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0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三维重建的方法及技巧 被引量:125
1
作者 杨星 马彪 +2 位作者 苏勤 王小玲 崔进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92-493,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的实用方法和技巧。方法选择成功地进行了三维重建的200例骨和血管病变。扫描层厚3~5mm,重建间隔2~3mm,螺距05~1,数据输入工作站,用遮盖表面显示法进行处理。结果全部病例的三维立体显...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的实用方法和技巧。方法选择成功地进行了三维重建的200例骨和血管病变。扫描层厚3~5mm,重建间隔2~3mm,螺距05~1,数据输入工作站,用遮盖表面显示法进行处理。结果全部病例的三维立体显示良好,病变整体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从不同位置和角度得以观察。结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依赖于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以及医技人员的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以及扫描机器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骨疾病 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CT扫描确定土壤大孔隙分布 被引量:86
2
作者 冯杰 郝振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1-617,共7页
对含有各种大孔隙的原状土柱和已知直径大孔隙的填充土柱进行CT扫描实验 ,阐明CT扫描原理和过程 ,对CT图像进行处理 ,得到大孔隙数目、大小、形状和连通性在土柱横断面和纵断面上的分布。采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 对含有各种大孔隙的原状土柱和已知直径大孔隙的填充土柱进行CT扫描实验 ,阐明CT扫描原理和过程 ,对CT图像进行处理 ,得到大孔隙数目、大小、形状和连通性在土柱横断面和纵断面上的分布。采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和Mapinfo分析结果表明 :CT扫描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非破坏性的确定土壤大孔隙分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土壤 大孔隙 分布
下载PDF
PET/CT成像原理、优势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6
3
作者 孙涛 韩善清 汪家旺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1581-1582,1587,共3页
目的:探讨PET/CT成像原理、优势及临床应用。方法:从PET/CT定义开始,相继介绍原理、主要参数、优势及临床应用。结果:PET/CT能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具有不同特征的影像在同一平... 目的:探讨PET/CT成像原理、优势及临床应用。方法:从PET/CT定义开始,相继介绍原理、主要参数、优势及临床应用。结果:PET/CT能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具有不同特征的影像在同一平台显示、解读、对比与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PET/CT代表了当今医学影像仪器发展的最高水平,是目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最为理想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PET ct 图像融合 成像原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处理技术的岩石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72
4
作者 杨更社 刘慧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3-468,共6页
以岩石材料的CT图像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CT扫描图像资料中的信息,提出了一种CT图像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实现了CT图像的伪彩色增强,并根据数字图像灰度直方图技术分析岩石损伤演化规律,不仅从视觉上可直观地观察到岩石的... 以岩石材料的CT图像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CT扫描图像资料中的信息,提出了一种CT图像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实现了CT图像的伪彩色增强,并根据数字图像灰度直方图技术分析岩石损伤演化规律,不仅从视觉上可直观地观察到岩石的损伤演变情况,而且可准确、定量地分析损伤演变过程;然后根据数字图像分割技术提取岩石中的空隙、裂隙和岩体颗粒,获得CT图像的真实细观结构,准确地描述了岩石材料内部介质的空间分布;结合损伤理论定义了以损伤面积作为损伤因子的损伤变量,损伤变量与偏应力间的曲线关系符合岩石损伤演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数字图像处理 岩石损伤
下载PDF
CT肺功能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67
5
作者 张伟宏 刘玉清 +9 位作者 牟文斌 朱杰敏 金征宇 孙革利 刘维 王京岚 马毅 罗松江 李宏晨 方亮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2-836,共5页
目的 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的可行性 ,着重研究CT肺功能参数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functionaltest,PF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共 6 9例 ,包括PFT正常者 2 1例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 37例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 9例 ,混合性功能障碍... 目的 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的可行性 ,着重研究CT肺功能参数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functionaltest,PF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共 6 9例 ,包括PFT正常者 2 1例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 37例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 9例 ,混合性功能障碍者 2例 ,均在 1周内完成PFT和胸部CT检查。