 目的探讨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个体因素对肺动脉达峰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20年12月采用小剂量团注法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的被检者153例,行CTPA检查前10~30 min内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待患者静息10~15 min后测量并记录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气管分叉层面采用小剂量团注法测算肺动脉的达峰时间。分析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个体因素与达峰时间的相关性。结果153例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肺动脉达峰时间的中位数为9.07 s,肺动脉达峰时间与患者性别、身高和体重均有相关性(均P<0.05),与年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影响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肺动脉达峰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性别、身高和体重,在临床扫描实践中综合应用上述主要因素将有利于指导临床对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肺动脉CTA成像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团注 肺动脉栓塞 ct血管造影 达峰时间
下载PDF
持续或间断应力载荷下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吴也可 郜然然 赵立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88-3494,共7页
背景: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很多学者认为间断力相比持续力能获得同等甚至更大的牙移动疗效,并可减少牙根吸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然而上述结论多来自体外细胞实验或临床个案观察,尚缺少设计科学合理、规模较大的动物实验。目的:分析持续应力... 背景: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很多学者认为间断力相比持续力能获得同等甚至更大的牙移动疗效,并可减少牙根吸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然而上述结论多来自体外细胞实验或临床个案观察,尚缺少设计科学合理、规模较大的动物实验。目的:分析持续应力或两种模式间断应力载荷对正畸微种植体骨整合及生物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48只Beagle犬(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在下颌骨两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的根间区域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每只犬共植入4枚微种植体),随机分4组:持续组每个加载周期连续加载应力,间断A组在每个加载周期的最后3d中断应力,间断B组在每个加载周期的最后7d中断应力,以未加力组为对照。应力加载方法与周期:通过结扎丝在同侧2个微种植体安装镍钛螺旋拉簧,实施加载力;设置1个加载周期为2周,共加载4个周期。加载2,4,6,8周后,获取各组下颌骨组织,进行显微CT、组织学观察和力学拉拔测试。实验方案经过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未加力组加载不同时间点的峰值拉拔力均高于持续组(P<0.05),间断B组加载2,4,6周后的峰值拉拔力均高于持续组(P<0.05),间断A组加载2周后的峰值拉拔力均高于持续组(P<0.05);②显微CT显示相同加载时间点下,未加力组骨整合、骨体积分数、相交表面均高于持续组(P<0.05);间断B组加载2,4,6,8周后的骨整合、骨体积分数高于持续组(P<0.05),加载2,4,6周后的相交表面高于持续组(P<0.05);间断A组加载2,4周后的骨整合高于持续组(P<0.05),加载2,4,6周后的骨体积分数高于持续组(P<0.05),加载2周的相交表面高于持续组(P<0.05);③加载8周后,各组均可见骨重塑现象,骨重塑由好到差的排序依次为:未加力组、间断B组、间断A组、持续组;④结果表明,间断应力相比持续应力加载更有利于微种植体获得良好的稳定性,且7d/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持续应力 间断应力 骨整合 稳定性 峰值拉拔力 动物实验 显微ct
下载PDF
头颈CTA达峰时间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冯晨 方玉 +2 位作者 张德川 梅秀婷 余万军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6期727-733,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头颈CTA达峰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随机收集120例头颈CTA被检者基础信和小剂量团注时的对比剂注射参数,在颈4/5水平采用小剂量团注法获取头颈CTA达峰时间,利用多元回归数学方法分析影响达峰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女... 目的:探讨影响头颈CTA达峰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随机收集120例头颈CTA被检者基础信和小剂量团注时的对比剂注射参数,在颈4/5水平采用小剂量团注法获取头颈CTA达峰时间,利用多元回归数学方法分析影响达峰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女性被检者的达峰时间比男性被检者快,性别间有显著差异;达峰时间与年龄、身高和心率有显著差异,并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其斜率分别为0.043、0.101和-0.086,它们是影响头颈CTA达峰时间的主要因素;体重与达峰时间有显著性差异,但多元回归分析它不是主要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达峰时间无显著差异;小剂量团注的对比剂参数虽然对达峰时间有一定影响,但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影响头颈CTA达峰时间的主要因素为被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和心率,且与达峰时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一特定关系,可为优化临床头颈CTA扫描方案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小剂量团注 达峰时间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树昌 龚远达 刘景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34-39,共6页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T定量参数,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与GIST术后危险度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GIST术后危险度的价值;并比较术后1年不同预后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增强CT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IS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组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短于非高危组,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高于或长于非高危组(P<0.01)。