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迷走神经分布区穴位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对耳鸣大鼠听性脑干反应及下丘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杨松柏 梅志刚 +6 位作者 谭凌菁 马文翰 张定棋 王朝军 李甜甜 黄坤艳 蔡三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耳迷走神经分布区穴位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对耳鸣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和下丘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GABA)、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7d治疗组、15d治... 目的:探讨耳迷走神经分布区穴位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对耳鸣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和下丘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GABA)、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7d治疗组、15d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大鼠每只按350mg/kg剂量腹腔注射10%水杨酸钠溶液,诱导制作耳鸣模型;对照组注射0.9%NaCl溶液。7d治疗组、15d治疗组均采取耳迷走神经分布区穴位"神门""胰""胆"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治疗,每天1次,分别治疗7d、15d。采用TDT系统SigGenRP软件单耳给声并采集信号,检测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声音阈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下丘γ-GABA、5-HT、Ach神经递质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7d治疗组治疗后在12k和16k频率声音刺激的ABR阈值显著下降(均P<0.05),15d治疗组,在4k至28k各频率声音刺激引出的ABR阈值均下降(P<0.05,P<0.01),且降幅大于7d治疗组。模型组γ-GAB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15d治疗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5-H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7d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15d治疗组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Ach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7d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耳迷走神经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能调节耳鸣大鼠ABR阈值,尤以15d治疗组最为显著,此作用可能与调节耳鸣大鼠下丘的γ-GABA、5-HT、Ach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电刺激 耳穴 神门 耳穴 耳迷走神经 声音掩蔽 Γ氨基丁酸 五羟色胺 乙酰胆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