采用最大吸气末和呼气末屏气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 12 0kV ,175mA ,每层螺旋扫描时间 1s,床速 2 0mm/s,螺距 2∶1。将CT图像经医学数字影像与通讯 (DICOM)协议接口接到计算机上。利用自行研制的CT肺功能定量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吸气末CT测得的肺体积 (Vin)与PFT的最大肺总量 (TLC)存在明显相关性 (r=0 86 6 ,P <0 0 0 1) ,呼气末CT测得的肺体积 (Vex)与残气量 (RV)有相关性 (r=0 833,P <0 0 0 1) ,呼吸比 (Vex/Vin)与RV/TLC有相关性 (r=0 5 90 ,P <0 0 0 1)。吸气像平均CT值与第 1秒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 ,第 1秒用力呼吸量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存在相关性 (r=0 382 ,P <0 0 5 ;r=0 6 82 ,P <0 0 1)。像素指数 (PI) =- 910~ - 95 0HU与FEV1、FEV1%、FVC %、FEV1/FVC均存在相关性 ,其中与FEV1/FVC的相关性最好 (r =0 747~ 0 772 ,P <0 0 1)。呼气像平均CT值与FEV1、FEV1%、FV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试验 数据收集 ct 肺功能成像
原文传递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算法与比较 被引量:56
6
作者 刘盛东 李承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1-214,共4页
采用物理数学方法,分析推导了离散层析成像的数值算法,介绍了其中的BPT法、ART法和SIRT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BPT方法相对简单,但概念明确;ART与SIRT方法属于迭代算法,迭代精度并不完全正比于迭代次数;但SIRT较ART方... 采用物理数学方法,分析推导了离散层析成像的数值算法,介绍了其中的BPT法、ART法和SIRT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BPT方法相对简单,但概念明确;ART与SIRT方法属于迭代算法,迭代精度并不完全正比于迭代次数;但SIRT较ART方法的迭代收敛性好、收敛速度快.以BPT方法的重建结果作为选代方法的初值,在投影数据精确时用ART方法,其它情况用SIRT方法,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重建结果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 图像重建 矩阵 层析成像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基于形状特征点最大互信息的医学图像配准 被引量:44
7
作者 周永新 罗述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4-658,共5页
定义了基于形状特征点的互信息计算公式 ,提出区域增长结合动态聚类算法的形状特征点提取方法 .在使形状特征点互信息最大化完成医学图像配准的过程中 ,引入人机交互 ,缩短了优化过程 ,避免了局部极值 .提出的配准策略具备临床实用性 。
关键词 形状特征点 互信息 医学图像配准 临床诊断 放射治疗 ct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技术研究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 被引量:69
8
作者 马天寿 陈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针对页岩地层钻井井壁稳定研究中的页岩水化问题,提出了基于CT扫描技术的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不同水化阶段页岩岩样CT扫描实验,并分析了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对CT扫描图像及其灰度直方图进行分析后发现:浸泡前期... 针对页岩地层钻井井壁稳定研究中的页岩水化问题,提出了基于CT扫描技术的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不同水化阶段页岩岩样CT扫描实验,并分析了页岩水化细观损伤特性。对CT扫描图像及其灰度直方图进行分析后发现:浸泡前期是岩样内部产生细观损伤的主要时期,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主要发生缓慢的损伤拓展;CT图像灰度直方图由单峰型变为双峰型是页岩内部损伤急剧增加的标志。通过伪彩色增强技术可以提高CT图像的视觉分辨率,CT图像完整度和破损度分析有利于定量评价页岩水化细观损伤。对CT图像进行了分割并得到了损伤变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页岩水化后的细观损伤主要发生在浸泡前期,这一阶段是细观损伤的起始阶段和快速演化阶段,此后随着损伤变量持续而缓慢的增加,岩样将发生宏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壁稳定 页岩水化 ct扫描 细观损伤 图像处理
下载PDF
牙颌三维有限元模型生成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6
9
作者 魏洪涛 张天夫 +2 位作者 曾晨光 刘英 刘景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 :研究建立牙颌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新途径。方法 :利用牙及牙颌的系列 CT截面影像、工程扫描仪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 Super SAP有限元程序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 ,充分利用了 CT片准确、相似... 目的 :研究建立牙颌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新途径。方法 :利用牙及牙颌的系列 CT截面影像、工程扫描仪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 Super SAP有限元程序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 ,充分利用了 CT片准确、相似程度高及扫描仪完整、直观、精确复制二维图像的优势 ,能够较准确处理口腔组织结构复杂的特点 ,建立一种更符合口腔生物力学研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此方法简单、方便、准确 ,确为一种有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生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模型 二维图像 ct 牙HE