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负相关(r=-0.426、-0.470,P<0.01),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正相关(r=0.518、0.635,P<0.01)。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联合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为高危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参数诊断(P<0.05)。肿瘤直径、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是GIST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GIST患者增强CT定量参数与术后危险度、预后密切相关,各定量参数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具有一定价值,且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增强ct 增强起始时间 达峰时间 增强强度值 强度半降时间 术后危险度 预后
下载PDF
细观结构及加载速率对混凝土抗压特性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雷光宇 党发宁 +1 位作者 李骞 潘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9-85,共7页
为了研究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行为,通过随机数学方法建立细观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得出动荷载作用下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和损伤破坏图;与同尺寸的CT实时扫描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和CT扫描断面图进行对比验证,得出以荷载-位移曲... 为了研究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行为,通过随机数学方法建立细观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得出动荷载作用下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和损伤破坏图;与同尺寸的CT实时扫描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和CT扫描断面图进行对比验证,得出以荷载-位移曲线的峰值强度作为细观混凝土试样的破坏强度。对4种尺寸相同,骨料位置不同的试件分别进行了5种不同速率的加载,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也在提高,加载速率提高到3倍时,其峰值强度提高了约21%,两者并不是同比例增长;同时,得出骨料位置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动强度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试件施加不同的惯性力和弹性参数,得到两者和混凝土动强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骨料模型 ct试验 荷载-位移曲线 峰值点 动强度 加载速率
下载PDF
表面裂隙倾角对红砂岩试件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臣 李志臣 +3 位作者 李廷春 杜贻腾 单梁 王凯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9-63,共5页
为了分析裂隙倾角对含表面裂隙红砂岩试样的变形破坏模式和强度特性的影响机理,制作了一组含不同倾角半币状三维表面单裂隙的红砂岩试样,研究了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强度变形特性与裂隙扩展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破坏过程分为孔隙压密、... 为了分析裂隙倾角对含表面裂隙红砂岩试样的变形破坏模式和强度特性的影响机理,制作了一组含不同倾角半币状三维表面单裂隙的红砂岩试样,研究了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强度变形特性与裂隙扩展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破坏过程分为孔隙压密、弹性变形、非稳定发展和应变软化4个阶段。试样的峰值强度随裂隙倾角增加先降低后增加,裂隙倾角为60°时峰值强度最低,裂隙倾角为75°时峰值强度明显增加;试样破坏模式宏观表现为"H"型破坏,由翼裂纹和反翼裂纹组成的宏观裂纹引起;CT扫描发现,反翼裂纹是含45°倾角裂隙试件破坏的主导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倾角 单轴压缩 峰值强度 裂隙扩展模式 ct扫描 反翼裂纹
原文传递
基于SRIM分析碳离子治疗中Bragg峰的分布特征
9
作者 梁育林 曾建荣 +1 位作者 汪伦 付庆国 《中国辐射卫生》 2022年第6期735-739,745,共6页
目的基于SRIM软件对碳离子束在材料中布拉格(Bragg)峰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索利用CT值计算碳离子束入射能量。方法通过SRIM软件,研究能量范围在100~300 MeV/u的碳离子束入射到不同等效材料中的输运情况,分析碳离子入射能量、等效材... 目的基于SRIM软件对碳离子束在材料中布拉格(Bragg)峰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索利用CT值计算碳离子束入射能量。方法通过SRIM软件,研究能量范围在100~300 MeV/u的碳离子束入射到不同等效材料中的输运情况,分析碳离子入射能量、等效材料及厚度等对其Bragg峰深度的影响。采用Origin 2017进行数据拟合,分析CT值与Bragg峰深度水等效比间的函数关系。结果随着入射碳离子束能量增加,发现碳离子束在等效材料中的Bragg峰深度与水中Bragg峰深度的比值近乎为常数。通过CT值与Bragg峰深度水等效比D_(i)间的函数关系,能够将特定能量碳离子束在等效材料中的Bragg峰深度换算为水中等效Bragg峰深度。结论利用人体组织不同体积单元的Bragg峰深度水等效比D_(i)和CT值,能够精确算出Bragg峰落在肿瘤部位所需的水中等效Bragg峰深度,据此可反推出碳离子束所需的入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IM 碳离子 Bragg峰 ct
原文传递
基于磁记忆检测和SVM的连续管疲劳失效判别
10
作者 范磊 樊建春 +1 位作者 李晓秋 雷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针对现有连续管疲劳损伤检测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金属磁记忆方法的连续管疲劳损伤评价方法,建立了连续管疲劳损伤状况判别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选取CT80材质的连续管进行弯曲疲劳损伤磁记忆检测试验研究,利用判别模型对试验... 针对现有连续管疲劳损伤检测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金属磁记忆方法的连续管疲劳损伤评价方法,建立了连续管疲劳损伤状况判别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选取CT80材质的连续管进行弯曲疲劳损伤磁记忆检测试验研究,利用判别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VM模型能够较好地建立起连续管疲劳损伤状态与磁记忆信号之间的映射关系,并能清晰地反映连续管的疲劳损伤过程,为检测连续管疲劳失效提供了一种新的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磁记忆 连续管 疲劳失效 梯度峰值 SVM