下载PDF
非增强螺旋CT输尿管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 被引量:59
10
作者 任安 卢延 +2 位作者 陆立 王武 张雪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44-546,共3页
目的 评价非增强螺旋CT输尿管重建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价值。方法  39例患者 ,行腹盆部非增强螺旋CT扫描。输尿管成像方法为选取冠状面进行曲面重建。结果  39例输尿管成像均清楚地显示输尿管全程 ,其中 33例示结石位于输尿管腔内同... 目的 评价非增强螺旋CT输尿管重建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价值。方法  39例患者 ,行腹盆部非增强螺旋CT扫描。输尿管成像方法为选取冠状面进行曲面重建。结果  39例输尿管成像均清楚地显示输尿管全程 ,其中 33例示结石位于输尿管腔内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状、位置和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及范围。非结石 6例 ,输尿管成像清楚地显示输尿管及其周围组织结构 ,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非增强螺旋CT输尿管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 ,在输尿管结石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ct 输尿管重建 诊断
原文传递
三维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的观察 被引量:47
11
作者 吴良浩 葛焕祥 +1 位作者 管卫 张国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的价值。方法对67例临床拟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3D-CTA检查,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VR)和表面重建(shadedsurfacedisplay,SSD),其中7例行选择性椎动脉造影。结果67例患者中,椎动...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的价值。方法对67例临床拟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3D-CTA检查,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VR)和表面重建(shadedsurfacedisplay,SSD),其中7例行选择性椎动脉造影。结果67例患者中,椎动脉显像133条;正常52条,病变81条;1条闭塞不显像。病变包括先天性畸形,血管受压或牵拉移位,血管壁粗糙、钙化,管腔狭窄、部分中断等。发育畸形的椎动脉可伴有多种病变,一条椎动脉可以多段发病。椎动脉发育畸形和椎动脉各段病变发生情况如下:椎动脉先天畸形31条(发育纤细17条,走行异常14条);起始段(V1)病变11条(血管壁粗糙、变细10条,其中3条扭曲成角;1条钙化);颈椎段(V2)和寰枕段(V3)病变30条(骨质增生压迫血管移位13条,牵拉内移7条,局限性狭窄10条);颅内段(V4)病变55条(血管呈串珠状、管壁粗糙52条,其中钙化2条;血管部分中断3条)。血管造影7例14条血管,血管异常8条共13处病变;颅内段病变2处,3D-CTA显示明显狭窄,DSA为轻度狭窄,其余11处病变两者相符。结论3D-CTA能清晰显示椎动脉走行全程,同时可以观察与椎骨的解剖关系。在椎动脉先天畸形、血管钙化以及判断相邻椎骨的影响等方面优于其它影像方法,为椎动脉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血管造影 椎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对应点匹配的断层图像三维插值方法 被引量:28
12
作者 缪斌和 邓元木 +3 位作者 黄斐增 包尚联 曲桂红 王小韵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4-16,共3页
用于放疗计划的 CT和 MRI图像断层之间的距离通常大于断层内部像素间的距离,三维剂量场的计算等工作通常需要等间隔分布的三维图像数据。目前常用的断层间直接线性插值的方法会引起图像边界模糊,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 用于放疗计划的 CT和 MRI图像断层之间的距离通常大于断层内部像素间的距离,三维剂量场的计算等工作通常需要等间隔分布的三维图像数据。目前常用的断层间直接线性插值的方法会引起图像边界模糊,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邻两个断层图像对应点匹配的插值新方法,首先在相邻断层间建立起点与点的对应关系,然后再利用这些对应点插值出新的图像数据。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直接线性插值带来的图像边界模糊的问题,使得插值后的图像质量比传统方法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插值 三维图像 可视化 ct MRI
下载PDF
大肠充气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6
13
作者 余深平 李子平 +3 位作者 许达生 林尔坚 林佩庄 徐巧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充气螺旋CT图像后处理功能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了大肠充气螺旋呼扫描及空气投影成像(aircastimagingACI)、CT仿真内窥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多层... 目的探讨大肠充气螺旋CT图像后处理功能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了大肠充气螺旋呼扫描及空气投影成像(aircastimagingACI)、CT仿真内窥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多层面重建技术(multipleplannerreconstruction,MPR)3种图像后处理,并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34例患者,结肠癌30例,息肉6例(有2个息肉病灶分别位于2例结肠癌的近段肠腔内)。(1)大肠癌充气螺旋CT扫描3种图像后处理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①ACI:病变分型:正确22例,错误8例。环周侵犯判断:正确24例,错误6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8例,错误2例。②CYVE:病变分型:正确26例,错误4例。环周侵犯判断:正确25例,错误5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3倒,错误7例。③MPR:病变分型:正确24例,错误6例。MPR环周侵犯判断:正确30例,错误0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6例,错误4例。(2)大肠息肉充气螺旋CT扫描3种图像后处理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ACI:显示病灶4例,未显示2例;CTVE及MPR6例均显示。结论(1)对于大肠癌的诊断,CTVE对病变大体类型显示较好,MPR对于病变范围的判断最为准确,而ACI则有利于病变长径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ct 诊断 临床应用 ACI ctVE
原文传递
CT结肠造影术四种后处理方法检查结直肠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8
14
作者 罗明月 周康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85-788,共4页
目的 比较研究CT结肠造影术 4种后处理方法检查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螺旋CT机对 64例结直肠癌病例行容积扫描 ,在工作站应用 4种后处理方法获取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 ,MPR)、CT仿真结肠镜 (CTvirtualcolonoscop... 目的 比较研究CT结肠造影术 4种后处理方法检查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螺旋CT机对 64例结直肠癌病例行容积扫描 ,在工作站应用 4种后处理方法获取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 ,MPR)、CT仿真结肠镜 (CTvirtualcolonoscopy ,CTVC)、表面遮盖显示 (shadedsurfacedisplay ,SSD)和透明显示 (Raysum)图像。分结直肠癌环肠周侵犯程度、长度和分型 3方面比较分析所得结果。病变均经手术和 (或 )常规结肠镜 (conventionalcolonoscopy ,CC)活检病理证实。结果MPR、CTVC、SSD和Raysum对结直肠癌环肠周侵犯程度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 10 0 0 %、82 8%、79 7%和 79 7% ,MPR与CTVC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对肿块长度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 89 1%、76 6%、95 3 %和 10 0 0 % ,CTVC与SSD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对肿块分型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 81 3 %、92 2 %、71 9%和 71 9% ,CTVC与SSD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MPR能准确判断肿块环肠周的程度 ;Raysum能比SSD更可靠地显示肿块的长度 ,判断较准确 ;CTVC有助于肿块分型的判断。结论 MPR、CTVC、SSD和Raysum检查结直肠癌各有优缺点 ,4种后处理方法的结合能更全面显示肿块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结直肠癌 ct 诊断 结肠造影术
原文传递
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李俊键 刘洋 +3 位作者 高亚军 成宝洋 孟凡乐 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3-1052,共10页
选取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储集层4块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岩心开展水驱油扫描成像实验,通过图像处理对油、水、颗粒三相进行精准分离,并建立孔隙网络模型,计算孔喉数目、喉道半径分布等参数,实现定量表征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驱替过程中... 选取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储集层4块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岩心开展水驱油扫描成像实验,通过图像处理对油、水、颗粒三相进行精准分离,并建立孔隙网络模型,计算孔喉数目、喉道半径分布等参数,实现定量表征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驱替过程中油相的运移规律、驱替结束后剩余油的分布与形态规律等。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孔隙度-渗透率相同的岩心,其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仍存在较大差异;宏观孔隙度-渗透率、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均不同程度影响油相的运移与剩余油的分布形态,非均质性越强,水相主要沿优势通道渗流,剩余油成片状滞留在小孔隙内,驱替过程中形成的油簇(滴)的数量越多,平均体积越小,剩余油以簇状连续相为主且饱和度较高;非均质性越弱,孔喉波及效率越高,剩余油主要以非连续相滞留在孔隙内。微观剩余油分布形态与绝对渗透率、毛细管数、微观非均质性有关,由此建立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连续性识别图版,可以很好地描述三者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并准确识别剩余油分布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水驱油 ct扫描 图像处理 微观孔喉结构 储集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形态
下载PDF
螺旋CT在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9
16
作者 张志勇 陶力 +1 位作者 陈刚 吴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对异常供血动脉显示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将 1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螺旋CT扫描方案分为 2组 ,第 1组 8例 ,单层螺旋扫描 :层厚 3mm ,床进 4 5mm/s,重建间隔 1 5mm者 5例。多层螺旋扫描 :实际层厚 2 ...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对异常供血动脉显示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将 1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螺旋CT扫描方案分为 2组 ,第 1组 8例 ,单层螺旋扫描 :层厚 3mm ,床进 4 5mm/s,重建间隔 1 5mm者 5例。多层螺旋扫描 :实际层厚 2 5mm ,有效层厚 3 2mm者 3例。对比剂流率 2 5ml/s;启动智能扫描探测到腹主动脉上段强化最佳时开始扫描。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第 2组 6例为单层螺旋扫描 ,其中 5例扫描层厚 5mm ,床进 5mm/s;1例扫描层厚 10mm ,床进 10mm/s。结果 病灶位于右下肺 2例 ,左下肺 12例。表现肿块者 11例 ,边缘清楚的结节者 3例。 14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 ,发自腹主动脉 11例 ,胸主动脉 2例 ,脾动脉 1例 ;其中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后处理显示异常供血动脉最佳。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引流静脉均未显示。结论 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 ,多层螺旋CT横断面结合三维图像后处理利于显示异常供血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叶内型肺膈离症 诊断 病灶 异常供血动脉