下载PDF
基于压扩变换的直接检测O-OFDM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虹先 李凡 +4 位作者 肖江南 曹子峥 余建军 陈罗湘 陈林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57-1060,共4页
仿真研究并实验验证了直接检测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系统中引入压扩变换(CT)技术可降低OFDM信号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和提高接收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压扩系数μ越大,信号PAPR越低;随着μ的增大,系统误码率(BE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 仿真研究并实验验证了直接检测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系统中引入压扩变换(CT)技术可降低OFDM信号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和提高接收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压扩系数μ越大,信号PAPR越低;随着μ的增大,系统误码率(BE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权衡PAPR的降低度和系统BER,选择μ=2时为最佳。实验研究表明,当μ=2时,OFDM信号PAPR降低约3 dB;经过100 km标准单模光纤(SSMF)的传输后,在BER为10-4时,灵敏度提高约2.5 d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系统 压扩变换(ct) 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 误码率(BER)
原文传递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剑锋 杨剑清 +1 位作者 林伟添 夏占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在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与我院收治的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0例,均行负荷动态CT-MPI和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MPI检查。以SPECT-MPI检查... 目的探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在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与我院收治的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0例,均行负荷动态CT-MPI和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MPI检查。以SPECT-MPI检查为参照,比较灌注正常组和灌注异常组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达峰时间(TTP)等指标差异性,在患者、血管区、心肌节段基础上评估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用Kappa检验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灌注异常组MBF、MBV低于灌注正常组,TTP高于灌注正常组(P<0.05);在患者、血管、心肌节段水平上,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分别为93.33%、94.12%、95.24%,准确性分别为73.33%、83.33%、92.35%,Kappa值分别为0.467、0.667、0.788,两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负荷动态CTMPI可定量分析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 冠心病 心肌血流量 心肌血容量 达峰时间
下载PDF
阈值触发法与小剂量测试法在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飞 李仁民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对比采用阈值触发法与小剂量测试法在CT血管造影(CT angiorgraphy,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阈值触发法扫描的患者109例(作为阈值触发法组),采用小剂量测试法扫... 目的:对比采用阈值触发法与小剂量测试法在CT血管造影(CT angiorgraphy,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阈值触发法扫描的患者109例(作为阈值触发法组),采用小剂量测试法扫描的患者103例(作为小剂量测试法组),以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层面)CT值作为冠状动脉峰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在冠状动脉采集时的心率变化、图像质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2组患者心率及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层面)CT值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心率及心率变化、图像质量评分对比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阈值触发法组的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层面)CT值、CTDIvol及DLP等参数优于小剂量测试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阈值触发法相比小剂量测试法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辐射剂量低,且更易获取较高的冠状动脉峰值,可通过进一步减少对比剂用量,达到冠状动脉成像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测试法 阈值触发法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峰值 ct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大连汉族成年男性腰椎骨密度CT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强 于胜波 +1 位作者 唐炜 隋鸿锦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290-293,297,共5页