原文传递
工业CT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47
17
作者 王增勇 汤光平 +1 位作者 李建文 孙朝明 《无损检测》 2010年第7期504-508,共5页
介绍了工业CT系统的技术原理,发展近况,尤其是国内在重建算法和应用软件方面的进展情况。同时介绍了高能工业CT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外高能工业CT的技术指标。结合工业CT技术在精密焊接结构件、密度分布表征和装配质量检测以及逆向工... 介绍了工业CT系统的技术原理,发展近况,尤其是国内在重建算法和应用软件方面的进展情况。同时介绍了高能工业CT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外高能工业CT的技术指标。结合工业CT技术在精密焊接结构件、密度分布表征和装配质量检测以及逆向工程方面的典型应用,对工业CT,尤其是高能工业CT技术的可能应用方向作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图像 应用
下载PDF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探讨 被引量:43
18
作者 潘爱珍 甘毅 +2 位作者 陈涛 郑建忠 黄慧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3期27-29,4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97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2mm以上冠脉树的13个主要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147个节段(14.4%)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运动伪影及严重钙化分别为39个节段及43个节段,心律失常及心率明... 目的探讨影响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97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2mm以上冠脉树的13个主要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147个节段(14.4%)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运动伪影及严重钙化分别为39个节段及43个节段,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48个节段,闭气不佳17个节段。心率75~85次/min的患者57.1%出现运动伪影;心率小于65次/min的患者10%出现运动伪影。结论扫描时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佳及严重钙化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选择最佳的重建相位窗可提高冠状动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多层ct
下载PDF
利用MATLAB实现CT断层图像的三维重建 被引量:34
19
作者 曾筝 董芳华 +2 位作者 陈晓 周宏 周建中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4年第2期24-29,共6页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为人体结构提供了真实、直观的反映,便于医学人员对病灶的观察及手术的进行。但图像三维重建编程实现困难,不易被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掌握。本文运用 MATLAB6.5软件中的图像处理工具箱实现了 CT 断层图像的三维表面重建...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为人体结构提供了真实、直观的反映,便于医学人员对病灶的观察及手术的进行。但图像三维重建编程实现困难,不易被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掌握。本文运用 MATLAB6.5软件中的图像处理工具箱实现了 CT 断层图像的三维表面重建及体重建,原理简单,编程实现方便。在对头部 CT 图片进行的三维表面重建及体重建实验中,重建速度快,显示效果良好,便于各类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表面重建 体重建 MATLAB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20
作者 马琼 石秀东 +1 位作者 陆阳 施裕新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1期23-26,共4页
近期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严重时出现全身各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由于NCP具有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正确认识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临床诊... 近期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严重时出现全身各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由于NCP具有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正确认识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临床诊治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治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特别对其不同分期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肺炎 ct影像学 COVID-19 临床诊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