目的探索健康成年男性骨密度及其峰值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建立中国北方成人的正常骨密度值数据库积累数据。方法采用定量CT技术和骨密度专用分析软件测量分析腰椎L1-L5椎体骨密度。结果大连地区成人腰椎骨... 目的探索健康成年男性骨密度及其峰值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建立中国北方成人的正常骨密度值数据库积累数据。方法采用定量CT技术和骨密度专用分析软件测量分析腰椎L1-L5椎体骨密度。结果大连地区成人腰椎骨密度平均值(197.27±23.71)mg/ml、峰值(212.60±7.08)mg/ml,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正常参考值(212.60±59.26)mg/ml;平均峰值出现在24-32岁,之后骨密度随年龄逐渐缓慢下降,48-50岁骨量丢失显著;其中L4椎体在20-59岁的各年龄段的骨量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比其他腰椎更具有年龄敏感性。结论大连地区汉族男性成人应从48岁关注预防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密度峰值 定量ct测定法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灵 汤永红 +1 位作者 段金海 曾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发生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支架植入术患者中随机抽取未发生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首先,对14例患者病...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发生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支架植入术患者中随机抽取未发生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首先,对14例患者病变侧与对侧头颅CT灌注的最大峰值时间的差异性(TTP)进行统计学分析。其次,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入选者术前TTP与对侧比均明显延长。其病变侧及对侧的达峰时间分别为(13.19±3.98)s和(9.325±3.87)s,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导致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指标进行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认为术前脑血流量下降率、术前罪犯血管狭窄率可能与其并发症发生有关(P<0.001)。结论 TTP是评价缺血的一种敏感方法,对于CBF下降率或罪犯血管狭窄率严重患者,应高度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ct灌注 达峰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CT平扫及增强检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邢卫红 冯爱东 +4 位作者 李若旭 崔书彦 牛敬莲 马建军 伍彦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3.32岁。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4.01岁。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3 s、5 s、7 s、9 s接受检查。探讨门静脉系统强化峰值平均时间、门静脉主干与肝实质密度差值(P-L1值)和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密度差异(P-L2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的第3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5秒、第7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第7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3秒、第5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正常人,并且在到达峰值7 s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评分最高。所以在对这类人进行扫描时应该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 肝实质的密度差值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的MTT、CBV、CBF及TTP值对AIS诊断及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17
作者 尹莉 韩宝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179-2182,共4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测定局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局部脑血容积(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 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测定局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局部脑血容积(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病变的诊断及对溶栓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发生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12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头颅CT检查的其他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组患者均采取溶栓治疗,并根据治疗后脑出血的情况,将研究组进一步分为HT组以及非HT组。两组均采用低剂量CT灌注检查,分析两组以及不同HT患者的MTT、CBV、CBF及TTP值之间的差异,研究MTT、CBV、CBF及TTP值对AIS患者病变的诊断及对溶栓后HT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的MTT、T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BV、CB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T组的MTT、TTP均明显高于非HT组,CBV、CBF均明显低于非HT组。通过联合诊断分析,MTT、CBV、CBF及TTP水平联合检测对AIS诊断以及HT发生的预测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独检测。ROC曲线分析显示,MTT、CBV、CBF及TTP水平的对AIS诊断临界值分别为3.78,125,45.02,4.52;MTT、CBV、CBF及TTP水平对治疗后HT的诊断临界值为4.36,1.01,40.45,4.77。结论:低剂量CT扫描测定MTT、CBV、CBF及TTP值对AIS患者病变的诊断及对溶栓后HT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缺血性脑卒中 MTT CBV CBF TTP
下载PDF
造影剂动脉达峰时间及强化峰值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艳 王晶 +2 位作者 刘云峰 王全帮 蔡国新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研究造影剂动脉达峰时间(PT)及强化峰值(PA)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9例螺旋CT实时监控技术(Smart Prep)动态增强患者的扫描参数,采用单因素相关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 目的:研究造影剂动脉达峰时间(PT)及强化峰值(PA)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9例螺旋CT实时监控技术(Smart Prep)动态增强患者的扫描参数,采用单因素相关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体重用药量对PT及PA的影响程度。结果:29例患者PT与体重、身高、BMI正相关,与患者的年龄、心率、血压、体重用药量不相关;PA与体重、BMI、患者舒张压负相关,与体重用药量正相关,与患者年龄、身高、心率、收缩压无关。女性PT快于男性,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根据患者的BMI及舒张压适当调控患者注射对比剂的体重用药量及延时扫描时间,以期用最少造影剂,获得最佳诊断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 实时监控技术 达峰时间 强化峰值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Tmax参数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佳慧 徐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798-80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灌注参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Tmax参数是否可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预测。方法回顾性纳入26例于2014-03—2020-09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灌注参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Tmax参数是否可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预测。方法回顾性纳入26例于2014-03—2020-09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病后48 h内完成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呈侧脑室旁单一病灶。通过病例系统筛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分别处理CT灌注原始图像。使用美国GE公司的CT Kinetics软件系统在原始灌注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软件在各个灌注参数的彩色函数图上叠加相应的区域并运算每个灌注参数。计算并记录Tmax与发病至灌注成像扫描间隔时间的比值(定义为Tmax-time index)。根据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m RS≤1组和mRS>1组,采用非参数检验对2组患者不同灌注参数和Tmax-time index参数进行分析,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对Tmax参数及Tmax-time index与mRS≤1进行分析,通过COX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于分析参数的预测价值并计算出最佳预测界值。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29),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参数仅Tmax存在组间差异,Tmax参数及Tmax-time index参数与m RS≤1(定义为良好预后)呈显著性相关(P值:0.016比0.006;ρ值:0.468比0.526)。校正入院NIHSS评分、扫描间隔时间、心房颤动等混杂因素后,Tmax参数是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P=0.042)。校正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因素后,Tmax-time index可独立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良好预后(P=0.0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Tmax<1.25 s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最佳预测界值(P=0.019,AUC=0.805,95%CI 0.618~0.991,特异性57.1%,敏感性94.7%),Tmax-time index<1.08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最佳预测界值(P=0.009,A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最大达峰时间 Tmax Tmax-time index 静脉溶栓 缺血半暗带 ct灌注成像 预后
下载PDF
MSCT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技术下TDC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朝晖 邓绍强 +1 位作者 杨朝辉 黄松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3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技术下时间-密度曲线(TDC)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15例,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技术下时间-密度曲线(TDC)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15例,侵犯至黏膜下浅层21例,侵犯至肌层及黏膜下深层24例,侵及浆膜层或穿透浆膜层24例。另选择同期84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MSCT检查,比较两组时间-密度曲线(TDC)参数[强化峰值(PV)、峰值时间(PT)、强化比值(CER)],对比研究组不同浸润深度患者TDC参数,分析TDC参数与浸润深度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TDC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PV、PT、CER为(35.73±11.54)Hu、(38.21±12.63)s、(14.18±4.55)%,高于对照组[(21.26±7.05)Hu、(20.03±6.49)s、(10.37±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T、CER随浸润深度增加呈不断升高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胃癌患者PV、PT、CER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581、0.576、0.603,P<0.05)。ROC曲线分析,PV、PT、CER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95%CI为0.820~0.927,较各参数单独诊断价值提高。结论MSCT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技术下TDC参数PV、PT、CER联合诊断胃癌价值较高,且与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评估肿瘤进展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 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技术 时间-密度曲线 强化峰值 峰值时间 强化比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